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技術規(guī)程(第七節(jié))

字號:

4.5 直接設計法
    4.5.1 當承受均布豎向荷載的住支承板樓蓋結構符合下列條件時,可按直接設計法進行內(nèi)力分析:
    1 在結構的每個方向至少有三個連續(xù)板跨;
    2 所有區(qū)格板均為矩形,各區(qū)格的長寬比不大于2;
    3 兩個方向的相鄰兩跨的跨度差均不大于長跨的1/3;
    4 柱子離相鄰柱中心線的偏差在兩個方向均不大于偏心方向跨度的10%;
    5 荷載僅為豎向重力荷載,可變荷載標準值不超過永久荷載標準值的2倍;
    6 當柱軸線上有梁時,兩個垂直方向梁應符合下列條件:
    0.2≤μ1/μ2≤5 (4.5.1)
    式中 μ1、μ2 —— 樓蓋區(qū)格板支承約束系數(shù):μ1=α1× l2/ l1、μ2=α2 l1/ l2;
    l1、l2 —— 區(qū)格板計算方向、垂直于計算方向的軸線到軸線跨度;
    α1、α2 —— 計算方向、垂直于計算方向柱上板帶中梁與板截面抗彎剛度的比值:α=EcbIb/ EcsIs,其中Ecb、Ecs為梁、板的混凝土彈性模量;I b為梁的計算截面抗彎慣性矩,對計算方向、垂直于計算方向按本規(guī)程第4.5.9條的規(guī)定計算;I s為樓板的計算截面抗彎慣性矩,對計算方向、垂直于計算方向本規(guī)程第4.5.11規(guī)定計算。
    當不符合上述條件時,可按本規(guī)程第4.6節(jié)的等代框架法或第4.4節(jié)的擬梁法進行內(nèi)力分析。
    4.5.2 在支座中心線兩側,以區(qū)格板中心線為界的板帶為直接設計法的計算板帶。計算板帶在計算方向一跨內(nèi)的總的靜力彎矩設計值Mo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Mo=1/8qd l2 l2 n (4.5.2)
    式中 qd —— 考慮重要性系數(shù)的板面均布豎向荷載基本組合設計值;
    l2 —— 計算板帶的寬度;
    ln —— 計算方向區(qū)格板凈跨,取為區(qū)格板中柱(柱帽、托板或墻)側面之間的距離,ln取值應不小于0.65l1, l1為計算方向的柱中心距。
    4.5.3 總的靜力彎矩設計值M0在計算方向各控制截面可按下列規(guī)定進行分配:
    1 對內(nèi)跨,正彎矩設計值取為0.35 M0,負彎矩設計值取為0.65 M0;
    2 對端跨,按表4.5.3中的系數(shù)分配。
    表4.5.3 計算板帶端跨靜力彎矩設計值分配系數(shù)
    支座約束條件 外邊緣無約束 板在各支座間均有梁 板在內(nèi)支座間無梁 外邊緣完全約束
    無邊梁 有邊梁
    內(nèi)支座負彎矩 0.75 0.70 0.70 0.70 0.65
    外支座負彎矩 0 0.16 0.26 0.30 0.65
    正彎矩 0.63 0.57 0.52 0.50 0.35
    按上述方法分配彎矩時內(nèi)支座應能抵抗支座兩側分配負彎矩的較大值,否則應對不平衡彎矩進行分配:邊梁或板邊設計時應考慮外支座負彎矩引起的扭轉作用。
    4.5.4 柱上板帶各控制截面所承擔的彎矩設計值可按本規(guī)程第4.5.3條確定的彎矩設計值乘以表4.5.4中的系數(shù)確定,表中系數(shù)βt按下列公式計算:
    βt=EcbIt/2.5 EcsIs (4.5.4)
    式中βt —— 計算板帶橫向邊梁截面抗扭剛度與板的截面抗彎剛度的比值;
    It —— 梁抗扭慣性矩,按本規(guī)程4.5.10條的規(guī)定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