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司直赴安西

字號:


    送劉司直赴安西
    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
    原文:
    絕域陽關(guān)道,胡沙與塞塵。
    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
    苜蓿隨天馬,葡萄逐漢臣。
    當令外國懼,不敢覓和親。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通往西域遙遠的陽關(guān)道上,舉目惟見邊塞的煙氣和沙塵。
    整個春天只偶有大雁飛過,萬里路上很少見到行人。
    苜蓿草將隨著汗血馬傳入,葡萄種也帶隨著漢家使臣。
    這一去自應讓外族害怕,使他們不敢再強求和親。
    注釋
    ⑴劉司直:作者友人,生平字號不詳。司直:官名,大理寺(掌管刑獄)有司直六人,從六品上。安西:指安西都護府。
    ⑵絕域:指極遠的地域,此指西域?!豆茏?middot;七法》:“不遠道里,故能威絕域之民;不險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國。”陽關(guān)道:指古代經(jīng)過陽關(guān)通往西域的大道。陽關(guān):關(guān)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南。
    ⑶沙:一作“煙”。塞塵:塞外的風塵。代指對外族的戰(zhàn)事。唐韓愈《烽火》詩:“登高望烽火,誰謂塞塵飛。”
    ⑷三春:春季三個月:農(nóng)歷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春,三月稱季春。漢班固《終南山賦》:“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
    ⑸行人:出行的人;出征的人?!豆茏?middot;輕重己》:“十日之內(nèi),室無處女,路無行人。”
    ⑹苜蓿(mùxu):植物名。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原產(chǎn)西域各國,漢武帝時,張騫使西域,始從大宛傳入?!妒酚?middot;大宛列傳》:“(大宛)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蒲萄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眾,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蒲萄、苜蓿極望。”天馬:駿馬的美稱?!妒酚?middot;大宛列傳》說:“初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及得大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名大宛馬曰天馬云。”
    ⑺蒲桃:即葡萄,原產(chǎn)西域,西域人以葡萄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逐:隨。漢臣:漢朝的臣子。亦指古代漢族政權(quán)的臣子?!妒酚?middot;留侯世家》:“四人者年老矣,皆以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
    ⑻當:應當。令:使。外國: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權(quán)。后以指本國以外的國家?!妒酚?middot;大宛列傳》:“然張騫鑿空,其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zhì)于外國,外國由此信之。”
    ⑼覓:尋求。和親:指封建王朝利用婚姻關(guān)系與邊疆各族統(tǒng)治者結(jié)親和好。唐蘇郁《詠和親》:“君王莫信和親策,生得胡雛虜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