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xué)生優(yōu)秀作文選:“月仙”太白

字號:

鄭州市回民中學(xué)葛唱
    從古至今,月光的騰跌在生命的時空中輪回,因而月作為永恒不變的話題,被無數(shù)詩人吟誦。
    李白,字太白,人稱“詩仙”。在眾多寫月的詩句中,他的詩一枝獨秀,脫穎而出。是他給予了月一個獨特的靈魂。他從“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那蒙 的醉意中追問“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的人生哲理,由此生發(fā)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感慨,以月揭示了人生在茫茫時間之海中如此渺小又如此無奈的深刻道理。一句“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寫出了月的氣勢。那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使人看后掩卷沉思,無不為之共愁共傷心,那種月的悲傷不僅隨著凄風(fēng)飄到了夜空,也一下子飄到了我們的心中。月的靈魂也就根深蒂固了。
    其實,李白的“月”是最讓人記憶猶新的,難道不是嗎?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不也會搖頭晃腦地背著“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哪個人不在思鄉(xiāng)時望著月色,想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誰不在失意時用“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來發(fā)一番感慨?
    李白把“月”推到了淋漓盡致的極點,與其說他是“詩仙”,不如直接說他為“月仙”。
    恍惚中,我仿佛看見李白舉杯放歌,又聽見了他膾炙人口、瀟灑自如的詩篇。試問今夜的月為何如此明亮?哦,原來是“月仙”在此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