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建筑師考試復習資料:建筑設計4

字號:

1. 宋代的建筑的書是《營造法式》作者李誡
    2. 木結構正式采用統(tǒng)一模數(shù)制的是宋代,以‘材’為單位
    3. 清朝頒布《工程做法則例》,改宋式的以“材、挈”為模數(shù)的計算方法為以斗口為模數(shù)
    4. 宮殿中采用工字殿始于宋代; 唐代用于衙署
    5. 宋代東京汴梁城的特點是沿街設肆,里坊制破壞
    6. 宋代的磚石塔比唐代的磚塔在結構上的進步是用多邊形平面,雙層塔壁,石蹬道
    7.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的密檐式磚塔,北魏523
    8. 山東濟南柳埠神通寺四門塔(單層塔),隋611
    9. 蘇州虎丘的云巖寺塔,雙層塔壁的磚塔,五代907
    10. 南京棲霞山舍利塔也是五代時的代表作
    11.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伽塔是國內(nèi)現(xiàn)存的的樓閣式木塔,遼代1056(世界上現(xiàn)存的古代木建筑)
    12. 北京西城妙應寺(大圣壽萬安寺)白塔(喇嘛塔),塔建在凸字形臺基上(尼泊爾人所授),全高53米,元代1271
    13. 郭守敬創(chuàng)建登封觀星臺,是中國最早的一座天文臺,元代建筑
    14. 居庸關云臺是一座過街塔,是元代建筑
    15. 北京西直門外大正覺寺塔(金剛寶座塔),明1473
    16. 道教祠觀:大體仍遵循傳統(tǒng)的宮殿、壇廟體制(未形成獨立風格)
    山西太原晉祠圣母殿采用‘副階周匝’的平面形式
    山西芮城永樂宮--原在永樂鎮(zhèn),因修黃河水庫工程,已將遷至芮城,是一組保存得較完整的元代建筑物
    17. 隋代完全采用‘三朝五門’的周制
    18. 五門:承天門、太極門、朱明門、兩儀門、甘露門
    19. 三朝:外朝-承天門,中朝-太極殿,內(nèi)朝兩儀殿
    20. 唐代大明宮以太極宮為準則;外朝-含元殿,中朝宣政殿,內(nèi)朝-紫宸殿
    21. 唐代較少琉璃瓦,高級殿堂亦以青棍瓦為主,墻面、構架用色以赤白兩色為主,是魏晉以來風格
    唐代作風明朗健壯,很少繁縟裝飾
    22. 在主體建筑外加一圈圍廊的做法在《營造法式》中稱‘副階周匝’
    23. 《營造法式》中規(guī)定的‘側(cè)角’是外檐柱向內(nèi)傾斜;
    前后檐向內(nèi)傾斜柱高10/1000,兩山外檐柱向內(nèi)傾斜8/1000,角柱兩個方向都傾斜
    24. 北京四合院住宅特點有
    前院與內(nèi)院隔以中門院墻
    四合院由房屋恒墻包繞,對外不開敞,面向內(nèi)院
    無論多少進,主房、垂花門必在中軸線上
    25. 頤和園全園總面積為3500公頃
    26. 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堂的設計人是呂彥直
    27. 古代哲匠
    春秋—魯班
    漢代—陽城延
    北魏—揚銜之
    隋朝--宇文愷
    五代—喻皓
    宋朝--李誡--《營造法式》
    明朝--蒯祥
    清朝--雷發(fā)達
    28. 黃山、泰山、峨眉山和武夷山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
    其他的都可以名稱來判斷是文化還是自然遺產(chǎn)
    29. 中國佛塔的五種主要類型
    密檐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
    單層塔------山東濟南神通寺四門塔(隋)
    樓閣式塔----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遼)
    喇嘛塔------北京妙應寺白塔(元)
    金剛寶座式塔----北京大正覺寺塔(明)
    30. 長安興教寺塔、西安薦福寺塔為唐塔;
    31. 宋代塔有泉州開元寺雙石塔(現(xiàn)存的石塔)
    定縣開元寺料敵塔(現(xiàn)存的磚塔)
    開封佑國寺塔(鐵塔-第一座砌琉璃面磚的塔)
    32. 北京天寧寺塔、應縣佛宮寺塔為遼塔
    33. 元代塔有永樂宮三清殿、廣勝寺大殿、登封觀星臺、妙應寺塔
    34. 南京報恩寺琉璃塔-明代,現(xiàn)已毀,被當時譽為世界建筑七大奇跡之一
    35. 河北正定隆興寺摩尼殿1052年宋構,七間35米,進深七間28米;
    佛香閣又稱大悲閣,三層高33米(建于971)
    祠圣母殿為宋構
    36. 的石窟寺:甘肅敦煌石窟、山西大同云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山西太原天龍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新疆拜城可孜爾石窟
    37. 窯洞式建筑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陜西
    38. 帳房、蒙古包主要分布在內(nèi)蒙、青海
    39. 雕房—藏族的住房
    40. 干闌主要分布在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防潮、防蟲蛇野獸的木構房屋
    41. 現(xiàn)存的明代住宅建筑:在山西、安徽、浙江、福建
    42. 御街千步廊制度是宋代宮殿建筑的新發(fā)展
    北宋東京城內(nèi)庭不復保持對稱格局
    43. 明代造園專著《園冶》的作者是計成
    44. 無梁殿最早出現(xiàn)在明代
    45. 明代北京城在元大都城址上略向南移并加大
    北京故宮始建于明永樂四年1406,整個明北京城區(qū)是在元大都基礎上構造的
    宮殿所在稱皇城,位于北京內(nèi)城中心偏南,東西2500米,南北2750米,呈不規(guī)則方形
    皇城四向辟門;南面正門天安門,皇城內(nèi)還包含宮苑(北海、中海、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