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計算留學的感情成本(2)

字號:

同境遇和觀念的變化相比,感情只有讓步的份
    記得有位作家曾說過:不要奢談愛情。意思是人要活的現(xiàn)實,愛情只有在現(xiàn)實生存環(huán)境允許的情況下才有談的意義。
    一方出國帶給男女雙方的直接現(xiàn)實就是兩人長時間地天各一方,對這樣一個現(xiàn)實無論是夫妻還是戀人能有多大的忍受力呢?在網(wǎng)上的調(diào)查中,有33.52%的回答是能容忍與愛人分離的最長時間為一年,能容忍2-3年的占32.63%,兩項相加,比例高達65%還多。而選擇半年以內(nèi)的占了26%,只有7.85%的人明確地表示他們之間一刻也不能分離。
    我的一個朋友對我說,在這方面,中國人的忍耐力是的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的研究員唐燦在聽到這個調(diào)查結(jié)果時,仍對回答能容忍分離一年以上的比例之高表示驚訝。她說:“在國外,夫妻(戀人)因分離半年而解除婚約(性關系)非常正常,也能夠被人理解,否則他們認為是不人道。因為婚姻的本質(zhì)內(nèi)容是異性關系的聯(lián)結(jié),如果這個關系不存在了,夫妻關系也就名存實亡了?!?BR>    同西方人不同,中國人的道德基礎是更重視情感的承諾,可能每對分離的夫妻或戀人都有過用“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來自慰的心理經(jīng)歷,但他們中的多數(shù)都在現(xiàn)實中做出了另外的選擇。
    就拿肖力來說,到法國留學第一年的學費是家里出的,以后就全靠他自己了。一個學業(yè)未成的年輕人,他靠什么在一個陌生的國度里立足?在他面對要解決所有衣食住行加上學費的壓力時發(fā)現(xiàn),有一個伴,而且是女伴,會使雙方的境遇要好得多。比如租房,一個人租金太貴,兩個男孩房東不租,一男一女就“正?!绷?;還比如醫(yī)療保險,上一份保險,家人可以受益等諸如此類的情況很多,以及兩人可以在打工和上學的時間上相互調(diào)劑,在精神和生理上相互慰藉,并因此有了堅持下去的希望和依托。這些情況遠在國內(nèi)的女朋友如何能想得到?怎么來幫忙?在這種生存的需要面前,肖力也只能在與他境遇大體相當?shù)姆秶羞x擇女伴,對方亦如此,雙方的感覺也就是“相對來講還不壞”而已,至于性格、愛情等因素只能忽略或求其次。
    不光是像肖力這樣的未婚年輕人,已婚者也一樣。不少家在國內(nèi)的中青年男女,因為房子、因為寂寞、因為同事、因為好感甚至因為偶然而組成“臨時夫妻”,坦然約定為“出門在外,互相幫助”,并無了斷各自家庭的意思。只是這種“互助組織”的信息一旦傳到國內(nèi),對另一方情感和婚姻的傷害則是致命的。這種現(xiàn)象不光是在出國者的一方,留在國內(nèi)的一方也少不了這種“守而不堅”的情況。
    距離造成的境遇不同對感情和婚姻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當然,更多的是觀念上的改變。
    一位出國的網(wǎng)友留言說:“連我自己也不敢相信,我和他分開只有3個月,他就和別的女孩子在一起了。他竟然說本想瞞著我,還說愿意等我回去!我一直不相信距離會給感情帶來什么威脅,我也從來沒有想過這么短的時間就會讓一段三年的感情付之東流。但是事實擺在面前,我又能說什么呢?”
    一位在外事部門工作的朋友說:“過去因出國兩人長期分居,要么是兩人死守空房,要么是最后離婚?,F(xiàn)在觀念變了,反正你找我也找,婚姻是另一回事,也不完全是因為愛情?!?BR>    出國是利益權(quán)衡后的選擇,當它與家庭利益不一致時,結(jié)果向強勢一方傾斜
    有人說,不是有很多出國留學的人,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家庭的分離后,最終在國外團聚了嗎?比如誰誰誰和誰誰誰。還有人說,有一方在外留學多年的,現(xiàn)在雖未團聚也是有來有往,看上去這樣的家庭挺好的,比如誰誰誰和誰誰誰。
    鞋子合適不合適只有腳知道。
    到國外團聚和生活對許多家庭來講就是他們當初留學的目標,只不過這個目標被分成了兩步或者幾步來實施:先出去一個,再辦陪讀,最后雙雙拿下綠卡,把孩子接來,可謂圓滿。應該說,完成這一目的的家庭本身婚姻基礎就比較好,又能夠舍棄國內(nèi)的環(huán)境,或者是有必須要舍棄國內(nèi)環(huán)境的緣由。
    放眼望去,那些多年時間里分分合合,只是在休假和探親的日子才有夫妻生活的家庭,他們是靠什么來維系感情的呢?又是什么原因而沒有分手呢?
    從網(wǎng)上的調(diào)查中知道,有近半數(shù)的夫妻維系感情的主要方式是靠互聯(lián)網(wǎng)或電話,這還得感謝網(wǎng)絡和通訊時代給他們帶來的便利。但是,這對于需要肌膚相親和兩情相悅的婚戀當事人雙方來講,這顯然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一位住在大學寢室的網(wǎng)友留言說:“他出國已經(jīng)快半年了,想起來覺得好漫長,從一開始的一個禮拜一兩次電話,到現(xiàn)在每天一個越洋長途,難以名狀的心情仍舊無時無刻地籠罩著我的生活……從今年2月到現(xiàn)在打下來的IP卡已經(jīng)比一副撲克牌還厚了?,F(xiàn)在想起他的歸期是遙遙無期,我能否過去同樣也是未知數(shù),除了每天那十幾分鐘的說話和無盡的擔心思念,我已經(jīng)完全不知道我還能為他做些什么了?!?BR>    可以肯定地說,如果兩年過去他們分離的現(xiàn)狀沒有改變的話,電話和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揮的功能就會越來越弱。有位多年從事社會報道的媒體記者對我說:“一方常年在國外學習或工作,另一方不準備出國而又沒有分手的家庭,不是這樣的家庭很'模范',而是因為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孩子,還有考慮自己的適合的工作、自身形象或顧及周圍的議論,也許還有經(jīng)濟上的原因?!?BR>    出國留學實際上是在選擇一種利益,當這種利益本身就是家庭的共同利益時,它不會影響到家庭。如果留學和家庭婚姻相矛盾,但權(quán)衡利弊也會有不少人作出分離不分家的選擇。否則的話,結(jié)果只能是向強勢的一方傾斜,分手就是必然。
    學者說:不要蹉跎有限的青春
    從網(wǎng)上留言中發(fā)現(xiàn),因一方出國留學,另一方苦等七八年的大有人在。更多的留言是在訴說等待是多么地酸楚,或者是埋怨對方的不忠。就網(wǎng)上調(diào)查的結(jié)果和網(wǎng)友的留言內(nèi)容,專門研究婚姻及兩性關系的學者唐燦從專業(yè)角度談了如下看法。
    她說:首先,從人性本身出發(fā),對留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婚外性關系,諒解是非常必要的。夫妻長期分居違背了人性的某些內(nèi)容和婚姻的本質(zhì),中國過去有著長期兩地分居的狀況,在以往的價值觀念和道德的約束下,大多數(shù)家庭都維持著,如果有一方出軌,會從道德上受到譴責,現(xiàn)在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變。說到出國,雙方身處異地而能保持堅貞感情兩到三年的,在西方很少,中國人相對對肉體的缺失不像西方人感覺那么嚴重。這是因為中國人的道德基礎不同,更重視情感的承諾,我對那些分離兩三年時間仍能保持對對方惟一感情的人存有敬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它對道德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在留學生中出現(xiàn)婚外性關系,也沒有什么可譴責的,前提是需要諒解。
    唐燦舉例說,有一對彼此深愛的知識分子,原來準備一起出去留學,后來因為男方的專業(yè)問題沒有獲簽,女方先出去了??紤]到分離的時間可能會兩到三年,走之前他們做了一個約定,在分離的期間為解決雙方生理方面的需求,可以找別人,但不要做感情投入。男方的出國之行果然拖了三年,這期間兩人都有過外遇,因為有約在先,相聚后兩人感情如初。
    當然,大多數(shù)人在這個問題上做不到像他們這么“學術”,一般情況下是瞞著對方,瞞著也是一種辦法。
    另一方面,唐燦說:過去分居者忍著的居多,現(xiàn)在不忍的居多,這表明性價值觀念在發(fā)生變化?;橐龅某霈F(xiàn)是具有規(guī)范和約束性關系功能的,現(xiàn)在這種約束力越來越下降。對于非婚性關系,現(xiàn)在有罪惡感的人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人們也不再僅僅是借助于婚姻的形式來發(fā)展性的關系,這是社會變化的結(jié)果之一,不必大驚小怪。
    諒解歸諒解,諒解別人容易,輪到自己則很難做到視而不見,而且長期等待本身就足以使感情受到傷害。對于我的“求解”要求,唐燦說要看出國的目的和兩人的具體情況。
    如果兩人想保持婚姻和感情,就應該爭取在一塊兒,積極地出去或回來發(fā)展,這是個必然的選擇。如果一方不愿回來,另一方也出不去,雙方就要好好談一談,必須有一方做出讓步,否則就要考慮婚姻值不值得存留。因為婚姻是建立在雙方互相尊重的基礎之上的,如果一方置對方的生活于不顧,或者是為了別的需求(孩子、形象等)而忽視了自己的感情需要,婚姻就成了空殼和枷鎖,失去了價值。
    唐燦認為,每個人在善待別人的同時也要善待自己,尊重自己的要求,從這點來說,空守是沒有必要的。如果感情不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就沒有必要把人生的有限青春蹉跎了。
    用朋友的話說,“一個人的時光也就三十年,如果十年見不到人,還過得什么勁兒?!?BR>    “那么多活潑開朗的女孩因為等待生生地變成了怨婦,對社會來講并不一定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