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場機制對經濟運行發(fā)揮作用的機理表現(xiàn)為( )。
A.自主經營、自我淘汰、自我發(fā)展、自我約束
B.自主經營、自我發(fā)展、自我約束、自我淘汰
C.自負盈虧、自我發(fā)展、自我淘汰、自我約束
D.自我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fā)展、自我約束
2.在統(tǒng)計中,把說明現(xiàn)象某種特征的概念稱為( )。
A.指標
B.變量
C.觀察值
D.統(tǒng)計數(shù)據
9.( )是衡量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實力增長速度的標志。
A.經濟發(fā)展
B.技術進步
C.經濟增長率
D.國民生產總值
lO.實現(xiàn)( )的轉換,提高( )的質量,已成為我國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客觀要求。
A.經濟增長方式,經濟運行
B.經濟運行,經濟效率
C.經濟運行,經濟增長方式
D.經濟效率,經濟發(fā)展
11.( )一旦形成,市場的競爭性就會減弱,從而使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A.價格同盟
B.壟斷
C.產品聯(lián)盟
D.生產聯(lián)盟
12.對外經濟關系的基礎和主要內容是( )。
A.國際資本流動
B.對外貿易
C.國際技術交流
D.勞動力國際流動
13.國際資本流動是指( )在國家之間或地區(qū)之間的轉移。
A.技術
B.勞動力
C.資本
D.自然資源
14.在修建高速公路時,政府通過( )方式體現(xiàn)出公共財政的非營利性。
A.招標
B.引進外資
C.貸款
D.補貼
15.按照( )財政政策可以分為擴張性政策、緊縮性政策和平衡性政策。
A.作用空間
B.作用時間
C.調整經濟周期要求
D.調節(jié)經濟總量要求
16."財政收入、國民經濟、社會正義、稅務行政"的稅收原則是( )提出來的。
A.配第
B.斯密
C.瓦格納
D.凱思斯
17.抽樣調查與普查等全面調查相比( )。
A.時效性強
B.時效性差
C.時效性完全相同
D.時效性差不多
18.下列屬于財產稅類的是( )。
A.車船使用稅
B.契稅
C.資源稅
D.印花稅
19.下列各項中,( )反映的是稅收收入結構的個量指標。
A.增值稅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
B.國有企業(yè)稅收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
C.工薪所得的稅收收入占個人所得稅收入的比重
D.某市稅收收入占全國稅收收入的比重
A.自主經營、自我淘汰、自我發(fā)展、自我約束
B.自主經營、自我發(fā)展、自我約束、自我淘汰
C.自負盈虧、自我發(fā)展、自我淘汰、自我約束
D.自我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fā)展、自我約束
2.在統(tǒng)計中,把說明現(xiàn)象某種特征的概念稱為( )。
A.指標
B.變量
C.觀察值
D.統(tǒng)計數(shù)據
9.( )是衡量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實力增長速度的標志。
A.經濟發(fā)展
B.技術進步
C.經濟增長率
D.國民生產總值
lO.實現(xiàn)( )的轉換,提高( )的質量,已成為我國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客觀要求。
A.經濟增長方式,經濟運行
B.經濟運行,經濟效率
C.經濟運行,經濟增長方式
D.經濟效率,經濟發(fā)展
11.( )一旦形成,市場的競爭性就會減弱,從而使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A.價格同盟
B.壟斷
C.產品聯(lián)盟
D.生產聯(lián)盟
12.對外經濟關系的基礎和主要內容是( )。
A.國際資本流動
B.對外貿易
C.國際技術交流
D.勞動力國際流動
13.國際資本流動是指( )在國家之間或地區(qū)之間的轉移。
A.技術
B.勞動力
C.資本
D.自然資源
14.在修建高速公路時,政府通過( )方式體現(xiàn)出公共財政的非營利性。
A.招標
B.引進外資
C.貸款
D.補貼
15.按照( )財政政策可以分為擴張性政策、緊縮性政策和平衡性政策。
A.作用空間
B.作用時間
C.調整經濟周期要求
D.調節(jié)經濟總量要求
16."財政收入、國民經濟、社會正義、稅務行政"的稅收原則是( )提出來的。
A.配第
B.斯密
C.瓦格納
D.凱思斯
17.抽樣調查與普查等全面調查相比( )。
A.時效性強
B.時效性差
C.時效性完全相同
D.時效性差不多
18.下列屬于財產稅類的是( )。
A.車船使用稅
B.契稅
C.資源稅
D.印花稅
19.下列各項中,( )反映的是稅收收入結構的個量指標。
A.增值稅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
B.國有企業(yè)稅收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
C.工薪所得的稅收收入占個人所得稅收入的比重
D.某市稅收收入占全國稅收收入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