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污水回用歷程與展望(二)

字號:

五、對幾個問題的認識
    污水回用除了技術問題外,還有一些認識問題,存在著不同看法。這里就幾個問題談談看法,以供大家討論參考。
    1、污水回用的落腳點
    水的影響太大,人類缺水不行。污水回用落腳點在哪里,是城市還是農村,是工業(yè)還是生活?落腳點應該是城市,特別是城市工業(yè)。原因一是城市較農村重要,二是回用救不了農業(yè)。
    城市人口雖然只占全國總人口的30%,但城市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72%,貢獻比農村大。目前在我國用水總量中,農業(yè)用水占70%,工業(yè)和城市用水不足30%。但從發(fā)展看,城市數(shù)量還要增加,人口經濟不斷發(fā)展,城市人口增多需要增加用水,經濟和社會進一步發(fā)展需要增加用水,城市環(huán)境保護和建設也需要增加用水,所以城市用水比重將會提高。而我國農業(yè)通過合理調配水資源和大力節(jié)水,用水量可以基本不增加。到2030年城市工業(yè)用水將從現(xiàn)在的370億立方米增加660億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從現(xiàn)在的260億立方米增加到660億立方米,這樣,屆時全國城市用水量將達到1320億立方米,比現(xiàn)在增加近700億立方米。今后城市用水可能成為用水總量中的大頭。
    大旱之年農業(yè)減產絕收面積之大,有幾千萬公頃,靠城市污水救不了農業(yè),把該供給城市的水庫水全調給農業(yè)也救不了農業(yè)。污水回用應優(yōu)先考慮城市,保證城市無論豐水年或枯水年都能有水可供,保證城市社會穩(wěn)定、經濟繁榮。
    在城市供水中,50%-80%是工業(yè)用水,工業(yè)用水中80%是水質要求不高的冷卻用水,所以污水回用主要對象應是工業(yè),能把工業(yè)用水頂替出來,老百姓就有水喝了。所以管住工業(yè)用水這塊,污水回用才能緩解城市水荒,才有前途。在城市有水可供情況下, 城市回用之后的外排水,送到城市郊外,農業(yè)部門自然會接過去灌溉?;赜寐淠_點是城市并不排除農灌,只是個優(yōu)先次序問題,應是城市用過后再去灌溉,或多余水去灌溉。
    2、水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
    要科學地安排城市各類水源的供水次序和用戶用水次序。遺憾的是目前許多城市規(guī)劃,根本就不提城市污水這一身邊水源,在全面啟動污水回用后,污水這一水資源應提到重要地位了。
    合理次序應是地面水、地下水、城市再生水、雨水、外來水(長距離跨流域調水,也有叫客水),淡化海水。
    在未充分利用城市污水的水資源能力前,不應上長距離調水和上海水淡化項目。
    對工業(yè)用戶應先搞好廠內節(jié)水,提高循環(huán)用水率。必要的新鮮水補給,應優(yōu)先使用城市再生水。缺水城市能使用并且有條件使用再生水的工業(yè)企業(yè),不應供給自來水,這應作為一條法律規(guī)定。
    城市草地樹木澆灌、建筑工地施工、道路灑水壓塵、汽車沖洗等只允許用再生水,不允許用自來水。
    新建小區(qū)、大型建筑自設計時就應上中水道。
    長距離調水不但投資浩大,還可能旱年無水可調,也可能調來一盆污水,其調水投資和處理費用要遠大于城市自身的水再生費用。希望各地領導和水利部門要慎重調水,調水前要與回用方案作比較。
    海水是沿海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源,但其基建投資和造水成本過高,在經濟上和規(guī)模上不可能近期解決城市缺水問題。香港1976年建成的每日18萬噸的世界海水淡化廠,由于石油價格上漲,能耗過高,被迫于1982年停產,1989年拆除。應學習以色列經驗,污水未用盡 ,不能上淡化。
    雨水利用在日本歐洲有成功經驗,中國開始研究,但目前離實用化和真正解決城市缺水問題還遠。
    3、污水處理與回用的關系
    污水處理是回用的前提,缺水地區(qū)在污水廠的規(guī)劃、設計、建設期,都應將處理與回用一并整體考慮,同時落實資金,同時建設,同時見效益。避免出現(xiàn)半截子工程,使回用遲遲不能見效。
    4、污水回用與節(jié)水的關系
    廣義的說,污水回用是節(jié)水措施之一,是規(guī)模的節(jié)水措施。前些年全國每年節(jié)水10億立方米,而污水回用推算每年可增城市供水幾十億立方米?;赜帽裙?jié)水更有潛力,在節(jié)水已經達到一定程度的城市,今后節(jié)水主要靠回用。
    大連紅星化工廠過去每天用自來水2000多噸,因為鄰近春柳污水廠,改用污水再生水用于冷卻和工藝用水,全廠除了飲水外全部停用了自來水,每年節(jié)水73萬噸,可算是節(jié)水大戶了。
    節(jié)水有很多措施。小到沖洗水箱內放一塊磚頭,學生服由白色改為黑色以減少洗衣次數(shù),安裝節(jié)水龍頭等。大到有人提議將渤海灣欄起來,抽出海水截留黃河、遼河水使之變成淡水湖,學香港修建海上淡水庫辦法。在節(jié)水眾多措施中,污水回用應算是節(jié)水中的重大措施之一。
    但從開源節(jié)流角度看,污水回用屬于開源,節(jié)水是節(jié)流,兩者又有一個區(qū)別,有個誰先誰后,誰重誰輕問題,有一定的矛盾性。
    對于老百姓來說,節(jié)水可能帶來生活不便,可能會降低生活質量和影響城市文明程度,如游泳后不能沖洗,取消全市浴池后不能洗澡,限量供水等,影響城市形象和投資環(huán)境,這不是我們顧意看到的。節(jié)水應合理節(jié)水,如果有本事搞好水的回用,多次開發(fā),那末就不需要老百姓節(jié)水了,反而可以鼓勵居民多用水,鼓勵天天洗澡,天天洗衣,24小時打開龍頭就有水。反正用后的水還能收回來。這樣看開源是主要的,精力主要花在抓好回用上,這樣做對城市對老百姓都有好處。比如說大連浴池全部關閉,每天才節(jié)水5000噸,而一個熱電廠如果用再生水,閥門一開5000噸水就省出來了,全市老百姓都可以洗澡了。權衡利弊得失,還是污水回用對社會對老百姓更有好處。
    回用是從節(jié)水角度看好,還是從水資源角度看好?從影響大小來說,還是從水資源角度看合適。
    5、城市污水回用誰為主體
    有兩種模式:以城市污水廠和再生水廠為主體,或以用戶自己為主體。
    日本、美國、大連回用示范工程,都是以污水處理廠為主體,集中處理一定標準后,將再生水送到區(qū)域內各用戶,用水戶大部分直接使用,個別才需補充處理。冷卻水用戶自己只做水質穩(wěn)定就可以了,不需將市政領域整套水廠搬到用戶的工業(yè)廠區(qū)內,自己背上個包袱。這種方式明確社會分工,便于科學管理,責權分明,深度處理后水質好便于輸送管道的維護。
    一些用戶寧要污水廠二級出水自己處理,由企業(yè)作回用主體。像太鋼、太化、北京華能熱電廠等。企業(yè)自行管理,水質不好時自行負責。領導的初衷是想對自已企業(yè)生產安全負責,可能更放心些。但這樣做也有缺點:
    污水回用是介于給水和排水之間的學科,是一門新興學科。特別在起步階段,技術支撐非常重要。工廠企業(yè)有自己的主業(yè),不可能專門配備回用技術隊伍,在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難。在廠內維持小而全的水處理體系很難,如北京華能熱電廠污泥處理很難自己解決。如深度處理建在用戶處,則污水廠至用戶之間輸送二級水的壓力管道會產生腐蝕、堵塞等問題。二級處理與深度處理之間調整不靈,對安全供水不利。
    眼下缺水,許多工廠要用回用水,一些工廠要二級水自己處理。這不是個選擇。還有可能出現(xiàn)有病亂求醫(yī)現(xiàn)象。污水回用也要講資質,為了維護污水回用的聲譽,在回用過程中少走彎路,我們建議一切回用工程,要先經過認真的可行性評估,要請權威部門和有實踐經驗的專家進行評估。污水回用研究會匯集了全國秀的回用專家隊伍,研究會的專家委員有了20幾年經驗,是回用方面的國家隊,是正牌軍。研究會委員也有責任做好咨詢工作。研究會也將成立咨詢機構,為全國啟動污水回用服務。
    技術咨詢工作包括:
    確定用戶類型,做好用戶詳盡調查,知道怎樣說服用戶,特別是工業(yè)用戶,用戶提過高水質要求知道該怎么辦,供水合同風險如何分擔,供用水平衡測算,確定規(guī)模和實用可靠的處理工藝,投資經濟評價,制定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其中最困難的是落實回用水用戶,要逐車間逐工序落實,要能說服用戶采用合理的水質標準,最終達成供水協(xié)議,這樣回用工程建設才做到腳踏實地,回用工程的前期工作才算達到了深度。
    6、法律、法規(guī),軟約束、硬約束
    在一次會上領導講的很好,推廣回用單靠軟約束不行,必須要有硬約束。什么是軟約束,示范引導是軟約束,沒用。大連回用示范工程十年了,在全國還是推不開。證明軟約束沒用。要想推廣必須強制,通過法律、法規(guī)變成硬約束。通過人大立法,頒布國家強制性標準,并有一套監(jiān)督處罰辦法,否則啟動不了,推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