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中班安全活動反思1000字

字號:

中班安全活動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冰上的危險,有危險的意識。
    2、知道自救方法。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yīng)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預(yù)備
    情形圖片
    活動進程
    1、碰到險情不慌張:
    一天,明明和濤濤在結(jié)了冰的河面上頑耍,忽然冰裂了,明明掉進了冰窟窿里。這可怎樣辦呢?
    2、自救辦法記心上:
    假如不謹慎掉進了冰窟窿里,小朋友要記?。?BR>    (1)應(yīng)大聲呼救并往岸上爬。
    (2)盡力把頭探出水面,雙手攀住大塊的厚冰,努力不讓自己沉下往。
    (3) 不要站在冰面上,應(yīng)迅速爬到岸邊,以防冰面再碎裂。
    3、安全預(yù)防很重要冬天溫度低,水面常常結(jié)冰。但有些時候冰凍得其實不結(jié)實,人走在上面很輕易掉進冰窟窿里。看一看,下面的小朋友做得對嗎?
    (1)在冰上有裂縫的河面上頑耍。
    (2)在剛結(jié)冰不久的河面上滑冰。
    4、大家快樂又健康知識小問答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不謹慎掉進了冰窟窿里,你知道應(yīng)當怎樣自救嗎?請幼兒來講一說,(1)在水中掙扎。
    (2)向岸上大聲呼救。
    (3)用力向岸上爬。
    假如你選擇了后兩個答案,說明你是個會自救的好寶寶。
    活動結(jié)束
    1、評價
    2、總結(jié)
    中班安全活動反思(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吃各種食物(果凍、魚、熱湯、水果等)時要注意的安全事項,學會正確進食方法。
    2、明白吃飯時不包飯和裹飯,細嚼慢咽才有利于健康,不要一邊吃一邊說話。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活動準備:
    掛圖
    活動過程:
    一、教師透過與幼兒談話,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小朋友,你們平時都愛吃什么東西呢?!.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零食是我們小朋友愛吃的東西,你們都吃過哪些零食呢?
    引導幼兒回答。
    2、教師:剛剛小朋友都說了很多自我愛吃的零食,那除了零食以外,我們還要吃飯菜,小朋友,你們吃過的飯菜又都有哪些呢?
    教師引導幼兒用心回答。
    二、引導幼兒了解進食可能遇到的危險
    1、教師:小朋友,你們明白嗎?飯菜可口,零食好吃,但是如果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不注意,也會很容易發(fā)生危險的哦!
    2、教師說一說因為飲食不當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如:有些孩子因為吃果凍造成窒息,有些小朋友中午把飯含在嘴巴里面睡覺也造成窒息等等。
    三、讓幼兒自我發(fā)現(xiàn)由于進食不當所產(chǎn)生的危險
    1、教師:小朋友,此刻請你們說說你們在吃東西的時候就應(yīng)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2、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自我在進餐時有哪些不正確的方式,就應(yīng)要怎樣樣做,才能夠避免危險的發(fā)生。
    3、教師小結(jié):吃飯時不能含飯在嘴巴里面,吃魚的時候就應(yīng)慢慢吃,防止被魚刺卡到;湯太燙的話就應(yīng)等一會兒再喝等等。只要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慢慢吃,多加注意,就不會發(fā)生這些危險。
    四、出示掛圖,進一步了解進食時要注意的安全
    1、教師:小朋友,請你們看一看這幅圖里面都有什么資料呢?圖上方是怎樣樣提醒我們在進食的時候要注意的事情呢?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畫,用自我的語言說一說。
    3、教師小結(jié):細細滑滑的食物要一小口一小口咬碎以后再咽下,我們在吃水果時要及時吐核,吃有刺的食物時要慢慢吃,過熱的食物要等到稍涼以后再吃。
    五、教師引導幼兒回顧并總結(jié)這天活動的資料,期望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注意進食安全。
    活動反思:
    這節(jié)課,我是根據(jù)我班幼兒具體存在的問題所設(shè)計的,在活動中讓每位幼兒通過觀看課件來感受這種行為的危害性和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孩子的反應(yīng)很好,在活動后,孩子在用餐時也能盡量注意吃飯時要注意的問題。
    中班安全活動反思(篇3)
    活動目的:
    1、知道安全乘車的道理。
    2、掌握乘車一些必要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3、初步了解并掌握在上車、乘車及下車時的安全知識。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5、培養(yǎng)幼兒手眼協(xié)調(diào)的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能讓幼兒知道安全乘車的道理。
    難點:能讓幼兒大膽地用語言表達乘車時不規(guī)范的行為。
    活動準備:
    安全掛圖、公共汽車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汽車圖片,談話引出內(nèi)容。
    你坐過汽車嗎?坐車時應(yīng)注意什么?
    二、出示掛圖。
    引導幼兒逐幅觀察圖片并加以討論,重點了解乘車時應(yīng)注意的事項。
    三、總結(jié),教育幼兒乘車應(yīng)注意安全。
    問:那么,在乘車時,怎樣做才是安全的?
    1、引導幼兒根據(jù)畫面講出正確的做法。
    2、教師總結(jié):如乘車下車都應(yīng)該排隊,不把頭、手,伸出車窗,不在車上亂跑動、不吃帶棍狀的食物等。
    活動反思:
    今天下午我們班開展安全活動《乘車安全》。在這個活動中,我通過讓幼兒觀察掛圖引導幼兒討論:乘車應(yīng)注意什么安全?由于這種活動比較貼近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這一話題一展開討論,幼兒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紛紛說出自己的乘車經(jīng)驗。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對乘車安全的自我保護意識。借此契機,我利用幼兒的椅子,組織幼兒玩《乘車安全》的游戲,我當司機,把幼兒的椅子排成兩排當公共汽車的座椅,游戲時提醒幼兒乘車時應(yīng)注意什么安全,這樣的游戲把幼兒的激情頓時提高起來。游戲中,幼兒既體驗了與同伴游戲的樂趣,同時也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到乘車的安全,整個活動效果非常好。
    中班安全活動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綠色,了解基本的交通規(guī)則,知道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重要性。
    2、通過參與情境游戲活動,理解紅綠燈的作用。
    3、樹立遵守社會公共規(guī)則的好品質(zhì),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則,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準備:
    布置情境化場景,紅綠信號燈。
    活動過程:
    一、觀看兒歌《紅綠燈》
    二、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了解紅綠燈的作用。
    (1)教師:馬路上有什么?有哪些顏色?紅綠燈有什么用處。
    小朋友們,兒歌看完啦,老師現(xiàn)在有幾個問題想問你們,在剛才的那段視頻里呀你們看到的馬路上都有什么?有那些顏色?你們覺得紅綠燈都有什么用處呢?
    (2)教師:汽車在中間的快車道上行使,馬路上的汽車是怎樣過馬路的?
    那你們看到剛才那些小汽車都是在哪兒行駛的么?小汽車又是怎樣過馬路的?發(fā)生了些什么?
    三、啟發(fā)幼兒探討馬路上的交通規(guī)則。
    (1)教師:自行車應(yīng)該在什么道上行使?自行車應(yīng)該怎樣過馬路?自行車該遵守哪些交通規(guī)則呢?
    (2)小朋友們剛才觀察的都很仔細,說的也很對。那老師還想問一問,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自行車應(yīng)該在什么道上行駛?自行車應(yīng)該怎樣過馬路?自行車又應(yīng)該遵守哪些交通規(guī)則?那行人呢?
    四、帶幼兒到布置好的游戲情景中,配班教師裝扮成交通警察,并做指揮交通狀。
    教師:這是誰?他在做什么?他是在怎么站的?他是怎么指揮交通的?
    小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一看,站在馬路中間的他是誰?他站在了哪里?他是怎么指揮交通的?
    好啦,小朋友們說的特別好,那老師就要獎勵一下小朋友啦,老師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做個游戲。老師現(xiàn)在說一下游戲的玩法,我們先要穿過馬路去停車場(走人行橫道線,看紅綠燈),到了停車場,每位小司機開一輛車。然后將你們的小汽車開回來。(開出停車場時提醒幼兒要看一看,聽一聽有沒有其他車輛開過來。提醒幼兒開車時要注意紅綠信號燈,并根據(jù)信號動作。)
    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中班的教師,班上的孩子年齡幼小,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老師就要將工作做到最細微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學習,積累,調(diào)整。我想,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好方法,那時,幼兒的安全問題不會再成為困擾我們的一個難題。
    中班安全活動反思(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迷路之后該怎么辦,了解如何正確分辨方向。
    2、懂得迷路之后不要害怕,要大膽、禮貌的向他人尋求幫助。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yīng)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故事內(nèi)容圖片,ppt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今天趙老師的好朋友鼠先生遇到了一個大問題,想請小朋友幫幫忙。
    2、師:我們一起聽聽它遇到了什么問題。(出示ppt)
    二、分段講述。
    (一)幼兒觀看故事前半部分。
    1、師:鼠先生遇到了什么問題?
    2、師:鼠先生為什么找不到鼠小姐的家?[.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因為鼠先生迷路了)
    3、師:鼠先生應(yīng)該怎么辦?幼:可以問警察,可以做記號等。
    (二)觀看故事后半部分。
    1、師:那最后鼠先生找到鼠小姐的家了嗎?幼:找到了。
    2、師:鼠先生是用了什么辦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幼兒:問了許多的小動物,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與幼兒角色扮演。
    三、經(jīng)驗遷移。
    1、師:鼠先生迷路了之后是通過問路的辦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那如果有一天我們小朋友一個人在外面迷路了該怎么辦呢?(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當給予提示、指導)
    2、小結(jié):迷路后可以使用的辦法有,記住自己家的門牌號、電話號碼、父母手機號,打電話給家人;向路上的行人問路;找警察叔叔,讓他們把自己送回家
    3、我們回家后可以問問家長還有什么好辦法,下次活動時大家在一起進行交流。
    四、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幫鼠先生找到了鼠小姐的家,他們高興的擁抱在一起,那我們也很開心,我們一起和鼠先生、鼠小姐跳舞好嗎?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我出示了一幅圖畫,指導學生看圖寫話,教學后感觸頗多。
    1、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豐富日常積累。
    思維是在感覺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高級認識活動。思維的材料來自感性經(jīng)驗。要培養(yǎng)學生看圖寫話的思維能力,首先要豐富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生動的.感性知識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必要條件。
    2、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對于一幅無聲而靜止的畫面,要讓學生看出動畫來,是一個難題。由此,我覺得對低年級寫話的培養(yǎng)首先應(yīng)該是對寫話的興趣培養(yǎng),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獲取知識的原動力,是激發(fā)學生動機,提高學習積極性的催化劑,學生對寫話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寫出精彩的語言。
    3、采取多種訓練方式。
    對學生進行看圖寫話思維能力訓練要采取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如結(jié)合閱讀教學進行說話、寫話訓練;結(jié)合品德課進行說話訓練;結(jié)合美術(shù)課進行想象力的培養(yǎng)以及說話寫話練習。等等。寫話課上,進行寫話訓練時,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中班安全活動反思(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幼兒用書和教學掛圖,了解安全春游的注意事項。
    2.知道注意安全才能開心出游。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發(fā)幼兒的美好回憶,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春游嗎
    二、引導幼兒逐幅觀看掛圖上的內(nèi)容,組織幼兒討論。
    師:有些小朋友也去春游了,可是他們都哭著回來了,請小朋友們看看,他們都怎么啦
    引導幼兒觀看第一幅圖。
    1.提問: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教師小結(jié):外出春游時,一定要跟緊老師排好隊,不能一個人離開老師和小朋友。
    2.引導幼兒觀看第二幅圖。
    提問:這個小朋友的腿是怎么破的
    3.引導幼兒觀看第三幅圖。
    提問:圖上的兩個小朋友在干什么
    教師小結(jié):一定要亂離路邊的池塘,防止滑入水里。
    4.引導幼兒觀看第四幅圖。
    提問:他怎么了
    教師小結(jié):如果遇到馬蜂或者其他小蟲子,最好小心的繞開,不去招惹它們,不激怒它們,這樣就不會引起它們的攻擊。
    三、教師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找出另外要注意的兩點。
    師:請你們仔細看看書上,看看還有沒有我們剛才沒有發(fā)現(xiàn)的問題。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討論另外兩點:
    1.師:這個小朋友的手怎么了
    2.教師小結(jié):春游的時候不要亂碰花草,小心被刺扎到。
    3.師:這幅圖上有什么
    4.教師小結(jié):鮮艷的蘑菇千萬不要采,因為它可能是有毒的。
    四、請幼兒自由閱讀幼兒用書,和旁邊的小朋友自由地說一說外出游玩要注意的事項。
    五、組織幼兒兒歌表演《郊游》。
    師:我們記住了這么多安全注意事項,就可以快快樂樂地春游去嘍。
    活動反思
    在平日里,孩子們總是跌跌撞撞,磕磕絆絆,小傷難免的,所以整個活動孩子們沉浸在故事畫面里,聽得很專注。知道了以后哪些東西不能碰,不能做哪些危險的事情,知道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要學會保護自己。通過故事畫面,孩子能準確判斷是與非,增強自己的安全意思。其實,也提醒老師在平常生活里要比較注意孩子的安全。
    中班安全活動反思(篇7)
    活動目標:
    1、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識別游戲時識別安全和危險的能力。
    3、知道在發(fā)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4、培養(yǎng)幼兒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圖片兩張
    2、安全卡片和不安全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出話題
    1、小朋友都喜歡玩球,而且有許多玩球的方法,但是小孩子應(yīng)該在哪里玩球呢?
    2、出示圖片有兩張圖片,請家仔細觀察,然后講講在哪里玩球好
    3、一張圖片里有車道,旁邊有小河,另一張是有圍欄的空地
    4、我們應(yīng)該在第二張圖片所表示的地方玩,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第一幅圖片中的不安全的因素,只有在沒有障礙的空地玩球才是安全的。
    二、故事受傷的皮皮
    1、故事里有誰,講了什么
    2、皮皮為什么三次受傷
    3、我們從故事里受到什么教育
    三、游戲:
    傳球玩法:教師準備有安全內(nèi)容和不安全內(nèi)容的卡片,幼兒圍坐在一起聽鈴聲傳球,當鈴聲停下時,手拿球的幼兒從盒子里取出一張卡片面向全體幼兒問;這樣玩可以嗎,幼兒根據(jù)卡片內(nèi)容邊拍手邊講對,對,對對可以這樣玩,或錯,錯,錯不能這樣玩。游戲可以復進行。
    四、集體講評:
    今后在生活,游戲中如何學會自我保護,注意安全。
    活動反思:
    在平日里,孩子們總是跌跌撞撞,磕磕絆絆,小傷難免的,所以整個活動孩子們沉浸在故事畫面里,聽得很專注。知道了以后哪些東西不能碰,不能做哪些危險的事情,知道自己已經(jīng)長了,要學會保護自己。通過故事畫面,孩子能準確判斷是與非,增強自己的安全意思。其實,也提醒老師在平常生活里要比較注意孩子的安全。
    中班安全活動反思(篇8)
    中班社會活動《我就是喜歡我自己》恰如其分的將這些知識點融合在了一起。對中班幼兒而言,初步有了自我意識和情感體驗,在此次的園本教研活動中,我作為中班教師,對這個活動進行了分析、教學,從讓幼兒了解自己到喜歡自己到通過活動,進一步提升喜歡自己的意識進行活動,以下是對本次活動的教學反思。
    1、形成幼兒的個性和特點
    喜歡自己,首先要對自己有個全面的認識與了解,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讓每位幼兒帶了三張照片,從剛出生到長大一點再到上幼兒園時,孩子通過觀察照片,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識。孩子通過觀察和比較了解自己不同時期不一樣的自己,感受自己的變化與成長。所謂自我意識,是人對自己的認識和態(tài)度,分為主體的狀態(tài)和客體的狀態(tài),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重視到了主體狀態(tài),卻將幼兒的自我意識孤立了起來,忽略了人的自我意識首先是他人態(tài)度的放映這樣的概念,也就是說,別人怎樣看待我們,或者我們認為別人怎樣看待我們,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怎樣看待自己,孩子在觀察和講述自己的.照片時,教師可帶領(lǐng)其他孩子給予一個積極的、正面的評價,使幼兒形成一個內(nèi)在的、穩(wěn)定的“他人眼中的自我”,是幼兒意識到自我,使“個性”從幼兒意識中萌發(fā)出來,并通過觀察和比較了解自己和同伴不一樣的地方,感受到自己的特別之處,感受這種奇妙。這個方面我做的還是遠遠不夠。
    2、挖掘“喜歡”的不同層面
    “喜歡”的概念是很廣泛的,它也是社會活動中一個重要的情感體驗,在這個活動中首先應(yīng)把“喜歡”具體到幼兒的個性化中去,讓幼兒主動去建構(gòu)喜歡的知識。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設(shè)計了兩套方案,讓孩子將喜歡的地方通過自畫像畫出來,并將喜歡的地方夸張化,然后看著畫說說喜歡自己什么。另一個方法則是讓孩子照鏡子,看著鏡中的自己有個更真實的情境。我選擇了第二套方法實施到教學中去,但教學效,果沒有預(yù)想的那樣,孩子看著鏡子,只是說了一下自己喜歡自己什么,如:我喜歡我的嘴巴,因為我的嘴巴會說話。幼兒完全沒有興奮和想挖掘自己的心理,教師這時也沒有適時的激發(fā)孩子,將“喜歡”流于了表面,兒童的社會性認識、情感和行為的發(fā)生發(fā)展,是通過和同伴及成人交往而來的,通過外界對自己的信息,如讓孩子給同伴找優(yōu)點和給自己找優(yōu)點,幫助幼兒體驗到贊美和被贊美的快樂,學會用欣賞看別人,看自己。這樣慢慢一層層深入,再回到主觀的意識中來,有助于幼兒良好的自我意識和個性的發(fā)育,而這種良好的自我意識和個性,又將反過來激勵他們形成自我喜歡的態(tài)度,鼓勵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和充滿信心地與外界交往。
    3、提升“喜歡”的境界
    《綱要》指導要點中提到:要創(chuàng)設(shè)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guān)愛和支持的良好環(huán)境。在第三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幼兒通過做事情,進一步提升喜歡自己的意識。需要反思的是,這些事情是教師提前安排好的,如整理書桌、疊衣服、掃地、洗杯子等,以成人的角度認為孩子會喜歡做這些事情,能做好這些事情,沒有站在幼兒的角度和立場出發(fā),為他們提供一個積極自主的空間,這個活動中,不僅僅沒有提升“喜歡”,反而將“喜歡”慢慢縱向化。
    社會領(lǐng)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yǎng)尤其應(yīng)滲透在多種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要創(chuàng)設(shè)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guān)愛和支持的良好環(huán)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讓我思考的是,像這樣《我就是喜歡我自己》的社會活動,應(yīng)與孩子真實的生活相聯(lián)系,從孩子的生活切入,有一系列為這個活動做準備的主題活動,而不是單一把它當成一堂課去教授孩子,社會學習也是一個漫長積累的過程,作為教師因很好的將生活與教育相結(jié)合,去理解孩子去相信孩子,真正的將社會情感滲透在孩子日常生活的點滴中,讓孩子真正從內(nèi)心喜歡他人,喜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