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拍電影嗎?”巴黎多梅尼街上,一名行人問道。其他人也停了下來,面面相覷。巴黎鬧市,大約15名男女正圍著放在一間超市外面的3個垃圾箱。他們互相擁擠,情緒有些失控。口袋被撕破了,幾袋點心掉了出來。酸奶和生菜、比薩餅以及水果一起被塞進了袋子里。幾分鐘前,所有這些東西都在商店的貨架上。其中有些接近了保質(zhì)期,但大部分還很好,只不過包裝損壞了。
超市經(jīng)理介紹說,這個中型超市每天要清理出滿滿三大垃圾箱貨品。這部分商品每年要耗費10萬歐元。經(jīng)理感覺自己就像是這種浪費現(xiàn)象的共犯。
不到10分鐘,垃圾箱周圍的商品就被清理一空,只剩下一點過期的牛肉、生菜葉、紙板盒和塑料。垃圾箱的蓋子重新蓋好,放回原位,等待街道清潔工前來打掃。
與往常一樣,41歲的帕特里克(化名)最后一個離開。他將散落在地的最后一些垃圾收拾好。他說:“不管怎樣,應(yīng)當(dāng)講文明。如果丟得到處都是,超市經(jīng)理該被市政府找麻煩了。他就不再讓我們靠近垃圾箱了?!迸撂乩锟伺c妻子和10歲的兒子住在巴黎12區(qū)一套廉租房里。帕特里克在9年前的一場事故里變成殘疾,現(xiàn)在每個月靠他的殘疾補助與妻子領(lǐng)取的行業(yè)最低工資生活。他說:“我們的情況不會改善。我們將有第二個孩子,物價不斷上漲……因此,我不會停止翻找垃圾箱。有了這個,我們幾乎所有食物預(yù)算都可以省下來了?!?BR> 母親,退休人員,殘疾人,待業(yè)生活保障金領(lǐng)取者,領(lǐng)取各行業(yè)最低工資者,甚至還有收入高一些的人……根據(jù)官方數(shù)據(jù),他們不全是窮人,但他們還是去翻垃圾箱,因為“生活變得昂貴”,而垃圾箱里的食物是免費的。
“價格上漲,看看我們從里面找到的東西!”納迪婭剛剛找到一個裝滿橄欖奶酪餅干的袋子,餅干將在4天后過期。納迪婭以前整天奔走于不同商店之間,尋找的商品。3年前,她發(fā)現(xiàn)了超市垃圾箱里的財富。
納迪婭每天都到超市垃圾箱里尋找有用的東西,而她的丈夫和孩子都被蒙在鼓里。每天晚上近7點鐘,納迪婭穿著一件干凈的羊毛開衫、戴著一頂貝雷帽出門,告訴家人她要參加協(xié)會活動或者去購物。一出門,她立刻換上另一件外套,戴著一頂大帽子,站在一個公交汽車站臺上,盯著街道另一邊的超市是否推出了垃圾箱?!白铍y受的不是寒冷、下雨或者天黑,而是天還亮著,所有人都盯著我們看?!鄙頌槟滤沽值募{迪婭繼續(xù)按照其宗教所示進行施舍,經(jīng)常會將在垃圾箱里找到的古斯古斯(一種食品——編者注)煮好后帶到協(xié)會。
60多歲的弗朗辛同樣堅持“團結(jié)互助”的價值觀。她現(xiàn)在就依靠巴黎18區(qū)一家超市里沒有賣出去的食物生活。作為這里的“前輩”,她在垃圾箱推出來時維持秩序,還一再向其他人灌輸“社交禮節(jié)”:“我送東西給那些什么都沒找到或者來晚了的人。有的時候,我會分發(fā)食物給巴黎北站里無家可歸的人。”
德國有一個群體被稱作“垃圾箱人”,他們不去超市買吃的,而是到超市的垃圾箱里撿食物。現(xiàn)在,當(dāng)“垃圾箱人”已成了德國政治青年的一種時尚。他們在垃圾箱里撿吃的,并非因為窮,而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對社會上的一次性消費現(xiàn)象表達他們的*。
一束手電光照進了灰色的大垃圾桶。法爾克·拜爾帶著橡膠手套在垃圾袋中翻找。他已經(jīng)從空的貓糧罐頭和衰敗的花束底下拉出了一袋水果。他說:“好,現(xiàn)在找到了,是芒果。里面只有一小部分爛了。不過我們還是把它帶走。削掉壞的部分就可以了。”
深夜12點半,法爾克和尤勒斯把車停在了廉價超市的空停車場上。這是他們今天撿垃圾之旅的第一站。法爾克說:“我撿垃圾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因為我不希望人們把那些完全還可以吃的食品隨手扔掉。我認(rèn)為,這種亂扔?xùn)|西的做法是非?;奶频?,完全不能讓人接受。另一個原因是,我也希望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我的政治活動上,而不是浪費在打零工或者類似的賺錢的事情上。撿垃圾讓我省下了很多原本必需去打工的時間。”
白天,27歲的法爾克在馬格德堡的青年環(huán)保辦公室里工作。他負(fù)責(zé)組織一些反對基因食品或者反對八國峰會的活動,另外還為《綠色周刊》撰寫文章,為當(dāng)?shù)氐沫h(huán)保項目物色贊助商。
法爾克有意識地選擇了一種沒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生活,他希望將日常生活的開銷降到最低。兩年來,法爾克所需的食品幾乎都是從垃圾箱里淘來的。他承認(rèn),第一次撿垃圾時,也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受:擔(dān)心被人看見或者遇到麻煩該怎么辦?總是感到有些尷尬。但現(xiàn)在這種尷尬已經(jīng)完全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法爾克和尤勒斯已經(jīng)到了撿垃圾之旅的第三站,但收獲并不豐富。他們隨身帶的塑料箱里只有一些柿子椒、小蘿卜和芒果。于是,他們決定向下一個超市進發(fā)。法爾克和尤勒斯穿過黑暗的停車場,走向超市的后門。墻上的感應(yīng)燈亮了起來。十幾只裝滿蔬菜水果的箱子放在門旁,其中大部分都還是新鮮的,有草莓,還有大蔥,梨看起來也不錯,至少有一部分還能吃。
這次戰(zhàn)果頗豐。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法爾克一次撿垃圾之旅就可以收集到足夠幾星期吃的食物。他解釋說,在馬格德堡,晚上去超市撿垃圾的人還不多,不像在柏林等一些大城市,“垃圾箱人”之間已經(jīng)形成了競爭。在一些圈子里,從垃圾箱里找吃的已經(jīng)成為時尚。
超市經(jīng)理介紹說,這個中型超市每天要清理出滿滿三大垃圾箱貨品。這部分商品每年要耗費10萬歐元。經(jīng)理感覺自己就像是這種浪費現(xiàn)象的共犯。
不到10分鐘,垃圾箱周圍的商品就被清理一空,只剩下一點過期的牛肉、生菜葉、紙板盒和塑料。垃圾箱的蓋子重新蓋好,放回原位,等待街道清潔工前來打掃。
與往常一樣,41歲的帕特里克(化名)最后一個離開。他將散落在地的最后一些垃圾收拾好。他說:“不管怎樣,應(yīng)當(dāng)講文明。如果丟得到處都是,超市經(jīng)理該被市政府找麻煩了。他就不再讓我們靠近垃圾箱了?!迸撂乩锟伺c妻子和10歲的兒子住在巴黎12區(qū)一套廉租房里。帕特里克在9年前的一場事故里變成殘疾,現(xiàn)在每個月靠他的殘疾補助與妻子領(lǐng)取的行業(yè)最低工資生活。他說:“我們的情況不會改善。我們將有第二個孩子,物價不斷上漲……因此,我不會停止翻找垃圾箱。有了這個,我們幾乎所有食物預(yù)算都可以省下來了?!?BR> 母親,退休人員,殘疾人,待業(yè)生活保障金領(lǐng)取者,領(lǐng)取各行業(yè)最低工資者,甚至還有收入高一些的人……根據(jù)官方數(shù)據(jù),他們不全是窮人,但他們還是去翻垃圾箱,因為“生活變得昂貴”,而垃圾箱里的食物是免費的。
“價格上漲,看看我們從里面找到的東西!”納迪婭剛剛找到一個裝滿橄欖奶酪餅干的袋子,餅干將在4天后過期。納迪婭以前整天奔走于不同商店之間,尋找的商品。3年前,她發(fā)現(xiàn)了超市垃圾箱里的財富。
納迪婭每天都到超市垃圾箱里尋找有用的東西,而她的丈夫和孩子都被蒙在鼓里。每天晚上近7點鐘,納迪婭穿著一件干凈的羊毛開衫、戴著一頂貝雷帽出門,告訴家人她要參加協(xié)會活動或者去購物。一出門,她立刻換上另一件外套,戴著一頂大帽子,站在一個公交汽車站臺上,盯著街道另一邊的超市是否推出了垃圾箱?!白铍y受的不是寒冷、下雨或者天黑,而是天還亮著,所有人都盯著我們看?!鄙頌槟滤沽值募{迪婭繼續(xù)按照其宗教所示進行施舍,經(jīng)常會將在垃圾箱里找到的古斯古斯(一種食品——編者注)煮好后帶到協(xié)會。
60多歲的弗朗辛同樣堅持“團結(jié)互助”的價值觀。她現(xiàn)在就依靠巴黎18區(qū)一家超市里沒有賣出去的食物生活。作為這里的“前輩”,她在垃圾箱推出來時維持秩序,還一再向其他人灌輸“社交禮節(jié)”:“我送東西給那些什么都沒找到或者來晚了的人。有的時候,我會分發(fā)食物給巴黎北站里無家可歸的人。”
德國有一個群體被稱作“垃圾箱人”,他們不去超市買吃的,而是到超市的垃圾箱里撿食物。現(xiàn)在,當(dāng)“垃圾箱人”已成了德國政治青年的一種時尚。他們在垃圾箱里撿吃的,并非因為窮,而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對社會上的一次性消費現(xiàn)象表達他們的*。
一束手電光照進了灰色的大垃圾桶。法爾克·拜爾帶著橡膠手套在垃圾袋中翻找。他已經(jīng)從空的貓糧罐頭和衰敗的花束底下拉出了一袋水果。他說:“好,現(xiàn)在找到了,是芒果。里面只有一小部分爛了。不過我們還是把它帶走。削掉壞的部分就可以了。”
深夜12點半,法爾克和尤勒斯把車停在了廉價超市的空停車場上。這是他們今天撿垃圾之旅的第一站。法爾克說:“我撿垃圾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因為我不希望人們把那些完全還可以吃的食品隨手扔掉。我認(rèn)為,這種亂扔?xùn)|西的做法是非?;奶频?,完全不能讓人接受。另一個原因是,我也希望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我的政治活動上,而不是浪費在打零工或者類似的賺錢的事情上。撿垃圾讓我省下了很多原本必需去打工的時間。”
白天,27歲的法爾克在馬格德堡的青年環(huán)保辦公室里工作。他負(fù)責(zé)組織一些反對基因食品或者反對八國峰會的活動,另外還為《綠色周刊》撰寫文章,為當(dāng)?shù)氐沫h(huán)保項目物色贊助商。
法爾克有意識地選擇了一種沒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生活,他希望將日常生活的開銷降到最低。兩年來,法爾克所需的食品幾乎都是從垃圾箱里淘來的。他承認(rèn),第一次撿垃圾時,也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受:擔(dān)心被人看見或者遇到麻煩該怎么辦?總是感到有些尷尬。但現(xiàn)在這種尷尬已經(jīng)完全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法爾克和尤勒斯已經(jīng)到了撿垃圾之旅的第三站,但收獲并不豐富。他們隨身帶的塑料箱里只有一些柿子椒、小蘿卜和芒果。于是,他們決定向下一個超市進發(fā)。法爾克和尤勒斯穿過黑暗的停車場,走向超市的后門。墻上的感應(yīng)燈亮了起來。十幾只裝滿蔬菜水果的箱子放在門旁,其中大部分都還是新鮮的,有草莓,還有大蔥,梨看起來也不錯,至少有一部分還能吃。
這次戰(zhàn)果頗豐。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法爾克一次撿垃圾之旅就可以收集到足夠幾星期吃的食物。他解釋說,在馬格德堡,晚上去超市撿垃圾的人還不多,不像在柏林等一些大城市,“垃圾箱人”之間已經(jīng)形成了競爭。在一些圈子里,從垃圾箱里找吃的已經(jīng)成為時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