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名的漢譯英(四)

字號:

《菩薩蠻》據(jù)考證原是今緬甸境內(nèi)古代羅摩國的樂曲,后經(jīng)漢族樂工改制而來的。唐蘇鶚從《杜陽雜編》說:“大中(唐宣宗年
    號)初,女蠻國貢雙龍犀……其國。人危髻金冠,纓珞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倡優(yōu)遂制菩薩蠻曲;文人亦往往聲其詞?!翱梢?BR>    《菩薩蠻》中的菩薩與我們的佛祖菩薩(Buddha或Buddhist Idol)并無關系,詞牌的意思是“象菩薩似的蠻國人”。有人將其譯成
    “Buddhist Dancers”,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為形容詞“Buddhist”是“佛的,佛教的”意思,譯回成中文就是“佛的舞者”
    ,佛教中有沒有舞者尚且不論,光意思就南轅北轍。如譯成“Dancers Like Buddha”或“Buddha-like Dancers”還勉強過得去,或干
    脆譯為“Song Of The Country Norm”,既簡單又明了,只是失去了菩薩這個形象。
    又如《念奴嬌》,念奴為唐玄宗天寶年間一歌伎,玄宗時常詔見命歌,曲名本此。如果不知此曲底里,將它譯成
    “Dreaming Of Her Charm”那就令人捧腹了。有人將它譯成“Charm Of A Maiden Singer”,“歌手”和“嬌”都譯出來了,可我認
    為“Maiden”一詞用得不恰當?!癕aiden”一詞在英文中是“處女”或“未婚女子”的意思,把它用在古時的歌伎身上未免太圣潔了,
    不如去掉“Malden”,譯成“Charm Of A Singer”?!癈harm”多指女子的嫵媚,所以大可不必擔心讀者會弄錯?!癝inger”的性
    別。從這個意義上講,“Maiden”也可刪去,當然若將其換譯成“Woman”也未嘗不可。這里還牽涉到專有名詞的譯法,“念奴”
    這個名字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人尚且陌生,更不用說外國人了,譯出來也不一定知道,反而妨礙意思的理解,故此處可撇下不管,用“A
    Singer“代替即可。類似的情況都可如此處理:如《昭君怨》就可譯成”Lament Of A Fair Lady“。也可用加注的辦法,如《虞美
    人》就可譯成“The Beautiful Lady Yu”,這樣外國人就知道是一個姓虞的美人了。
    《憶秦娥》,唐曲,始自傳為李白所作之“秦娥夢斷秦樓月”詞,故名《憶秦娥》。“秦娥”指的是古代秦國的女子弄玉。傳
    說她是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兒,愛吹蕭,嫁給仙人蕭史。在李白詞中指的是秦地(今陜西省一帶)的女子。詞中寫的是當時一個京城里
    的女子,自從愛人出了遠門,她夜里睡不安穩(wěn),春天望到秋天,一年年下去,總是音信杳然。在失望、痛苦中什么樂游原、漢朝陵
    墓的好景致,她都感到一派凄涼。有人將它譯成“Dream Of A Palace Maid”,“Palace Maid”是宮女的意思,尤其是“Maid”表示“少
    女、未婚女子或處女“,與李白的原詞意思相去甚遠。也許是將”素娥“誤當成了”宮娥“吧,應該譯成”Dream Of A Qin Woman“。
    再如《臨江仙》,乍一看以為是講江畔的仙人,其實它是唐代教坊曲,原為賦水仙花而作,故名臨江仙。所以譯成 “Immortal
    At The River,'就與原詞牌名貌合神離。譯成'Daffodils By The Riverside“,這樣既照顧到了其本來的含義,又保留了詞牌
    現(xiàn)有的神韻?!跋伞奔础八伞?。
    《鵲橋仙》以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神話得名,故此曲亦常詠牛郎織女之事,所以不妨將“Immortal At The Magpie Bridge”改
    成“Immortals Meeting On The Magpie Bridge”,這樣更顯得生動貼切。
    又如《破陣子》,唐教坊曲,截取龜茲部大型舞曲《秦王破陣樂》片段而成,多寫豪壯之情。譯成“Dance Of The Cavalry”,
    完全傳達了原文的神韻,盡管原文并沒有“舞”字。
    綜上所敘,詞牌名翻譯雖屬小節(jié),卻頗費斟酌,譯者除了需要很深的漢語和英語根底以外,還得有豐富的文史知識以為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