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收集整理了多少有關范文的呢?要想成為優(yōu)秀的文檔處理人員不斷學習和適應新技術是必須的,不會寫的時候就不要“死磕”可以借鑒一下范文,出國留學網的編輯在網絡中查找到了一些有用的資料與“有關防震減災的廣播稿”相關。
有關防震減災的廣播稿 篇1
4月25日,省地震局紀檢組長李波帶領紀檢監(jiān)察審計處處長沈業(yè)龍一行5人來我市調研指導防震減災工作,市地震局局長陸永梅陪同調研。
李波實地考察了新建成的宣城市地震臺樓,詳細詢問了解市地震監(jiān)測中心、應急指揮中心、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中心等建設推進情況,并就三個中心建設、建成后應發(fā)揮效益及運維管理等提出建議和要求。
李波對我市防震減災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宣城市地震局近年來拓展工作思路、創(chuàng)新工作舉措,克服工作人員不足、歷史欠賬較多等不利因素,全局上下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攻堅克難,苦干實干,建成集地震監(jiān)測、應急、科普于一體的市級地震臺,全面實現“一縣一臺”、扎實推進“一縣一館”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和顯著成績。希望宣城市防震減災三大體系建設能立足新起點、實現新跨越、再上新臺階,省地震局將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基層防震減災工作。
有關防震減災的廣播稿 篇2
A:敬愛的老師們!
B:親愛的同學們!
A:大家早上好!開始了,歡迎大家收聽紅領巾廣播,我是播音員 。 B:我是播音員 。
A:本期主題教育欄目的主題是“防災減災,從我做起”。
B:生命,如流水一般,沒有輪回,不可逆轉;生命,如鮮花一般,都曾有過燦爛,有過輝煌;生命,如清茶一般,苦澀過后,醇厚甘美,回味悠遠。 A:生命脆弱得就像一張薄薄的紙,禁不起一點點的風吹雨打。生命是短暫的, 只屬于我們一次,一旦失去就永遠失去了,因此我們要珍愛生命,讓我們用有限的生命繪出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吧!
B:2008年的5月12日,對于所有中國人來說是個難忘的日子。那天下午2點28分,在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了8級特大地震災害。強大的地震波震動全川,搖撼全國。頃刻間,昔日秀美的家園變成了廢墟,曾經鮮活的生命驟然消失。
A:8級大地震,強度之大,波及面之廣前所未有。許多地方都被夷為平地。地震到來之時,正是學校上課的時間,有近幾十所中小學校在強大的地震前瞬間倒塌、摧毀,許多學生和老師失去了生命。
B: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在青海玉樹又發(fā)生7.1級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再次發(fā)生7.0級地震。
A:破壞性地震會給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直接和間接的危害和損失,尤其是強烈的地震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據聯合國統計,本世紀
以來,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數達260萬,占全球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死亡總和的58%。從某種意義 上說,地震是群災之首。
B:我國地震災害頻度高,強度大,成災率高,這是造成我國地震災害特別嚴重
的原因。同時,我國民眾防災意識不高,同一震級的地震,造成傷亡的人數可多達數倍。另外,我國大部分城市的基礎設施,抗震性能較差。
A:當前,人類還不能阻止地震的發(fā)生,也遠未達到準確預報地震的水平。但是,
人類也不能在地震災害面前無所作為,面對地震等自然災害,我們該怎樣呢?
B:我們要學會沉著應付突發(fā)地震 。
俗語說:"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地震發(fā)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一般有感地震和遠震不必外逃,因為這種情況震害都比較輕,對人身安全不會造成威脅。如果遇到強烈破壞性的地震時,跳樓逃跑好不好呢?事實表明這不是上策。原因是地震強烈振動時間只有一分鐘左右,相當短促,從打開門窗到跳樓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特別是人站立行走困難,如果門窗被震歪變形開不動,那耗費時間就更多。有的人慌了手腳,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結果把手也砸壞了。另外,樓房如果很高,跳樓可能會摔死或摔傷,即使安全著地,也有可能被倒塌下來的東西砸死或砸傷。
A: 所以,地震時暫時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是較為安全的。另外
也可轉移到承重墻較多,空間較小的廚房、衛(wèi)生間等處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跨度小而剛度大,加之有些管道支撐,抗震性能較好。
室內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開墻體的薄弱部位,如門窗附近等。躲過主震后,應迅速撤至戶外。撤離時注意保護頭部,最好用枕頭、被子、書包等柔軟物體護住頭部。
B: 當你感到地震時,要注意避免接近玻璃窗,最好把被子、挎包或枕頭頂在頭上,選擇落下物、倒塌物少的場所,屈身蹲在排椅、課桌或堅實的家俱下,等待地震平息后,再有秩序地撤離到空曠處,若房屋受損造成危房,不
要急于返回取東西,以免接著可能發(fā)生的余震造成房屋倒塌被壓埋。撤離時,最好不使用電梯,以訪因停電困于電梯內或發(fā)生其他意外事故
A:地震時如果你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極小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要相信會有人來救你,最好能做到以下幾點:
(1)有堅定的生存毅力,消除恐懼心理,相信能脫離險地。
(2)不能脫險時,應設法將手腳掙脫出來,消除壓在身上的物體,盡快捂住口鼻,防止煙塵窒息,等待求援。
(3)保持頭腦清醒,不可大聲呼救,用石塊或鐵具等敲擊物體來外界聯系,保存體力,延長生命。
(4)想方設法支撐可能墜落的重物,若無力自救脫險時,應盡量減少體力消耗,等待救援。
雖然我們現在無法避免地震的發(fā)生,但我們可通過掌握預防和減少地震災害的知識本領使損失降至最低。
B: 2009年3月2日,國家減災委、民政部發(fā)布消息,經國務院批準,自2009
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5月6日至13日為“防災減災日”宣傳周。
A: 生命因曇花盛開的一瞬間而美得絢爛;生命因飛蛾撲火的一瞬間而美得壯
烈;生命因蠟燭燃燒到最后的一息而美得燦爛??生命的美麗無處不在,所以,學會在災難面前學會保護自己,珍愛生命,你才會感到無比的充實,你才會奮發(fā)向上、不在災難面前放棄,你的人生將會為此而更加輝煌! 今天我們?yōu)榇蠹宜统龅母枋且皇卓拐鹁葹母枨?《相信愛》,
接下來請大家欣賞古詩
B:時間過得真快!“紅領巾”廣播又要與大家說“再見”了!歡迎大家下次繼續(xù)收
聽。下期節(jié)目再見!
有關防震減災的廣播稿 篇3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相信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一定清晰地記得5.12這個字眼。
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在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了一次特別重大的地震災害。8級大地震,強度之大,波及面之廣前所未有。許多地方都被夷為平地。地震到來之時,正是學校上課的時間,有近幾十所中小學校在強大的地震前瞬間倒塌、摧毀,許多學生和老師失去了生命。
2009年3月2日,國家減災委、民政部發(fā)布消息,經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5月6日至13日為防災減災日宣傳周。今天利用此段時間,校園之聲廣播對大家作一些警醒和提示:
一、地震是群災之首
破壞性地震會給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直接和間接的危害和損失,尤其是強烈的地震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據聯合國統計,本世紀以來,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數達260萬,占全球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死亡總和的58%。從某種意義上說,地震是群災之首。
二、我國地震災害頻度高,強度大,成災率高,這是造成我國地震災害特別嚴重的原因。同時,我國民眾防災意識不高,同一震級的地震,造成傷亡的人數可多達數倍。另外,我國大部分城市的基礎設施,抗震性能較差。
三、減輕地震災害的途徑有哪些呢?
當前,人類還不能阻止地震的發(fā)生,也遠未達到準確預報地震的水平。但是,人類也不能在地震災害面前無所作為,預防為主、走綜合防御的道路的防震減災工作方針,走地震監(jiān)測預報、震災預防、地震應急、地震救災與重建的綜合防御道路,達到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的目的。
四、面對地震等自然災害,我們該怎樣呢?
(一)沉著應付突發(fā)地震
1.室內應急
俗語說: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地震發(fā)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鎮(zhèn)靜自若的態(tài)度。只有鎮(zhèn)靜,才有可能運用平時學到的地震知識判斷地震的大小和遠近,近震常以上下顛簸開始,然后才左右搖擺,遠震很少有上下顛簸感覺,都以左右搖擺為主,而且地聲脆,震動小。
一般有感地震和遠震不必外逃,因為這種情況震害都比較輕,對人身安全不會造成威脅。如果遇到強烈破壞性的地震時,跳樓逃跑好不好呢?事實表明這不是上策。原因是地震強烈振動時間只有一分鐘左右,相當短促,從打開門窗到跳樓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特別是人站立行走困難,如果門窗被震歪變形開不動,那耗費時間就更多。
有的人慌了手腳,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結果把手也砸壞了。另外,樓房如果很高,跳樓可能會摔死或摔傷,即使安全著地,也有可能被倒塌下來的東西砸死或砸傷。
所以,地震時暫時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是較為安全的。另外也可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較小的廚房、衛(wèi)生間等處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跨度小而剛度大,加之有些管道支撐,抗震性能較好。
室內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開墻體的薄弱部位,如門窗附近等。躲過主震后,應迅速撤至戶外。撤離時注意保護頭部,最好用枕頭、被子、書包等柔軟物體護住頭部。
如果地震時,你正在公共場所,如電影院或高層樓房的教室上課或宿舍學習、休息等,當你感到地震時,要注意避免接近玻璃窗,最好把被子、挎包或枕頭頂在頭上,選擇落下物、倒塌物少的場所,屈身蹲在排椅、課桌或堅實的家俱下,等待地震平息后,再有秩序地撤離到空曠處,若房屋受損造成危房,不要急于返回取東西,以免接著可能發(fā)生的余震造成房屋倒塌被壓埋。撤離時,最好不使用電梯,以訪因停電困于電梯內或發(fā)生其他意外事故。
(二)發(fā)生險情時,如何自救:
強烈的地震往往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地震中被埋在廢墟下的人員,即使身體不受傷,也有可能被煙塵嗆悶窒息的危險,因此這時應注意用手中、衣服或衣袖等捂住口鼻,避免意外事故的發(fā)生。
另外,還應想法將手與腳掙脫開來,并利用雙手和可以活動的其他部位清除壓在身上的各種物體。用磚塊、木頭等支撐住可能塌落的重物,盡量將安全空間擴大些,保持足夠的空氣呼吸。無力脫險自救時,應盡量減少氣力的消耗,堅持的時間越長,得救的可能性越大。
一般情況下,被壓在廢墟里的人聽外面的人聲音比較清楚,而外面的人對里面發(fā)出的聲音則不容易聽見。因此,要靜臥,保持體力,只有聽到外面有人時再呼喊,或敲擊管道、墻壁等一切能使外界聽到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我們在校學生如何避震
正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用書包等保護頭部或雙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陽臺上去!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等地震過去后,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最后,希望同學們平時多學習一點防震減災的知識,愿我們一生平安!
有關防震減災的廣播稿 篇4
1.大地震時不要急
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筑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千萬不要驚慌,應根據所處環(huán)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門外。如果住的是樓房,千萬不要跳樓,應立即切斷電閘,關掉煤氣,暫避到洗手間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鋪等下面,震后迅速撤離,以防強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處
學校,商店,影劇院等人群聚集的場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亂,應立即躲在課桌,椅子或堅固物品下面,待地震過后再有序地撤離。教師等現場工作人員必須冷靜地指揮人們就地避震,決不可帶頭亂跑。
3.遠離危險區(qū)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帶。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正在行駛的汽車和火車要立即停車。
4.被埋要保存體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廢墟埋壓,要盡量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無法脫險時,要保存體力,盡力尋找水和食物,創(chuàng)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員。
地震發(fā)生時行駛的車輛應如何應急?
(1)司機應盡快減速,逐步剎閘;
(2)乘客(特別在火車上)應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下傷人,面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將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墊上,護住面部,身體傾向通道,兩手護住頭部;背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兩手護住后腦部,并抬膝護腹,緊縮身體,作好防御姿勢。
有關防震減災的廣播稿 篇5
1、地震基本知識
地震:地球內部運動引起地表震動的一種自然現象。它就像刮風、下雨、閃電、火山爆發(fā)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fā)生的自然現象。由于地球內部深層物質的不斷運動和變化,促使地殼運動和變化,這些運動和變化逐步積累了巨大的能量,當地殼某些脆弱地帶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能量時,巖層便會發(fā)生突然的局部斷裂,或者沿原有的斷裂發(fā)生錯動,地震就發(fā)生了。
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
地震示意圖
震源:地球內部發(fā)生地震時震動的發(fā)源地。通常指地震發(fā)生時,地下巖石最先開始斷裂、錯動并激發(fā)地震波的地方。
震級:地震大小的等級劃分,與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多少有關。一個地震只有一個震級。
烈度:某一地區(qū)地面和各類建筑物遭受地震影響破壞的強弱程度。一次地震對不同的地區(qū)可產生不同的烈度。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點,即地面上與震源正對著的地方。
極震區(qū):一次地震破壞或影響最重的區(qū)域。極震區(qū)的幾何中心稱宏觀震中。
主震:地震序列中,震級最大的一次地震。
余震:地震序列中,發(fā)生在主震以后的所有地震。
2、地震謠言識別
地震謠言一般有以下特點:
(1)非政府傳達的地震信息;
(2)稱是某某專家或者外國人的預報意見;
(3)帶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離奇?zhèn)髡f的信息;
(4)“預報”的震級很大或很精確,“預報”的發(fā)震時間、地點很具體。
目前,我國對地震預報實行政府統一發(fā)布制度,我們應不相信、不傳播地震謠言,發(fā)現地震謠言及時報告。
3、在學校時如何避震
正在學校上課時,要在老師指揮下迅速抱頭或者用書包保護頭部,躲在各自的課桌旁。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盡可能離開外墻和玻璃窗,避開天花板上的懸掛物,如吊燈等。內墻墻角處也可暫避。在樓上教室內的同學千萬不要跳樓。震后有組織地迅速撤離到室外。
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時的自救與互救
1、地震來了莫慌亂
①沉著應震效果好,驚慌失措害處多
地震發(fā)生時應立即采取避震行動,但一定不能驚慌,不能盲動,否則將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許多事例都充分說明:沉著應震效果好,驚慌失措害處多。大家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切實做到臨震不慌。
②利用預警時間緊急避震
2、大震的預警現象
強地震發(fā)生時,在恐怖的瞬間,也仍然蘊含著生的機遇與希望,這是許多幸存者給我們的信心。唐山等地震的事實表明,大地震的發(fā)生雖然十分突然,但在大地強震動之前,會出現一些人們能夠覺察到的現象,能夠預示強地震即將到來,叫做大震預警現象。主要有:
①地面的初期振動,一般是感到“顛動”;
②地聲,強而怪異,例如聽到的聲音“好似刮風”,但樹梢和地上的菜葉都不動;
③地光,明亮而恐怖,例如有人形容它“亮如白晝,但樹無影”。
3、大震的預警時間
從地震發(fā)生到房屋破壞,時間雖然很短,但仍可以大致劃分出三個階段:
①地面顛動(先顛),一般伴有聲、光等現象,即預警現象出現;
②地面大幅度晃動(后晃);
③房屋倒塌。
也就是說,從地面開始顛動到房屋倒塌,有一定的時間差。從人們發(fā)現預警現象到房屋倒塌,這個時間差稱為大震的預警時間。據唐山地震后的調查測算,以能夠對預警時間作出估計的177例為依據進行統計,其中,多數被震醒的人提供的預警時間僅為數秒,而震時清醒者提供的預警時間可達十幾秒,少數可達20秒以上。粗略估計,唐山地震的預警時間約為10~20秒。
4、室內避震空間的存在
由于預警時間畢竟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室內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
室內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
①炕沿下,堅固家具附近;
②內墻墻根、墻角;
③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
室內最不利避震的場所是:
①附近沒有支撐物的床上、炕上;
②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
5、震中區(qū)的人為什么會感到“先顛后晃”?
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動是幾種波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就人們的感受而言,主要可區(qū)分出上下顛動和水平晃動兩種形式。
在強地震的震中區(qū)附近,最初的顛動,是由首先到達的縱波引起的;數秒鐘以后橫波到達,造成更強的地面運動,因而人們就感到像站在風浪中船的甲板上一樣劇烈顛簸,站立不穩(wěn),甚至摔倒在地。這就是震中區(qū)人們感到“先顛后晃”的原因。
6、怎樣粗略判斷地震的遠近與強弱?
地震時震中區(qū)的人們感到先顛后晃,隨著震中距離的加大,顛與晃的時間差會逐漸加長,顛與晃的強度會逐漸減弱;在一定范圍以外,人們就感覺不到顛動,而只是感到晃動了。
因此,如果地震時你感到顛動很輕,或者沒有感到顛動,只感到晃動,說明這個地震離你比較遠;顛動和晃動都不太強
時,說明這個地震不很大。在這兩種情況下,你大可不必驚慌失措,只須躲在室內有利避震的地方暫避即可。此時如果跑出,反倒有可能被一些飛來的瓦片等砸傷。
7、地震時人們可能受到哪些傷害?
①地震的直接傷害
A在室內因器物傾倒或房屋倒塌被砸傷;
B在室外被倒塌的建筑物等砸傷;
C在野外被山上的滾石砸傷;
D被地光燒傷。
②地震的間接傷害
A地震引起的火災;
B地震引起的水災;
C地震引起的毒氣泄漏;
D地震引起的危險品爆炸。
8、避震原則——三要三不要
一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規(guī)。震時,每個人所處的狀況千差萬別,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是跑出室外還是在室內避震,就要看客觀條件:住平房還是樓房,地震發(fā)生在白天還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堅固,室內有沒有避震空間,室外是否安全等等。
二要行動果斷,不要猶豫不決。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鈞一發(fā)之間,容不得瞻前顧后,猶豫不決。有的人本已跑出危房,又轉身回去救人,結果不但沒救成,自己也被埋壓。想到別人是對的,但只有保存自己,才有可能救助別人。
三在公共場所要聽從指揮,不要擅自行動。前面已講過這方面的例子:擅自行動,盲目避震,只能遭致更大不幸。
9、震時是跑還是躲?
目前多數專家普遍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這是因為,震時預警時間很短,人又往往無法自主行動,再加之門窗變形等,從室內跑出十分困難;如果是在樓里,跑出來更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發(fā)現預警現象早,室外比較空曠,則可力爭跑出避震。
10、躲在什么地方避震?
①室內結實、不易傾倒、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或物體旁,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
②室外遠離建筑物,開闊、安全的地方。
11、應采取什么姿勢避震?
①趴下,使身體重心降到最低,臉朝下,不要壓住口鼻,以利呼吸;
②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
③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以防摔倒或因身體移位,暴露在堅實物體外而受傷。
12、怎樣保護身體重要部位?
①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和后頸;有可能時,用身邊的物品,如枕頭、被褥等頂在頭上;
②保護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
③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13、怎樣避免其他傷害?
①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充溢;
②要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無論在什么場合,街上、公寓、學校、商店、娛樂場所等,均如此。因為,擁擠中不但不能脫離險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傷。
14、家住樓房怎樣避震?
①室內較安全的避震地點
A堅固的桌下或床下;
B低矮、堅固的家具邊;
C開間小、有支撐物的房間,如衛(wèi)生間;
D內承重墻墻角;
E震前準備的避震空間。
②震時要注意
A千萬不要滯留在床上;
B千萬不能跳樓;
C不要到陽臺上去;
D不要到外墻邊或窗邊去;
E不要到樓梯去;
F不要去乘電梯;如果震時在電梯里,應盡快離開;若門打不開要抱頭蹲下,抓牢扶手。
15、家住平房怎樣避震?
有條件時盡快跑到室外避震,如果屋外場地開闊,發(fā)現預警現象早,可盡快跑出室外避震。
16、在學校怎樣緊急避震?
①一切行動聽從老師的指揮,同學之間要互相照顧。
A大同學要照顧年小體弱的同學;
B要關心、照顧殘疾同學。
②正在上課時怎樣避震
A無論教室是樓房還是平房,同學們都要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B千萬不要慌亂擁擠外逃,待地震過去后,在老師帶領下有組織地疏散;
C如果教室是樓房,前面要求家住樓房的同學不要做的事,在學校也一定不要做。
③在操場或室外怎樣避震
A若在開闊地方,可原地不動,蹲下,注意保護頭部;
B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
C震時千萬不要回到教室去;
D不要亂跑、亂擠,待地震過去后,再按老師指揮行動。
17、在工作崗位怎樣避震?
①盡快躲在堅固的辦公桌下或桌旁,震后迅速有序撤離;
②正在工作的工人要立即關閉機器,切斷電源,迅速躲在安全處;
③火車司機要采取緊急制動措施,穩(wěn)緩地逐漸剎車;
④特殊工作部門(如電廠、煤氣廠、核電站等),應按地震應急預案的規(guī)定行動。
有關防震減災的廣播稿 篇6
同學們不會忘記今天是5月12日,是汶川同胞遇難日。首先我要告訴大家的是經國務院批示將今天確定為我國第一個“防災減災日”,也就是今后每年的今天就是“防災減災日”希望大家要高度重視,做好宣傳。先面我給同學們介紹關于地震及應急逃生相關知識。
一、地震:由于地球不斷運動和變化,地殼的不同部位受到擠壓、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漸積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巖層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斷裂、錯動,于是就引發(fā)了地震。地震由于相對“頻繁”,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二、震中:地震一旦發(fā)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總之,震時可根據建筑物布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傷亡。
保持清醒頭腦選擇地震逃生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這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震動到建筑物被破壞時間很短,如果人身處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門外。如果身處樓房,千萬不要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
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系數較大。
暫避到洗手間等跨度小的地方,震后迅速撤離,以防強余震。 在地震中,有人觀察到,不少無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傷或擠壓傷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潰,失去生存的希望,亂喊、亂叫,在極度恐懼中"扼殺"了自己。這是因為,亂喊亂叫會加速新陳代謝,增加氧的消耗,使體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時,大喊大叫,必定會吸入大量煙塵,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傷亡。
正確態(tài)度是在任何惡劣的環(huán)境,始終要保持鎮(zhèn)靜,分析所處環(huán)境,尋找出路,等待救援。
三、當遠離危險區(qū):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帶。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正在行駛的汽車和火車要立即停車。
四、如被埋壓:要保存體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廢墟埋壓,要盡量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無法脫險時,要保存體力,盡力尋找水和食物,創(chuàng)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 下面由各班主任老師向學生介紹應急逃生路線及逃生應注意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