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斯韌的信,頗覺有趣。老兄筆峰輕轉(zhuǎn),美國教育考試中心(ETS)狀告新東方盜版的話題便與美中關系的大問題連接。若原對此大概會有更多的話要說。記得他曾為追尋20世紀初排華惡浪中力助華人的那個老美的故事,去加州的一座小城探訪。那個故事想必十分曲折有味。
從網(wǎng)上讀到的文章和帖子看,有關ETS的討論也是百花齊放。有些人的觀點與斯韌相似,擔心這回又是美國鬼子搞的什么歧視的陰謀。不過,我倒是覺得,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從文化差異的角度來考慮一下這個問題。記得我到美國沒幾天,就有朋友深有體會地告誡我說,在美國工作、生活,一定要注意這是一個非?!皩I(yè)化(Professional)”的國家。起初我對此并未介意,但在有了一些親身經(jīng)歷之后,才曉得朋友所言的確不可忽略。
剛到紐約時,我與一位即將回國的朋友說好,在他走后搬進他的住房。那是一幢高層公寓樓,條件屬中等。朋友是在月中離開的,他臨走前告訴我,他已交了那個月的房租,我搬進后可從下月開始付房租。房東也表示同意。在紐約找房十分困難,更何況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能這么順利地安頓下來,我和太太都很高興??烧l曾想,搬進公寓的第二天,管樓的經(jīng)理就打來電話,說我是非法居住。因為按照規(guī)定,朋友的房費已交至月底,所以在這半個月里他還是合法的住房者,而我只能是朋友的客人。即使是朋友有親筆信讓我“替他照顧半個月”,但按照規(guī)定,客人在主人不在時不得住宿。如要“照顧”,只能白天來,晚上走。接下來的那一整天,我又是找房東,又是找管理公司??煞繓|也無可奈何,還為我找好了旅館,說是怕與管理公司搞翻,到了下個月也不讓我入住。到了晚上,管理公司那邊總算有了“網(wǎng)開一面”的意思。管樓的經(jīng)理嚴肅地告訴我:“你雖然可以住在這里,但仍然是非法的。出了問題,后果自負?!?BR>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國外工作,發(fā)達國家也沒少去,可從來沒有碰到這樣不講人情的事情。我把這件事講給另一位初來美國的朋友聽。沒想到,他竟說,你那點事算什么。他租房的那個樓管得更嚴,不到規(guī)定的入住時間,連鑰匙都不給他。雖然他與前任房客是老友,也早已跟房東說好,可他還是不得不在旅館里多住了幾天。
這就是我那位朋友講的“專業(yè)化”,說白了就是照章辦事,不講人情。出了問題怎么辦?找律師,上法庭。讓中國人碰上這種文化,不出問題才怪。ETS就是一個例子。兩邊是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說不到一起。重人情的一方自然會對“民族”、“情感”這些問題給予更多關注,說我給你輸送了那么多人才,你還這么做,你這是歧視;而另一邊卻咬住,說我沒讓你用的考題你怎么能用?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了,中美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多,可文化差異這個問題恐怕不那么容易解決。至今在許多問題上,特別是一些關鍵問題上,美國人不理解中國人,中國人也難理解美國人,隔閡依舊。這也許是我們該好好聊聊的一個話題。
從網(wǎng)上讀到的文章和帖子看,有關ETS的討論也是百花齊放。有些人的觀點與斯韌相似,擔心這回又是美國鬼子搞的什么歧視的陰謀。不過,我倒是覺得,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從文化差異的角度來考慮一下這個問題。記得我到美國沒幾天,就有朋友深有體會地告誡我說,在美國工作、生活,一定要注意這是一個非?!皩I(yè)化(Professional)”的國家。起初我對此并未介意,但在有了一些親身經(jīng)歷之后,才曉得朋友所言的確不可忽略。
剛到紐約時,我與一位即將回國的朋友說好,在他走后搬進他的住房。那是一幢高層公寓樓,條件屬中等。朋友是在月中離開的,他臨走前告訴我,他已交了那個月的房租,我搬進后可從下月開始付房租。房東也表示同意。在紐約找房十分困難,更何況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能這么順利地安頓下來,我和太太都很高興??烧l曾想,搬進公寓的第二天,管樓的經(jīng)理就打來電話,說我是非法居住。因為按照規(guī)定,朋友的房費已交至月底,所以在這半個月里他還是合法的住房者,而我只能是朋友的客人。即使是朋友有親筆信讓我“替他照顧半個月”,但按照規(guī)定,客人在主人不在時不得住宿。如要“照顧”,只能白天來,晚上走。接下來的那一整天,我又是找房東,又是找管理公司??煞繓|也無可奈何,還為我找好了旅館,說是怕與管理公司搞翻,到了下個月也不讓我入住。到了晚上,管理公司那邊總算有了“網(wǎng)開一面”的意思。管樓的經(jīng)理嚴肅地告訴我:“你雖然可以住在這里,但仍然是非法的。出了問題,后果自負?!?BR>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國外工作,發(fā)達國家也沒少去,可從來沒有碰到這樣不講人情的事情。我把這件事講給另一位初來美國的朋友聽。沒想到,他竟說,你那點事算什么。他租房的那個樓管得更嚴,不到規(guī)定的入住時間,連鑰匙都不給他。雖然他與前任房客是老友,也早已跟房東說好,可他還是不得不在旅館里多住了幾天。
這就是我那位朋友講的“專業(yè)化”,說白了就是照章辦事,不講人情。出了問題怎么辦?找律師,上法庭。讓中國人碰上這種文化,不出問題才怪。ETS就是一個例子。兩邊是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說不到一起。重人情的一方自然會對“民族”、“情感”這些問題給予更多關注,說我給你輸送了那么多人才,你還這么做,你這是歧視;而另一邊卻咬住,說我沒讓你用的考題你怎么能用?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了,中美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多,可文化差異這個問題恐怕不那么容易解決。至今在許多問題上,特別是一些關鍵問題上,美國人不理解中國人,中國人也難理解美國人,隔閡依舊。這也許是我們該好好聊聊的一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