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省高等職業(yè)教育入學考試制造類專業(yè)基礎課考試大綱

字號:


    本考試大綱以教育部2009年中等職業(yè)學校制造類專業(yè)教學大綱為依據(jù),以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廳公布的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學用書目錄中本專業(yè)相關(guān)教材為主要參考資料。所涉及的考試范圍主要包括《機械制圖》、《機械基礎》、《金屬加工與實訓》課程的基本內(nèi)容,主要測試考生理解和掌握相關(guān)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Ⅰ 考試范圍和要求
    第一部分《機械制圖》
    本部分要求學生掌握機械制圖的基本知識,初步具有工程圖形的識讀和繪制能力,能看懂簡單零件圖,能在制圖過程中執(zhí)行機械制圖國家標準,并了解相關(guān)行業(yè)標準。
    一、制圖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一)掌握標注尺寸的基本規(guī)則,能進行基本尺寸標注。
    (二)理解比例的含義和規(guī)定,掌握比例的表達方法。
    (三)掌握常用圖線的型式和主要用途。
    (四)掌握簡單平面圖形的分析方法和作圖步驟。
    二、投影基礎
    (一)掌握點、線、面的正投影方法,判斷點、線、面的三面投影,了解特殊位置線、平面的投影特性。
    (二)掌握簡單形體正等軸測圖的畫法(不含柱體和孔)。
    (三)理解形體分析法,掌握簡單組合體三視圖的繪制。
    (四)掌握簡單形體截交線的畫法。
    (五)掌握由模型或軸測圖識讀三視圖的方法。
    三、圖樣畫法
    (一)理解基本視圖的形成、名稱和配置關(guān)系。
    (二)理解向視圖、局部視圖和斜視圖的畫法和標注。
    (三)掌握與基本投影面平行的單一剖切面的全剖視圖、半剖視圖和局部剖視圖的畫法與標注。
    (四)了解幾個相互平行的剖切平面的剖視圖。
    (五)掌握斷面圖的畫法與標注識讀。
    四、標準件、常用件及其規(guī)定畫法
    (一)了解螺紋緊固件、直齒輪、鍵、銷和滾動軸承等常用標準件的規(guī)定畫法。
    (二)理解常用螺紋緊固件的種類、標注與含義,了解螺栓連接和螺釘連接的畫法。
    五、零件圖
    (一)了解零件圖的技術(shù)要求,理解簡單零件的表達方法。
    (二)了解零件上常見工藝結(jié)構(gòu)的畫法和尺寸注法。
    (三)了解表面結(jié)構(gòu)及表面粗糙度的符號、代號及其標注和識讀。
    (四)初步掌握零件圖的識讀方法。
    第二部分《機械基礎》
    本部分要求學生具備對簡單桿件進行受力分析的基本知識,熟悉常用機構(gòu)的結(jié)構(gòu)和特性、主要機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結(jié)構(gòu)和特點等。
    一、靜力分析
    (一)理解力的概念與基本性質(zhì),靜力學四公理和力的平衡條件。
    (二)了解力矩、力偶的定義及區(qū)別。
    (三)了解約束、約束力和力系。
    (四)掌握簡單桿件的受力分析,能畫簡單桿件的受力圖。
    二、連接
    (一)了解鍵、銷連接的類型與應用。
    (二)了解螺紋連接的主要類型、應用和防松方法。
    三、機構(gòu)
    (一)了解鉸鏈四桿機構(gòu)的類型、特點及應用。掌握鉸鏈四桿機構(gòu)曲柄存在條件及類型判別方法。了解含有一個移動副的四桿機構(gòu)的特點及應用。理解四桿機構(gòu)的傳動特性。
    (二)了解凸輪機構(gòu)的組成、特點、分類及應用。
    四、機械傳動
    (一)了解帶傳動和鏈傳動的工作原理、特點、類型及應用。
    (二)了解齒輪傳動的類型、應用特點及其基本要求。掌握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基本參數(shù)、主要幾何尺寸的計算及正確嚙合條件。了解齒輪的失效形式與常用材料。
    (三)了解蝸桿傳動的特點、類型及應用,掌握蝸桿傳動中蝸輪的轉(zhuǎn)向判定。
    (四)掌握帶傳動、齒輪傳動的平均傳動比計算,了解鏈傳動和蝸桿傳動的平均傳動比計算。
    (五)了解輪系的分類及應用。掌握簡單定軸輪系的傳動比計算。
    五、支承零部件
    (一)了解軸的分類和常用材料。
    (二)掌握滾動軸承的類型、特點、代號及應用。
    第三部分《金屬加工與實訓》
    本部分要求考生能正確選用常用金屬材料,了解數(shù)控車床、數(shù)控銑床的應用范圍及加工特點,理解金屬材料熱處理的概念、目的、分類、方法及應用,熟悉外圓、內(nèi)孔、平面的加工方法,掌握鉗工、車工、焊工等金屬加工的基本方法。
    一、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
    (一)理解金屬材料各種力學性能的物理意義。
    (二)了解金屬材料各種力學性能指標的表達方式及測定方法。
    二、常用金屬材料
    (一)了解金屬材料的分類。
    (二)了解常用的碳素鋼、合金鋼和鑄鐵的牌號、表示方法及用途。
    (三)了解常用的銅合金和鋁合金的牌號、表示方法及用途。
    三、熱處理
    (一)了解金屬材料熱處理的概念、目的、分類及應用。
    (二)理解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調(diào)質(zhì)的目的、方法和應用。
    (三)了解鋼的表面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的一般方法。
    四、金屬熱加工基礎
    (一)了解焊接的特點、分類、應用。
    (二)了解焊條的種類及應用。
    (三)了解焊條電弧焊的設備及操作、維護的一般方法。
    五、金屬切削加工基礎
    (一)了解金屬切削運動及其特點。
    (二)掌握切削用量三要素。
    (三)了解常用刀具材料。
    (四)了解車刀的主要角度及其作用。
    六、金屬切削機床及其應用
    (一)掌握對常用機床的型號識讀。
    (二)了解鉆床、車床、銑床的分類、組成、應用范圍及加工特點。
    (三)了解數(shù)控車床、數(shù)控銑床的應用范圍及加工特點。
    (四)了解鉆削、車削和銑削的常用刀具及量具。
    七、零件生產(chǎn)過程的基礎知識
    (一)了解工序、工步、生產(chǎn)過程、工藝過程、工藝規(guī)程、生產(chǎn)類型的概念及工藝過程的組成。
    (二)熟悉外圓、內(nèi)孔、平面的加工方法。
    Ⅱ 考試形式與試卷結(jié)構(gòu)
    一.答卷方式:筆試,考試不使用計算器。
    二.考試時間:150分鐘。
    三.試卷滿分:200分。
    四.內(nèi)容比例:
    制造類專業(yè)基礎知識(200分) 100%
    其中:
    機械制圖(70分) 35%
    機械基礎(70分) 35%
    金屬加工與實訓(60分) 30%
    五.題型比例
    選擇題 約10%
    填空題 約10%
    判斷題 約10%
    簡答題 約20%
    作圖題 約35%
    計算題 約15%
    六.試題難度:
    較易題 約70%
    中等難易題 約20%
    較難題 約10%
    七.組卷方式:試題按題型排列,選擇題在前,非選擇題在后。同一題型中同一學科的試題相對集中,同一學科中的不同試題按由易到難的順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