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國課件錦集

字號:


    多經(jīng)過多次篩選和修改后,我們成功推出了全新的“我的祖國課件”。每位老師在每一堂課上通常都需要一份教案和課件,編寫完善的教案和課件已經(jīng)成為每位老師必備的基本能力。教案是體現(xiàn)教師個性化教學的重要基礎。以下內容至關重要,請務必仔細閱讀!
    我的祖國課件【篇1】
    教學目標:
    1、知道錢學森回國的經(jīng)過,體會他的艱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的重要句子。
    3、感受錢學森的愛國熱情和報國壯志。
    教學重難點:
    體會錢學森回國的艱辛和他的愛國熱情。
    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多元感知。
    1、同學們,1955年的10月8日,我國的一位杰出的科學家含著幸福的淚花回到了祖國的懷胞,他就是——錢學森。對于錢學森,大家了解些什么?(指名說)
    2、踏上國土,他這樣呼喚著:祖國,我終于回來了(板書),我們一起來讀課題,你感覺到錢學森的內心怎么樣?(指名說)
    3、同學們,這“終于”這“回來”的背后,藏著多少辛酸,痛苦與幸福,讓我們飽含著深情地再呼喚一次。(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艱辛。
    課文從哪兒寫出了錢學森回來的艱辛呢?請同學們把課文多讀幾遍,在讀的過程中,先帶拼音的生字詞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再讀的時候,想想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他回來得艱辛?
    三、細讀品悟,體驗艱辛。
    (一)再讀課文,從哪兒感受到他回來得艱辛,找出有關的句子。
    (二)讀后交流,師生互動。
    1、出示句子:然而就在這時,他接到美國移民局的通知:不準回國!他只好退掉飛機票。美國海關把他的行李打開檢查,硬說里面藏著重要機密,說錢學森是間諜。其實,他的行李里面裝的只是準備帶回國的教科書和筆記本。
    1)這時指的是什么時候?我聽出了你對美國當局的不滿,你為什么這么讀呢?
    2)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屈服了嗎?你從哪兒知道的?
    3)出示句子:然而,錢學森沒有屈服,他不斷提出要求:我要離開美國,回到祖國去。自由讀,誰來讀這個句子,聽了他的朗讀,讓你感受到了什么?著重:沒有屈服、不斷
    2、出示句子:幾天后,錢學森突然被捕,被關在一個海島的拘留所里,受到無休止的折磨。
    1)什么是無休止?他受到了哪些無休止的折磨?想像一下,他還會受到什么折磨呢?只有誰會被關在拘留所里,這說明了什么?指導朗讀:個別讀,評
    2)你的朗讀讓我感受到了錢學森受到的磨難是深重的,讀得真好。
    3)他睡不好,吃不飽,穿不暖,受到這樣無休止的折磨:他屈服了嗎?再出示上個句子:讀。
    3、出示句子:但是,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仍不放松對他的迫害。他的行動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檢查,電話受到監(jiān)聽。
    看到這兒你有什么感受?行動受到限制,會受到哪些限制?盡管生活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檢查,電話受到監(jiān)聽,然而:引讀
    4、一個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僅僅是為了回到祖國,就受到無休止地折磨,自由被剝奪,就這樣過了5年,整整五年啊!在這五年里,特別在一定的時間里,他還會受到的怎樣的磨難呢?請同學們想像一下他當時的情況。
    1)出示句子:
    這五年里,
    A、當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春節(jié)來臨時……
    B、當夜深人靜時……
    C、當收到朋友信件的時候……
    2)在這些時候,錢學森會想些什么呢?做些什么呢?
    3)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一個內容,來說說,可以一個人說,也可以同桌、前后桌交流一下。
    5、美國為什么要阻止錢學森回國,而且是千方百計?你明白嗎?
    1)老師曾在網(wǎng)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當美國一名海軍軍官知道錢學森要回國的消息時,他說:“我寧可把這個家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那些對于我們來說至為寶貴的情況,他知道得太多了,無論到哪里,他都值5個師!”
    一位外國作家曾經(jīng)這樣說:“金
    波爾的話說錯了,錢學森在科學上的價值,豈止只抵三個師或五個師的兵力。他替中國研制的導彈,不但完全平衡了中國與美國之間戰(zhàn)略武力的差距,也使中國對蘇聯(lián)的威脅產(chǎn)生抗衡,同時,在美、蘇兩大軍事強權之間,中國以其導彈實力加上十幾億人口,與蘇美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簡直是以一人之力,換一國之力?!?BR>    看到這些資料,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2)同學們,正是由于錢學森的突出表現(xiàn),他所存在的價值,所以美國才千方百計地阻止他回國。雖然美國千方百計地阻撓他回國,雖然他為了回國在美國過著監(jiān)獄般的生活,然而——引讀。
    四、感知力量,升華情感。
    1、那么是什么信念讓他這樣生活,這樣苦苦堅持斗爭了5年呢?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2、出示句子: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該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3、讀后談體會。這里的一切指什么?如果錢學森繼續(xù)留在美國,他會過著一種怎樣的生活?
    面對這些,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4、小結:同學們,從1950年到1955年,將近5年,這5年的時間對錢學森來說是多么漫長!錢學森25歲留學美國,45歲才回到祖國。他在美國學習、工作、生活了20年,在這20年中,他始終沒有忘記生他養(yǎng)他的土地,沒有忘記故土的親人朋友,更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咱們全體起立,讓我們帶著對錢學森深深的敬仰之情,再來讀一讀這段話。
    教學反思: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節(jié)課我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以文本為載體,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反反復復地感情朗讀,讀中感悟,讀中激情,讀中積累語言。在教學中,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渲染課堂氣氛,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觸摸文本、貼近文本,從而增強學習效果。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這節(jié)課我主要引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的.學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激情,培養(yǎng)語感,提高朗讀能力。在課堂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感受人物蕩人心魄的愛國心,中華情,從而受到愛國注意教育。
    我的祖國課件【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我國南北溫差、東西時差的了解,南北距離、東西距離的計算,以及和世界主要國家國土面積的對比,感受我國的幅員遼闊。
    2、能在中國政區(qū)圖中找到我國的四至點。通過地圖和生活實例初步了解我國的行政區(qū)劃,知道省級行政單位在祖國版圖上的大體位置。
    3、在了解祖國遼闊海陸疆域的過程中,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準備:中國地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祖國美麗風光的圖片。(課件出示:祖國風光圖片配大中國)然后想一想:看過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是的,我們的祖國不僅風景秀麗,而且幅源遼闊,那我們的祖國到底有多大?這節(jié)課,我們就共同來學習第三單元第一課《我的祖國多遼闊》(板書課題)(通過欣賞祖國美麗風光的圖片,并配上音樂《大中國》,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祖國的地大物博、美麗風光、幅員遼闊,從而帶著激情、帶著熱情、帶著疑問和興趣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二、新課
    1、我們的祖國到底有多大呢?課前老師讓大家搜集了一些資料,那現(xiàn)在誰能用一種你喜歡的方式來說明我們祖國疆域的了遼闊呢?(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通過檢查既能督促學生是否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把問題拋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1)南北溫差、東西時差
    (課件出示圖片)在同一時間北方在滑冰、南方卻游泳,北方白雪皚皚、南方卻鮮花盛開。(課件出示海南、哈爾濱天氣預報)從同一天兩地的天氣預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想說點什么?
    (課件出示東、西方作息時間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師:說明東西方的跨度也非常大。(通過出示南北地區(qū)同一時間的圖片、南北兩座城市同一天的天氣預報以及東西方不同的作息時間表,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南北地區(qū)非常鮮明的溫差特點和東西方不同的時差特點,使學生從整體感受到祖國的遼闊、祖國的廣袤。)(2)那誰知道我國南北方相距多少?東西方相距多少?(課件出示南北相距:5500千米東西相距:5200千米)
    下面咱們同學算一算:如果一個人每天步行8小時,以每小時5千米的速度從南往北走,大約要走多少天?(約138天,要四個多月)
    師:從計算的結果來看,你最直接的感覺是什么?
    (通過算一算的方式,讓學生在求解的過程中對祖國東西、南北跨度之大有一個更準確、更深入的認識,從數(shù)據(jù)上分析給學生更科學、更有力的解釋。)
    (3)誰還能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說明祖國疆域的遼闊呢?(學生:面積大?。┦堑?,咱們先看看齊齊哈爾市的地圖,這是黑龍江省的地圖,這是我們祖的地圖,這也僅僅才是祖國的一小部分。(課件出示三地地圖)
    所以同學們一定要記住一個數(shù)字:我們祖國陸地面積是:960萬平方千米(板書: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
    師: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歐洲地圖、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中國地圖、面積960萬平方千米),中國的面積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但歐洲有42個國家,這也讓我們再次真切感受到:我們的祖國是多么的遼闊。(通過與歐洲面積相比,使學生又一次感受到祖國的幅員遼闊,此環(huán)節(jié)學生為祖國自豪的情感油然而生。有效的體驗活動應該是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化的,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完整的、深刻的體驗,從而產(chǎn)生實質性的效果。因而我采用選點串線層層深入的方式來呈現(xiàn)祖國疆域的遼闊。)
    (4)以小組為單位看地圖找出中國的'四至點。學生匯報時播放課件,教師相機介紹四個端點。祖國的版圖像什么形狀?
    (本課教學僅僅靠書中的圖文、教師的語言是無法言盡祖國山河之壯麗、地域之遼闊的,為使教學內容更加厚實,我把信息技術手段融入教學,使本課教學更加充實、更有實效性,大大提高了本課的教學效率。)
    2、我國不僅僅有96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面積,還有著遼闊的海域面積,下面請同學們在書中49頁的地圖上找一找它們的具體位置,并說說我國四大海洋的名稱。(課件出示:地圖、文字:自北向南依次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板書:我國海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在我國許多人的頭腦中,對中國的疆域面積存在著一個誤區(qū),僅知道960萬平方千米的黃色國土,不曉得過300萬平方千米的藍色國土。因而,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以上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知道中國不僅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
    3、祖國疆域如此遼闊,為了便于管理,我國設置了34個省級行政單位,都包括哪些呢?請同學們閱讀49頁第一自然段內容。(板書:行政區(qū)劃:34個省級行政單位)
    我的祖國課件【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祖國的全稱和首都的名稱,能在世界地圖上找出中國。
    2、知道能代表祖國的標志,增強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3、嘗試當小導游,能大膽的向他人介紹自己的祖國,初步激發(fā)愛國熱情。
    世界地圖的圖片、中國地圖。
    1。 請小朋友當導游。
    師:暑假里許多小朋友都與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去了許多好玩的'地方旅游,今天我想請我們小朋友們來做個小導游!
    2。 引出本次活動重點,了解祖國的知識。
    師:做導游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先接受培訓,學習有關我們祖國的知識,才能讓外國朋友更好的了解我們中國。
    1、知道導游需要做什么,產(chǎn)生當小導游的興趣。
    2、了解祖國的知識。
    用當小導游導入游戲,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開展小導游“培訓”活動,引導幼兒多方位了解祖國。
    出示世界地圖。提問:我們中國在哪里?中國在地圖上像什么?紅星標志的地方是哪里?。?BR>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中國在地圖上像一只公雞,她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的首都在北京。
    播放課件,提問:小朋友們,有沒有什么東西讓你一看到就會想到中國的?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知道的可真多啊。的確,國旗、國歌、國徽、華表和大熊貓等只有中國才有的東西都會讓人想到中國。
    出示各名族友人集體照圖片,引導幼兒了解雖然各族人民在衣著、習慣方面有很多的不同,但是他們都是我們中國大家庭中的一員。
    1、能在世界地圖上找出中國,了解中國在地圖上像一只大公雞,知道北京的位置。請個別幼兒練習介紹祖國的位置。
    2、幼兒自由討論講述,說出一些中國的`代表動物、圖案,如:熊貓、國徽等。了解中國人的特征,黑頭發(fā)、黑眼睛、黃皮膚,了解各族友人的圖片。
    3、請幼兒(結合祖國畫報)大膽介紹中國的人。
    通過觀察世界地圖,初步了解我國在地圖上的特征。通過討論,展開聯(lián)想,開發(fā)幼兒開放性思維。通過觀察圖片、討論等環(huán)節(jié),提高幼兒觀察能力。
    三、情景游戲,學做小導游介紹中國,鞏固對祖國的認識。
    1、結合自制祖國畫報,請“小導游”上臺大膽向“游客”介紹中國。教師在一旁引導補充。
    1、幼兒自由結伴,商量分配角色。當一回小導游,大膽的像班級幼兒介紹我們的祖國。
    2、欣賞歌曲,感受當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
    通過當一回小導游,鞏固今天所學的知識。通過欣賞歌曲,提升自己的自豪感。
    我的祖國課件【篇4】
    1、采用多種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字15個,寫字8個。
    這是一首瑯瑯上口的兒歌,蘊涵著熱愛祖國的情感。
    (出示地球儀)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我們的祖國,我們的首都、家鄉(xiāng)在哪兒,你能指出來嗎?(學生動手指出)
    課本上有一位和你們一樣眼尖的小朋友,在地球儀前也很快找到了許多地方,讓我們一起傾聽他的敘述《祖國在我心間》。
    1、老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閉上眼睛聽,展開想象,浮現(xiàn)畫面。
    2、通過聽,你了解了什么?
    學生各抒己見,可能會說出:
    我好像看到一位小朋友站在地球儀旁,聚精會神地找中國、找北京、找福建。
    我知道中國位于太平洋邊上。
    我了解到中國地圖的形狀像一只金雞。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你們聽得可真仔細,請同學打開書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筆圈出來,想辦法讀準字音(可以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或請教同學、老師)。
    (2)哪些同學有信心把課文讀正確?請同學讀。
    你們把課文讀得很正確,接下來,我們一起步入“識字王國”,這里有15個生字朋友,我們比一比看誰最先認識它們,記住他們,了解他們。(學生用自己最熟悉的識字、記字方式來學習)
    四人一組:每位同學把你記得最牢的字,講給同學聽,講時要讀字音、說記法、再擴詞,最后說寫時應注意什么。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之后你覺得他說的對,或比以前有進步,就豎大拇指鼓勵他;如果有不足,就請你幫他改正。
    哪位同學,把你們組記得最好的字,講給大家聽?(學生講字,其他組可以補充、教師做適當?shù)闹笇В?BR>    祖:(課件演示這個字,左邊“示”補旁用紅筆突出)這個偏旁是“示補旁”。
    建:(演示建字的書寫順序,這個字的偏旁是“建之旁”。出現(xiàn) “建 ”“道”兩個字,讓學生比較有什么不同?)
    你們可真棒!我們做一個擴詞游戲吧!
    (填詞參考:平臺平原平地平日平常平坦平面 建樹 建立 建國 東京 南京 京城 個人 人口)
    在識字王國里,同學們結識了一些新朋友,讓我們與這些朋友手牽手, 一起走進課文殿堂。
    1、請讀一讀課文,對自己喜歡的詩句多讀幾遍,遇到不理解或者感興趣的詞句,我們可以求助信息博士贈送的信息卡和小地球儀。
    (讓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有選擇地讀自己喜歡的語句,體現(xiàn)了對學生選擇學習內容的尊重;并且,大膽地為學生提供“信息卡”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另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2、學生匯報 ,教師指導學生讀書。
    誰能把自己讀得最好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根據(jù)學生讀書情況,教師適當引導。
    ——第一眼就找到了中國,像只金雞昂首在太平洋邊。
    請學生看多媒體演示(在地球儀上,一個突出的紅筆沿中國海岸線走動,最后形成金雞的外形,給人昂首的氣勢)
    在這句中,你最喜歡哪個詞?為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昂首”,昂首——是高高的`仰著頭。根據(jù)課文內容,可以說祖國的版圖像一只高高仰著頭的金雞,同時,也指出我國幅員遼闊,物產(chǎn)豐富,在世界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顯示一種大國的自豪感)
    ——第二眼就找到了北京,遼闊的版圖上那紅色的星點。
    理解——遼闊。你想象中的遼闊的版圖會有多大?
    學生各抒己見。學生可能會說出:(比我們所看的天空還要大。我去過大草原,一定是漫無邊際。我覺得大海寬闊無比。)
    教師課件演示突出“遼闊”:
    點擊中國地圖北方城市哈爾濱,出現(xiàn)雪花紛飛,有人在滑雪;點擊南方城市昆明,這時卻百花盛開。
    老師請同學看地圖:我國周圍有大大小小的15個國家,如日本、韓國、印度,它們都是我們的近鄰。
    請同學說一個詞,把祖國版圖遼闊的意思表達出來。(如一眼望不到邊、廣闊、漫無邊際、海闊天空、地大物博、幅員遼闊??)
    小結:同學借助信息卡,很好地理解了課文的語句,也有了自己的感受。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這里有很多平凡的人,你們的父母,你們身邊的叔叔阿姨,數(shù)以億計的人默默地建設著她。
    同學們聽著音樂,想著畫面,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盡量讀出自己的感受。
    老師被你們讀課文的聲音吸引了,也被這篇課文的愛國情感深深地打動了,其實古今有很多名篇佳作,歌頌我們偉大的祖國,這里就有兩篇,我們嘗試著讀一讀,一同去欣賞它們——《我們的祖國真大》、《望廬山瀑布》。
    如果有一名外國記者,想采訪你,讓你介紹一下你的祖國,你會說什么?
    課下我們可以收集一些信息,比如:名勝古跡的圖片,中國的世界之最,中國的與眾不同的飲食,中國的珍禽異獸,中國傳說故事等。把自己最感興趣的信息整理好之后,下次課,讓我們介紹可愛的祖國。
    我的祖國課件【篇5】
    1、通過閱讀欣賞詩歌凝練形象的語言。
    2、領會新穎、豐富的意象所蘊含的細膩的思想。
    1、導語:
    ⑵ 這是20世紀,70、80年代朦朧詩派的代表詩人北島、顧城的詩句,今天,我們學習此派的另一位代表詩人舒婷的抒情詩《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2、板書課題。
    準備學習。
    2、學生誦讀。
    3、欣賞第一節(jié):
    ⑴ 指導學生領會幾個意象的特點,并加以概括共同特點。
    ⑵ 應該如何把握詩歌的語調?
    ⑶ 誦讀。
    4、誦讀并鑒賞第二節(jié):
    ⑴ 本詩節(jié)的主要修辭方法是什么?結構作用是什么?
    ⑵ 怎樣理解第一二句的'我和第三節(jié)的我你?
    ⑶ 這節(jié)詩的色彩有什么變化沒有?
    ⑷ 誦讀。
    5、誦讀并鑒賞第三節(jié):
    ⑴ 指導學生體會詩歌獨特的比喻在表意方面有何作用?(注:逐句進行)
    ⑵ 指導學生通過對具體語句的詞語的領悟,體會詩歌色彩的變化?
    ⑶ 誦讀。
    6、誦讀并分析第四節(jié):
    ⑵ 接下來,順著作者的感情發(fā)展,詩句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感情?
    ⑶ 帶著如此情感讀詩,語調應該是什么樣?
    ⑷ 讀詩。
    讀詩。
    回答。
    低緩。
    齊讀。
    看教材寫作時間。
    1、主旨(本詩)。
    2、鑒賞詩歌方法。
    ⑴ 了解作者,熟悉背景。
    ⑵ 由意象入手,體味情趣。
    ⑶ 注意比喻、象征的表意的作用。 加深理解。
    四、遷移練習現(xiàn)代詩歌鑒賞。
    練習。
    我的祖國課件【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2、學會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地詞語。
    3、通過具體語言材料感知并體會肖邦強烈地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2、學習生字新詞。
    1、直接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帶著疑問讀課文,把字音讀準。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3、對課文內容質疑。
    4、再讀課文,自我解決解題時所提出的問題。
    三、指導分段。
    1、讀課文,依據(jù)教師提供的事情情節(jié)發(fā)展分段。
    2、交流分段。
    教學內容:
    細讀課文,體會肖邦強烈地愛國主義精神。
    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學習第3課,生齊讀課題。
    2、自由讀第一節(jié),思考,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問題。
    3、指導朗讀。
    ⑴談話。
    此時,肖邦的心情可以用書上的一個詞來說,就是――(悲憤)。什么叫悲憤?
    請你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節(jié),體會肖邦當時的心情。
    ⑵自由練讀、指名讀。
    二、學習第二節(jié):
    1、談話:就在1830年11月的一天,肖邦動身離開了首都華沙。他的老師和同學們都為他送行,課文的第二節(ji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2、默讀第二節(jié),畫出令你感動或印象深刻的語句。
    3、交流所畫的語句。
    4、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練習有感情朗讀。
    ⑴出示:
    ⑵指名讀。
    ⑶你有什么疑問嗎?(引導學生提出:埃斯內爾為什么把泥土作為“特殊禮物”送給肖邦?)
    學生讀書、討論。
    ⑷指導朗讀。
    談話:同學們,讀書要字字入目,要讀進去,我們不光要讀懂文章的表面意思,更要讀出它沒直接表達出的意思。這幾句話不僅寫出了埃斯內爾與肖邦師生之間的深厚友誼。離別情深,更寫出了埃斯內爾與肖邦一樣深愛自己的祖國,他為自己的祖國深感悲哀,但他并不希望肖邦離開祖國,忘記祖國,此時還有什么東西比祖國的泥土更珍貴呢?
    ①范讀。
    ②自由練讀、指名讀。
    ⑸練習背誦這幾句話。
    三、學習第三段。
    過渡:雖然肖邦離開了自己的祖國,可他的心時刻都和祖國相連。
    1、自由讀3、4自然段,思考:什么事使肖邦“悲憤欲絕”?什么叫“悲憤欲絕”?
    2、他又是怎樣做的?再讀第三段,找出有關語句,讀讀體會體會。
    3、集體交流。
    4、師述:第四節(jié)是按“總――分――總”的結構來寫的,請大家讀一讀,體會它的寫法及肖邦忘我的工作精神和思念祖國的情懷。
    5、感情朗讀。
    五、學生第五小節(jié)。
    過渡:但由于疾病的折磨,肖邦于1849年10月逝世。
    1、出示:
    彌留之際,肖邦……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2、提問:什么叫“彌留之際?”肖邦的遺愿是什么?這說明了什么?指名回答。
    3、進一步深入讀體會。
    2、背誦第二節(jié)。
    二、練背第二節(jié)。
    1、先復習上節(jié)課所背的部分。
    2、自由練背其余部分。
    3、練背全節(jié)。(根據(jù)提示背:告別親友――詠唱送別曲――老師叮囑――接杯離去)
    三、小練筆(寫讀后感)。
    1、回憶課文給你感觸最深的地方,說明原因。
    2、談談對肖邦這一人物的看法。
    3、回憶你還知道哪些愛國人世的愛國表現(xiàn)。
    4、練習寫作。
    我的祖國課件【篇7】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具體語言材料感知并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讀課題,結合課文插圖,自由談談感受。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邊認字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生字詞及不理解的詞語,借助字典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檢查自讀情況。
    3、默讀課文,思考揭題時提出的問題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2)指讀有關語句。指導朗讀。
    1、讀了課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1、學習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弄清文中寫了告別的哪幾個場景。
    (3)自由讀對這三個場景的描寫,看看哪兒特別感動你,為什么?
    (4)交流并指導朗讀。
    (3)想象波蘭人民起義失敗,一個個倒在敵人槍口下的情景和波蘭人民聽到《革命進行曲》,振奮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爭的情景。
    (4)從肖邦的舉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熾熱的愛國情感,身在國外,心系祖國)
    (5)默讀第4自然段,思考寫了什么。
    (6)交流。理解徹夜。(通宵,整夜),朗讀體會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9)小結:這一段寫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國,將一腔熱血化成音符,忘我地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
    學生練背,給提示指生背,自由背。
    1、我們精讀了文章前三段,說說分別寫了什么。
    2、讀讀你最喜歡的一段,說說為什么。
    1、指名讀。
    4、齊讀第6自然段。
    5、用緩慢的語速,低沉的語調再次齊讀第6自然段,
    拓展延伸:
    1、出三個音樂家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兩句有關愛國方面的古詩或名言。
    我的祖國課件【篇8】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理解詩歌內容,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2、認字15個,寫字8個。
    一、實物導入,激趣鋪墊。
    出示地球儀問:這是什么?地球儀擺在眼前,你第一眼想找到的是什么?
    請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中國、首都北京。
    這位小朋友和你們一樣,在地球儀上很快就找到了中國、北京,還有他的故鄉(xiāng),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各抒已見)這位小朋友說:因為祖國在我心里,我時時記著。祖國在我心間。板書課題:祖國在我心間。學生齊讀。
    二、自讀詩歌,讀通讀準。
    1、學生自讀詩歌,畫出生字新詞并想辦法認讀。
    2、反饋自學情況:
    出示新詞:地球儀、夸一夸、第一眼、昂首、太平洋、北京、遼闊、版圖、福建、若是
    學生說說怎樣讀準音,該注意哪些字音。
    3、做你站我蹲的游戲。
    例:請三位同學分別拿地球儀三張生字卡,按順序站好,并把字卡舉高。學生按順序念出這三個字。如先念地,拿地的學生站著不動。拿球和儀這兩個字的同學聽到后就要立即蹲下來。其余依此類推。最后齊讀詞語。
    4、考考你鞏固所學。學生拿著生字卡片在教學室里走一圈,遇到同學就互相考考,看誰能最快地認出字卡上的`生字。
    5、生再讀詩歌,引導其它同學從通順流利程序、音準、停頓、情感等方面進行評價。
    三、再讀詩歌,讀中感悟。
    1、讀完這首詩歌,你想說什么?
    2、學生互問互答、交談討論,尋找答案,師適當給予補充。
    (1)媽媽為什么夸眼睛真尖?
    (2)猜猜我的眼力為什么這樣好?
    (3)臺灣與祖國大陸只隔著一彎淺淺的海峽,臺灣是祖**親的孩子,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師范讀。
    4、學生評一評老師的范讀。
    過渡:祖國在我心間,每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人不論他在哪里,都會時時把祖國放在心上,他們都深深地愛著祖國和自己的故鄉(xiāng),不做損害祖國利益的事。小朋友們,咱們再來試著讀一讀。
    6、分組比賽讀。
    四、自學寫字,指導書寫。
    2、小組內自學寫字(步驟:讀一讀字音、說一說記法、提一提該注意的地方、想想生字筆順。)
    4、師提示建、第的筆順及祖的字形、偏旁。
    五、拓展教學,總結課文。
    1、句式拓展。( )在我心間。如(媽媽)在我心間等。
    2、學習這首詩歌后,祖國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3、自讀詩歌《我們的祖國真大》。
    我的祖國課件【篇9】
    我和我的祖國》教學反思 1. 這首歌曲的歌詞特別美,因此在教學中,我就從歌詞入手,初步感受――討論――再次感受――朗讀,是學生為歌詞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然后順利過渡到新歌的學習。 2.通過老師的引導,五年級學生體會了歌曲所蘊含的旋律美、意境美,并能用歌聲、用情感表達這份美,進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對祖國的深情厚意。 3.在音樂欣賞課上,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贊美祖國的歌曲不太感興趣,我總結了原因: A、僅憑我的講解很難引起學生共鳴,應使用一些當時的影片資料或圖片,使學生更直接、更生動地感受上個世紀解放前的生活。 B、六年級音樂課本基本以革命歌曲與戲曲音樂為主,但六年級學生卻對流行音樂比較感興趣,多次向我提出在課堂上教一些流行音樂,我非常為難。除了一周兩節(jié)音樂課,其余時間學生聽到的、看到的基本是流行音樂,音樂課成了“真空地帶”,以后我將嘗試選擇一些既有“藝術生命力”,又受學生歡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