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存貨
第一節(jié) 存貨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一、存貨的定義與確認條件
(一)存貨的定義
存貨,是指企業(yè)在日?;顒又谐钟幸詡涑鍪鄣漠a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二)存貨的確認條件
存貨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1)與該存貨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yè);(2)該存貨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二、存貨的初始計量
存貨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其他成本如為客戶設計發(fā)生的費用等)
(一)外購存貨的成本
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注意不是所有的稅都計進來)、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原則上與資產相關的費用都應計入成本,以便于更好的評價資產)
企業(yè)(商品流通)在采購商品過程中發(fā)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等進貨費用,應當計入存貨采購成本,也可以先進行歸集,期末根據所購商品的存銷情況進行分攤。對于已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對于未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期末存貨成本。企業(yè)采購商品的進貨費用金額較小的,可以在發(fā)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不鼓勵)
(二)加工取得的存貨的成本
存貨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費用。
(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貨
在確定存貨成本過程中,應當注意,下列費用應當在發(fā)生時確認為當期損益,不計入存貨成本: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通過“營業(yè)外支出”核算
(2)倉儲費用(不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為達到下一個生產階段所必需的費用)。通過“管理費用”核算。
(3)不能歸屬于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tài)的其他支出。
【例題1】下列項目中,一般納稅企業(yè)應計入存貨成本的有(?。?。
A.購入存貨支付的關稅 B.商品流通企業(yè)采購過程中發(fā)生的保險費 C.委托加工材料發(fā)生的增值稅 D.自制存貨生產過程中發(fā)生的直接費用 E.購入材料支付的價款 【答案】ABDE
第二節(jié) 發(fā)出存貨的計量
一、確定發(fā)出存貨的成本
企業(yè)應當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fā)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二、確定發(fā)出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成本
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應當采用一次轉銷法或者五五攤銷法進行攤銷。
生產領用的包裝物,應將其成本計入制造費用;隨同商品出售但不單獨計價的包裝物,應將其成本計入當期銷售費用;隨同商品出售并單獨計價的包裝物,應將其成本計入當期其他業(yè)務成本。
第三節(jié) 期末存貨的計量
一、存貨期末計量原則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孰低計量。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xiàn)凈值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
二、可變現(xiàn)凈值的含義
可變現(xiàn)凈值,是指在日常活動中,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fā)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
(一)可變現(xiàn)凈值的基本特征
1.確定存貨可變現(xiàn)凈值的前提是企業(yè)在進行日?;顒?BR> 2.可變現(xiàn)凈值為存貨的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而不是存貨的售價或合同價。
3.不同存貨可變現(xiàn)凈值的構成不同
(1)產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貨,其可變現(xiàn)凈值為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該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
(2)需要經過加工的材料存貨,其可變現(xiàn)凈值為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該材料所生產的產成品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fā)生的成本、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
(二)確定存貨的可變現(xiàn)凈值應考慮的因素
企業(yè)確定存貨的可變現(xiàn)凈值,應當以取得的確鑿證據為基礎,并且考慮持有存貨的目的、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影響等因素。
存貨可變現(xiàn)凈值的確鑿證據,是指對確定存貨的可變現(xiàn)凈值有直接影響的確鑿證明,如產品或商品的市場銷售價格、與企業(yè)產品或商品相同或類似商品的市場銷售價格、供貨方提供的有關資料、銷售方提供的有關資料、生產成本資料等。
三、存貨期末計量的具體方法
(一)存貨估計售價的確定
1.為執(zhí)行銷售合同或者勞務合同而持有的存貨,通常應以產成品或商品的合同價格作為其可變現(xiàn)凈值的計量基礎。
2.如果企業(yè)持有存貨的數量多于銷售合同訂購的數量,超出部分的存貨可變現(xiàn)凈值,應以產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銷售價格作為計量基礎。
3.沒有銷售合同約定的存貨,但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其可變現(xiàn)凈值應以產成品或商品一般銷售價格(即市場銷售價格)作為計量基礎。
4.用于出售的材料等,應以市場價格作為其可變現(xiàn)凈值的計量基礎。這里的市場價格是指材料等的市場銷售價格。
可變現(xiàn)凈值中估計售價的確定方法
合同數量內——合同價
有合同
超過合同數量——一般市場價
無合同→一般市場價
(二)材料存貨的期末計量
1.對于用于生產而持有的材料等(如原材料、在產品、委托加工材料等),如果用其生產的產成品的可變現(xiàn)凈值預計高于成本,則該材料應按照成本計量。其中,“可變現(xiàn)凈值預計高于成本”中的成本是指產成品的生產成本。
2.如果材料價格的下降等原因表明產成品的可變現(xiàn)凈值低于成本,則該材料應按可變現(xiàn)凈值計量。
如何理解資產的賬面余額、賬面價值?
(1)存貨成本100,已提跌價準備20
存貨賬面余額 100
存貨的賬面價值=100-20=80
(2)固定資產原價100,累計折舊 20,固定資產減值準備10
固定資產賬面余額100
固定資產賬面凈值=100-20=80
固定資產賬面價值=100-20-10=70
材料存貨的期末計量
材料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孰低計量
若材料直接出售
材料可變現(xiàn)凈值=材料估計售價-銷售材料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金
材料帳面價值的確定(先看用途)
產品沒有發(fā)生減值:材料按成本計量
若材料用于生產產品
產品發(fā)生減值:材料按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孰低計量
材料可變現(xiàn)凈值=產品估計售價-至完工估計將要發(fā)生的成本- 銷售產品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金
【例題2】甲公司期末原材料的賬面余額為100萬元,數量為10噸。該原材料專門用于生產與乙公司所簽合同約定的20臺Y產品。該合同約定:甲公司為乙公司提供Y產品20臺,每臺售價10萬元(不含增值稅,本題下同)。將該原材料加工成20臺Y產品尚需加工成本總額為95萬元。估計銷售每臺Y產品尚需發(fā)生相關稅費1萬元(不含增值稅,本題下同)。本期期末市場上該原材料每噸售價為9萬元,估計銷售每噸原材料尚需發(fā)生相關稅費0.1萬元。期末該原材料的賬面價值為(?。┤f元。
A.85 B.89 C.100 D.105 【答案】A
【解析】產成品的成本=100+95=195萬元,產成品的可變現(xiàn)凈值=20×10-20×1=180萬元。期末該原材料的可變現(xiàn)凈值=20×10-95-20×1=85萬元,成本為100萬元,賬面價值為85萬元。
教材【例4—5】【例4-6】
(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方法
存貨跌價準備通常應當按單個存貨項目計提。但是,對于數量繁多、單價較低的存貨,可以按照存貨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與在同一地區(qū)生產和銷售的產品系列相關、具有相同或類似最終用途或目的,且難以與其他項目分開計量的存貨,可以合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期末對存貨進行計量時,如果同一類存貨,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價格約定的,另一部分則不存在合同價格,在這種情況下,企業(yè)應區(qū)分有合同價格約定的和沒有合同價格約定的存貨,分別確定其期末可變現(xiàn)凈值,并與其相對應的成本進行比較,從而分別確定是否需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例題3】B公司期末存貨采用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孰低法計價。2005年9月26日B公司與M公司簽訂銷售合同:由B公司于2006年3月6日向M公司銷售筆記本電腦10 000臺,每臺1.5萬元。2005年12月31日B公司庫存筆記本電腦13 000臺,單位成本1.4萬元,賬面成本為18 200萬元。2005年12月31日市場銷售價格為每臺1.3萬元,預計銷售稅費均為每臺0.05萬元。則2005年12月31日筆記本電腦的賬面價值為(?。┤f元。
A.18 250 B.18 700 C.18 200 D.17 750
【答案】D 解析】由于B公司持有的筆記本電腦數量13 000臺多于已經簽訂銷售合同的數量
10 000臺。因此,銷售合同約定數量10 000臺,其可變現(xiàn)凈值=10 000×1.5-10 000×0.05=14 500 萬元,成本為14 000萬元,賬面價值為14 000萬元;超過部分的可變現(xiàn)凈值=3 000×1.3-3 000×0.05=3 750萬元,其成本為4 200萬元,賬面價值為3 750萬元。該批筆記本電腦賬面價值=14 000+3 750=17 750萬元。
(四)存貨跌價準備計提與轉回的處理
企業(yè)應在每一資產負債表日,比較存貨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計算出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再與已提數進行比較,若應提數大于已提數,應予補提。企業(yè)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應計入當期損益(資產減值損失)。
當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減記的金額應當予以恢復,并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轉回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資產減值損失)。
【例題4】2007年3月1日取得的某種存貨:成本為100萬元
(1)2007年3月31日可變現(xiàn)凈值為90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10
貸:存貨跌價準備 10
(2)2007年6月30日可變現(xiàn)凈值為85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5
貸:存貨跌價準備 5
(3)2007年9月30日可變現(xiàn)凈值為98萬元
借:存貨跌價準備 13
貸:資產減值損失 13
(4)2007年12月31日可變現(xiàn)凈值為102萬元
借:存貨跌價準備 2
貸:資產減值損失 2
“存貨跌價準備”科目貸方余額反映的是存貨的可變現(xiàn)凈值低于其成本的差額。
(五)存貨盤虧或毀損的處理
屬于非常原因造成的凈損失計入營業(yè)外支出,屬于計量收發(fā)差錯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凈損失計入管理費用。
【例題5】下列會計處理,不正確的是(?。?。
A.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貨凈損失計入管理費用 B.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存貨凈損失計入營業(yè)外支出
C.以存貨抵償債務結轉的相關存貨跌價準備沖減管理費用
D.為特定客戶設計產品發(fā)生的可直接確定的設計費用計入相關產品成本
【答案】C
【例題6】長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為“長江公司”)是一家生產電子產品的上市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yè)。
(1)2006年12月31日,長江公司期末存貨有關資料如下:
存貨
品種
數 量
單位成本(萬元)
賬面余額(萬元)
備 注
A產品
280臺
10
2 800
B產品
500臺
3
1 500
C產品
1000臺
1.7
1 700
D配件
400件
1.5
600
用于生產C產品
合 計
6600
2006年12月31日,A產品市場銷售價格為每臺13萬元,預計銷售費用及稅金為每臺0.5萬元。
2006年12月31日,B產品市場銷售價格為每臺3萬元。長江公司已經與某企業(yè)簽訂一份不可撤銷的銷售合同,,約定在2007年2月10日向該企業(yè)銷售B產品300臺,合同價格為每臺3.2萬元。B產品預計銷售費用及稅金為每臺0.2萬元。
2006年12月31日,C產品市場銷售價格為每臺2萬元,預計銷售費用及稅金為每臺0.15萬元。
2006年12月31日,D配件的市場銷售價格為每件1.2萬元?,F(xiàn)有D配件可用于生產400臺C產品,用D配件加工成C產品后預計C產品單位成本為1.75萬元。
2005年12月31日C產品的存貨跌價準備余額為150萬元,對其他存貨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06年銷售C產品結轉存貨跌價準備100萬元。
長江公司按單項存貨、按年計提跌價準備。
要求:計算長江公司2006年12月31日應計提或轉回的存貨跌價準備,并編制相關的會計分錄。
【答案】A產品的可變現(xiàn)凈值=280×(13-0.5)=3 500萬元,大于成本2 800萬元,則A產品不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B產品有合同部分的可變現(xiàn)凈值=300×(3.2-0.2)=900萬元,其成本=300×3=900萬元,則有合同部分不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無合同部分的可變現(xiàn)凈值=200×(3-0.2)=560萬元,其成本=200×3=600萬元,應計提準備=600-560=40萬元。
C產品的可變現(xiàn)凈值=1 000×(2-0.15)=1 850萬元,其成本是1 700萬元,則C產品不用計提準備,同時要把原有余額150-100=50萬元存貨跌價準備轉回。
D配件對應的產品C的成本=600+400×(1.75-1.5)=700萬元,可變現(xiàn)凈值=400×(2-0.15)=740萬元,C產品未減值,則D配件不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2006年12月31日應轉回的存貨跌價準備=50-40=10萬元
會計分錄:
借:資產減值損失 40
貸:存貨跌價準備——B產品 40
借:存貨跌價準備——C產品 50
貸:資產減值損失 50
第一節(jié) 存貨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一、存貨的定義與確認條件
(一)存貨的定義
存貨,是指企業(yè)在日?;顒又谐钟幸詡涑鍪鄣漠a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二)存貨的確認條件
存貨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1)與該存貨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yè);(2)該存貨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二、存貨的初始計量
存貨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其他成本如為客戶設計發(fā)生的費用等)
(一)外購存貨的成本
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注意不是所有的稅都計進來)、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原則上與資產相關的費用都應計入成本,以便于更好的評價資產)
企業(yè)(商品流通)在采購商品過程中發(fā)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等進貨費用,應當計入存貨采購成本,也可以先進行歸集,期末根據所購商品的存銷情況進行分攤。對于已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對于未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期末存貨成本。企業(yè)采購商品的進貨費用金額較小的,可以在發(fā)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不鼓勵)
(二)加工取得的存貨的成本
存貨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費用。
(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貨
在確定存貨成本過程中,應當注意,下列費用應當在發(fā)生時確認為當期損益,不計入存貨成本: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通過“營業(yè)外支出”核算
(2)倉儲費用(不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為達到下一個生產階段所必需的費用)。通過“管理費用”核算。
(3)不能歸屬于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tài)的其他支出。
【例題1】下列項目中,一般納稅企業(yè)應計入存貨成本的有(?。?。
A.購入存貨支付的關稅 B.商品流通企業(yè)采購過程中發(fā)生的保險費 C.委托加工材料發(fā)生的增值稅 D.自制存貨生產過程中發(fā)生的直接費用 E.購入材料支付的價款 【答案】ABDE
第二節(jié) 發(fā)出存貨的計量
一、確定發(fā)出存貨的成本
企業(yè)應當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fā)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二、確定發(fā)出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成本
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應當采用一次轉銷法或者五五攤銷法進行攤銷。
生產領用的包裝物,應將其成本計入制造費用;隨同商品出售但不單獨計價的包裝物,應將其成本計入當期銷售費用;隨同商品出售并單獨計價的包裝物,應將其成本計入當期其他業(yè)務成本。
第三節(jié) 期末存貨的計量
一、存貨期末計量原則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孰低計量。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xiàn)凈值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
二、可變現(xiàn)凈值的含義
可變現(xiàn)凈值,是指在日常活動中,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fā)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
(一)可變現(xiàn)凈值的基本特征
1.確定存貨可變現(xiàn)凈值的前提是企業(yè)在進行日?;顒?BR> 2.可變現(xiàn)凈值為存貨的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而不是存貨的售價或合同價。
3.不同存貨可變現(xiàn)凈值的構成不同
(1)產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貨,其可變現(xiàn)凈值為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該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
(2)需要經過加工的材料存貨,其可變現(xiàn)凈值為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該材料所生產的產成品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fā)生的成本、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
(二)確定存貨的可變現(xiàn)凈值應考慮的因素
企業(yè)確定存貨的可變現(xiàn)凈值,應當以取得的確鑿證據為基礎,并且考慮持有存貨的目的、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影響等因素。
存貨可變現(xiàn)凈值的確鑿證據,是指對確定存貨的可變現(xiàn)凈值有直接影響的確鑿證明,如產品或商品的市場銷售價格、與企業(yè)產品或商品相同或類似商品的市場銷售價格、供貨方提供的有關資料、銷售方提供的有關資料、生產成本資料等。
三、存貨期末計量的具體方法
(一)存貨估計售價的確定
1.為執(zhí)行銷售合同或者勞務合同而持有的存貨,通常應以產成品或商品的合同價格作為其可變現(xiàn)凈值的計量基礎。
2.如果企業(yè)持有存貨的數量多于銷售合同訂購的數量,超出部分的存貨可變現(xiàn)凈值,應以產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銷售價格作為計量基礎。
3.沒有銷售合同約定的存貨,但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其可變現(xiàn)凈值應以產成品或商品一般銷售價格(即市場銷售價格)作為計量基礎。
4.用于出售的材料等,應以市場價格作為其可變現(xiàn)凈值的計量基礎。這里的市場價格是指材料等的市場銷售價格。
可變現(xiàn)凈值中估計售價的確定方法
合同數量內——合同價
有合同
超過合同數量——一般市場價
無合同→一般市場價
(二)材料存貨的期末計量
1.對于用于生產而持有的材料等(如原材料、在產品、委托加工材料等),如果用其生產的產成品的可變現(xiàn)凈值預計高于成本,則該材料應按照成本計量。其中,“可變現(xiàn)凈值預計高于成本”中的成本是指產成品的生產成本。
2.如果材料價格的下降等原因表明產成品的可變現(xiàn)凈值低于成本,則該材料應按可變現(xiàn)凈值計量。
如何理解資產的賬面余額、賬面價值?
(1)存貨成本100,已提跌價準備20
存貨賬面余額 100
存貨的賬面價值=100-20=80
(2)固定資產原價100,累計折舊 20,固定資產減值準備10
固定資產賬面余額100
固定資產賬面凈值=100-20=80
固定資產賬面價值=100-20-10=70
材料存貨的期末計量
材料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孰低計量
若材料直接出售
材料可變現(xiàn)凈值=材料估計售價-銷售材料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金
材料帳面價值的確定(先看用途)
產品沒有發(fā)生減值:材料按成本計量
若材料用于生產產品
產品發(fā)生減值:材料按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孰低計量
材料可變現(xiàn)凈值=產品估計售價-至完工估計將要發(fā)生的成本- 銷售產品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金
【例題2】甲公司期末原材料的賬面余額為100萬元,數量為10噸。該原材料專門用于生產與乙公司所簽合同約定的20臺Y產品。該合同約定:甲公司為乙公司提供Y產品20臺,每臺售價10萬元(不含增值稅,本題下同)。將該原材料加工成20臺Y產品尚需加工成本總額為95萬元。估計銷售每臺Y產品尚需發(fā)生相關稅費1萬元(不含增值稅,本題下同)。本期期末市場上該原材料每噸售價為9萬元,估計銷售每噸原材料尚需發(fā)生相關稅費0.1萬元。期末該原材料的賬面價值為(?。┤f元。
A.85 B.89 C.100 D.105 【答案】A
【解析】產成品的成本=100+95=195萬元,產成品的可變現(xiàn)凈值=20×10-20×1=180萬元。期末該原材料的可變現(xiàn)凈值=20×10-95-20×1=85萬元,成本為100萬元,賬面價值為85萬元。
教材【例4—5】【例4-6】
(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方法
存貨跌價準備通常應當按單個存貨項目計提。但是,對于數量繁多、單價較低的存貨,可以按照存貨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與在同一地區(qū)生產和銷售的產品系列相關、具有相同或類似最終用途或目的,且難以與其他項目分開計量的存貨,可以合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期末對存貨進行計量時,如果同一類存貨,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價格約定的,另一部分則不存在合同價格,在這種情況下,企業(yè)應區(qū)分有合同價格約定的和沒有合同價格約定的存貨,分別確定其期末可變現(xiàn)凈值,并與其相對應的成本進行比較,從而分別確定是否需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例題3】B公司期末存貨采用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孰低法計價。2005年9月26日B公司與M公司簽訂銷售合同:由B公司于2006年3月6日向M公司銷售筆記本電腦10 000臺,每臺1.5萬元。2005年12月31日B公司庫存筆記本電腦13 000臺,單位成本1.4萬元,賬面成本為18 200萬元。2005年12月31日市場銷售價格為每臺1.3萬元,預計銷售稅費均為每臺0.05萬元。則2005年12月31日筆記本電腦的賬面價值為(?。┤f元。
A.18 250 B.18 700 C.18 200 D.17 750
【答案】D 解析】由于B公司持有的筆記本電腦數量13 000臺多于已經簽訂銷售合同的數量
10 000臺。因此,銷售合同約定數量10 000臺,其可變現(xiàn)凈值=10 000×1.5-10 000×0.05=14 500 萬元,成本為14 000萬元,賬面價值為14 000萬元;超過部分的可變現(xiàn)凈值=3 000×1.3-3 000×0.05=3 750萬元,其成本為4 200萬元,賬面價值為3 750萬元。該批筆記本電腦賬面價值=14 000+3 750=17 750萬元。
(四)存貨跌價準備計提與轉回的處理
企業(yè)應在每一資產負債表日,比較存貨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計算出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再與已提數進行比較,若應提數大于已提數,應予補提。企業(yè)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應計入當期損益(資產減值損失)。
當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減記的金額應當予以恢復,并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轉回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資產減值損失)。
【例題4】2007年3月1日取得的某種存貨:成本為100萬元
(1)2007年3月31日可變現(xiàn)凈值為90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10
貸:存貨跌價準備 10
(2)2007年6月30日可變現(xiàn)凈值為85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5
貸:存貨跌價準備 5
(3)2007年9月30日可變現(xiàn)凈值為98萬元
借:存貨跌價準備 13
貸:資產減值損失 13
(4)2007年12月31日可變現(xiàn)凈值為102萬元
借:存貨跌價準備 2
貸:資產減值損失 2
“存貨跌價準備”科目貸方余額反映的是存貨的可變現(xiàn)凈值低于其成本的差額。
(五)存貨盤虧或毀損的處理
屬于非常原因造成的凈損失計入營業(yè)外支出,屬于計量收發(fā)差錯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凈損失計入管理費用。
【例題5】下列會計處理,不正確的是(?。?。
A.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貨凈損失計入管理費用 B.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存貨凈損失計入營業(yè)外支出
C.以存貨抵償債務結轉的相關存貨跌價準備沖減管理費用
D.為特定客戶設計產品發(fā)生的可直接確定的設計費用計入相關產品成本
【答案】C
【例題6】長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為“長江公司”)是一家生產電子產品的上市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yè)。
(1)2006年12月31日,長江公司期末存貨有關資料如下:
存貨
品種
數 量
單位成本(萬元)
賬面余額(萬元)
備 注
A產品
280臺
10
2 800
B產品
500臺
3
1 500
C產品
1000臺
1.7
1 700
D配件
400件
1.5
600
用于生產C產品
合 計
6600
2006年12月31日,A產品市場銷售價格為每臺13萬元,預計銷售費用及稅金為每臺0.5萬元。
2006年12月31日,B產品市場銷售價格為每臺3萬元。長江公司已經與某企業(yè)簽訂一份不可撤銷的銷售合同,,約定在2007年2月10日向該企業(yè)銷售B產品300臺,合同價格為每臺3.2萬元。B產品預計銷售費用及稅金為每臺0.2萬元。
2006年12月31日,C產品市場銷售價格為每臺2萬元,預計銷售費用及稅金為每臺0.15萬元。
2006年12月31日,D配件的市場銷售價格為每件1.2萬元?,F(xiàn)有D配件可用于生產400臺C產品,用D配件加工成C產品后預計C產品單位成本為1.75萬元。
2005年12月31日C產品的存貨跌價準備余額為150萬元,對其他存貨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06年銷售C產品結轉存貨跌價準備100萬元。
長江公司按單項存貨、按年計提跌價準備。
要求:計算長江公司2006年12月31日應計提或轉回的存貨跌價準備,并編制相關的會計分錄。
【答案】A產品的可變現(xiàn)凈值=280×(13-0.5)=3 500萬元,大于成本2 800萬元,則A產品不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B產品有合同部分的可變現(xiàn)凈值=300×(3.2-0.2)=900萬元,其成本=300×3=900萬元,則有合同部分不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無合同部分的可變現(xiàn)凈值=200×(3-0.2)=560萬元,其成本=200×3=600萬元,應計提準備=600-560=40萬元。
C產品的可變現(xiàn)凈值=1 000×(2-0.15)=1 850萬元,其成本是1 700萬元,則C產品不用計提準備,同時要把原有余額150-100=50萬元存貨跌價準備轉回。
D配件對應的產品C的成本=600+400×(1.75-1.5)=700萬元,可變現(xiàn)凈值=400×(2-0.15)=740萬元,C產品未減值,則D配件不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2006年12月31日應轉回的存貨跌價準備=50-40=10萬元
會計分錄:
借:資產減值損失 40
貸:存貨跌價準備——B產品 40
借:存貨跌價準備——C產品 50
貸:資產減值損失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