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公務員考試行測輔導講義--言語理解與表達

字號:

1、理解某關鍵詞、重要短語或概念的涵義
     例題:中國老百姓無論怎樣窮,怎樣苦,也往往要從牙縫里擠出錢來,供孩子上學讀書。他們很清楚只有這樣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命運,才可能擁有未來。運用到國家政策層面,毫無疑問,教育只應該是公益事業(yè),是燒錢的事業(yè)。這句話中“燒錢的事業(yè)”可以理解為:
     A.教育是一項非常費錢的事業(yè)B.對教育應該投資而不應該從中牟利
     C.對教育的投資可能無法收回成本D.國家應該增加教育投資力度
     2、概括文字的主旨、主要意思
     2.1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例題:長期以來,在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下,對于司法機關在執(zhí)法過程中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的行為,缺乏有效可行的保障機制來恢復和彌補被侵權人的權利。遭受侵害的當事人不知道怎樣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更沒有一條光明、可靠的渠道來支持這種保護。這段文字的主旨是:
     A.司法機關執(zhí)法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深刻影響
     B.司法機關的執(zhí)法過程也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C.目前缺少保障機制來彌補被司法機關侵犯的權利
     D.制定規(guī)范和約束司法機關執(zhí)法過程的法律勢在必行
     2.2選擇標題
     例題:俄羅斯防病毒軟件供應商——卡斯佩爾斯基實驗室于6月15日宣布,一個名為 29a 的國際病毒編寫小組日前制造出了世界上首例可在手機之間傳播的病毒??ㄋ古鍫査够鶎嶒炇艺f,29a 小組于15日將這個名叫“卡比爾”的蠕蟲病毒的代碼發(fā)給了一些反病毒廠商,后者確認該病毒具備在手機之間傳播的功能。
     該段文字作為一則報紙上的新聞,最適合做該段文字題目的是:
     A.“卡比爾”蠕蟲病毒在俄誕生B.29a的國際病毒編寫小組的新貢獻
     C.世界首例在手機之間傳播的病毒誕生 D.反病毒廠商確認手機之間可傳播病毒
     3、支持或不支持的論點或觀點(與原文是否一致, 對隱含信息推斷)
     例題:世界遺產公約規(guī)定,世界遺產所在地國家必須保證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世界遺產的功能,第一層是科學研究,第二層是教育功能,最后才是旅游功能。目前很多地方都在逐步改正,但還有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從這段文字我們不能推出的是:
     A.世界遺產所在地國家應該妥善保護世界遺產
     B.世界遺產最寶貴的價值是其科學研究價值
     C.目前仍有不少違反世界遺產公約的行為存在
     D.所有世界遺產所在地國家都過分注重其旅游功能
     4、理解正確或不正確一項(與原文是否一致,對隱含信息推斷)
     例題:人們以為芳香劑能凈化空氣,其實不然,而且實驗表明,大多數(shù)芳香劑對神經系統(tǒng)有毒害作用,少數(shù)還可導致造血系統(tǒng)損害,對皮膚粘膜有刺激作用等。對一般人來說,偶爾使用芳香劑,不至于造成危害,但家中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癥狀者,最艱險少用或不用。
     對這段文字,理解不準確的是()。
     A. 有些芳香劑對空氣沒有污染B. 使用芳香劑都會傷害身體
     C. 家里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人,不要用芳香劑D. 家里沒病人,也只偶爾使用芳香劑
     5、選字、詞、句填空(遣詞用字)
     例題:每個人都有命運不公平和身處逆境的時候,這時我們應該相信:。許多事情剛開始時,絲毫看不見結果,更談不上被社會所承認。要想成功就應付諸努力,既不要煩惱,也不要焦急,踏踏實實地工作就會得到快樂。而一味盯著成功的果實,肯定忍受不了若干的寂寞,到頭來只會半途而廢,甚至一無所獲得。填入橫線上最恰當?shù)氖?)
     A.好事多磨B.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C.冬天已來臨,春天還會遠嗎D.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例題:延幾千里,不論高山、深谷,不論草原、森林,不論溪流、湖泊,處處有豐饒的物產,處處有()的美景。
     A.美麗B.奇麗C.艷麗D.絢麗
     6、作者態(tài)度、意圖、傾向、目的
     例題:聽莫扎特的音樂能夠提高智商,這被稱為“莫扎特效應”。無論“莫扎特效應”有無這樣的神奇效果,音樂在陶冶情操,撫慰心靈上的作用正在逐步顯現(xiàn)出來。人類離不開音樂也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通過這段話,可以知道的是;
     A.作者認同“莫扎特效應”B.作者認為音樂能提高智商
     C.看不出作者是否認同“莫扎特效應”D.音樂在大腦的開發(fā)方面起關鍵作用
     7、文意告訴..,主要談論的是 (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jié))
     例:我們的一些科普文章常常激不起公眾的興趣,原因之一便是枯燥。要把科普文章寫得“郁郁乎文哉”,就需要作家的筆??茖W的飛速發(fā)展,為文學寫作提供了一座富礦。相信有眼光的文學家一旦領略科學題材的廣闊富饒,便會陶醉在它的無限風光中樂而忘返。
     這段文字談論的是:
     A.科普文章對作家的依賴B.科學和文學的互相激勵作用
    fC.科學和文學互相依賴的關系D.科學發(fā)展為文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