巴頓來稿:澳洲比美加都更好

字號:

近日讀報見有文稱:“從美國來到加拿大,第一個的感覺就是在美國街上的行人好像都在笑,在加拿大街上的行人好像都是愁眉苦臉的。第二個感覺,加拿大的車是不讓人的;而在美國,汽車見你在路邊,很遠(yuǎn)就減緩了車速,到了跟前就揮手讓你先過去”……
     這位在美國住過又到加拿大去住的華人移民總結(jié)說,盡管加拿大離美國這么近,一定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人們總以為應(yīng)該是與美國差不多的;可是,實地考察、體驗之后,才覺得此類想法十分愚蠢。從他列舉的一些生活實例看來,加、美兩國比較起來,在美國生活方便,物價低廉,容易謀生;而在加拿大則百物昂貴,生存不易。就連考個駕駛執(zhí)照都很難。使得這位移民竟然懷疑起加拿大是不是民主國家來了。
     為了慎重起見,我不得不再引述這位移民提供的實例:“加拿大的石油儲藏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油價卻比美國貴得多。所以住在美國邊境的加拿大人都開車到美國去加油。交通費用方面,多倫多的通勤月票$100元,蒙特利爾54元,以美國的波士頓為例才35元。住方面,在多倫多租一套兩房一廳得1200元,蒙特利爾郊區(qū)要650元,而在波士頓郊區(qū)則為600_700元?!彼又f,美國的游泳池管理嚴(yán)格,有條不紊;而在加拿大則與中國一樣,像下餃子,既不用沖洗也不用戴泳帽,擠得游不開,大家都在里面洗頭……
     對上述移民的這則評論,因為有大量實例與數(shù)字作為依據(jù),而且都發(fā)生在民主國家,有言論自由,不必撒謊,也不必隱瞞,使人不能不相信。而我之所以要引述這個美、加比較,倒不是布什總統(tǒng)給我發(fā)薪水了,而加拿大總理卻沒有理采我。我只是想由此引出另外一個結(jié)論:在澳大利亞生活,做澳洲人,比做美國人在美國生活更容易、更有保障、也更幸福。
     我的依據(jù)很簡單:我們的女兒、女婿都是澳洲人,卻每年都非得到美國去不行。因為他們在美國也有生意,也有錢好拿。而我呢?我每年都要滿懷興趣地、好奇地訊問他們:美國幾乎樣樣都是世界第一,是一個超級強國,你們在美國又有生意,不必找工作,不必愁過不了日子,為什么不住到美國去,或者乾脆移民美國去做一個美國人?我女兒每次都這樣回答我:“說實話,我已到過美國的許多主要城市,比較起來,我還是覺得住在雪梨更好?!?BR>     我女兒是一個誠實的普通人,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一切從生活的本義出發(fā)。她的這個結(jié)論我也是不能不相信的。這樣看來,澳洲比美國好,更比加拿大好。
     好了,地球上的三個主要的移民國家中,澳洲乃是最理想的移民居留國。難怪澳洲的移民壓力一年比一年大,人口一年比一年增長得快,到今年十二月四日,我國人口在澳洲已突破2000萬。而雪梨人口幾乎占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難怪卜卡省長驚呼道:雪梨已人滿為患矣!
     人都往好處走;水都往低處流。人都是自私利己的,哪里可能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如果沒有政策、法律的規(guī)范與制約,雪梨人口的自然膨脹,必然要使雪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向壞處改變。這的確是雪梨這個全球居住城市應(yīng)該嚴(yán)重關(guān)注的問題。
     不過,從人類喜新厭舊的本性考慮,你要叫雪梨人因為雪梨適宜居住就三百六十五天都呆在雪梨,又是萬萬辦不到的。雪梨人都喜歡到處去旅游。再從旅游的角度考察,雪梨也不見得就是旅游的目的地。
     前不久,鄙人重游黃金海岸[GOLD COAST, SURFERS PARADISE]和布里斯本[BRISBANE],覺得充滿陽光與激情的昆士蘭州[QUEENSLAND]在許多地方比雪梨更具吸引力。單單是她的亞熱帶氣候和大堡礁珊瑚奇觀,就足以與雪梨的歌劇院以及澳洲中部的愛爾斯紅色巨巖相媲美。于是我急著要將去昆士蘭旅游的感受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