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職稱考試輔導: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轉權益法

字號:

修訂后的投資準則對長期股權投資中,成本法轉向權益法的會計核算作了進一步的完善處理。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由成本法轉為權益法可以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由于追加投資而使長期股權投資由成本法轉為權益法。在這種情況下,修訂后的投資準則要求采用追溯調整法,重新計算追加投資前投資的賬面價值;第二種情況:如果按會計制度規(guī)定,投資企業(yè)對被投資單位的投資應按權益法核算,但投資企業(yè)如為重大會計差錯而實行了成本法,其后改為權益法。在這種情況下,投資準則要求,應調整發(fā)現年度的年初留存收益,但股權投資差額應按投資時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投資時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份額計算。
    下面就這兩種情況分別闡述其賬務處理程序和方法。
    一、由于追加投資,使長期股權投資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
    (一)、賬務處理程序
    1.計算原初始投資時的股權投資差額,并計算該期間的攤銷額。
    2.追溯確認該期間的投資收益。
    3.追溯計算成本法改為權益法對損益的累積影響數,并將此累積影響數作為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的調整數額。
    4.編制成本法追溯為權益法的會計分錄,調整原投資的賬面價值。
    5.計算追加投資所引起的股權投資差額。
    6.計算原股權投資差額余額(已經攤銷過一次)與新的股權投資差額之和,并將其在取得權益法至年末這一期間進行攤銷。
    7.年末,確認追加投資的投資收益。
    (二)、舉例說明成本法轉權益法的會計處理。
    A公司于2000年4月1日向B公司投入貨幣資金200萬元,另支付稅金及手續(xù)費0.4萬元,取得B公司12%的股權。B公司2000年1月1日所有者權益總額為2000萬元。2000年5月1日,B公司宣告派發(fā)現金股利400萬元。2000年10月1日,A公司向B公司追加投資200萬元,另支付相關稅費0.4萬元。至此,A公司對B公司的投資比例達到20%,并對B公司有重大影響。
    B公司1—9月實現凈利潤800萬元。其中4—9月份實現凈利潤600萬元;10—12月份,B公司實現凈利潤200萬元。股權投資差額按十年攤銷,假如雙方稅率相同,并不考慮股權投資差額攤銷時對所得稅的影響,核算時以萬元為單位。
    具體會計處理程序如下
    1.初始投資時按成本法核算
    (1)支付投資款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200.4
     貸:銀行存款 200.4
    (2)B公司宣告派發(fā)股利時
    借:應收股利(400×12%) 48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48
    (3)實際收到現金股利時
    借:銀行存款 48
     貸:應收股利 48
    2.追加投資時采用權益法追溯調整原投資的賬面價值
    (1)追溯調整計算原投資時的股權投資差額:200.4-200×12%=-39.6(貸方差)
    (2)攤銷2000年4月—9月份股權投資差額: 39.6÷10×(6÷12)=1.98
    (3)按權益法確認2000年4—9月份的投資收益: 600×12%=72
    (4)計算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累積影響數: 72+1.98=73.98
    注:由于權益法計算,投資收益增加了72萬,又由于股權投資差額為貸方差,攤銷時會增加投資收益1.98萬。兩項相加共增加投資收益73.98萬。此項累積影響數最終增加公司凈利潤,從而增加了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5)編制調整后的會計分錄
    第一、計算A公司對B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下各明細科目余額
    “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派發(fā)股利-股權投資差額=200.4-48-(-396)=192
    “損益調整”=72
    “股權投資差額”(貸方差)=39.6-1.96=37.62
    至此,按權益法計算的“長期股權投資”總賬途額為:192+72-37.62=226.38
    第二、計算A公司對B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下的總賬余額
    “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200.4-48=152.4
    第三、計算按權益法計算的總賬余額與按成本法計算的總賬余額二者的差額
    226.38-152.4=73.98
    這一差額就是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累積影響數。
    具體會計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投資成本) 192
    ——B公司(損益調整) 72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股權投資差額) 37.62
     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152.4
     利潤分配 ——B公司未分配利潤 73.98
    二、由于重大會計差錯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會計處理
    投資準則規(guī)定,如果投資企業(yè)對被投資單位的投資應按權益法核算,但投資企業(yè)沒有執(zhí)行企業(yè)會計制度,用成本法核算,這屬于重大會計差錯。進行更正時,由成本法轉為權益法,應調整發(fā)現年度的留存收益,但股權投資差額應按投資時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投資時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計算。這一要求與第一種情況相比,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核算是有區(qū)別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成本法轉為權益法核算時,必須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
    (一)、賬務處理程序
    1.按投資時,初始投資成本與享有的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計算股權投資差額。
    2.將計算出的股權投資差額在初始投資至發(fā)現差錯的期間內進行攤銷,并記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
    3.計算這一期間未確認的投資收益,并將其對利潤的影響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反映。
    4.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的借方發(fā)生額與貸方發(fā)生額相抵后,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5.調整由于“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的變化,對提取盈余公積的影響數。
    (二)、舉例說明由于重大會計差錯將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會計處理。
    甲公司于2000年7月1日對乙公司進行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為90萬元,持有乙公司20%的股份,并對乙公司有重大影響,但是甲公司沒有采用權益法核算,2001年1月10日公司發(fā)現了此項會計差錯并予以更正。2000年7月1日乙公司的所有者權益總數為400萬,2000年度實現凈凈利潤100萬,其中7—12月份實現60萬;股權投資差額按5年攤銷。甲公司與乙公司所得稅稅率相同。2001年7月10日,甲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1.將成本法的會計分錄轉為權益法的會計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 9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    90
    2.計算股權投資差額:90-(400×20%)=10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股權投資差額) 1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 10
    3.對股權投資差額進行攤銷:10÷5年×6÷12=1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股權投資差額) 1
    4.調整投資以來未確認的投資收益:60×20%=12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損益調整) 12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2
    5.調整留存收益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2-1=11) 11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1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1×15%=1.65) 1.65
     貸: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
     1.1
    ——法定公益金
    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