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新西蘭(9):爭執(zhí)

字號:

也許是逃避,也許是尊重,我和臺灣女生從來沒有討論過臺灣與大陸的關系,我們雙方都很有默契的認為這不是我們可以解決的,何必傷了和氣呢,但事情往往不是人們所能控制的。
    這天晚飯時,電視里好巧不巧的報道著臺灣與大陸的政治關系,我和Ramy都當作沒聽見,但homestay mother卻像有病一樣硬是要我們談談各自看法,我們大眼瞪小眼的對視了半天,誰也不
    想先說話,倒是我那個homestay mother 先發(fā)話了,她吐沫橫飛的闡述了半天,只為闡明一個觀點,那就是“中國是大國,就是因為大,所以仗勢欺負弱不禁風的小國‘臺灣’”。我聽了之后差點沒倒在飯盆里,臺灣女生倒是沒什么反應,只是沖我抱歉地笑笑。我從不認為我是什么愛國人士,但我卻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我當時的氣憤,我依舊扒著飯,姿勢連變也沒變,只是頻率越來越快,當我那臉色逐漸轉紅,越說越激昂的homestay mother 那比老太太裹腳布還長的言論發(fā)表到高境界時,我“啪”的一聲把叉子和刀用力拍在了餐桌上,“我吃完了!”
    甩門將自己關在屋里,我不停地做著深呼吸,什么跟什么嘛,你一個第三國知道個*,我們都沒說話,你有什么資格聒噪,湊熱鬧。雖然我知道出國后一定會遇到這種事情,但也太無理取鬧,莫名其妙了吧,利益雙方都不表態(tài),一個旁觀者倒是講的“頭頭是道”“口若懸河”。出國之前我就聽說過,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的中國學生分什么“中國幫”和“臺灣幫”,上課公然吵架,造成了很壞的影響,新西蘭本土人倒是樂得看笑話,沒想到事情到我這里竟然完全改版了!
    于是,我懷著讓洋鬼子好好體會一下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觸類旁通和舉一反三”三大優(yōu)點,我瞄了一眼已鎖緊的房門,沖著門板罵了將近半個小時,自己都沒想到我居然這么有“語言天賦”,唉!總算呼吸可以恢復正常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