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亞留學幾年,耳聞目睹外國很多趣聞逸事,近和我的中國同學一起參加一位當?shù)赝瑢W婚禮,留下深刻印象。
金花是我在澳大利亞留學同學,由于喜歡中國文化,取了一個在國人眼中有點“老土”的名字,但我們中國同學卻覺得格外親切。金花現(xiàn)正攻讀研究生課程,今年二十多歲,為人熱情友好,熱衷漢語,因常向我請教中文,所以我們往來比較密切。她未婚先生是一位年輕商人,他們婚禮于今年二月初在她小時候很喜歡去的海灘舉行,那里是阿得萊德地區(qū)北邊一個叫WALLAROO的地方,人比較少,感覺上就像中國的鄉(xiāng)鎮(zhèn),但海灘非常美麗。
大學研究生求學時期成婚,在國內并不多見,但在澳大利亞卻是尋常事,學校并不干涉?;槎Y的地方距我們住地170公里,我們又沒有車,金花就決定用她的“新娘車”把我們兩個中國同學載過去。金花諧趣地說這樣大家都有好處,她不但不用開悶車,而且還有我們跟她說說笑笑,可以放松舒緩婚禮前的緊張心情。那天中午,我們在SALIS鄄
BURY火車站等金花來接。行駛了兩個小時我們終于到了目的地。
她們在一家旅館開了一個房間換衣服、化妝。
我們兩個中國同學見到她們很忙,但又不懂怎樣幫她們做事,唯有與攝影師一起去喝咖啡閑聊。那攝影師叫STAN(斯坦),倫敦人,很健談,50多了吧,來澳洲已經(jīng)30多年頭。在悉尼和佩斯工作過多年,甚至泰國也呆過幾年,人生經(jīng)驗很豐富。他也說他很喜歡中國,近還報了名準備開始半年的中文學習,有時間再到中國玩。他告訴我們,有他去中國某省旅行,在街上恰巧遇見有人結婚。中國的結婚風俗令他覺得很好奇,而別人見他是外國人也覺得新鮮有趣,就硬要拉他去喝喜酒。在宴席上他喝了好多,因為那些友善熱情好客的中國人跟他說“不醉無歸”,令他實在盛情難卻,酒不醉而人自醉。期間,我們向他請教了一些專業(yè)拍照方面的問題,他還放心地將他的專業(yè)照相機給我們擺弄,很有一見如故之感。
時間轉眼又過了將近兩個小時,估摸他們也準備得差不多了,我們就離開咖啡館回旅館去?;b后的新娘自然是更漂亮好看,但精神還是顯得有些緊張。這時陸續(xù)有些親戚都過來看新娘子,藉此我也認識了他們,我們一點都不會因為相互陌生或者是外國人就被冷落,反而受到他們很熱情的招待。待準備就緒后,我們大家就一起去海邊正式參加婚禮。誰知道那天的海風吹得很猛,我們的頭發(fā),眼睛,鼻子和嘴巴都吹進了沙,但喜氣洋洋的氛圍絲毫沒有減少。來參加婚禮的大約有80多個客人,新郎的姐姐一直在介紹客人給我們認識,隨后新娘就駕到??腿藗儑谝黄?,有個公證人就出來對著新郎新娘宣讀證婚詞,情形就像電影上的一樣,然后就是交換戒指等等?;槎Y很簡單,只有半小時。完畢后,大家就各自駕車去預定好的餐館參加婚宴。
婚宴的情形又出乎我們的意料。
那是一間很小的餐館,只有6張長桌,客人沒有指定的位置,自己喜歡坐哪里都行。要喝什么飲料就到前臺去拿,主人包結帳,但是喝威士忌就要自己掏錢。我要了杯可樂,然后回座位上一邊飲一邊與相近的客人聊天,了解這婚宴的“運作”。原來要先看桌前的菜譜,上面分前餐,正餐和甜品三樣,每樣可有3個選擇,但也要客人自己掏腰包,每人要先付15元澳幣,然后告訴侍應你要的前餐、正餐、甜品分別是什么。作為中國人的習慣,參加婚宴還要自己“埋單”,我當然覺得很奇怪,但這里不用送紅包禮物,其實就是那么回事了,便也釋然地入鄉(xiāng)隨俗一一照辦。我點的前餐是蝦,正餐是海鮮,甜品是芒果布丁。等好久才上菜,一看盤中餐,只是4顆炸蝦,再看看其他人選的前餐,都是些炸得金黃金的東西。折騰了一下午,我和同行的中國同學都已饑腸漉漉,沒兩下子就給吃完了,于是又很“痛苦”地等待正餐。等了吃那陣子時間真難過,我們只有不停地跟客人聊天,打發(fā)饑餓的侵襲。
正說話間,我忽然看見新郎新娘也出來掏錢買酒喝,心里就更是奇怪,為什么婚宴也要主角買東西呢?如果是中國人的婚宴,根本用不著主角親自動手。然而,這里畢竟是異國他鄉(xiāng),風俗人情究竟不同。這時候,我實在是饑餓難忍了,正餐又遲遲未上,就起來周圍走走,卻發(fā)現(xiàn)原來還有一些自助餐供我們選擇,是正餐之一。我靠近仔細瞧,都是些冷盤食品,有幾種沙拉,還有土豆和炒飯。我就要了些沙拉,又回到座位上邊吃邊等。好不容易終于上正餐了,擺在面前一看,卻還是失望。原來我要的海鮮全是炸魚、炸蝦、炸魷魚圈,還有一個烤土豆。我心里暗暗地擔心:今晚難道就沒有不是油炸的,或者不是烤的東西可吃嗎?果然不出所料,正餐上完了,真的沒有一樣合自己胃口。老外們平時就喜歡吃這些,誰想連婚宴竟然也吃這些東西,真是服了他們。
如此簡單的婚宴,也許是出于經(jīng)濟方面的考慮吧,如果是的話,我們也可以理解,畢竟金花她現(xiàn)在還是學生,課余只做兼職賺點錢,而她丈夫雖說是經(jīng)營搞集裝箱老板,但是他還年輕,暫沒經(jīng)濟能力或沒必要鋪張搞大型的婚禮,所以唯有這樣了。作為澳大利亞青年,他們也不會指望父母在經(jīng)濟上的支持援助,因為老外都不會花錢給自己的孩子。孩子從出生之日起就有政府養(yǎng),讀書有國家供,長大后孩子則都要通過自己努力工作,賺到錢才有得用。
前餐正餐甜品都吃完了,好歹也填飽肚子,精神振作了不少。也許是正事忙完了吧,新郎的媽媽也過來和我們一起聊天,話題涉及政治、宗教、文化,甚至計劃生育……
不知不覺已到夜晚10點多鐘了,有個伴娘要起程往回走了,她第二天要上班。于是我們和攝影師被安排坐她的車回家。
回家時我們所坐的車子比“新娘車”舒服多了,沿途還見到了夜出覓食的袋鼠,很有意思。第參加當?shù)厝说幕槎Y宴席,身體雖然有些疲倦,肚子也有些意見,但對于我們中國留學生的閱歷而言,卻是一頓珍貴的人生盛宴,十分難得,也很難忘。
金花是我在澳大利亞留學同學,由于喜歡中國文化,取了一個在國人眼中有點“老土”的名字,但我們中國同學卻覺得格外親切。金花現(xiàn)正攻讀研究生課程,今年二十多歲,為人熱情友好,熱衷漢語,因常向我請教中文,所以我們往來比較密切。她未婚先生是一位年輕商人,他們婚禮于今年二月初在她小時候很喜歡去的海灘舉行,那里是阿得萊德地區(qū)北邊一個叫WALLAROO的地方,人比較少,感覺上就像中國的鄉(xiāng)鎮(zhèn),但海灘非常美麗。
大學研究生求學時期成婚,在國內并不多見,但在澳大利亞卻是尋常事,學校并不干涉?;槎Y的地方距我們住地170公里,我們又沒有車,金花就決定用她的“新娘車”把我們兩個中國同學載過去。金花諧趣地說這樣大家都有好處,她不但不用開悶車,而且還有我們跟她說說笑笑,可以放松舒緩婚禮前的緊張心情。那天中午,我們在SALIS鄄
BURY火車站等金花來接。行駛了兩個小時我們終于到了目的地。
她們在一家旅館開了一個房間換衣服、化妝。
我們兩個中國同學見到她們很忙,但又不懂怎樣幫她們做事,唯有與攝影師一起去喝咖啡閑聊。那攝影師叫STAN(斯坦),倫敦人,很健談,50多了吧,來澳洲已經(jīng)30多年頭。在悉尼和佩斯工作過多年,甚至泰國也呆過幾年,人生經(jīng)驗很豐富。他也說他很喜歡中國,近還報了名準備開始半年的中文學習,有時間再到中國玩。他告訴我們,有他去中國某省旅行,在街上恰巧遇見有人結婚。中國的結婚風俗令他覺得很好奇,而別人見他是外國人也覺得新鮮有趣,就硬要拉他去喝喜酒。在宴席上他喝了好多,因為那些友善熱情好客的中國人跟他說“不醉無歸”,令他實在盛情難卻,酒不醉而人自醉。期間,我們向他請教了一些專業(yè)拍照方面的問題,他還放心地將他的專業(yè)照相機給我們擺弄,很有一見如故之感。
時間轉眼又過了將近兩個小時,估摸他們也準備得差不多了,我們就離開咖啡館回旅館去?;b后的新娘自然是更漂亮好看,但精神還是顯得有些緊張。這時陸續(xù)有些親戚都過來看新娘子,藉此我也認識了他們,我們一點都不會因為相互陌生或者是外國人就被冷落,反而受到他們很熱情的招待。待準備就緒后,我們大家就一起去海邊正式參加婚禮。誰知道那天的海風吹得很猛,我們的頭發(fā),眼睛,鼻子和嘴巴都吹進了沙,但喜氣洋洋的氛圍絲毫沒有減少。來參加婚禮的大約有80多個客人,新郎的姐姐一直在介紹客人給我們認識,隨后新娘就駕到??腿藗儑谝黄?,有個公證人就出來對著新郎新娘宣讀證婚詞,情形就像電影上的一樣,然后就是交換戒指等等?;槎Y很簡單,只有半小時。完畢后,大家就各自駕車去預定好的餐館參加婚宴。
婚宴的情形又出乎我們的意料。
那是一間很小的餐館,只有6張長桌,客人沒有指定的位置,自己喜歡坐哪里都行。要喝什么飲料就到前臺去拿,主人包結帳,但是喝威士忌就要自己掏錢。我要了杯可樂,然后回座位上一邊飲一邊與相近的客人聊天,了解這婚宴的“運作”。原來要先看桌前的菜譜,上面分前餐,正餐和甜品三樣,每樣可有3個選擇,但也要客人自己掏腰包,每人要先付15元澳幣,然后告訴侍應你要的前餐、正餐、甜品分別是什么。作為中國人的習慣,參加婚宴還要自己“埋單”,我當然覺得很奇怪,但這里不用送紅包禮物,其實就是那么回事了,便也釋然地入鄉(xiāng)隨俗一一照辦。我點的前餐是蝦,正餐是海鮮,甜品是芒果布丁。等好久才上菜,一看盤中餐,只是4顆炸蝦,再看看其他人選的前餐,都是些炸得金黃金的東西。折騰了一下午,我和同行的中國同學都已饑腸漉漉,沒兩下子就給吃完了,于是又很“痛苦”地等待正餐。等了吃那陣子時間真難過,我們只有不停地跟客人聊天,打發(fā)饑餓的侵襲。
正說話間,我忽然看見新郎新娘也出來掏錢買酒喝,心里就更是奇怪,為什么婚宴也要主角買東西呢?如果是中國人的婚宴,根本用不著主角親自動手。然而,這里畢竟是異國他鄉(xiāng),風俗人情究竟不同。這時候,我實在是饑餓難忍了,正餐又遲遲未上,就起來周圍走走,卻發(fā)現(xiàn)原來還有一些自助餐供我們選擇,是正餐之一。我靠近仔細瞧,都是些冷盤食品,有幾種沙拉,還有土豆和炒飯。我就要了些沙拉,又回到座位上邊吃邊等。好不容易終于上正餐了,擺在面前一看,卻還是失望。原來我要的海鮮全是炸魚、炸蝦、炸魷魚圈,還有一個烤土豆。我心里暗暗地擔心:今晚難道就沒有不是油炸的,或者不是烤的東西可吃嗎?果然不出所料,正餐上完了,真的沒有一樣合自己胃口。老外們平時就喜歡吃這些,誰想連婚宴竟然也吃這些東西,真是服了他們。
如此簡單的婚宴,也許是出于經(jīng)濟方面的考慮吧,如果是的話,我們也可以理解,畢竟金花她現(xiàn)在還是學生,課余只做兼職賺點錢,而她丈夫雖說是經(jīng)營搞集裝箱老板,但是他還年輕,暫沒經(jīng)濟能力或沒必要鋪張搞大型的婚禮,所以唯有這樣了。作為澳大利亞青年,他們也不會指望父母在經(jīng)濟上的支持援助,因為老外都不會花錢給自己的孩子。孩子從出生之日起就有政府養(yǎng),讀書有國家供,長大后孩子則都要通過自己努力工作,賺到錢才有得用。
前餐正餐甜品都吃完了,好歹也填飽肚子,精神振作了不少。也許是正事忙完了吧,新郎的媽媽也過來和我們一起聊天,話題涉及政治、宗教、文化,甚至計劃生育……
不知不覺已到夜晚10點多鐘了,有個伴娘要起程往回走了,她第二天要上班。于是我們和攝影師被安排坐她的車回家。
回家時我們所坐的車子比“新娘車”舒服多了,沿途還見到了夜出覓食的袋鼠,很有意思。第參加當?shù)厝说幕槎Y宴席,身體雖然有些疲倦,肚子也有些意見,但對于我們中國留學生的閱歷而言,卻是一頓珍貴的人生盛宴,十分難得,也很難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