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格式 教學設計方案和教案的區(qū)別(10篇)

字號:

    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劃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設計方案格式 教學設計方案和教案的區(qū)別篇一
    1.深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思鄉(xiāng)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細節(jié)和關鍵詞語,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獲得思想啟迪。
    配樂朗讀、默讀課文,品味細節(jié)和關鍵詞句。
    預習讀一讀,寫一寫。搜集古今中外表達游子思鄉(xiāng)之情的文學作品,準備與同學交流。想一想自己過年的故事和體會,講給同學聽。查閱有關琦君的生平,課外閱讀她的作品《琦君說童年》。
    準備思鄉(xiāng)的音樂。準備古今中外表達游子思鄉(xiāng)之情的文學作品。
    《春酒》描繪了故鄉(xiāng)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fā)了作者對童年、對故鄉(xiāng)、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課文中的細節(jié)寫得很有情趣,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體會文中的人情民風之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學生談自己過年的故事、感受,或說一說當?shù)赜心男┟耧L民俗;或教師談自己小時候在家鄉(xiāng)過年的故事
    青島的啤酒不僅是青島人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每年的青島啤酒節(jié)都迎來許多國內外的客人,這在當?shù)匾呀?jīng)成為一種民風民俗。每逢過節(jié),人們也都要喝啤酒以示慶祝。好多離鄉(xiāng)在外的青島人總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這是為什么?今天學習《春酒》一文可能會給你帶來一些啟迪。
    學生自查讀一讀,寫一寫,根據(jù)查找的資料交流琦君的事跡。教師或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思考問題。
    a.本文記敘了作者童年的哪幾件事?表達怎樣的感情?
    b.課文題目是春酒,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xiāng)的春酒嗎?
    本文記敘了作者兒時在故鄉(xiāng)過新年、吃春酒、吃會酒的幾件事,表達作者對故鄉(xiāng)民風、人情的贊美。就像琦君曾說過的一樣: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xiāng),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作者對故鄉(xiāng)親友的懷念,對母親的追思,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滲透在本文的字里行間。
    通過朗讀,感知課文內容,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旨。
    優(yōu)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構思的結果。本文圍繞思鄉(xiāng)的主旨,穿插了許多有家鄉(xiāng)味道的細節(jié)、關鍵詞語,使文中幾個人物生動形象,尤其是對母親的描寫極為傳神。
    請同學們朗讀或默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寫得最有情趣的細節(jié)或詞語,與同學們合作交流,以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學生閱讀,小組討論交流)
    精讀文章,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和趣味,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對童年、對故鄉(xiāng)的無限眷戀,才能提升自己的美好的生活情趣。
    通過對細節(jié)和詞語的品味,加深對文中作者情感和課文主旨的理解。讓學生自主閱讀,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思考,提高閱讀的質量。
    古往今來,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寫過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月是故鄉(xiāng)明,露從今夜白。你讀過這些作品嗎?把課前準備的文學作品與同學們交流一下,看誰積累的資料多,交流得好。
    (學生小組交流,推舉1~2名班級交流。學生可以吟頌詩歌,也可以以唱詩的形式)
    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積累知識,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把與同學交流的作品摘抄到練筆本上,并試著仿寫一首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詩歌。
    教學設計方案格式 教學設計方案和教案的區(qū)別篇二
    磁帶。
    1、律動:《哈達獻給解放軍》、《織布》;
    2、練聲:《精彩夏天》、《山谷回音真好聽》。
    (1)教師:小朋友相處在一起已經(jīng)三年了,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小朋友就要畢業(yè),老師和小朋友就要分開了,以后我們還是好朋友嗎?
    (2)教師:你還記得好朋友是怎么和你一起玩的,怎樣幫助過你嗎?
    教師:有一首歌曲唱的是朋友之間的友誼,分別的時候,好朋友總是唱起這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1)教師范唱。
    (2)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誦歌詞。
    教師:你聽到歌詞里說了些什么呢?說的最多的是一句什么話?“舊日朋友”、“懷念”是什么意思。
    教師結合和孩子回答小結:說的最多的一句是“友誼萬歲”, “舊日朋友”就是“老朋友“的意思;“懷念”是“想念”的意思。
    (3)引導幼兒第二次傾聽范唱。教師自然帶動幼兒與領座同伴目光對視,隨著節(jié)拍輕搖身體。
    教師:和好朋友一起面對面再來聽一聽這首歌吧!
    (1)教師有感情地邊彈唱邊唱,引導幼兒用輕聲哼唱的方法完整感受旋律。
    教師:這首歌曲聽起來有什么感覺?我們應該怎樣唱?
    教師小結:這首歌曲是抒情曲調,歌詞所表達了離別情緒,十分感人。
    (2)教師范唱第一、二樂句,注意提醒幼兒弱拍起唱的強弱處理及延長音的情感處理。
    教師彈琴,幼兒反復跟唱歌曲。
    (3)教師演唱兩段歌詞,幼兒完整唱出歌曲。
    (4)提醒幼兒唱準弱起小節(jié)。
    1、復習《小牧民》,結束本活動。
    2、教師:我們馬上就要告別了,你想和朋友怎樣告別呢?下課后和好朋友可以握手、擁抱、拉鉤、擊拳等。
    教學設計方案格式 教學設計方案和教案的區(qū)別篇三
    1、理解排比句、感嘆句對增強語勢的作用。
    2、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有關散文的一些知識。
    1、訓練朗讀能力,體會文章的氣勢。
    2、培養(yǎng)捕捉關鍵詞句的能力,鍛煉理解分析能力。
    3、體會文章帶給讀者的感情認識和理性思考。
    生命因力量而得到宣泄,力量又帶動生命奔騰升華,讓學生感受生命的律動,蓬勃想象力。
    1、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注意貫穿朗讀訓練,并以朗讀帶動理解,在朗讀中體會和領悟。
    2、表達方式和修辭方法的運用由師生共同分析討論。
    1課時
    1、學生自讀,教師引導。
    2、朗讀課文,體會文章。
    3、討論分析,把握文章。
    1、介紹作者,并了解有關散文的知識:
    80年代的散文側重于“自我”經(jīng)驗的“自由”書寫,從對社會主題的呼喚轉向對個人情緒、心境的表達,語言和方式追求作者的“個性”,簡言之就是注重“自我表現(xiàn)”著力表現(xiàn)現(xiàn)代人復雜的內心世界,這些作品被稱作“新散文”或“朦朧散文”。
    2、播放課件(幻燈片)(圖片:安塞腰鼓):
    問:有何感覺?
    1、檢查預習情況。
    2、教師播放錄音,要求學生一邊跟讀一邊在課本上用符號記錄輕重音、音量、語速、語氣和語調。
    3、討論本文的感情基調及朗讀技巧:
    文章氣勢恢宏,句子鏗鏘激越,表現(xiàn)了對安塞腰鼓的贊美之情,朗讀時要注意節(jié)奏的變化,要有豪情,音韻鏗鏘有力,細節(jié)方面注意摹仿錄音,把握重音、音量、語速和語調的變化。
    4、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全文描述了一次看安塞腰鼓的過程。文章由此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
    設影(課件)顯示:
    6、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話,你會用哪個字?
    “靜”
    7、兩部分的“靜”有沒有不同?
    第一部分側重于人的安靜,第三部分側重于聲音的寂靜。
    8、兩部分對第二部分的表達有什么作用?
    以動襯靜,形成鮮明的對比。
    9、當你朗讀第二部分時,你有怎樣的感受?可否用文中的一個詞概括?
    投影顯示:亢奮、驚心動魄、震撼
    10、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引導學生往作者的思想感情、修辭方法上考慮。
    11、我們在朗讀中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情味、燃燒的熱情,你怎樣理解文中的幾句話?(課件:幻燈片)
    12、本文除了這些精典的語句外,還大量運用對比。有句子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試分別舉例說明這種寫法,對表現(xiàn)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我們在學習中感受到了作者劉成章濃厚的黃土高原情結,他認為自己的散文創(chuàng)作是黃土地的賜予。正如作者所說:“我生長在陜北的山溝,我想讓我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攏”。劉成章的散文從“我”落筆以自己親身的體驗,血肉的感情,燃燒的心腸,捧起生活中激情的浪花,你能感受到他對人生的反思,對社會的理解,一種獨到的感受,一瞬間即逝的靈感,一種哲理,一層詩意,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的寫作、人生思考有所裨益。
    寫一篇心得。
    教學設計方案格式 教學設計方案和教案的區(qū)別篇四
    聽說咱們班有很多愛聽故事的同學,誰喜歡聽故事?你喜歡嗎?你呢?看來我們都是知音呀。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講個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位年輕的母親因生活所迫,肩負起了照顧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雖然艱辛,但她無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的婆婆端洗腳水,幫婆婆洗腳,這儼然已成為一道溫馨而又特殊的風景。
    有一天,這位母親為婆婆洗完腳回房間時看到自己的兒子晃晃悠悠地端來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驚訝。這時,她的孩子用稚嫩的聲音認真地說:“媽媽,洗腳?!笨粗绱速N心、懂事的孩子,母親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動地淚流滿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來她為婆婆洗腳的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聽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些什么?(這真是個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聽故事。這位媽媽真孝順──你打心眼兒里欽佩她。媽媽和孩子都很孝順──媽媽為婆婆洗腳的行為潛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1、孩子受媽媽的感染,將心比心,學會了孝順自己的媽媽。今天的課文,也講述了兩個感人的故事,請看我寫課題──(板書:將心比心)然后請生讀課題。
    2、你們手中拿的就是這篇文章。課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讀書聲。(出示:現(xiàn)在請自由讀課文三分鐘,在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完后告訴老師和同學你知道了什么)
    3、把你認為最難的地方找出來讀一讀?(指名讀句并正音)
    4、讀的不錯了,現(xiàn)在老師想聽你們說說,讀完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⑴ 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幫助“我”的奶奶推門的事。(對,這是你說的這件事是不是這個意思?)(板書:幫助推門)
    ⑵ 例如:母親打針,護士扎了好幾針才扎準,母親沒有責備護士。(你是要告訴大家這位母親能──板書:理解過失)
    ⑶ 經(jīng)歷了這兩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個詞你能說出來嗎)
    (溫暖)你說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親身經(jīng)歷著這兩件事,你的心里也會感到暖暖的對嗎?事情的哪些地方溫暖了你的心?(邊默讀邊在這些地方做上記號。)
    讓我們先來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溫暖的感覺?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⑴ 說說為什么溫暖了你的心?
    生說:這位阿姨很善良,溫暖了我的心。
    師:哪些字詞能讓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著沉重的大門:為什么?如果不一直拉著會有什么后果?
    ⑵ 她幫助的是她的親人和朋友嗎?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會怎么想?(學生暢談到的“真誠幫助,善良”等等中,教師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對這樣的一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與真誠地幫助。)
    ⑶ 朗讀:
    讀出暖暖的感覺。(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她跟上來才松開手。)
    2、句子:“阿姨對老奶奶的話?!?BR>    學生自由談體會。
    (是呀,阿姨的心中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自己的老母親,這種純潔的愛,令你沉浸在溫暖之中是嗎?)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溫暖的感覺?
    ⑴ “一天……涌到嘴邊的話”
    ① 說說為什么讓你感到溫暖?
    ② 如果你遇到了這樣被扎了兩針的情況,你會怎么樣?
    ③ 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責備,但母親為什么還那么“平靜”,難道不疼,你猜猜他當時怎么想?(順學生的話隨機:從哪里看出母親的敏感、關愛理解別人的心?)
    ⑵ “只見……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緊,再來一次。)
    ① “不要緊,再來一次”這簡短的一句話,是簡簡單單就能說的出口的嗎?為什么讓你感到不簡單?(已經(jīng)打了兩針了,而且還起了青包,當已經(jīng)察覺到年輕護士是個新手。)
    ② 引讀:
    當年輕護士為母親扎了兩針卻沒扎進血管時,母親鼓勵她──
    當母親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時,母親仍然鼓勵她──
    當注視著護士額頭上密密的汗珠,母親分明已經(jīng)察覺到年輕護士是個新手,有可能面臨第三次的失敗,她同樣鼓勵著──
    如果我就是母親,我會這么說──“不要緊,再來一次?!比绻闶悄赣H,你會怎么說──(引言:
    啊,這是寬慰的說,鼓勵的,耐心的……)
    ③ 你認識到了嗎?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⑶ “母親拉著……這段最后”
    ① 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經(jīng)是第二次出現(xiàn)”平靜”這個詞了,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平靜這個詞,你體會到母親對一個孩子的什么感情?)(愛孩子,想著自己的孩子,心里裝的都是孩子、關心、無私。)
    ② 現(xiàn)在我的心情是溫暖的是幸福的,一開始我的心情就這樣嗎?(不是。原來是抱怨的。)練筆:原來想責怪護士的我,因為母親的話語,而感到溫暖和幸福。將心比心,激動地想:……
    (例:母親的角度:母親太愛我了,真是我的好母親;我自省的角度:我為什么就不能像母親一樣體諒別人呢?我太小氣了。道理的角度: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寬容對待,學會理解。只要我們將心比心,才會獲得快樂與幸福。)
    過渡:同學們,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撐。生活中,我們用理解、寬容與關愛對待一個個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輕輕的問候,一次緊緊地依偎,一聲深深的安慰。都是“將心比心”的表現(xiàn),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親這樣想:
    1、阿姨對奶奶的話。(“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
    2、媽媽對護士的話。(“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y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
    3、我們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親的話,肯定也會這樣想著: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這句話發(fā)自肺腑地對女孩子說──
    女孩子請把這句話獻給男孩子──
    讓我們真心實意地告訴所有人──
    1、(板畫出心,三十秒鐘沉浸)課文學完了,我們的心中一定不會是空蕩蕩的。這就是我們每位同學的一顆滾燙的心,為了勉勵自己,應該在自己心中裝入一個份量最重的詞,你會裝入什么詞?
    2、學生回答,逐一板書:
    (幫助、關心、寬容、理解、信任、鼓勵、支持、尊重……)
    3、結課:
    孩子們,讓我們彼此接納、將心比心,享受愛與被愛的快樂與幸福吧!
    教學設計方案格式 教學設計方案和教案的區(qū)別篇五
    1、朗讀課文,了解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認識列舉數(shù)字、比較、舉例、比喻等說明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了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
    讓學生了解鯨的進化過程。
    第二課時
    師:同學們,剛才大家在電視節(jié)目《動物世界》看到了什么(鯨)?是呀,在無邊無際的藍色的大海里,生活著世界上最大的動物——鯨,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鯨》(板書:22 鯨)。同學們,你們喜歡鯨嗎?老師也很喜歡,平時也經(jīng)常畫鯨,想看看嗎?(在黑板上畫一只鯨),既然大家都這么喜歡鯨,這節(jié)課,老師帶大家乘著“藍鯨”探索號,一起去海洋里欣賞鯨,好不好?
    生:欣賞圖片。
    師:這些好看嗎?(好看。)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剛才哪幅圖的印象最深?可惜沒有解說呀?有了解說文字,會讓我們了解到鯨的更多知識,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誰愿意來當一回小小的解說員,對鯨的形體特點為大家解說解說?
    生:(解說。)
    師:哇,這位同學真不簡單,靈活地運用了舉例子、列數(shù)字、作比較的方法,把鯨的“大、重、長”這些形體特點介紹給大家,的確做得很好,謝謝你?。ò鍟禾攸c:大、重、長)
    師:對于課文,大家除了已知道了鯨的形體特點外,還寫了有關于鯨的哪方面知識?
    生:學生回答。
    可以把它們歸納為①進化過程;②鯨有哪些種類;③鯨具有哪些生活習性;④作者運用什么方法寫清楚?(教師把學生回答的寫在黑板上。)
    師:每種事物的產生都有它的來源,就像人類一樣,是由類人猿逐漸演變?yōu)楫斀竦娜?,那鯨是如何演變的呢?
    師:請同學們找出相關的段落,讀一讀,劃出關于鯨進化的重點詞。
    師:(邊板書:演變過程:陸地 淺海 深海)想不想看看鯨的進化圖?(課件展示)
    師:假如上午你回到家,當你弟弟得知你學到《鯨》這一課時,她纏著你,要你扮演鯨講述你的演變過程,我當成你的弟弟,你打算怎樣講?
    (有針對性地對學生講述的情況進行調控,如隨機進行提問等。)
    師:剛才,我們運用了什么方法學習了鯨的演變過程?(自述法)
    師:學習課文,理解課文,除了運用這種方法外,還有哪些學習方法?(表格法、畫圖法、朗讀法)是呀,學習方法很多,但大家必須選擇適合你自己的進行學習。
    師:(教師指著黑板上的學生質疑的板書)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鯨的進化過程,還有哪些問題還未解決?
    師:嗯,這些問題,請大家注意看。(出示自學提示)
    生:學生自學。
    師:看到同學們學習得這么認真,老師想給大家講個故事,你們愿意聽嗎?
    故事講著,有一天,東海龍王突然心血來潮,想搞個魚類比賽活動,比一比哪一種魚最大,哪一種魚最重。得到名次的,龍王將給予重獎。到了比賽那一天,各色各樣的魚都順利通過了蟹將軍的查驗進入了賽場。鯨得到這個消息,他也想趁機溜進去拿個大獎。當他正準備混進賽場時,被蟹將軍擋在了門外。鯨和蟹將軍發(fā)生了爭吵,蟹將軍說出不準他參賽的理由,鯨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
    師:通過剛才自學,你知道蟹將軍說出了哪些理由讓鯨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嗎?
    學生匯報
    師:教師小結。(哦,原來是因為鯨是哺乳動物,不是魚類,所以蟹將軍才不讓鯨參加比賽的。蟹將軍言之有理,鯨不得不空嘆息了。)
    師:講到這里,老師打算在家里養(yǎng)一頭鯨,你們贊同嗎?
    生:不贊同。
    師:為什么?你能結合課內外的資料,來勸說老師改變計劃嗎?要求:說話要有禮有節(jié),有根有據(jù),有說服力。(主要原因有1、淡水無法飼養(yǎng)2、食量驚人3、睡覺時喜歡圍在一起,一頭鯨不想自個兒睡4、虎鯨、藍鯨太兇猛)
    1、教師總結課文。
    2、布置課外作業(yè)。
    師:同學們,短短的四十分鐘就在謝老師與咱們五年甲班全體同學的愉快的學習聲中過去了,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鯨的進化過程、類屬、種類及生活習性,你們還有哪些問題未解決嗎?因為時間關系,暫時不能解決了。不過,老師告訴你們一些方法,比如可以在《動物百科全書》《海洋世界》等書籍上找答案。
    雖然跟我們五年乙班的全體同學相處只有短短的一節(jié)課時間,但你們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們在學習上都是很棒的。今天同學們的精彩很表現(xiàn)。讓我想起了昨天在網(wǎng)上看到一則“招聘啟事”,覺得挺適合你們的,便把它下載了下來,你們想讀讀嗎?(出示“招聘啟事”)大家課后設計解說形式及解說詞。最后,老師建議同學們回去去找一找有關鯨與人類的關系密切的資料,做成手抄報,全班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格式 教學設計方案和教案的區(qū)別篇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樸素的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在細節(jié)中感受父母之間平淡而深厚的真愛,理解“真愛就像茉莉”的深意。
    重點:引導學生在細節(jié)中感受父母之間平淡而深厚的真愛。
    難點:引導學生理解“真愛就像茉莉”的深意。
    相關課件
    1、揭示課題,欣賞茉莉圖片。
    2、出示詞語,指名讀讀。
    3、說說自己心中的茉莉。
    4、生活中有一種愛也像茉莉花一樣,平淡無奇,卻無比真摯,感人至深,所以人們說:愛如茉莉。
    5、指導讀題。(淡淡的,卻深有感觸)
    1、這種愛沒有豪言壯語,而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之中。知道什么叫細節(jié)嗎?交流。
    總結:細節(jié),就是細小的情節(jié)或環(huán)節(jié)??梢允且痪錅剀暗脑捳Z、一個溫柔的動作、一個恬靜的微笑、一個會意的眼神……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就要關注這些細節(jié),感受文章的語言,從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或者一個段落中,體會人物內心那份真摯的情感,真誠的愛。
    2、下面,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6-17小節(jié),找出使你感動的細節(jié),用“——”畫出來。要讀出你的感情,寫出你的感動。
    3、請同學們選擇一處最感動你的細節(jié),把它讀給大家聽。注意:要讀出你的感情,讀完之后說出你的感動。
    細節(jié)1:第二天早晨,媽媽用虛弱的聲音對我說:“映兒,本來我答應今天包餃子給你爸爸吃,現(xiàn)在看來不行了。你呆會兒就買點現(xiàn)成的餃子煮給你爸吃。記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訴他我進了醫(yī)院,不然他會吃不下去的。”
    1、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茉莉般的愛?說說自己的體會。
    2、自己的病跟這頓餃子相比,哪個更重要?
    3、練習朗讀,讀出虛弱的語氣。
    4、小結:普通的餃子,平凡的小事,看上去是那么的平淡無奇,卻飽含著媽媽對爸爸真切的愛。愛是媽媽心中給爸爸煮的餃子。
    細節(jié)2:然而,爸爸沒有吃我買的餃子,也沒聽我花盡心思編的謊話,便直奔醫(yī)院。
    1、感受到誰對誰的愛?從哪里感受到的。
    2、從“直奔”你還體會到了什么?(爸爸當時心里很急,很擔心師)
    你真會思考,我們讀書還要學會揣摩人物的內心!你能把爸爸這急切的擔心給讀出來嗎?
    3、有感情地朗讀。
    4、小結:從他倆的朗讀中,聽出什么來了?
    是啊,愛是爸爸直奔醫(yī)院匆匆而去的身影。雖然平淡無奇,卻無比真摯,讓人感動。
    細節(jié)3: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囑,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帶到醫(yī)院去。當我推開病房的門,不禁怔住了:媽媽睡在病床上,嘴角掛著恬靜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緊握著媽媽的手,頭伏在床沿邊睡著了。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他們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再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
    1、字詞知冷暖,文字是有溫度的,你從這段話中的哪些詞語能夠感受到愛的溫度?(爸爸的叮囑、恬靜的微笑、緊握)分別說說自己的體會。
    2、大家想一想,爸爸睡著了,那就握著唄,怎么還會“緊”握呢?一個“緊”字告訴了我們爸爸是時時刻刻在照顧著媽媽呀!
    3、原來爸爸媽媽內心的愛就體現(xiàn)在他們的神態(tài)、動作上。誰把這樣的愛給讀出來?有感情地讀。
    這是站在爸爸媽媽的角度去體會的,如果站在你自己的角度,想一想,還可以怎么讀這句話?讀得再輕一點,慢一點,不驚動這樣的畫面。
    4、陽光悄悄地“探”了進來,從“探”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用上“探”說明陽光也不打擾這幅畫面。)
    5、學生齊讀。
    6、小結:師:讀著,想著,想著,讀著,我們漸漸明白愛有時就體現(xiàn)在──一個動作、一個神態(tài)、一句話、一件小事、一個細節(jié)上。這種愛平淡無奇,卻細微體貼。愛是陽光下靜謐的微笑,愛是病床上緊緊相握的雙手。
    7、但是,他們真的睡著了嗎?從那里看出來的?
    細節(jié)4:望著爸爸布滿血絲的眼睛,我心疼地說:“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爸爸邊打哈欠邊說:“我夜里睡得沉,你媽媽有事又不肯叫醒我。這樣睡,她一動我就驚醒了?!?BR>    1、“布滿血絲、邊打哈欠邊說”體會到什么?
    2、小結:愛是爸爸布滿血絲的雙眼。
    細節(jié)5、爸爸去洗漱,我悄悄溜進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插進瓶里,一股清香頓時彌漫開來。我開心地想:媽媽在這花香中欣欣然睜開雙眼,該多有詩意啊!我笑著回頭,卻觸到媽媽一雙清醒含笑的眸子。
    “映兒,來幫我揉揉胳膊和腿?!?BR>    “媽,你怎么啦?”我好生奇怪。
    “你爸爸伏在床邊睡著了。我怕驚動他不敢動。不知不覺,手腳都麻木了?!?BR>    1、“清醒含笑的眸子、麻木”體會到什么?
    2、小結:愛是媽媽精心偽裝的假寐
    3、他們既然都沒有睡著,卻為什么都要讓對方知道自己睡著了呢?
    4、真愛無言,大愛無聲,就讓我們默默地聆聽,用心感受這份茉莉般的愛。(師范讀)
    愛是媽媽心中給爸爸煮的餃子;
    愛是爸爸直奔醫(yī)院匆匆而去的身影;
    愛是陽光下靜謐的微笑,
    愛是病床上緊緊相握的雙手;
    愛是爸爸布滿血絲的雙眼,
    愛是媽媽精心偽裝的假寐……
    愛如茉莉平平淡淡,
    愛如茉莉潔白純凈,
    愛如茉莉清幽香遠,
    哦,愛如茉莉,愛如茉莉!
    1、出示:在病房里,那簇茉莉顯得更加潔白純凈。它送來的縷縷幽香,裊裊地鉆到我們的心中。
    2、是什么鉆到了我們的心中?
    1、生活中需要愛,除了愛情,更需要同學之間的愛、同學和老師之間的愛,甚至與那些你并不叫得出名字的人的愛,有了愛可以使我們更有力量,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寫一句話:愛是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格式 教學設計方案和教案的區(qū)別篇七
    1、速讀課文,概括課文的內容要點。
    2、分析把握文章的結構,學習介紹復雜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3、體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關注。
    1、品味京味語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分析文章結構,學習本文在材料安排及過渡方面的技巧。
    學生:
    1、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列舉的詞語的音、形、義。
    2、提前一周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販的吆喝聲,并做簡單的描述和評論。
    教師:
    搜集當?shù)氐囊恍┻汉嚷?,并進行歸類。
    1、導入新課:
    廣告可以說是我們現(xiàn)代人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了,我們幾乎每天都接觸到廣告,這一切都源于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那么,在信息技術還很不發(fā)達的年代,廣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樣的呢?(學生猜測)對,那就是“口頭廣告”,通俗地說,就是──吆喝。吆喝既是早期廣告的一種重要形式,而且也是我們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那么吆喝到底具有怎樣的一番韻味呢?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蕭乾筆下的舊北京城那悠遠的吆喝聲吧。
    (教師板書課題)
    2、檢查預習情況:
    ⑴ 為下列詞語中的加粗字注音:
    局囿( ) 招徠( ) 餑餑( ) 秫( )秸
    荸薺( ) 隔閡( ) 商販( ) 蘸( )
    ⑵ 口頭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招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隨機應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油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隔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生活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傾吐欲望和閱讀興趣:
    ⑴ 學生交流各自所搜集到的本地的吆喝聲。
    首先在各學習小組內部進行交流,然后各小組推薦到班上進行交流。具體要求有:對此吆喝進行簡單的介紹、模仿和評價?;蛘呦扔蓪W生模仿該吆喝聲,然后由其他同學猜猜這一吆喝代表的是哪種商品的經(jīng)營,最后由學生進行簡單介紹和評價。
    ⑵ 在學生介紹完各自搜集到的吆喝聲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介紹,列出四至五種吆喝聲:
    (兼顧時間、品種、聲調特點),請2~3名學生嘗試進行介紹。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同學的介紹,并就同學的介紹寫下若干的優(yōu)點和不足,包括內容、條理、語言等方面的評價。
    自讀課文,通過比較把握課文的內容及結構:
    ⑴ 自讀課文,就以下問題進行思考、討論:
    課文介紹了關于北京街頭吆喝的哪些內容?與同學的介紹有哪些異同?
    與同學的介紹相比,課文的內容似乎更為豐富、復雜。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做到條理清楚、雜而不亂的?
    你覺得作者對北京的吆喝聲懷著怎樣的感情?你能從同學的介紹中聽出這種感情嗎?
    ⑵ 學生圍繞上述問題思考討論后,在班上進行交流。
    相關提示如下:
    課文介紹的內容:
    吆喝所代表的經(jīng)營品種(4~10段);各種吆喝聲的具體內容(11段);吆喝的聲調(12段);吆喝的音韻節(jié)奏(13段)等。
    課文的結構層次:
    教師應引導學生找總起句、過渡句來理清文章的脈絡,從而梳理出如下板書:
    作者的感情:
    作者在對老北京街頭吆喝聲的娓娓介紹中,包含著懷念之情,包含著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同時也對這些口頭文化遺產的逐漸消失而感到惋惜。
    (末段“倒還剩一種吆喝”即可體會出來)
    ⑶ 在討論、分析、比較的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在對紛繁復雜的事物進行介紹時,如何才能做到有條有理,秩序井然?
    參考提示:首先,要將要介紹的事物分成若干“類”(或若干方面的內容);其次,將這些“類”按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安排好先后順序;最后,應使用一些具有概括作用的總起句和上下連接的過渡句。
    1、模擬吆喝,體味“吆喝”這一口頭文化的獨特魅力:
    ⑴ 學生自由選擇文中提及的吆喝聲,進行模仿。并由學生從語氣、語速、語調、音量等方面加以點評。(教師也可積極參與其中,進行京味語言的示范)
    ⑵ 五人一組,請兩組同學分別進行表演,無規(guī)律地進行不同品種的吆喝,重現(xiàn)老北京街頭的熱鬧場景。
    2、交流與討論:
    你如何看待當前街頭的吆喝聲?
    此題意在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與深度,答案不求同一。教師宜引導學生從現(xiàn)代城市形象的角度來思考,并最終落實到“關注生活”這一目標上去,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課堂討論后,可讓學生以“城市的吆喝”為話題作文,作為課外拓展延伸的作業(yè)。批改后,出一期作文展。
    教學設計方案格式 教學設計方案和教案的區(qū)別篇八
    一、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課文中標有音節(jié)的詞語。
    2、學習生字:
    穆 瑪 涓 滔 脈 卉 罕
    二、分析
    1、邊讀邊思考,理解文章大意:
    我國的青藏高原被稱為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這塊高原上還有兩個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和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思考:
    ⑴ 為什么說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作者用什么方法來說明的?
    ⑵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哪些景觀使你感到特別神奇?為什么?
    2、學習詞語、句子,感受文章寫作特點:
    ⑴ 豐富的語言,例如:
    高峰與深谷咫尺為鄰,近萬米的強烈地形反差,構成了堪稱世界第一的壯麗景觀。
    堪稱、號稱、美譽。
    世界屋脊、植物類型博物館、動物王國。
    ⑵ 特定作用的句子,例如:
    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
    映襯著雪山、冰川和郁郁蒼蒼的原始林海
    大峽谷的奇異景觀還體現(xiàn)在生物的多樣性上
    三、總結全文
    課文為我們描繪的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雅魯藏布大峽谷。
    開始介紹地理位置→接著列舉數(shù)字說明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然后寫大峽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從生物的多樣性等方面描繪峽谷的奇異景觀。
    教學設計方案格式 教學設計方案和教案的區(qū)別篇九
    1、通過教學,使學生經(jīng)歷觀察、猜想、操作、驗證、交流和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探索并掌握圓柱的體積公式,初步學會應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并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yǎng)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概念、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推理能力。
    掌握和運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進行正確計算。
    理解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
    1、用于演示把圓柱體積轉化成長方體體積的教具。
    2、多媒體課件。
    談話:前幾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圓柱體,學會了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和表面積,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研究圓柱的體積。同學們回憶一下,什么叫體積?(指名回答,生: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體積。)我們學會計算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呢?(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演示課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1、呈現(xiàn)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直觀圖。
    2、揭題:老師為大家準備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其中我們學過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大家想不想知道圓柱體的體積計算方法?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3、教師:在研究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復習一下,圓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呢?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學生:把一個圓,平均分成若干個扇形,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寬相當于圓的半徑。)根據(jù)學生的敘述,教師課件演示。
    1、教師:那么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圓柱的體積,能不能也像剛才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一樣,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推導出計算圓柱體積的公式呢?
    2、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同學們自己先在小組里討論一下
    (1)你準備把圓柱體轉化成什么立體圖形?
    (2)你是怎樣轉化成這個立體圖形的?
    (3)轉化以后的立體圖形和圓柱體之間有什么關系?
    3、推導圓柱體積公式。
    學生交流,教師動畫演示。
    (1)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
    (2)怎樣轉化成長方體呢?(指名敘述:把圓柱體底面分成平均分成若干個扇形(例如分成16份),然后把圓柱切開,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你會操作嗎?(學生演示教具)
    (3)教師說明:底面扇形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長方體。
    (4)教師:這個長方體與圓柱體比較一下,什么變了?什么沒變?(生:形狀變了,體積大小沒變。)
    (5)推導圓柱體積公式。
    討論:切拼成的長方體與圓柱體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切拼成的長方體的體積相當于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底面積相當于圓柱體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相當于圓柱體的高。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演示課件。)
    教師: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用字母公式,怎樣表示?板書: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高
    v = s h
    教師:根據(jù)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如果要求圓柱的體積,你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就可以求?
    ①知道圓柱的底面積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練習七的第1題:填表。
    ②知道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試一試。
    ③知道圓柱的底面積直徑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練一練的第1題:計算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④知道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一根圓柱形零件,底面周長是12.56厘米,長是10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1、判斷正誤,對的畫“√”,錯誤的畫“×”。
    2、計算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3、智慧屋:已知一個圓柱的側面積為37.68平方厘米,底面半徑為3厘米,求這個圓柱的體積。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并且能夠運用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今后的學習中,特別提醒大家一定正確計算出圓柱的體積,并且能靈活運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完成作業(yè)紙上的習題
    本節(jié)可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的《圓柱的體積》,以前教學此內容時,直接告訴學生: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公式:v=sh,讓學生套公式練習;我教此內容時,不按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而是采用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實踐中體驗,從而獲得知識。對此,我作如下反思:
    學生通過實踐、探索、發(fā)現(xiàn),得到的知識是“活”的,這樣的知識對學生自身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老師告訴的,而是、學生在自己艱苦的學習中發(fā)現(xiàn)并從學生的口里說出來的這樣的知識具有個人意義,理解更深刻。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強調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學生動手實踐、觀察得出結論的過程,就是科學研究的過程。
    傳統(tǒng)的教學只關注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學生的學習只是被動地接受、記憶、模仿,往往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維根本得不到發(fā)展。
    而這里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教學情景,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經(jīng)歷了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過程,發(fā)現(xiàn)了教學問題的存在,經(jīng)歷了知識產生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了數(shù)學基本知識,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不足之處是:
    1、
    2、 留給學生自由討論、實踐和思考的時間較少。 教學時教師語言過于平緩,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設計方案格式 教學設計方案和教案的區(qū)別篇十
    ① 速讀課文,能概述課文內容。
    ② 掌握并學習抓住事物特征進行說明的寫法。
    ③ 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
    ④ 培養(yǎng)學生觀察熱愛自然的情趣。
    理解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的應用。
    教師準備好授課內容及多媒體課件,學生做好預習,搜集有關天氣的諺語,注意觀察天空中的云,同時要積累課文中的佳詞妙句,為課堂交流做好充分準備。
    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
    本文思路清晰,緊扣題目進行說明,不但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還進一步說明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十分密切,由說云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說怎樣看云識天氣。云的種類很多,但文章從現(xiàn)象人手,進而觸及到事物的本質。如:云的形態(tài)和光彩是現(xiàn)象,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是本質。說明層次清晰,將“看云識天氣”事理說清楚,最后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
    精心導入
    ① 可用大屏幕多媒體展示空中的云的各種景象,引出課題。
    ② 也可通過諺語或詩歌來引出課題。
    ③ 還可以請學生從課前準備中談談自己的積累和觀察。例如:
    a. 你觀察了天空中的云嗎?有怎樣的感受?用簡短的話說明。
    b. 你在預習中搜集積累了哪些有關云和天氣的成語、俗語、諺語?請同學們相互交流 下,好嗎?
    以上各種導人,只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都可達到導人課題的目的。
    出示目標并板書課題
    課題:看云識天氣
    感知內容
    ① 檢查預習中的字詞。
    ② 請學生自讀課文或齊讀課文,教師正音正字。
    ③ 請仔細看問題,再讀課文并小組討論。
    問題組:
    a.全文主要說了什么內容?請簡要概括。
    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樣的?可分為幾部分?
    學生討論后可以明確:全文主要介紹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基本思路是先總說云的作用,再說明云和天氣的關系(這其中有兩小層:云的形態(tài)變化和天氣的關系;云的光彩現(xiàn)象和天氣的關系)。最后是總說,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
    研讀賞析
    ① 教師導學:科普說明文的學習,可以遵循規(guī)律,即:抓特征、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從以上四個方面去研讀一篇文章,會更加清晰。
    ② 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圖,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征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
    可讓學生自行設計表格,在閱讀中思考:a.共有幾種類型的云?b.表格如何設計得簡潔明了?巳也可以每個小組設計一種。設計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也可通過實物投影儀在班上講述自己的設計和理解,教師進行總結,通過設計幫助學生清楚地理解課文。
    教師總結指導:將云分為兩大類,按云的形態(tài)可分為晴天云和雨雪天的云;再按云的光彩分四種。只要順序合理即可,設計的簡潔些、詳細些都可以,給學生一定的空間。
    學生討論填表后,教師進一步指導:通過表格的填寫可以看出,作者抓住了說明事物的特征——云和天氣的關系,同時有一定的合理說明順序——總分。為了將事物事理說明得更加清楚,作者運用了不少說明方法。例如:分類別、打比方等等(當然也有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總括看來可稱為生動說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語言的準確性,
    請同學們研讀討論。
    ③合作探究
    a. 能舉例說明文章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嗎?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b. 能舉例說明文章語言的準確性嗎?它們的作用如何?
    學生可以討論并暢所欲言,也許所說的不一定完全準確,但只要敢于探索,大膽講述,教師都應表示贊賞,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為四種——暈、華、虹、霞。把它們之間的差別,進行了比較說明,這種作比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氣關系的特征。許多句子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不僅使文章生動,更重要的是讓云的特征更加鮮明。用詞準確,“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往往”去掉可以嗎?為什么?——體現(xiàn)語言的準確性。
    ④反饋交流
    學生再次速讀課文,看大屏幕展示的題目,交流思考,看看本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出示投影)讀課文,理解概括交流對以下問題的解答。比一比,哪一組思維更敏捷,
    問題組:
    a.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內容。
    b.“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c.第3自然段中總結四種薄云特點的一句話是什么?
    d.根據(jù)課文舉例說明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單一例即可)。
    e.舉例說明看云識天氣對工農業(yè)生產的好處。
    學生討論后,教師引導小結:
    a.第1自然段指出了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
    b.這句話的作用是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c.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都是很美麗的云;
    d.雨層云形成,連綿不斷的雨雪也就開始下降;
    e.論述有理即可。
    總結:通過對文章的學習,不僅了解了看云可以識天氣的內容,還學習了怎樣將事理說清楚,并把握住了一般說明文的說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征,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
    延伸作業(yè)
    用本課學過的說明方法,寫一篇小小說明文,向同學們介紹一種自然現(xiàn)象。題目自擬。
    點 評
    此教案突出了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在指導學生反復閱讀中去感悟文章,并通過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鮮明地體現(xiàn)了教學相長的思想。本教案設計頗有新意,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熱愛自然的情趣。本教案重點突出,難易適度,通過教師適時的引導,整個教學流程貼切自然。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從課前的積累到課堂中對問題組的研討以及反饋回顧,始終處在積極的學習動態(tài)中,使學生在動中學,在學中動,較好地達成了學習目標??梢哉f,本教案對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索興趣和應用說明文,是很好的課例。但是本課設計一課時內容比較多,如果設計兩課時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