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分填志愿,知己不知彼,仍要碰運氣,多所高校感言———內(nèi)情:高校更希望考前填志愿/提醒:學生志愿先作“內(nèi)部平衡”
廣東高考今天開始填報志愿。今年首次實行“知分填志 愿”,不少考生反映,雖然知道自己的分數(shù),心里有點底,但不知別人的填報情況,知己不知彼,還是很盲目。
昨日,在有關咨詢活動上,國內(nèi)多所大學的招生負責人被學生反復問到“我的分數(shù)你們學校能否錄取”,各高校也表示不好回答。不少高校的招生人士感慨之余,建議廣東明年實行“平行志愿”。
復旦大學招生負責人朱新表示,盡管今年“知分填志愿”,但不知道別人怎么填,冒險的幾率還是很高。即便是按名次填,也不一定保險。目前,全國各省絕大部分都實行了考后填志愿,其中一半是出分后填,一半是估分填?!敖ㄗh廣東學習上海,實行平行志愿,在這種填報方式下,幾個志愿都能起作用,學生的壓力會大大減少”。
朱新說,實行“知分填志愿”,考生的心里會踏實一點,不過從目前考生和家長的咨詢情況看,他們的心理負擔仍很大,情緒很焦慮,怕報高了有風險,報低了又不甘。
中國人民大學招生負責人彭光華則表示,從招生高校的角度來說,更希望是考前填志愿,而家長則希望考后填志愿?!氨热缭诒本?,考前填報、考后估分填報、考后知分填報三種方式全都試過了,最后又恢復到了考前填志愿。考后填志愿最容易出現(xiàn)扎堆現(xiàn)象”。
“其實不少學生也希望考前填志愿,可以根據(jù)平時的實力填報。而考后往往患得患失,容易缺乏填報的勇氣。”如果是考前填志愿,各高校會先劃定一個分數(shù)段,高校會提前指導學生的填報情況,招生也非常方便?,F(xiàn)在麻煩很大,直到錄取開始,才知道考生填報情況。通過招生咨詢會收集到的材料,回去制作模型測算,不過依然沒多大把握。
對于考生如何避免扎堆,武漢大學廣東招生宣傳組組長謝雅維建議,各中學在學生填報志愿后,應留下時間來“平衡”一下學生的志愿,尤其是填報外省學校的學生,由于這些高校招生人數(shù)較少,要看看考生的報考情況,如果填報的人太多了,分數(shù)偏低的就要作出調(diào)整,這樣才是對考生負責。
南開大學廣東招生咨詢組組長趙英說:“目前許多省份實行了平行志愿,壓力減少了,但在廣東,考生和家長壓力大,招生高校的壓力也很大,心里沒底?!壁w英建議廣東明年實行平行志愿。
教育部表態(tài)推廣“平行志愿”錄取方式
平行志愿=幾個“第一志愿”
今年初,國內(nèi)傳媒曾廣泛報道:教育部將推廣平行志愿的投檔錄取方式。
所謂“平行志愿”,就是在每個錄取批次的學校中,考生可填報若干所平行的學校,然后按“分數(shù)優(yōu)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錄取,改變過去“志愿優(yōu)先”的方式。
按照傳統(tǒng)做法,考生只能填報一個第一志愿,如果第一志愿落選,即使他的分數(shù)達到或遠遠高于第二志愿所報學校的錄取線,也必須在這所學校第一志愿沒有招滿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被錄取。這就使考生第一志愿落空后,其它志愿落選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北京大學高考咨詢專家孫東東介紹,我們過去的高考錄取做法,叫分數(shù)相同看志愿,志愿相同看分數(shù),而實行“平行志愿”以后,則志愿是依據(jù)、分數(shù)是前提。
具體地說,按照“平行志愿”,在錄取時,將考生按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順序排隊,依次檢索考生填報的A、B、C等幾個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則被錄取,如果分數(shù)不夠,則繼續(xù)檢索B志愿,依次類推,直到被符合條件的學校錄取。
“對考生來講,他的錄取機會就增加了,不像過去,只有一個第一志愿,機會只有一次,現(xiàn)在相當于有三個第一志愿,機會有三次”。
目前,我國已有湖南、江蘇、浙江等省份在高考錄取中采用“平行志愿”。今年,上海、北京也推行“平行志愿”。(記者:夏楊 實習生 黃丹靜)
廣東高考今天開始填報志愿。今年首次實行“知分填志 愿”,不少考生反映,雖然知道自己的分數(shù),心里有點底,但不知別人的填報情況,知己不知彼,還是很盲目。
昨日,在有關咨詢活動上,國內(nèi)多所大學的招生負責人被學生反復問到“我的分數(shù)你們學校能否錄取”,各高校也表示不好回答。不少高校的招生人士感慨之余,建議廣東明年實行“平行志愿”。
復旦大學招生負責人朱新表示,盡管今年“知分填志愿”,但不知道別人怎么填,冒險的幾率還是很高。即便是按名次填,也不一定保險。目前,全國各省絕大部分都實行了考后填志愿,其中一半是出分后填,一半是估分填?!敖ㄗh廣東學習上海,實行平行志愿,在這種填報方式下,幾個志愿都能起作用,學生的壓力會大大減少”。
朱新說,實行“知分填志愿”,考生的心里會踏實一點,不過從目前考生和家長的咨詢情況看,他們的心理負擔仍很大,情緒很焦慮,怕報高了有風險,報低了又不甘。
中國人民大學招生負責人彭光華則表示,從招生高校的角度來說,更希望是考前填志愿,而家長則希望考后填志愿?!氨热缭诒本?,考前填報、考后估分填報、考后知分填報三種方式全都試過了,最后又恢復到了考前填志愿。考后填志愿最容易出現(xiàn)扎堆現(xiàn)象”。
“其實不少學生也希望考前填志愿,可以根據(jù)平時的實力填報。而考后往往患得患失,容易缺乏填報的勇氣。”如果是考前填志愿,各高校會先劃定一個分數(shù)段,高校會提前指導學生的填報情況,招生也非常方便?,F(xiàn)在麻煩很大,直到錄取開始,才知道考生填報情況。通過招生咨詢會收集到的材料,回去制作模型測算,不過依然沒多大把握。
對于考生如何避免扎堆,武漢大學廣東招生宣傳組組長謝雅維建議,各中學在學生填報志愿后,應留下時間來“平衡”一下學生的志愿,尤其是填報外省學校的學生,由于這些高校招生人數(shù)較少,要看看考生的報考情況,如果填報的人太多了,分數(shù)偏低的就要作出調(diào)整,這樣才是對考生負責。
南開大學廣東招生咨詢組組長趙英說:“目前許多省份實行了平行志愿,壓力減少了,但在廣東,考生和家長壓力大,招生高校的壓力也很大,心里沒底?!壁w英建議廣東明年實行平行志愿。
教育部表態(tài)推廣“平行志愿”錄取方式
平行志愿=幾個“第一志愿”
今年初,國內(nèi)傳媒曾廣泛報道:教育部將推廣平行志愿的投檔錄取方式。
所謂“平行志愿”,就是在每個錄取批次的學校中,考生可填報若干所平行的學校,然后按“分數(shù)優(yōu)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錄取,改變過去“志愿優(yōu)先”的方式。
按照傳統(tǒng)做法,考生只能填報一個第一志愿,如果第一志愿落選,即使他的分數(shù)達到或遠遠高于第二志愿所報學校的錄取線,也必須在這所學校第一志愿沒有招滿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被錄取。這就使考生第一志愿落空后,其它志愿落選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北京大學高考咨詢專家孫東東介紹,我們過去的高考錄取做法,叫分數(shù)相同看志愿,志愿相同看分數(shù),而實行“平行志愿”以后,則志愿是依據(jù)、分數(shù)是前提。
具體地說,按照“平行志愿”,在錄取時,將考生按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順序排隊,依次檢索考生填報的A、B、C等幾個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則被錄取,如果分數(shù)不夠,則繼續(xù)檢索B志愿,依次類推,直到被符合條件的學校錄取。
“對考生來講,他的錄取機會就增加了,不像過去,只有一個第一志愿,機會只有一次,現(xiàn)在相當于有三個第一志愿,機會有三次”。
目前,我國已有湖南、江蘇、浙江等省份在高考錄取中采用“平行志愿”。今年,上海、北京也推行“平行志愿”。(記者:夏楊 實習生 黃丹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