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師范大學2013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040高等教育學大綱(復試)

字號:


    (科目:040高等教育學)
    一、考查目標
    1、系統(tǒng)掌握高等教育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現代高等教育理念。
    2、理解高等教育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弄清高等教育結構、高等教育的專業(yè)設置、課程設置以及高等教育的教學、德育等教育活動的任務、原則和方法。
    3、能運用高等教育理論來分析和解決高等教育的現實問題。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簡答題: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分析論述題: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三、考查內容
    一、近現代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與改革
    (一)外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與改革
    近代大學的產生以及各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形成;戰(zhàn)后發(fā)達國家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與改革;戰(zhàn)后發(fā)展中國家的教育發(fā)展與改革。
    (二)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與改革
    中國近代高等學校的產生及其歷史地位;民國時期的高等教育;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高等教育;新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
    二、人的發(fā)展、社會發(fā)展與高等教育
    (一)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社會功能;教育發(fā)展人的功能。
    (二)教育的外部關系規(guī)律及其對高等教育的作用
    1.教育受社會發(fā)展制約
    生產力、科技發(fā)展水平與高等教育的關系;社會制度與高等教育的關系;文化傳統(tǒng)與高等教育的關系。
    2.教育為社會發(fā)展服務
    教育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教育為社會制度建設服務;教育為社會制度建設服務。
    (三)教育的內部關系規(guī)律及其對高等教育的作用
    教育內部關系規(guī)律;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全面發(fā)展教育的組成部分及其相互關系。
    (四)教育基本規(guī)律與教育方針、教育目的的關系
    教育外部規(guī)律與內部規(guī)律的關系;教育基本規(guī)律中各種因素的關系;我國的社會主義教育方針與教育目的。
    (五)高等學校的主要社會職能
    1.高等教育的三大社會職能
    培養(yǎng)專門人才,發(fā)展科學,社會服務
    2.高等教育的三大社會職能的地位
    培養(yǎng)專門人才,是高等學校的基本職能;發(fā)展科學是高等學校的重要社會職能;各種形式的直接為社會服務,是現代高等學校新的社會職能。
    三、高等教育宏觀結構與運行機制
    (一)高等教育結構的概念
    學制、體制與結構;高等教育的靜態(tài)結構與動態(tài)結構;高等教育宏觀結構、層次結構、科類結構、形式結構、分布結構、管理體制結構。
    (二)國外當代高等教育宏觀結構
    1.國外高等教育層次結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高等教育分為一級、二級、三級這三個層次;美、日、法、德等國的高等教育層次結構。
    2.國外高等教育科類結構
    美、日、法、俄、印等國的高等教育科類結構;各國高教科類結構的總趨勢。
    3.國外高等教育的形式結構
    國外高等教育的形式結構;國外高等教育的形式結構;國外高等教育的形式結構。
    4.國外高等教育的形式結構
    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結構的概念、類型。
    (三)中國高等教育宏觀結構現狀及調整
    中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中國高等教育科類結構;中國高等教育的形式結構;中國高等教育分布結構;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結構。
    (四)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運行機制
    高等教育領導體制;高等教育投資體制;教育教學體制;高等教育招生、就業(yè)體制、高等學校內部管理體制。
    四、高等教育思想體系與基本理論
    (一)國外主要高等教育觀念與思想流派
    1.永恒主義者赫欽斯的高等教育思想
    提出培養(yǎng)“完人”的教育觀;提倡通才教育;主張學習“永恒學科”,編制“名著課程”;主張大學獨立,多方面地實施職能;倡導終身教育觀。
    2.要素主義者科南特的高等教育思想
    重視普通教育與高等教育的結合;推行自由選修制,追求教育形式的多樣化。
    3.存在主義者雅斯貝爾斯的高等教育思想
    提出完人的教育目的觀;提出科研、教學和文化相互關聯的大學職能觀;倡導大學自治,堅持學術自由;主張“完整知識”的教育。
    4.邏輯實證主義者羅素的高等教育思想
    主張只有才能和智力素質較好的人才能入大學;主張大學教育應兼顧學術與功利;強調教學與科研并重。
    5.新托馬斯主義者馬利坦的高等教育思想
    主張高等教育的任務就是促進人的理智成就的發(fā)展;強調自由教育與專門教育相結合;提出了一個包羅萬象的課程體系;要求大學應以教學為主。
    (二)高等教育思想體系中的基本理論問題
    社會導向與學術導向的矛盾;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的矛盾;一致性與多樣性的矛盾;現代化與傳統(tǒng)的矛盾;依附性與獨立性的矛盾。
    五、高等學校的專業(yè)與課程(上)
    (一)高等學校專業(yè)與課程的涵義
    課程的基本概念;高等學校課程的特殊性。
    (二)高等學校專業(yè)和課程的變化與改革
    高校專業(yè)和課程變化與改革的原因;當代各國高等學校專業(yè)與課程改革的一般趨勢與存在的問題。
    (三)課程編制的基本結構
    課程編制的一般概念、課程編制的總體結構和步驟。
    六、高等學校的專業(yè)與課程(下)
    (一)目標的確立與表述
    1.培養(yǎng)目標內涵
    2.目標的表述
    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的表述;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向課程目標或教學計劃目標的轉化;目標分類與目標表述。
    (二)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
    1.課程內容的選擇原則
    適時原則;完整原則;經濟原則;實踐原則;量力原則;滿足原則。
    2.課程內容的組織及教學計劃的基本結構
    縱向結構;橫向結構。
    (三)課程的實施與評價
    課程的實施;課程評價。
    七、教學過程與教學原則
    (一)高等學校教學過程的特點
    1.教學過程的要素
    教師、學生、教學內容
    2.高等學校教學過程的特點
    認識已知和探索未知的統(tǒng)一;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統(tǒng)一;專業(yè)性和綜合性的統(tǒng)一;個體認識社會化與社會認識個體化的統(tǒng)一。
    (二)高等學校教學原則
    1.教學原則制定的依據
    教學原則的意義;教學原則制定的依據;歷史上教學原則體系構成。
    2.高等學校教學原則體系
    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知識積累與智能發(fā)展相結合的原則;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的原則;系統(tǒng)性與循序漸進的原則;因材施教和統(tǒng)一要求相結合的原則;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的原則。
    八、高等學校教學方法
    (一)關于教學方法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
    教學方法的概念、教學方法的歸屬、教學方法的性質、高等學校教學方法的特殊性。
    (二)制約教學方法選擇的因素
    1.外部因素、
    社會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水平;經濟政治制度與體制;文化傳統(tǒng)。
    2.內部因素
    教學目標、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選擇的關系;教學內容與選擇教學方法的關系;教學事項與選擇教學方法的關系;教師素質、個性與選擇教學方法的關系;學生個別差異與選擇教學方法的關系。
    (三)高等學校常用的幾種傳統(tǒng)教學方法
    1.講授法
    講授方法的作用;講授內容的處理;講授方法的運用;備課。
    2.討論法(或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的作用;討論的選題與準備;討論的組織與引導。
    3.實驗方法
    實驗方法的作用與類型;實驗課的安排與設計;實驗課的組織與指導;實驗成績的評定。
    4.實習
    實習方法的特點和作用;實施正確的實習指導;充分發(fā)揮實習生的獨立性與創(chuàng)造性;建設合適與穩(wěn)定的實習基地。
    5.調查法
    調查方法的作用與類型;調查的準備;調查的實施與指導;調查的總結。
    (四)幾種新的教學方法介紹
    發(fā)現法;問題教學法;案例教學法;
    (五)當代世界高校教學方法改革的趨勢
    在教學方法的功能上由教給知識到教會學習;在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上推行啟發(fā)式,廢止注入式;在教學方法的結構上由講授為主到指導學生獨立地學習與研究為主;
    九、高等學校學生學業(yè)成績考核
    (一)高等學校學生學業(yè)成績考核的作用與原則
    1.考核的作用
    2.考核的原則
    強制性原則;公平性原則;時限性原則;揭曉性原則。
    (二)高等學校學生學業(yè)成績考核的方式
    1.考查
    平時考查;期末考查
    2.考試
    考試的分類;命題;考試的實施;
    3.答辯
    論文答辯申請;舉行論文答辯。
    (三)高等學校學生學業(yè)成績的評定和處理
    評分與評語、評分標準、分數的收集和分析、分數評定后的處理
    十、高等學校的德育
    (一)高等學校德育的任務與內容
    1.德育的基本任務
    確定德育任務的理論與現實依據;德育的基本任務。
    2.德育的基本內容
    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國內外形勢、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教育;人生觀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和集體主義、職業(yè)道德教育。
    (二)高等學校德育的過程
    1.德育過程的規(guī)律
    把握德育過程的規(guī)律要研究三個要素的內在聯系;把握德育過程的規(guī)律要研究三要素矛盾運動的特殊形式;
    2.德育過程的特點
    多端性;實踐性;社會性;反復性;互動性。
    (三)高等學校德育的原則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情理相融原則;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整體性和一致性的原則。
    (三)高等學校德育的途徑
    開設政治思想教育課程;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黨團組織和班集體活動;建設校園文化;開展心理咨詢。
    十一、高等學校的校園文化
    (一)高等學校校園文化的涵義、特征與功能
    1.高等學校校園文化的提出及其涵義
    高等學校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環(huán)境;校園文化的涵義;
    2.校園文化的特征
    認同與超越的同一;交融與批判的同一;吸收與輻射的同一;教育與自我教育的同一;對外的獨特性與對內的一致性的同一。
    3.校園文化的功能
    教育導向功能;開發(fā)創(chuàng)造功能;娛樂調節(jié)功能;激勵凝聚功能。
    (二)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校園文化與人的全面發(fā)展;校園文化與高校管理。
    (三)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及形成途徑
    充分發(fā)揮社會心理效應,促進良好的校風形成;發(fā)揚民主、改善人際關系;開展大學生社團活動,豐富校園生活;加強領導,建立合理的組織體系;重視物質文化環(huán)境的營造。
    十二、高等教育改革過程理論
    (一)高等教育改革過程的戰(zhàn)略
    1.該革的進度或速度問題
    改革的類型;改革的主客觀條件;改革方案的涉及范圍及其他改革的配套情況。
    2.改革的形式
    自上而下的改革與自下而上的改革;全國性改革與以學校為單位的改革。
    3.各類型改革的關系
    (二)高等教育改革過程的策略
    改革方案的制訂;改革的一般模式;具體的改革過程和步驟。
    十三、高等教育學的學科建設與研究方略
    (一)高等教育研究的歷史與高等教育學的產生和發(fā)展
    高等教育研究的興起與發(fā)展;中國的高等教育學的產生、發(fā)展及其特點。   
    (二)高等教育學的學科性質與研究方略
    高等教育學的學科性質;高等教育學的研究方略。
    主要參考書:
    潘懋元、王偉廉:《高等教育學》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