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夠把動作描寫刻畫準確、細致、生動。
2、描寫的動作能夠起到突出人物形象特征的作用。
教學重點:描寫的動作能夠起到突出人物形象特征的作用。
教學內容:
一、根據以下成語做動作:
手舞足蹈抓耳撓腮翩翩起舞 躡手躡腳 大步流星 昂首挺胸盲人摸象 東張西望
二、什么是動作描寫?
描寫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身份、地位、處境、狀態(tài),這就叫做動作描寫。
范例:6歲的小表妹看見了幾只飛舞的蝴蝶,便調皮地奔過去。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目不轉睛地盯著它,躬著背,小心翼翼地踮起腳尖,躡手躡腳地走到蝴蝶旁,猛地用雙手一捧,可蝴蝶卻飛走了,她氣得撅起小嘴,但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著追趕另一個目標去。
這段精彩的動作描寫,你能從中歸納出哪些有效的寫作方法呢?
三、描寫技巧:
1.細致觀察,準確用詞。
2.注意順序,細化動作。
3.選取典型,巧用修飾。
4.根據場景,妙用修辭。
四、具體練習。
1、寫出空白處的動詞或修辭語:
天?。∫t到了。我 開被子,從床上 下來, 地 過校服, 上鞋子,幾步進衛(wèi)生間, 上牙膏,在嘴里胡亂地了幾下,然后, 下毛巾,在臉上 了兩把,飛快的出屋子。
溫馨提示:
①在描寫人物動作時,不僅要寫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寫他是怎樣做的。
2、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面貌。
2、片段訓練:
1、斯文女士的吃相。2、粗魯男士的吃相。
3、膽小的他放煙花。4、媽媽炒雞蛋。
小學作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參與交流的意識。
2、引導學生進行習作評改,從中學到評改的方法。
3、再次感受、體驗甚至掌握“游記”的最基本的習作要點。
師引:古語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學們外出旅游的機會也多了。游覽中所見到的社會生活、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名勝古跡等,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節(jié)課同學們已經用筆記錄下了自己游覽中的所見所聞,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這節(jié)課我們將進行作文講評。我們已經把自己的文章進行了修改,老師把大家的習作分成了A、B兩種,我們首先同桌共同來一起評A本,然后我們在共同評改B本。
師:本次習作要求是寫一篇游記,那么一篇游記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呢?(多媒體出示習作要求)
師:那下面我們就按照習作要求,來對我們手頭的習作進行評改。
師:誰來記得一個合適的題目最起碼要符合的兩點要求是什么? (能體現是一篇游記 能清楚地點明你游覽的是什么地方)
學生讀一讀手頭文章的題目,并且匯報。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合格題目與不合格的題目寫出不同的評語。
這個過程老師巡視,發(fā)現寫得比較不錯的,讓他讀一讀,寫的不太好的,也指出來說一說。
師: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你手頭的文章是否是按游覽的順序來寫的。請同學們?yōu)g覽手頭的習作,用直線勾畫出反映游覽順序的語句。
師:誰認為你手頭的文章是按照游覽順序來介紹的?讀一讀你們勾畫的語句。
教師引導學生對游覽順序清楚和沒有按游覽順序來寫的不同文章進行不同的評價。
學生讀一讀,教師要注意如果寫的不合適的一定要及時進行指導。
師:一篇游記要按照游覽順序來寫,還要突出重點,快速瀏覽一下你手頭的文章是否做到了突出重點呢?
學生匯報,并指導學生寫出評語。
交流學生寫出的評語。
第三項抓住景物特點,寫具體、寫生動。
師:一篇好的`游記不僅要做到符合習作要求,而且還要注意做到突出重點,要想突出重點,就要把事物的特點寫清楚。下邊讀一讀手頭文章,作者在突出重點介紹的景物時,有哪些好詞好句或者是好的段落值得我們學習?勾畫一下,并且寫出批注。
學生交流,并指導學生寫出評語。
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教師也要及時解決,并且也要相應的指導學生給出合理化的建議。
師:除此之外,你認為一篇好的游記,還需要注意什么呢?(開頭和結尾要和文章內容是一致的。)
師:讀讀你評改的文章,哪一篇的開頭和結尾是值得借鑒的,哪一篇的開頭和結尾還有問題?(分別指名讀,并提示學生做好評改,有問題的給出建議)
師:現在請同學們再一次從頭到尾瀏覽一下你所評改的文章,還有沒有什么問題,如果可以自己解決的,就給出恰當的建議,如果不能解決的,可以提出來,我們大家共同解決。
1、師:這節(jié)課我們根據習作要求進行了習作的評改,并且給與了相應的評價以及建議。同學們都有哪些學習收獲呢?
課后請大家就根據剛才我們評改A本的方法,來評改B本,有什么問題及時提出來。并在小組內交流,評選出“評改之星”,將其原稿和評改建議稿張貼在教室后面的“習作評改園地”里。
小學作文教案 篇3
1、在我們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愿望,有人說理想是一盞不熄的燈,能照亮夜行的路。我要說理想是一顆樹種,有一天它會長成枝繁葉茂的大樹。我想我們同學心中一定會有美好的.愿望。今天我們就共同暢談一下你的理想和愿望。
2、請同學們把書翻到21頁習作部分,看書中怎么說,提出了哪些要求?找一名學生讀。 大家想想這次習作的題目是什么呢?要求是什么?
1、這次作文是以“假如我是”為題。這是半命題作文。作文時要根據自己的文章內容把題目補充完整。而且題目中有兩個關鍵字眼“假如”,則說明這是一篇想象的作文,“我”強調有假設、如果的意思。以第一人稱來寫。“”是自己某種美好愿望,那么,你的愿望是什么,就填什么。誰能補充好?
2、同學們說得很好,寫這樣的想象作文,同學要馳騁自己的想象,大膽、勇敢、敢于想。 那想象的時候要注意:
②想象合理。要從當前現實出發(fā),有一定合理性。
③想象具體、不籠統(tǒng)。
3、下面我們就分小組暢談自己的理想。學生說。
4、同學們剛才說得不錯。不論在說或寫的時候,開頭,從現實入手,點明時間,地點及我的角色,從現實生活入手,主體部分展開想象,結尾回到現實,照應開頭,點明中心。 總——分——總
假如我是神筆馬良,我就會拿起神筆,把世界變得富裕而漂亮起來,讓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我先來到農村的學校用我的神筆,畫出一座二層小樓,讓同學們在樓里,每天都高高興興的上課。
我又來到農民伯伯家,如果沒有電視、電飯鍋等日常生活用品的話,我會把它們一一畫出來,放在農民伯伯的家里,好讓他樣不用上山砍柴,就成天吃上香甜可口的飯菜了。
我又來到種植蔬菜基地。再畫出一個噴藥的箱子和幾盒農藥,把藥倒進箱子里,噴在蔬菜上,把蟲子去掉,好讓人們吃的放心,再賣一個好價錢。
我又來到了一個大沙漠,我要畫出一棵棵小樹苗,一輛噴水車,再挖出一個個坑,澆上水,讓小樹長大,為祖國填上一片綠色。
小學作文教案 篇4
1、結合生活經驗,學生借助觀察年歷卡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有關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各多少天,平年、閏年的天數,掌握判斷閏年的方法。
2、能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熟練地運用年、月、日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二)能力目標:在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
(三)情感目標: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時間與數學的密切關系,使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求知識的情感,結合有關時間給學生以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其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記住各月的天數及閏年的判斷方法。
1、同學們,從一年級入學到現在,你們在這所學校上學大約多長時間了?那你們記得大約有多少個月嗎?你們知道大約有多少天了嗎?
2、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時間單位年、月、日。現在,老師和同學們一同努力來探究年、月、日的知識。
3、關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教師板書相關內容。
1、從20xx年到20xx年,在這近三年的小學生活中,我們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快樂地成長,都在收獲知識。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們走過的那些快樂的日子。愿不愿意把這些快樂的日子數一數記錄下來呢?請同學們拿出20xx—20xx年的年歷卡,把這三年1—12月份的天數填在表中,并計算出你喜歡的一個年份的全年的天數。怎樣做既節(jié)省時間又高效呢?誰有好主意?
2、兩人合作,全班匯報填寫情況。
3、仔細觀察表一,看看你能發(fā)現什么?把你的發(fā)現告訴給同桌同學。
3、匯報發(fā)現,教師相機板書。介紹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
4、這么多月份,很容易把天數記混,怎么記住每個月的天數,誰有什么好辦法?全班交流。
1、計算20xx---20xx年三年的天數,發(fā)現天數不同的原因在2月份。查閱—20xx年2月份的天數填表二。仔細觀察表二,從表中記錄的情況,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說給你的小組同學聽。
2、匯報。
3、根據所學知識判斷20xx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1、判斷下面的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
解答我們在這所學校學習了多少個月,多少天的問題,并寫在數學日記中,也可以寫一寫其他與數學有關的事情。
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是閏年;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七.附件如下:
表一:20xx年至20xx年各月份的天數記錄表.
更多的收獲。
識,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吧!
教學后記:
本節(jié)課我力求體現以下教學理念:
兩次教學《年月日》,相同的教學內容,但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課堂,教學效果亦不相同。根據兩次課堂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效果,認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教學中這些方面需要改進:
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情況,及時調控課堂教學,嚴格把握好教學時間,在教學重點、難點處,要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在重點、難點處給予點撥、引導,但教師不能引導過多,適可而止。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思考后,合作交流時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教師要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予以點撥,交流后有所收獲,注重交流后得到的結論。
在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時間思考,不能提出問題后就急于找同學回答,這時回答問題的同學都是反應較快的同學,要注重學生的不同差異,面向全體同學。
要想使學生的知識得到鞏固,要加強練習題的訓練,設計不同梯度的練習題,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得以深化。
小學作文教案 篇5
1、認識14生字,會寫6個生字。
3、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應該相互的關愛。
4、初步感知詩歌的韻律美,喜愛讀詩歌。
1、猜謎語:
小小一間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戲,天天翻花樣。(打一家用電器)
2、談話:
你喜歡看電視嗎?你最喜歡看什么電視?能談談你的家的`成員都喜歡看什么節(jié)目嗎?
3、在家里看電視時都是誰讓著誰?
4、但是,明明家看電視真有些奇妙。奇妙在哪里呢?打開課文《看電視》。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標自然段序號,遇到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做個記號。
2、小組內互相請教,解決疑難。
誰教會了自己什么。
1、借助拼音自由讀。
2、自愿試讀,糾正字音。
4、檢查識字情況: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他家都有哪些人?
他們在做什么?
⑵ 隨機學習全、奇、妙。
5、學習第2自然段:
⑴ 讀第二自然段,想想奇妙在哪里?
說說爸爸在看電視時想到了什么?
⑵ 集體交流,隨機學習卻、精、賽、關、掉、完等生字。
1、通過教師提供的材料,讓學生感覺肌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豐富學生的美術語言,提高學生的藝術敏感度和審美能力。
2、能夠使用生活中物品的肌理效果或自行設計創(chuàng)造肌理效果來美化作品。
教學重、難點:
1、營造肌理“實踐場”,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利用和掌握不同的肌理效果來創(chuàng)造畫面。
2、如何引導學生利用肌理的特點有針對性的表現作品,使之達到和諧和完善。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各種材料、范作等。
2、學生準備作畫工具等材料。
觸摸實物有幾件東西在沒有讓它們亮相之前我想讓幾位小朋友來用手觸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覺呢?這幾件實物分別是----海螺、貝殼、麻袋、樹葉、陶瓷等。
教師分發(fā)小組不同的肌理效果物品讓學生仔細觀察,通過比較,初步了解物體的粗糙和細膩、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的肌理效果。
1、欣賞作品,教師出示多件不同肌理效果的物品,讓學生感受肌理效果所帶來的視覺沖擊。
如何利用自然、生活中物體的肌理效果來制作繪畫。
3、學生制作,大膽表現,運用在室外收集的肌理物體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造。
1、教師巡回指導,
2、學生自評、互評。
課后搜集還可以運用哪些物品進行肌理的創(chuàng)作。
小學作文教案 篇6
啟發(fā)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學習畫小貓,并有簡單的情節(jié)。
提前一周讓幼兒觀察小貓的生活習性,重點觀察睡覺、玩耍、游戲時的姿態(tài)。
——教師說謎語:“眼睛大,鼻子小,豁豁嘴,胡須翹,四條腿,跑得快,捉住老鼠喵喵叫。”這是什么動物?
(評析:用謎語的形式引出主題,不僅引起幼兒的注意力,而且使幼兒初步了解貓的主要特征,為畫貓打下基礎。)
——誰家養(yǎng)了小貓咪?你家的小貓長的什么樣?
(評析:通過提問進一步激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喜歡小動物是孩子們的天性,說一說自己家的小貓,孩子們的興趣更加高漲,進一步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他們生動的講述不僅使其他孩子了解貓的特性,而且更激起孩子們對貓的興趣。)
——教師出示側面貓圖像,引導幼兒觀察小貓的頭、身體、眼睛是什么形狀的?頭上有什么?
——教師邊用語言描述“小貓有一張圓圓的臉,圓圓的眼,圓鼻頭,三瓣嘴,頭上有兩只三角形的耳朵;橢圓形的身體,四條腿,還有一條長長的尾巴;身上還有漂亮的花紋。”邊和幼兒一起書空練習畫小貓。
(評析:教師用形象的語言,幫助幼兒抓準了貓的特征,使幼兒在頭腦中形成畫貓的表象;又通過書空練習鞏固了畫貓的技能。)
——教師出示臥立貓圖像,引導幼兒觀察這只小貓在干什么?他的畫法與側面貓有什么不同?
教師小結:這是一只臥著的貓,他的身體形成一條弧線,只能看到兩只前腿。
——啟發(fā)幼兒想象小貓?zhí)詺獾那榫?,畫出簡單的情?jié)。
——教師巡回指導。對于動筆快畫得好的幼兒及時通報表揚,激勵遲遲不敢動筆的幼兒動手繪畫。對能力差的幼兒給以適當的指導。
(評析:大部分幼兒能夠畫出貓的主要特征,但有個別幼兒猶猶豫豫不敢下筆,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重點指導。)
——教師提示幼兒合理安排畫面布局。啟發(fā)幼兒畫出各種姿態(tài)的小貓,如貓爸爸在睡覺,貓弟弟玩線球……
——幼兒互相欣賞作品,說說自己畫的貓咪的故事。并給畫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評析:美術活動中的分享與交流是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不僅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可以取長補短,學到更多的表現技能與手法,為下次的美術活動做更好的鋪墊。)
小學作文教案 篇7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新課。
1、教師巡視全班,檢查作業(yè)完成的情況,并發(fā)言。
方案1:大多數同學都完成了作業(yè),采到了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葉子。但是,有幾個同學手上沒有葉子。當然,這個作業(yè)似乎無足輕重,可它正是這節(jié)課的關鍵所在。采一片葉子,事情很小,但體現了一個同學對學習、對生活的態(tài)度,這是葉子引發(fā)我們的第一個思考。出示課題:葉
請沒采葉子的同學到校園中去采葉子。
方案2:每位同學都完成了作業(yè),采到了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葉子。這個作業(yè)似乎無足輕重,可它正是這節(jié)課的關鍵所在。采一片葉子,事情很小,但體現了一個同學對學習、對生活的態(tài)度,這是葉子引發(fā)我們的第一個思考。
2、請將自己的葉子互相展示一下。
(設計意圖:新課標特別注重學生學習情感、態(tài)度的關注,安排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考慮到可能會有學生沒有引起重視而忘采葉子,因此設計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并借機引導學生要注重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明白哪怕是采摘葉子這樣的小事都需要我們認真去對待。)
二、細細回憶,談談來歷。
1、提出要求:
請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你是什么時候,在哪里,為什么采這片葉子的?
是什么吸引了你,感動了你?請用通順、連貫地一段話談談你這片葉子的來歷。
2、學生將葉子拿到實物投影儀前,邊展示邊述說。教師針對學生的述說
給予具體、恰當的評價。
學生可能會從以下這些方面來說:
(1)葉子是精挑細選的或是隨手揀來的。
(2)因為葉子顏色、形狀很美而采來,因葉子破損、老化可憐而采來等。
如:學生可能會說:這是一片柳葉。我家院子里有株柳樹,滿地落葉,全枯了,或被蟲子咬殘了。昨天傍晚,我走過柳樹邊,意外地發(fā)現了它,它完好無缺地躺在那兒,它是那樣的修長。它那樣美,讓我心動,我就采了它。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重在激發(fā)學生的習作的興趣,在回憶采集樹葉的過程中,
不僅讓學生體會習作其實并不難,可以將曾經發(fā)生的事做細細地回憶,并仔細地描述,更讓學生明白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用情、用心去體驗)
運用多種感官,在觀察葉子的形狀色彩、聞聞葉子的氣味、聽聽葉子的聲音、嘗嘗葉子的味道等來細細品嘗葉子。
1、提出要求:仔細看一看你的葉子的形狀、顏色等,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它可以引發(fā)怎樣的思考?
2、互相交流。
重在引導學生從形狀、樣子、顏色等方面仔細觀察,展開想象。除了引導學生說說葉子像什么,更應該引導學生說說從葉子上聯(lián)想到什么。
如:葉子的葉脈很清晰,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像網一樣密密交織著,再想到葉子就是通過這些葉脈、枝干、根從大地汲取營養(yǎng)的。黃色的葉子,可想象成是老年人手上暴凸的青筋和血管,讓人肅然起敬。
從四季長青的綠葉,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這猶如一個小小的水庫,源源不斷地供應著葉子,這正是它四季長青的原因。
從兩面顏色不一的葉子,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顏色深的一面是因為接受了更多的陽光雨露,而淺的一面卻默默地承受著這似乎是不公平的待遇。在生活中更需要這樣的忍耐力。
1、請調動我們的嗅覺,大家好好聞一聞,說說你能聞到什么氣味?
2、學生交流。
從以下三方面引導:
(1)學生聞到了各種氣味,要鼓勵學生展開想象,與其他的味道等進行比較,并想想它為什么會這么香。如:聞到了泥土的氣息,似乎還帶著青草味;聞到了葉子的香味,與香水等不同,它是清清爽爽,不帶一點雜味;
(2)學生聞到的是霉爛的味道,也要鼓勵孩子,真實的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同時引導學生想象它曾經是怎樣的?
(3)學生可能什么葉沒聞到,可以引導學生想象一下它的花的香味等。
1、大家的嗅覺非常的靈敏,想象也非常豐富。下面,我們看看自己的聽覺是不是同樣的靈敏。我們來聽聽葉的聲音,這更需要放飛我們的想象。你聽,老師已聽到了風聲、葉子的呼喊聲、小鳥的歡叫聲、小朋友的讀書聲。相信大家一定能聽到更多葉子的聲音!
2、學生交流。
主要從以下方面引導:
(1)葉子在不同的地方,我們將聽到不同的聲音。如在馬路旁能聽到汽車的喇叭聲、人們的喧鬧聲;在校園里能聽到同學們的歌聲、歡笑聲;在公園能聽到小朋友的叫聲、老年人的贊美聲等。
(2)葉子能聽到的不僅僅是歡快的、美妙的,還有凄慘、悲痛的聲音。如在馬路邊的葉子因為被小朋友折了樹枝而哭泣;在校園里的小草因為被小朋友們踩傷而哭泣等等。
1、老師為大家的敏捷的才思、優(yōu)美的語言鼓掌。我們已經從多方面、多角度賞析了葉子,我們還要嘗一嘗它的味道,品一品葉的生活。
2、相互交流。
重在從以下幾方面引導;
(1)勇敢的嘗試了,且嘗到了各種味道,要讓學生談談對這種行為的看法,鼓勵學生敢于嘗試、敢于冒險,稱贊她們是敢于向學習、生活挑戰(zhàn)的人。
(2)因怕苦、怕有毒而不敢嘗試的同學,也要讓學生來談談對這種行為的看法,從而讓學生明白遇到事情要敢于嘗試,如果沒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果沒有第一個敢于向危險、困難挑戰(zhàn)的人,我們的生活將不會這樣豐富多彩。
(設計意圖: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去用情去讀懂樹葉,促使學生愿意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用心去感悟生活,促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生活的多姿多彩,更加熱愛生活。)
這節(jié)課同學們討論得很成功,從你們的表情看,收獲一定不小,想說的話還很多。
那么,老師布置一篇習作,以“葉”為寫作內容,自擬題目,文體不限。以前,大家總覺得作文,沒有可寫的,其實作文來源于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深入思考,我們就能品出生活的豐富多彩,會發(fā)現可以寫入作文的東西原本很多。希望同學們都能寫出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作文。
小學作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從身邊去發(fā)現豐富而精彩的素材。
2、懂得作文是寫自己最想寫的,寫別人最想知道的。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生材料選擇空間的拓展。
1、從動物身上發(fā)現。
(估計學生有:小貓很有勇氣,小貓敢爬樹等) b等爬完樹,你會發(fā)現小貓的肉墊、爪子、毛等等都有了變化,這時,你又發(fā)現了什么?
2)出現不起名組圖:小貓斗大貓小貓洗爪子貓睡覺大貓媽媽的母愛a現在你又從
貓的身上發(fā)現了什么?
由學生任意挑選說自己的發(fā)現,并簡單地進行敘述。
1)導入身邊動物。
a貓的身上的發(fā)現是這樣的多,其實狗的身上的發(fā)現更多,我們同學家里養(yǎng)過狗嗎?你親戚家里有人養(yǎng)過狗嗎?你曾經發(fā)現過狗的什么? (估計學生有:狗會搖尾巴;狗看門等)
b還有別的動物嗎?
2、從身邊發(fā)現。
1)出現圖片:一個躲在門里的.小女孩 a這個人是誰?。繒粫悄??你發(fā)現了什么? (估計學生有:向來以為自己膽子大,卻發(fā)現自己膽小如鼠;看見老鼠害怕了等)
2)出現圖片:媽媽和爸爸在地里割稻(起名:我發(fā)現變了) 你發(fā)現什么變了?(估計學生有:媽媽的手變粗糙了;爸爸的臉更黑了;我變得更愛媽媽了等)
3)導入生活。
啊,像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出現游泳三階段:不會、會、熟練的圖片),你瞧,就算是一個事情我們就有三個發(fā)現,你們看,發(fā)現什么? (估計學生有:我發(fā)現游泳真難??;我發(fā)現我也會游泳;我發(fā)現游泳很簡單)
4)小結:發(fā)現無處不在,尤其是在我們這個充滿濃郁鄉(xiāng)村氣息的地方,啊,抬頭就有發(fā)
現,低頭也有發(fā)現,回到家里,媽媽的眼神,爸爸的問候都是發(fā)現,發(fā)現太多了,把你所能
3、交流發(fā)現的材料。
1)把你的發(fā)現與小組的同學分享。
2)挑你最能說的一個告訴同桌。
二、指導“怎么寫”
1、提問指導法。
1)學生上講臺回答同學提問。
誰愿意到講臺前來跟大伙交流交流嗎?(請2位) a(第一位)朗讀題目后學生提問,講臺上的學生回答。引導:你覺得他回答得不夠清楚,你可以要求他說得更清楚。 b(第二位)朗讀題目后,猜同學會提問些什么,并把自己猜的問題回答。 (這個猜問題不難,一般都能猜到,特別鼓勵猜問題的學生)
2、范文指導法。
同學們有很多發(fā)現,這里也有四位同學有自己的發(fā)現: 出現范文題目:《我發(fā)現“牛皮癬”的來歷》《我發(fā)現當家的權力變了》《我發(fā)現
妹妹咬人的秘密》《我發(fā)現路是這樣走出來的》按學生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愛看的作文來看。
1)向范文提問。
選擇范文后,教師要求,你想知道什么?(學生提問,教師注意提問質量) 引導:如果你們想知道問題,作者能在作文總告訴你們,那么作者的作文就是好作文。
2)朗讀范文,并讓提問的學生回答,自己的問題作者有沒有告訴你。
3)猜范文的內容。
4)范文朗讀,并讓學生自己回答猜中了沒有。
5)小結提問:為什么作者寫的,你們都猜得到,而你們想知道的內容,作者也似乎心有
靈犀一般都寫了,你們寫作有什么秘訣沒有? 導出作文秘訣:作文就是寫你自己想寫的,寫別人想知道的。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寫作。
2、部分有問題的學生教師個別指導。 指導方法a:看了你這個題目,老師很想知道? 指導方法b:你猜
猜,老師看了你這個題目最想知道什么?
1、引導評價的方法。
1)既然寫作文有秘訣,那么我們評價作文是不是也有秘訣?
2)評價秘訣:看作文中是不是解決了我們想知道的,看是不是作者有必要寫的。
2、學生上講臺讀作文。
2)還存在什么問題?
3)有什么建議?
3、欣賞。
1)學生中的優(yōu)秀作文。
2)配樂朗讀范文《我發(fā)現爸爸其實很愛我》。
4、總結。
發(fā)現無處不在,生活中有寫發(fā)現叫我們落淚。(課件圖片:風雪中送報紙;爸爸背起我看戲;姐姐的兩種媽媽??) 發(fā)現其實不難,
本方案設計有兩大特點:
1、從學生情趣入手,激發(fā)學生的搜索材料的欲望,從而入手身邊的人事,選材水到渠成。
2、指導學生寫作返樸歸真,“給題目提問題”——最簡單的指導方法往往最有效,因為它給學生的指導方向性很明確,沒有因為添加了很多的人為因素而使指導變得撲簌迷離。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作文的真諦:寫自己想寫的=別人最想知道的。(限小學生)作文教學設計:吃設計理念:“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教學理念,因此本設計意在尊重學生生活和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取材,講真話實話、抒真情實感,提倡個性化自由表達。而且,對于作文的評價,注重合作評價、生生互動,使學生的自評與互
評相結合,既增進學生寫作的興趣,也提高學生寫作及賞析文章的能力。
小學作文教案 篇9
一、 教學目標:
(一) 認知目標:
1、 能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自由表達,《記一次活動》作文教案。
2、 將活動的經過說一說再寫下來,做到內容具體,語句通順。
(二) 情感目標:提高觀察和習作的興趣。
二、 教學重點、難點和訓練點:
(一) 重點:初步學會仔細觀察、自由表達。
(二) 難點:將觀察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恰當的表達。
(三) 訓練點:能將活動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連句成段。
三、 教前準備:
(一) 兩種水果
(二) 四個學生排練(學會說提示語,并加上適當的動作。)
(三) 投影片一張。
四、 教學時間:
40分鐘。
五、 教學過程:
(一) 師生談話。激發(fā)興趣。
你們看現在講臺上多了一只箱子。它里面裝著什么呢?老師要大家猜一猜。如果誰猜對了,就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你們。
(二) 組織活動,指導表達。
1、 根據提示第一次猜測。
(1) 提出觀察要求:提示的同學分別怎么說,說了什么?
(2) 老師請四位同學上臺,用簡潔的語言為同學作提示。
(3) 學生猜測。
(4) 教師在學生表達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合適的語言說話。
引:提示的同學怎么說,說了什么?回答的同學又怎么樣?大家的表現怎么樣?
2、 提示第二次猜測。
(1) 明確觀察要求:提示的同學怎么說,怎么做?回答的同學及其他同學又怎么表現?
(2) 四位同學再次提示。
(3) 學生猜測。
(4) 回憶過程,指導表達。
(三) 指導習作。
1、 明確習作要求:
(1) 可以寫其中的一次猜測,也可以兩次猜測都寫。
(2) 至少把其中的一次猜測過程寫具體,語句通順。
2、 提示開頭句,學生習作。
3、 教師巡視指導。
(四) 習作反饋。
(五)課堂小結
教學目標:
1、能夠把動作描寫刻畫準確、細致、生動。
2、描寫的動作能夠起到突出人物形象特征的作用。
教學重點:描寫的動作能夠起到突出人物形象特征的作用。
教學內容:
一、根據以下成語做動作:
手舞足蹈抓耳撓腮翩翩起舞 躡手躡腳 大步流星 昂首挺胸盲人摸象 東張西望
二、什么是動作描寫?
描寫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身份、地位、處境、狀態(tài),這就叫做動作描寫。
范例:6歲的小表妹看見了幾只飛舞的蝴蝶,便調皮地奔過去。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目不轉睛地盯著它,躬著背,小心翼翼地踮起腳尖,躡手躡腳地走到蝴蝶旁,猛地用雙手一捧,可蝴蝶卻飛走了,她氣得撅起小嘴,但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著追趕另一個目標去。
這段精彩的動作描寫,你能從中歸納出哪些有效的寫作方法呢?
三、描寫技巧:
1.細致觀察,準確用詞。
2.注意順序,細化動作。
3.選取典型,巧用修飾。
4.根據場景,妙用修辭。
四、具體練習。
1、寫出空白處的動詞或修辭語:
天?。∫t到了。我 開被子,從床上 下來, 地 過校服, 上鞋子,幾步進衛(wèi)生間, 上牙膏,在嘴里胡亂地了幾下,然后, 下毛巾,在臉上 了兩把,飛快的出屋子。
溫馨提示:
①在描寫人物動作時,不僅要寫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寫他是怎樣做的。
2、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面貌。
2、片段訓練:
1、斯文女士的吃相。2、粗魯男士的吃相。
3、膽小的他放煙花。4、媽媽炒雞蛋。
小學作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參與交流的意識。
2、引導學生進行習作評改,從中學到評改的方法。
3、再次感受、體驗甚至掌握“游記”的最基本的習作要點。
師引:古語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學們外出旅游的機會也多了。游覽中所見到的社會生活、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名勝古跡等,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節(jié)課同學們已經用筆記錄下了自己游覽中的所見所聞,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這節(jié)課我們將進行作文講評。我們已經把自己的文章進行了修改,老師把大家的習作分成了A、B兩種,我們首先同桌共同來一起評A本,然后我們在共同評改B本。
師:本次習作要求是寫一篇游記,那么一篇游記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呢?(多媒體出示習作要求)
師:那下面我們就按照習作要求,來對我們手頭的習作進行評改。
師:誰來記得一個合適的題目最起碼要符合的兩點要求是什么? (能體現是一篇游記 能清楚地點明你游覽的是什么地方)
學生讀一讀手頭文章的題目,并且匯報。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合格題目與不合格的題目寫出不同的評語。
這個過程老師巡視,發(fā)現寫得比較不錯的,讓他讀一讀,寫的不太好的,也指出來說一說。
師: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你手頭的文章是否是按游覽的順序來寫的。請同學們?yōu)g覽手頭的習作,用直線勾畫出反映游覽順序的語句。
師:誰認為你手頭的文章是按照游覽順序來介紹的?讀一讀你們勾畫的語句。
教師引導學生對游覽順序清楚和沒有按游覽順序來寫的不同文章進行不同的評價。
學生讀一讀,教師要注意如果寫的不合適的一定要及時進行指導。
師:一篇游記要按照游覽順序來寫,還要突出重點,快速瀏覽一下你手頭的文章是否做到了突出重點呢?
學生匯報,并指導學生寫出評語。
交流學生寫出的評語。
第三項抓住景物特點,寫具體、寫生動。
師:一篇好的`游記不僅要做到符合習作要求,而且還要注意做到突出重點,要想突出重點,就要把事物的特點寫清楚。下邊讀一讀手頭文章,作者在突出重點介紹的景物時,有哪些好詞好句或者是好的段落值得我們學習?勾畫一下,并且寫出批注。
學生交流,并指導學生寫出評語。
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教師也要及時解決,并且也要相應的指導學生給出合理化的建議。
師:除此之外,你認為一篇好的游記,還需要注意什么呢?(開頭和結尾要和文章內容是一致的。)
師:讀讀你評改的文章,哪一篇的開頭和結尾是值得借鑒的,哪一篇的開頭和結尾還有問題?(分別指名讀,并提示學生做好評改,有問題的給出建議)
師:現在請同學們再一次從頭到尾瀏覽一下你所評改的文章,還有沒有什么問題,如果可以自己解決的,就給出恰當的建議,如果不能解決的,可以提出來,我們大家共同解決。
1、師:這節(jié)課我們根據習作要求進行了習作的評改,并且給與了相應的評價以及建議。同學們都有哪些學習收獲呢?
課后請大家就根據剛才我們評改A本的方法,來評改B本,有什么問題及時提出來。并在小組內交流,評選出“評改之星”,將其原稿和評改建議稿張貼在教室后面的“習作評改園地”里。
小學作文教案 篇3
1、在我們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愿望,有人說理想是一盞不熄的燈,能照亮夜行的路。我要說理想是一顆樹種,有一天它會長成枝繁葉茂的大樹。我想我們同學心中一定會有美好的.愿望。今天我們就共同暢談一下你的理想和愿望。
2、請同學們把書翻到21頁習作部分,看書中怎么說,提出了哪些要求?找一名學生讀。 大家想想這次習作的題目是什么呢?要求是什么?
1、這次作文是以“假如我是”為題。這是半命題作文。作文時要根據自己的文章內容把題目補充完整。而且題目中有兩個關鍵字眼“假如”,則說明這是一篇想象的作文,“我”強調有假設、如果的意思。以第一人稱來寫。“”是自己某種美好愿望,那么,你的愿望是什么,就填什么。誰能補充好?
2、同學們說得很好,寫這樣的想象作文,同學要馳騁自己的想象,大膽、勇敢、敢于想。 那想象的時候要注意:
②想象合理。要從當前現實出發(fā),有一定合理性。
③想象具體、不籠統(tǒng)。
3、下面我們就分小組暢談自己的理想。學生說。
4、同學們剛才說得不錯。不論在說或寫的時候,開頭,從現實入手,點明時間,地點及我的角色,從現實生活入手,主體部分展開想象,結尾回到現實,照應開頭,點明中心。 總——分——總
假如我是神筆馬良,我就會拿起神筆,把世界變得富裕而漂亮起來,讓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我先來到農村的學校用我的神筆,畫出一座二層小樓,讓同學們在樓里,每天都高高興興的上課。
我又來到農民伯伯家,如果沒有電視、電飯鍋等日常生活用品的話,我會把它們一一畫出來,放在農民伯伯的家里,好讓他樣不用上山砍柴,就成天吃上香甜可口的飯菜了。
我又來到種植蔬菜基地。再畫出一個噴藥的箱子和幾盒農藥,把藥倒進箱子里,噴在蔬菜上,把蟲子去掉,好讓人們吃的放心,再賣一個好價錢。
我又來到了一個大沙漠,我要畫出一棵棵小樹苗,一輛噴水車,再挖出一個個坑,澆上水,讓小樹長大,為祖國填上一片綠色。
小學作文教案 篇4
1、結合生活經驗,學生借助觀察年歷卡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有關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各多少天,平年、閏年的天數,掌握判斷閏年的方法。
2、能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熟練地運用年、月、日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二)能力目標:在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
(三)情感目標: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時間與數學的密切關系,使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求知識的情感,結合有關時間給學生以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其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記住各月的天數及閏年的判斷方法。
1、同學們,從一年級入學到現在,你們在這所學校上學大約多長時間了?那你們記得大約有多少個月嗎?你們知道大約有多少天了嗎?
2、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時間單位年、月、日。現在,老師和同學們一同努力來探究年、月、日的知識。
3、關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教師板書相關內容。
1、從20xx年到20xx年,在這近三年的小學生活中,我們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快樂地成長,都在收獲知識。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們走過的那些快樂的日子。愿不愿意把這些快樂的日子數一數記錄下來呢?請同學們拿出20xx—20xx年的年歷卡,把這三年1—12月份的天數填在表中,并計算出你喜歡的一個年份的全年的天數。怎樣做既節(jié)省時間又高效呢?誰有好主意?
2、兩人合作,全班匯報填寫情況。
3、仔細觀察表一,看看你能發(fā)現什么?把你的發(fā)現告訴給同桌同學。
3、匯報發(fā)現,教師相機板書。介紹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
4、這么多月份,很容易把天數記混,怎么記住每個月的天數,誰有什么好辦法?全班交流。
1、計算20xx---20xx年三年的天數,發(fā)現天數不同的原因在2月份。查閱—20xx年2月份的天數填表二。仔細觀察表二,從表中記錄的情況,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說給你的小組同學聽。
2、匯報。
3、根據所學知識判斷20xx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1、判斷下面的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
解答我們在這所學校學習了多少個月,多少天的問題,并寫在數學日記中,也可以寫一寫其他與數學有關的事情。
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是閏年;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七.附件如下:
表一:20xx年至20xx年各月份的天數記錄表.
更多的收獲。
識,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吧!
教學后記:
本節(jié)課我力求體現以下教學理念:
兩次教學《年月日》,相同的教學內容,但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課堂,教學效果亦不相同。根據兩次課堂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效果,認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教學中這些方面需要改進:
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情況,及時調控課堂教學,嚴格把握好教學時間,在教學重點、難點處,要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在重點、難點處給予點撥、引導,但教師不能引導過多,適可而止。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思考后,合作交流時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教師要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予以點撥,交流后有所收獲,注重交流后得到的結論。
在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時間思考,不能提出問題后就急于找同學回答,這時回答問題的同學都是反應較快的同學,要注重學生的不同差異,面向全體同學。
要想使學生的知識得到鞏固,要加強練習題的訓練,設計不同梯度的練習題,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得以深化。
小學作文教案 篇5
1、認識14生字,會寫6個生字。
3、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應該相互的關愛。
4、初步感知詩歌的韻律美,喜愛讀詩歌。
1、猜謎語:
小小一間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戲,天天翻花樣。(打一家用電器)
2、談話:
你喜歡看電視嗎?你最喜歡看什么電視?能談談你的家的`成員都喜歡看什么節(jié)目嗎?
3、在家里看電視時都是誰讓著誰?
4、但是,明明家看電視真有些奇妙。奇妙在哪里呢?打開課文《看電視》。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標自然段序號,遇到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做個記號。
2、小組內互相請教,解決疑難。
誰教會了自己什么。
1、借助拼音自由讀。
2、自愿試讀,糾正字音。
4、檢查識字情況: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他家都有哪些人?
他們在做什么?
⑵ 隨機學習全、奇、妙。
5、學習第2自然段:
⑴ 讀第二自然段,想想奇妙在哪里?
說說爸爸在看電視時想到了什么?
⑵ 集體交流,隨機學習卻、精、賽、關、掉、完等生字。
1、通過教師提供的材料,讓學生感覺肌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豐富學生的美術語言,提高學生的藝術敏感度和審美能力。
2、能夠使用生活中物品的肌理效果或自行設計創(chuàng)造肌理效果來美化作品。
教學重、難點:
1、營造肌理“實踐場”,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利用和掌握不同的肌理效果來創(chuàng)造畫面。
2、如何引導學生利用肌理的特點有針對性的表現作品,使之達到和諧和完善。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各種材料、范作等。
2、學生準備作畫工具等材料。
觸摸實物有幾件東西在沒有讓它們亮相之前我想讓幾位小朋友來用手觸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覺呢?這幾件實物分別是----海螺、貝殼、麻袋、樹葉、陶瓷等。
教師分發(fā)小組不同的肌理效果物品讓學生仔細觀察,通過比較,初步了解物體的粗糙和細膩、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的肌理效果。
1、欣賞作品,教師出示多件不同肌理效果的物品,讓學生感受肌理效果所帶來的視覺沖擊。
如何利用自然、生活中物體的肌理效果來制作繪畫。
3、學生制作,大膽表現,運用在室外收集的肌理物體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造。
1、教師巡回指導,
2、學生自評、互評。
課后搜集還可以運用哪些物品進行肌理的創(chuàng)作。
小學作文教案 篇6
啟發(fā)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學習畫小貓,并有簡單的情節(jié)。
提前一周讓幼兒觀察小貓的生活習性,重點觀察睡覺、玩耍、游戲時的姿態(tài)。
——教師說謎語:“眼睛大,鼻子小,豁豁嘴,胡須翹,四條腿,跑得快,捉住老鼠喵喵叫。”這是什么動物?
(評析:用謎語的形式引出主題,不僅引起幼兒的注意力,而且使幼兒初步了解貓的主要特征,為畫貓打下基礎。)
——誰家養(yǎng)了小貓咪?你家的小貓長的什么樣?
(評析:通過提問進一步激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喜歡小動物是孩子們的天性,說一說自己家的小貓,孩子們的興趣更加高漲,進一步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他們生動的講述不僅使其他孩子了解貓的特性,而且更激起孩子們對貓的興趣。)
——教師出示側面貓圖像,引導幼兒觀察小貓的頭、身體、眼睛是什么形狀的?頭上有什么?
——教師邊用語言描述“小貓有一張圓圓的臉,圓圓的眼,圓鼻頭,三瓣嘴,頭上有兩只三角形的耳朵;橢圓形的身體,四條腿,還有一條長長的尾巴;身上還有漂亮的花紋。”邊和幼兒一起書空練習畫小貓。
(評析:教師用形象的語言,幫助幼兒抓準了貓的特征,使幼兒在頭腦中形成畫貓的表象;又通過書空練習鞏固了畫貓的技能。)
——教師出示臥立貓圖像,引導幼兒觀察這只小貓在干什么?他的畫法與側面貓有什么不同?
教師小結:這是一只臥著的貓,他的身體形成一條弧線,只能看到兩只前腿。
——啟發(fā)幼兒想象小貓?zhí)詺獾那榫?,畫出簡單的情?jié)。
——教師巡回指導。對于動筆快畫得好的幼兒及時通報表揚,激勵遲遲不敢動筆的幼兒動手繪畫。對能力差的幼兒給以適當的指導。
(評析:大部分幼兒能夠畫出貓的主要特征,但有個別幼兒猶猶豫豫不敢下筆,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重點指導。)
——教師提示幼兒合理安排畫面布局。啟發(fā)幼兒畫出各種姿態(tài)的小貓,如貓爸爸在睡覺,貓弟弟玩線球……
——幼兒互相欣賞作品,說說自己畫的貓咪的故事。并給畫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評析:美術活動中的分享與交流是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不僅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可以取長補短,學到更多的表現技能與手法,為下次的美術活動做更好的鋪墊。)
小學作文教案 篇7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新課。
1、教師巡視全班,檢查作業(yè)完成的情況,并發(fā)言。
方案1:大多數同學都完成了作業(yè),采到了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葉子。但是,有幾個同學手上沒有葉子。當然,這個作業(yè)似乎無足輕重,可它正是這節(jié)課的關鍵所在。采一片葉子,事情很小,但體現了一個同學對學習、對生活的態(tài)度,這是葉子引發(fā)我們的第一個思考。出示課題:葉
請沒采葉子的同學到校園中去采葉子。
方案2:每位同學都完成了作業(yè),采到了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葉子。這個作業(yè)似乎無足輕重,可它正是這節(jié)課的關鍵所在。采一片葉子,事情很小,但體現了一個同學對學習、對生活的態(tài)度,這是葉子引發(fā)我們的第一個思考。
2、請將自己的葉子互相展示一下。
(設計意圖:新課標特別注重學生學習情感、態(tài)度的關注,安排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考慮到可能會有學生沒有引起重視而忘采葉子,因此設計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并借機引導學生要注重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明白哪怕是采摘葉子這樣的小事都需要我們認真去對待。)
二、細細回憶,談談來歷。
1、提出要求:
請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你是什么時候,在哪里,為什么采這片葉子的?
是什么吸引了你,感動了你?請用通順、連貫地一段話談談你這片葉子的來歷。
2、學生將葉子拿到實物投影儀前,邊展示邊述說。教師針對學生的述說
給予具體、恰當的評價。
學生可能會從以下這些方面來說:
(1)葉子是精挑細選的或是隨手揀來的。
(2)因為葉子顏色、形狀很美而采來,因葉子破損、老化可憐而采來等。
如:學生可能會說:這是一片柳葉。我家院子里有株柳樹,滿地落葉,全枯了,或被蟲子咬殘了。昨天傍晚,我走過柳樹邊,意外地發(fā)現了它,它完好無缺地躺在那兒,它是那樣的修長。它那樣美,讓我心動,我就采了它。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重在激發(fā)學生的習作的興趣,在回憶采集樹葉的過程中,
不僅讓學生體會習作其實并不難,可以將曾經發(fā)生的事做細細地回憶,并仔細地描述,更讓學生明白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用情、用心去體驗)
運用多種感官,在觀察葉子的形狀色彩、聞聞葉子的氣味、聽聽葉子的聲音、嘗嘗葉子的味道等來細細品嘗葉子。
1、提出要求:仔細看一看你的葉子的形狀、顏色等,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它可以引發(fā)怎樣的思考?
2、互相交流。
重在引導學生從形狀、樣子、顏色等方面仔細觀察,展開想象。除了引導學生說說葉子像什么,更應該引導學生說說從葉子上聯(lián)想到什么。
如:葉子的葉脈很清晰,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像網一樣密密交織著,再想到葉子就是通過這些葉脈、枝干、根從大地汲取營養(yǎng)的。黃色的葉子,可想象成是老年人手上暴凸的青筋和血管,讓人肅然起敬。
從四季長青的綠葉,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這猶如一個小小的水庫,源源不斷地供應著葉子,這正是它四季長青的原因。
從兩面顏色不一的葉子,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顏色深的一面是因為接受了更多的陽光雨露,而淺的一面卻默默地承受著這似乎是不公平的待遇。在生活中更需要這樣的忍耐力。
1、請調動我們的嗅覺,大家好好聞一聞,說說你能聞到什么氣味?
2、學生交流。
從以下三方面引導:
(1)學生聞到了各種氣味,要鼓勵學生展開想象,與其他的味道等進行比較,并想想它為什么會這么香。如:聞到了泥土的氣息,似乎還帶著青草味;聞到了葉子的香味,與香水等不同,它是清清爽爽,不帶一點雜味;
(2)學生聞到的是霉爛的味道,也要鼓勵孩子,真實的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同時引導學生想象它曾經是怎樣的?
(3)學生可能什么葉沒聞到,可以引導學生想象一下它的花的香味等。
1、大家的嗅覺非常的靈敏,想象也非常豐富。下面,我們看看自己的聽覺是不是同樣的靈敏。我們來聽聽葉的聲音,這更需要放飛我們的想象。你聽,老師已聽到了風聲、葉子的呼喊聲、小鳥的歡叫聲、小朋友的讀書聲。相信大家一定能聽到更多葉子的聲音!
2、學生交流。
主要從以下方面引導:
(1)葉子在不同的地方,我們將聽到不同的聲音。如在馬路旁能聽到汽車的喇叭聲、人們的喧鬧聲;在校園里能聽到同學們的歌聲、歡笑聲;在公園能聽到小朋友的叫聲、老年人的贊美聲等。
(2)葉子能聽到的不僅僅是歡快的、美妙的,還有凄慘、悲痛的聲音。如在馬路邊的葉子因為被小朋友折了樹枝而哭泣;在校園里的小草因為被小朋友們踩傷而哭泣等等。
1、老師為大家的敏捷的才思、優(yōu)美的語言鼓掌。我們已經從多方面、多角度賞析了葉子,我們還要嘗一嘗它的味道,品一品葉的生活。
2、相互交流。
重在從以下幾方面引導;
(1)勇敢的嘗試了,且嘗到了各種味道,要讓學生談談對這種行為的看法,鼓勵學生敢于嘗試、敢于冒險,稱贊她們是敢于向學習、生活挑戰(zhàn)的人。
(2)因怕苦、怕有毒而不敢嘗試的同學,也要讓學生來談談對這種行為的看法,從而讓學生明白遇到事情要敢于嘗試,如果沒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果沒有第一個敢于向危險、困難挑戰(zhàn)的人,我們的生活將不會這樣豐富多彩。
(設計意圖: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去用情去讀懂樹葉,促使學生愿意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用心去感悟生活,促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生活的多姿多彩,更加熱愛生活。)
這節(jié)課同學們討論得很成功,從你們的表情看,收獲一定不小,想說的話還很多。
那么,老師布置一篇習作,以“葉”為寫作內容,自擬題目,文體不限。以前,大家總覺得作文,沒有可寫的,其實作文來源于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深入思考,我們就能品出生活的豐富多彩,會發(fā)現可以寫入作文的東西原本很多。希望同學們都能寫出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作文。
小學作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從身邊去發(fā)現豐富而精彩的素材。
2、懂得作文是寫自己最想寫的,寫別人最想知道的。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生材料選擇空間的拓展。
1、從動物身上發(fā)現。
(估計學生有:小貓很有勇氣,小貓敢爬樹等) b等爬完樹,你會發(fā)現小貓的肉墊、爪子、毛等等都有了變化,這時,你又發(fā)現了什么?
2)出現不起名組圖:小貓斗大貓小貓洗爪子貓睡覺大貓媽媽的母愛a現在你又從
貓的身上發(fā)現了什么?
由學生任意挑選說自己的發(fā)現,并簡單地進行敘述。
1)導入身邊動物。
a貓的身上的發(fā)現是這樣的多,其實狗的身上的發(fā)現更多,我們同學家里養(yǎng)過狗嗎?你親戚家里有人養(yǎng)過狗嗎?你曾經發(fā)現過狗的什么? (估計學生有:狗會搖尾巴;狗看門等)
b還有別的動物嗎?
2、從身邊發(fā)現。
1)出現圖片:一個躲在門里的.小女孩 a這個人是誰?。繒粫悄??你發(fā)現了什么? (估計學生有:向來以為自己膽子大,卻發(fā)現自己膽小如鼠;看見老鼠害怕了等)
2)出現圖片:媽媽和爸爸在地里割稻(起名:我發(fā)現變了) 你發(fā)現什么變了?(估計學生有:媽媽的手變粗糙了;爸爸的臉更黑了;我變得更愛媽媽了等)
3)導入生活。
啊,像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出現游泳三階段:不會、會、熟練的圖片),你瞧,就算是一個事情我們就有三個發(fā)現,你們看,發(fā)現什么? (估計學生有:我發(fā)現游泳真難??;我發(fā)現我也會游泳;我發(fā)現游泳很簡單)
4)小結:發(fā)現無處不在,尤其是在我們這個充滿濃郁鄉(xiāng)村氣息的地方,啊,抬頭就有發(fā)
現,低頭也有發(fā)現,回到家里,媽媽的眼神,爸爸的問候都是發(fā)現,發(fā)現太多了,把你所能
3、交流發(fā)現的材料。
1)把你的發(fā)現與小組的同學分享。
2)挑你最能說的一個告訴同桌。
二、指導“怎么寫”
1、提問指導法。
1)學生上講臺回答同學提問。
誰愿意到講臺前來跟大伙交流交流嗎?(請2位) a(第一位)朗讀題目后學生提問,講臺上的學生回答。引導:你覺得他回答得不夠清楚,你可以要求他說得更清楚。 b(第二位)朗讀題目后,猜同學會提問些什么,并把自己猜的問題回答。 (這個猜問題不難,一般都能猜到,特別鼓勵猜問題的學生)
2、范文指導法。
同學們有很多發(fā)現,這里也有四位同學有自己的發(fā)現: 出現范文題目:《我發(fā)現“牛皮癬”的來歷》《我發(fā)現當家的權力變了》《我發(fā)現
妹妹咬人的秘密》《我發(fā)現路是這樣走出來的》按學生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愛看的作文來看。
1)向范文提問。
選擇范文后,教師要求,你想知道什么?(學生提問,教師注意提問質量) 引導:如果你們想知道問題,作者能在作文總告訴你們,那么作者的作文就是好作文。
2)朗讀范文,并讓提問的學生回答,自己的問題作者有沒有告訴你。
3)猜范文的內容。
4)范文朗讀,并讓學生自己回答猜中了沒有。
5)小結提問:為什么作者寫的,你們都猜得到,而你們想知道的內容,作者也似乎心有
靈犀一般都寫了,你們寫作有什么秘訣沒有? 導出作文秘訣:作文就是寫你自己想寫的,寫別人想知道的。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寫作。
2、部分有問題的學生教師個別指導。 指導方法a:看了你這個題目,老師很想知道? 指導方法b:你猜
猜,老師看了你這個題目最想知道什么?
1、引導評價的方法。
1)既然寫作文有秘訣,那么我們評價作文是不是也有秘訣?
2)評價秘訣:看作文中是不是解決了我們想知道的,看是不是作者有必要寫的。
2、學生上講臺讀作文。
2)還存在什么問題?
3)有什么建議?
3、欣賞。
1)學生中的優(yōu)秀作文。
2)配樂朗讀范文《我發(fā)現爸爸其實很愛我》。
4、總結。
發(fā)現無處不在,生活中有寫發(fā)現叫我們落淚。(課件圖片:風雪中送報紙;爸爸背起我看戲;姐姐的兩種媽媽??) 發(fā)現其實不難,
本方案設計有兩大特點:
1、從學生情趣入手,激發(fā)學生的搜索材料的欲望,從而入手身邊的人事,選材水到渠成。
2、指導學生寫作返樸歸真,“給題目提問題”——最簡單的指導方法往往最有效,因為它給學生的指導方向性很明確,沒有因為添加了很多的人為因素而使指導變得撲簌迷離。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作文的真諦:寫自己想寫的=別人最想知道的。(限小學生)作文教學設計:吃設計理念:“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教學理念,因此本設計意在尊重學生生活和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取材,講真話實話、抒真情實感,提倡個性化自由表達。而且,對于作文的評價,注重合作評價、生生互動,使學生的自評與互
評相結合,既增進學生寫作的興趣,也提高學生寫作及賞析文章的能力。
小學作文教案 篇9
一、 教學目標:
(一) 認知目標:
1、 能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自由表達,《記一次活動》作文教案。
2、 將活動的經過說一說再寫下來,做到內容具體,語句通順。
(二) 情感目標:提高觀察和習作的興趣。
二、 教學重點、難點和訓練點:
(一) 重點:初步學會仔細觀察、自由表達。
(二) 難點:將觀察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恰當的表達。
(三) 訓練點:能將活動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連句成段。
三、 教前準備:
(一) 兩種水果
(二) 四個學生排練(學會說提示語,并加上適當的動作。)
(三) 投影片一張。
四、 教學時間:
40分鐘。
五、 教學過程:
(一) 師生談話。激發(fā)興趣。
你們看現在講臺上多了一只箱子。它里面裝著什么呢?老師要大家猜一猜。如果誰猜對了,就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你們。
(二) 組織活動,指導表達。
1、 根據提示第一次猜測。
(1) 提出觀察要求:提示的同學分別怎么說,說了什么?
(2) 老師請四位同學上臺,用簡潔的語言為同學作提示。
(3) 學生猜測。
(4) 教師在學生表達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合適的語言說話。
引:提示的同學怎么說,說了什么?回答的同學又怎么樣?大家的表現怎么樣?
2、 提示第二次猜測。
(1) 明確觀察要求:提示的同學怎么說,怎么做?回答的同學及其他同學又怎么表現?
(2) 四位同學再次提示。
(3) 學生猜測。
(4) 回憶過程,指導表達。
(三) 指導習作。
1、 明確習作要求:
(1) 可以寫其中的一次猜測,也可以兩次猜測都寫。
(2) 至少把其中的一次猜測過程寫具體,語句通順。
2、 提示開頭句,學生習作。
3、 教師巡視指導。
(四) 習作反饋。
(五)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