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行測之言語理解與表達典型真題和解析

字號:

【例題】閱讀下文,回答題后的問題。
    板塊的邊界并不就是海陸的邊界,大部分板塊既有陸地又有海洋。作為板塊邊界的活動構造帶,有裂谷、俯沖帶、碰撞帶這三種類型。大洋中綿延數萬千米的大洋中脊,中間就是裂谷。地幔物質從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巖石,并把兩邊的板塊不斷推向兩側,裂谷是洋底的誕生地。某些陸上裂谷(如東非裂谷)可能會產生了新的海洋。與裂谷相反,位于大洋邊緣的海溝是海洋板塊的消亡帶。洋底巖石圈在這里俯沖到大陸巖石圈之下,并潛入軟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邊界兩邊都是陸地,這就成為碰撞帶。隨著碰撞角度的不同,這里或因擠壓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斷層,或者兼而有之。
    板塊構造說是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的合理引申。大陸的漂移是板塊移動的表現之一。板塊運動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島弧、陸緣山、海溝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①大陸漂移是板塊移動的表現之一,從全文看,這句話是說:
    A.板塊移動是大陸漂移的動力
    B.板塊移動表現為大陸漂移
    C.板塊移動和大陸漂移的本質是相同的
    D.板塊移動造成了大陸漂移
    ②下列判斷與文意相符合的一項是:
    A.板塊運動的形式有三種:碰撞、俯沖和裂谷
    B.板塊邊界的碰撞或俯沖,和裂谷的情形相反
    C.裂谷位于海洋中或海洋與陸地的交接處
    D.碰撞帶和俯沖帶位于大洋邊緣或陸地之上
    【解答】題①的答案是D;題②的答案是B。
    當年很多考生看到這個樣題后以為主要還是考察文章閱讀,而且2003年也考察了文章閱
    讀,但事實上考查的全是片段閱讀。04年的變化不僅體現在大題型方面,重點還是小題型
    的變化,下面結合試題具體講解:
    23.盡管國際上對此存在很多爭議,意大利文化部門還是決定用蒸餾水清洗米開朗基羅的曠世杰作――《大衛(wèi)》雕像。這項工程的目的之一是除去這座高達4.5米的雕像上的塵土和油污。佛羅倫薩博物館的負責人說:“這項工程并不是為了讓雕像變得更好看。”意大利文化部長已經排除了干洗的可能性。
    “國際上對此存在很多爭議”的“此”指的是:( )。
    A.《大衛(wèi)》雕像是米開朗基羅的曠世杰作
    B.這項工程是為了讓雕像變得更好看
    C.決定用蒸餾水清洗《大衛(wèi)》雕像
    D.要除去這座高達4.5米的雕像上的塵土和油污
    23.C 【新東方解析】本題也比較簡單,主要考查的是“此”的指代內容。一般而言,指代的內容都出現在離指代詞最近的前面或后面,這道題就是典型的“向后”指代。通過分析可以得出,材料的主要內容是意大利文化部決定水洗“大衛(wèi)”雕像,爭議的問題也在這里,從而排除了A、B、D項。
    26.電子游戲為我們展現了一個不同于現實生活的新世界。人們在游戲里取得的成功是可以清晰定義而且是可以實現的。玩家可以在游戲中控制整個世界,從而擺脫現實生活中的焦慮感,使自己的行為在虛擬世界中變得舉足輕重,成為一名英雄。游戲結束,他并沒有真的輸掉或贏得什么東西。
    這段話直接支持這樣一種觀點,即:( )。
    A.電子游戲完全是虛擬的東西,人們在其中不會真正得到或失去什么
    B.人們可通過電子游戲在真實世界和欲望世界之間尋得一種折中
    C.人們在游戲里的成功是清晰和可實現的,因而不是虛擬的
    D.游戲讓人們不付出代價,輕松地滿足成就感
    26.A 【新東方解析】這道題有一定的難度,我和新東方北斗星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的同事在討論本道題時也有不同意見,材料主要說明的是人們可以在游戲這個虛擬世界里輕松獲得成就感。這道題要求找出“直接支持”的觀點,直接推出的比間接推出的更符合題目要求。B項中的“折中”是過度推斷;C項中“不是虛擬的”明顯與材料的意思相反,錯誤類型是:正反混淆;D項也是推得過遠。
    30.“你工作多久掙的錢,才夠買一個麥當勞的‘巨無霸’?”要是猛然被這樣提問,多數人可能會打個愣,因為不少人通常更習慣另一種說法,即一個月的工資夠買幾個“巨無霸”?這兩個問題看上去是一回事,但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卻有著明顯的差別。前者是以商品來考查勞動力的價值,后者則是:( )。
    A.用勞動力來考查商品的價值
    B.用商品的價值來考查勞動力
    C.用收入來衡量購買力的水平
    D.用購買力衡量收入的水平
    30.D 【新東方解析】這道題具有一定的區(qū)分度,這段材料有一個特點是用兩種統(tǒng)計方法來衡量商品和勞動力的關系,做這種題時一定要細心,要注意分清主客體。材料中說明“你工作多久掙的錢才夠買一個麥當勞的‘巨無霸’”是以商品即“巨無霸”來考查勞動力即“工作多久掙的錢”,因此可以推出后者是衡量前者的尺度。由此可知“一個月的工資夠買幾個‘巨無霸’”,顯然是用“夠買幾個‘巨無霸’”即購買力,來衡量收入水平即“一個月的工資”。由此可以排除A、B、C項。
    32.我國是桂花的故鄉(xiāng),西南、中南地區(qū)是它的原產地。現在各地都有種植。在中國戰(zhàn)國時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現“桂舟”、“桂酒”等詞,這是最早以桂入詩的例子。陜西省勉縣城南定軍山武侯墓前有兩株桂花,相傳栽種于漢代,已有1700多年歷史,人們稱它們?yōu)椤皾h桂”。
    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知道的是:( )。
    A.我國栽種桂花已有1700多年歷史
    B.桂花多在我國西南、中南地區(qū)種植
    C.“漢桂”是最早入詩的桂樹
    D.《九歌》是我國最早的詩詞
    32.B 【新東方解析】這道題比較典型,被作為2007國家考試大綱中“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的樣題。我和新東方北斗星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的同事在討論本道題時也有不同意見,材料主要介紹了我國桂花的悠久歷史和歷史溯源。C項和D項與材料原意明顯不符合,材料中只有“《九歌》中的‘桂舟’、‘桂酒’等詞是最早以桂入詩的例子”并沒有說“‘漢桂’是最早入詩的桂”和“《九歌》是我國最早的詩詞”,錯誤類型是:推得過遠。材料中“有兩株桂花,相傳栽種于漢代,已有1700多年歷史”,可以推出A項中“我國栽種桂花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由此不能排除A項,我個人認為A項也可以選,但標準參考答案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