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勛章優(yōu)秀事跡(精選6篇)

字號:


    生活中我們是不是就需要進行寫作文書,在寫作前我們可以把范文當做參考。通過模仿范文寫作框架我們能夠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認為“八一勛章優(yōu)秀事跡”是一篇不錯的文章您也看看吧,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請收藏!
    八一勛章優(yōu)秀事跡(篇1)
    聶海勝,湖北棗陽人。198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2005年11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稱號。2013年7月,獲頒“二級航天功勛獎章”。
    聶海勝,棗陽市楊垱鎮(zhèn)樊莊村人。1981年,考入棗陽一中讀書,高中畢業(yè)時順利通過空軍招飛,1983年6月,聶海勝在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現(xiàn)空軍航空大學)入伍。學習期間,其成績優(yōu)秀,在同期學員中第一個放單飛。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領航主任,飛過殲五、殲六、殲七等機型,安全飛行1480小時,為空軍特級飛行員。
    1998年1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立,聶海勝成為首批14名航天員中的一員。經(jīng)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huán)境適應性、專業(yè)技術(shù)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yōu)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yè)技術(shù)綜合考核。2003年,入選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五號航天員梯隊。
    2005年10月12日,聶海勝與指揮長費俊龍冒雪出征,乘坐神舟六號飛船執(zhí)行中國航天史上首次“多人多天”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完成了中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標志著中國在發(fā)展載人航天技術(shù)、進行有人參與的空間試驗活動方面取得了又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勝利,進一步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中國的經(jīng)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2011年7月,聶海勝晉升少將軍銜。
    2013年4月,聶海勝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并擔任指令長。同年6月11日,聶海勝與航天員張曉光、王亞平駕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進入太空,在實現(xiàn)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自動和手動控制交會對接,完成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開展航天員太空授課后,于6月26日安全返回地面。此次飛行任務中,手控交會對接難度系數(shù)很大,被形象地稱為“太空穿針”,對眼手協(xié)調(diào)性、操作精細度和心理素質(zhì)要求極高。為了完成這一任務,聶海勝在地面模擬訓練超過2000次,充分展示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2016年2月,聶海勝出任中國航天員大隊大隊長。
    2005年11月,聶海勝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稱號。2006年,榮獲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201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向其頒發(fā)“二級航天功勛獎章”。2018年1月,聶海勝等11名航天員被中央宣傳部授予航天員群體“時代楷?!狈Q號。
    八一勛章優(yōu)秀事跡(篇2)
    “還是叫我兄弟或者富國吧,這樣親切一些。因為我覺得我不是什么英雄,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BR>    與記者見面寒暄,杜富國不太習慣我們稱他“英雄”。看得出來,經(jīng)過兩年多的康復治療,他恢復得不錯,距離出院不遠了。
    回歸軍營、回到社會,今后的路怎么走?
    沉默良久,杜富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這個問題,我現(xiàn)在很難回答。”
    誰還會對這位英雄戰(zhàn)士,提出過多的要求呢?畢竟,他傷得太重了;畢竟,他經(jīng)受磨礪的時間還不長。但杜富國話鋒一轉(zhuǎn),說出了一串閃亮的名字。
    他羨慕盲人登山家張洪。這位因患青光眼而雙目失明的男人,早已不需要別人照顧,一個人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并成功登頂珠峰。
    他敬佩退伍軍人王曙光。在當年的邊境作戰(zhàn)中,這名老兵被炸飛了雙腳,如今不僅戴著假肢行走四方,還取得了法學博士學位。
    他最想認識貴州同鄉(xiāng)劉修平。和他一樣,劉修平?jīng)]有雙臂、雙目失明,卻自學法律,幫助村民化解矛盾,帶動鄉(xiāng)親們共同致富。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睆倪@些身殘志堅的強者身上,杜富國看到了自己將來的樣子,也找到了關于未來的答案。
    這答案,是他經(jīng)常書寫的“永遠前進”。為提升學歷,杜富國報名參加了某高校開辦的繼續(xù)教育課程,定期上課,雷打不動、風雨無阻。
    這答案,是他越走越遠的活動半徑。這兩年,杜富國到部隊、院校和黨政機關,進行了100多場教育宣講,積極傳播愛黨報國、奮斗自強的正能量。
    這答案,是他不斷“解鎖”的生活技能。如今的杜富國,能一個人上廁所,還會熟練使用平板電腦,與親人、朋友、戰(zhàn)友進行微信語音交流。
    這答案,是他無比堅定的夢想追求。2021年7月1日,杜富國應邀出席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_周年大會。
    這一次,排雷英雄杜富國,決心在人生的“另一個戰(zhàn)場”也做一名響當當?shù)挠⑿邸?BR>    八一勛章優(yōu)秀事跡(篇3)
    程開甲——忠誠奉獻、科技報國的“兩彈一星”元勛
    1964年10月16日下午,程開甲靜靜地坐在試驗場主控站里,表情從容。
    蒼茫的地平線上,托舉原子彈的百米鐵塔巍然聳立;鐵塔下,一張大大的紅紙上寫著一個醒目的“響”字。
    15時,突然,一道刺目的強光劃破世界東方的天宇;隨之,一聲山呼海嘯般的巨響從羅布泊深處傳來,又向神州大地四面八方傳去。
    當一朵蘑菇似的巨大煙云漸漸升高,很快從各測點不斷傳來數(shù)據(jù),一切正如程開甲所預想的那樣,原子彈準時爆炸,試驗成功了。
    此時的程開甲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一直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學時代的程開甲,就被科學家們追求真理、熱愛祖國的精神強烈感染著,萌生了長大后科技報國的理想。為了這個理想,他常常廢寢忘食地學習,高中畢業(yè)后,順利考入浙江大學。
    1941年,程開甲大學畢業(yè)后留校任助教。5年后,在李約瑟博士的推薦下,他懷著一腔報國熱血,開始遠赴英國留學。
    1949年4月的一天,在愛丁堡市報童的呼喊聲中,程開甲聽到一條驚人的消息:英國“紫石英”號軍艦公然進犯中國長江,被解放軍還擊的炮火打傷了!滿街叫賣的報紙,都是中國人民站起來的消息。
    程開甲眼中燃起了明亮的火花:“我們的國家有希望了!”他毅然放棄英國皇家化學工業(yè)研究所研究員的職務和高薪待遇,迎著剛剛升起的五星紅旗,回到了祖國。
    重歸故土,程開甲感到格外親切和興奮。他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在南京大學物理系,程開甲協(xié)助施士元教授,全身心地投入金屬物理教研室的籌建和金屬物理專業(yè)的建設,出版了國內(nèi)第一本固體物理教材《固體物理學》,對我國固體物理的教學與科研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6年,程開甲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
    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了盡快增強國防實力,保衛(wèi)和平,中共中央決定,我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突破原子能技術(shù)。20世紀60年代初,程開甲被調(diào)到當時的二機部核武器研究所。
    在錢三強的具體指導下,程開甲起草了首次核試驗測試總體方案,并在中央各部委和國防科委的支持幫助下,組建起相關學科、專業(yè)配套的核試驗技術(shù)研究所。
    面對核武器事業(yè)這一戰(zhàn)略工程,程開甲十分注重培養(yǎng)人、帶隊伍。他要求科研和參試人員不要只做錦上添花的事,要丟掉“洋拐杖”,打破權(quán)威束縛,獨立研究、創(chuàng)新攻關。經(jīng)過一系列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和試驗,試驗隊伍中先后成長出10位院士,許多科研項目填補了國內(nèi)空白。
    作為核試驗技術(shù)總體負責人,程開甲心中只有試驗任務,常常不顧生命危險。一次,程開甲乘飛機視察某試驗場,起飛20分鐘后,飛機一臺發(fā)動機因故障停止工作,飛行員只好用一臺發(fā)動機冒險迫降。對此,程開甲毫不在意,第二天,他又乘另一架飛機向“死亡之?!薄_布泊飛去。
    “我這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國家強起來,國防強起來?!闭菓阎@赤子之心,程開甲兩易專業(yè)方向,奉獻大漠20多年,苦干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
    羅布泊爆發(fā)的聲聲“驚雷”,鑄牢了國防盾牌,挺直了民族脊梁。羅布泊試驗的每一次成功,都飽含了程開甲不懈的奮斗和奉獻。
    在慶祝建軍90周年之際,程開甲迎來了99歲生日。歷經(jīng)近百年的風風雨雨,這位世紀老人依然心系科學研究和國防科技發(fā)展,依然保持著一名戰(zhàn)斗者的姿態(tài),孜孜不倦,奮斗不已……
    八一勛章優(yōu)秀事跡(篇4)
    回首杜富國的從軍路,列兵時就被破格推薦參加預提指揮士官集訓,上等兵期間就擔任副班長……他像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每一步都留下印記、走得精彩。
    可在掃雷隊的戰(zhàn)友劉新未印象里,杜富國其實并不算聰明。剛加入掃雷隊,杜富國就遭遇了“雷區(qū)”——排雷理論知識。第一次摸底考試,杜富國連猜帶蒙考了32分。但很快,劉新未就發(fā)現(xiàn),杜富國這人不一般,“他年紀輕輕,骨子里卻充滿力量”。只有初中文化的杜富國找來一摞專業(yè)書籍,別人娛樂時他在學習、別人睡覺后他還在學習,于是,接下來的事就順理成章了——第二次考試57分、第三次70分,第四次90分。
    是什么力量,讓他在平常日子始終朝氣蓬勃?又是什么力量,讓他在極度危險面前做出感天動地的壯舉?
    有一位作家說:“士兵的力量不僅僅在他自己身上……還在于他生長的古老土地上,在于他從祖輩繼承下來的多年形成的歷史之中?!?BR>    杜富國出生在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的一個小村莊,他家緊挨著一條縣道。這條路,當年紅軍長征強渡烏江、保衛(wèi)遵義會議召開時走過;這條路,杜富國從蹣跚學步到投身軍旅,走了19年。
    杜富國就讀的小學旁有一座紅軍烈士墳塋,他曾問過老師為何墓碑沒有名字。老師告訴他,長征中犧牲了很多戰(zhàn)士,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沒有留下姓名。后來,杜富國常想起這段對話,那些被歷史銘記的無名英雄,在這個孩子心中留下了關于家國情懷、犧牲奉獻的最初認知。
    八一勛章優(yōu)秀事跡(篇5)
    2015年7月,南部戰(zhàn)區(qū)云南掃雷大隊組建,杜富國如愿成為了一名掃雷戰(zhàn)士。初到掃雷大隊的杜富國,給自己的微信命名為“雷神”,QQ昵稱則叫“征服死亡地帶”。然而,“半路出家”的杜富國對掃雷專業(yè)理論知識知之甚少,首次摸底考試只得了32分,全班倒數(shù)第一。
    杜富國文化底子薄,韌勁卻足。他很清楚,掃雷是高危作業(yè),專業(yè)知識是上雷場的“敲門磚”,是掃雷兵的“保命經(jīng)”。為了早日上雷場,他開始了“士兵突擊”。他把知識要點寫成小紙條、制成小卡片,將書本卷進褲兜,隨時隨地翻閱。每晚熄燈后,杜富國搬個板凳,在走廊燈下補習。有一晚,他和戰(zhàn)友在走廊上一問一答復習知識要點,大隊參謀恰好查鋪,通報他們熄燈后不遵守就寢秩序,隊干部解釋后才過關。
    “一名優(yōu)秀的掃雷兵,不是天生具備?!倍鸥粐诠P記本中寫著這么一句話。他如同“創(chuàng)客”,打破“逐點逐片平行爆破”作業(yè)方式,探索開道劃片爆破、多人多塊同步作業(yè)的方法,提升了爆破效率,被稱為“田字切割法”;基于教材“連續(xù)掃描探測、目標精確定位”十字交叉定位法,總結(jié)“分塊掃描、木棍標識、交叉劃線、精確定位”搜排要訣,提高了探測速度精度;根據(jù)爆炸物的規(guī)格尺寸、性能種類,他制作了10多種裝運沙箱,大大提升了雷場搬運效益和安全系數(shù)。
    在掃雷四隊2015年建隊之初的成績登記表上,杜富國的成績一次比一次好:8月4日,32分;8月15日,57分;8月23日,70分;9月5日,75分;9月19日,90分……掃雷隊教導員凌應文說,將這組分數(shù)按時間軸連成線,就是一個士兵的攀登路線、積淀之路。
    “杜富國在雷場上總說‘讓我來’,這不是口號,而是水滴石穿的積淀,是實打?qū)嵉恼婀Ψ?”掃雷大隊大隊長陳安游說道。
    說起地雷,54歲的麻栗坡縣猛硐鄉(xiāng)鄉(xiāng)民盤金良既恨又怕。1993年和2016年,他在草果地勞作時兩次觸雷,前一次炸掉右腿,后一次炸掉左腿。掃雷隊入駐當?shù)睾?,再也沒有群眾炸死炸傷。
    初到掃雷大隊的杜富國曾暗暗立誓,不掃完雷,絕不離開這片戰(zhàn)場。
    八一勛章優(yōu)秀事跡(篇6)
    聶海勝,男,漢族,湖北棗陽人,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現(xiàn)任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
    他是矢志報國、三巡太空的英雄航天員。1998年入選我國首批航天員,經(jīng)過多年刻苦訓練,圓滿完成基礎理論、專業(yè)技術(shù)、任務模擬等八大類上百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yōu)異成績通過各項考核。2005年10月,執(zhí)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與同乘組航天員密切配合,實現(xiàn)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航天飛行的重大跨越;2013年6月,執(zhí)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并擔任指令長,順利實現(xiàn)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自動和手動控制交會對接;2021年6月,執(zhí)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并擔任指令長,57歲再上太空,圓滿完成與天和核心艙自主快速交會對接任務,在軌駐留3個月,精心組織空間站兩次出艙活動,有效檢驗我國新一代艙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航天員與機械臂協(xié)同工作能力,實現(xiàn)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成為首位在軌100天的中國航天員。他一心只為飛天,始終用遨游太空的壯麗航跡書寫對黨的無限忠誠,是新時代中國航天事業(yè)無數(shù)奮斗者攀登者的代表。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2005年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榮獲“一級航天功勛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