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在學習或生活中有所感悟和啟發(fā)時,我們有很多方式可以表達我們的感受。多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你掌握不同的寫作風格,在本文中我們將為您詳細介紹“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幫助到你的學習和工作!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篇1)
端午節(jié)期間,在湖北秭歸屈原故里,當地以“中國端午·詩意宜昌”為主題舉辦端午文化節(jié),采用現場+“云上”的方式,與線下和線上觀眾共迎佳節(jié)、同拜詩祖;在黑龍江,人們通過詩詞歌賦頌端午等系列活動傳頌端午文化、弘揚文明新風……各地以精彩紛呈的節(jié)目形式,展現端午意蘊,邀請人們共同領略傳統(tǒng)文化風采。
端午節(jié)是我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也是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jié)日,文化底蘊十分深厚。讓我們在品味端午文化意蘊的過程中,汲取奮進向上的精神力量。
從端午文化中汲取戰(zhàn)勝疫情的力量。在門口掛艾草、菖蒲,是端午節(jié)流傳最廣的民俗。艾草和菖蒲都是中藥,含有揮發(fā)性芳香油,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環(huán)境,因而衍生出“禳毒辟邪”的含義。端午節(jié)是古代的“衛(wèi)生防疫保健節(jié)”,寄托著人們保健祛病的愿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防疫智慧。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階段,要深入發(fā)掘端午節(jié)民俗衛(wèi)護生命健康的積極價值,將端午節(jié)衛(wèi)生保健民俗與疫情防控工作相融合,與愛國衛(wèi)生運動相結合,促進民眾樹牢公共衛(wèi)生意識、踐行衛(wèi)生保健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助力全面戰(zhàn)勝疫情。
從端午文化中汲取保持廉潔的力量。端午節(jié)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廉潔”一詞最早且先后兩次出現在屈原的作品中。其中一處是《楚辭·招魂》:“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爾未沫?!绷硪惶幨恰冻o·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東漢著名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注釋說:“不受曰廉,不污曰潔?!睂ⅰ傲疂崱苯忉尀椴唤邮芩说酿佡浀腻X財禮物,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沾污?!傲疂崱弊鳛橐环N價值取向,始終引領著社會向前發(fā)展,并成為一種良性的追求。端午節(jié)傳承家國情懷,要學習和發(fā)揚屈原“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的高尚品德,將“廉潔”二字深深地銘刻在心間,讓學廉、思廉、崇廉、守廉、倡廉成為自覺的長久行動。
從端午文化中汲取推動發(fā)展的力量?!肮柴斎糊埶嫌?,不知原是木蘭舟?!眲濤埓?、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流傳最久遠最普遍的風俗。劃龍船、賽龍舟,千帆競發(fā),萬舸爭流,有著發(fā)奮圖強、自強不息的深刻寓意,是團結協(xié)作、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力量的象征。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zhàn)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規(guī)劃收官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各項工作帶來嚴峻挑戰(zhàn)。狹路相逢勇者勝,越是艱險越向前。面對復雜嚴峻的形勢,我們要發(fā)揚龍船、龍舟精神,積極應對今年經濟形勢的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保持戰(zhàn)略定力,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端午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傳統(tǒng)文化的體現,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讓我們一起感受端午節(jié)的風采和魅力,在傳統(tǒng)文化的浸潤中獲得更多的精神力量,讓節(jié)日的精神在傳承中歷久彌新。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篇2)
端午節(jié)到了,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必不可少的一種習俗,而今天,我就要跟奶奶學習包粽子啦!奶奶把包粽子的材料都準備好后就叫我在一旁認真看著,只見她漫不經心的拿了兩片像一條尾巴的粽葉,把粗的一頭折成一個三角的漏斗形,接著灌上糯米,然后把開口的地方封住,再沿著三角形的邊一層一層的緊緊裹住,最后用線牢牢地把它扎好,這樣,一個精致的三角形的粽子就成功了。"你來試試,"奶奶對我說。我迫切的拿起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依葫蘆畫瓢包起來,因為是第一次包粽子,有點手忙腳亂,包得七零八亂,擺弄了半天,最后竟然散架了,結果第一個粽子因失敗而告終。
接著,第二個、第三個......我灰心的要放棄。奶奶鼓勵我又開始包第五個粽子,這次我特別小心,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很認真,奶奶也在一旁耐心的一步一步的指導我,經過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啊!第五個粽子終于大功告成,奶奶連連夸我第五個粽子包得很棒,看著我包的粽子我滿意的笑了。我終于學會包粽子了啦,真高興!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篇3)
作家馮驥才曾說過:“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之所以中斷乃至消亡,實際上是它的精神內涵被人忘記,它的精神載體不復存在?!碑斣絹碓蕉嗟娜碎_始在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互贈禮物,卻有很多人不知道年畫、糖人,沒聽過嗩吶,不識艾草、菖蒲。原本產生于民間的端午節(jié)、清明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一些節(jié)俗已不再見于民間。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因為失去了歷史精神與文化情感而丟棄了自己的節(jié)日,還是因為放棄了自己的節(jié)日而淡漠了歷史尊嚴與文化的情懷?
文化本身是一個民族傳承思想的紐帶,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曾經陪伴我們成長甚至一生的傳統(tǒng),在現代商業(yè)文明的長驅直入中走向消亡。前些年,韓國宣稱端午節(jié)起源于該國,這無疑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挑戰(zhàn),極大刺激了公眾的神經。目前,包括端午節(jié)在內的多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已設為法定假日,凸顯了國家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重視,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倘若我們仍不去體味這些節(jié)日所蘊涵的歷史文化,甚至僅把吃喝玩樂視為節(jié)日的要義,那就難免會淡化節(jié)日的意義,更會人為地割斷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對共同精神家園的守護。
傳統(tǒng)的就是現代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應該依靠傳統(tǒng)方式讓傳統(tǒng)節(jié)日復活,應該讓我們的孩子學會并且記住我們自己的節(jié)日。好好利用端午三天假,讓我們共同在補課中迎接端午節(jié)吧:多實踐,哪怕動手包一個粽子;多與孩子學習一些傳統(tǒng)知識,哪怕只是粽子的來歷;多和家人聚聚,哪怕只是端午節(jié)的一頓團圓飯。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篇4)
人生有平坦順利也有坎坷艱難,有日麗風和也有驟雨暴風,有健康美麗也有生老病死……然而,只有笑對人生處變不驚頑強拼搏,才能越高山如走泥丸;只有對生活充滿了愛,人生“金礦”才會挖掘不完.這,才是生活信念!
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會耕作的人不在于廣種薄收,而追求的是收獲之豐碩;善捕魚的人不在于天天撒網,而把握的是魚之數量和質量.不能舍棄常人都有的,就不能得到常人所沒有的.這,才是生活的執(zhí)著!
能把心意分贈給更多的人,你會贏得更多的朋友.你把喜悅分給幾個朋友,你的喜悅就多了幾分;你把苦惱告訴幾個朋友,你的苦惱就少了幾分.多一個朋友就多了一條路,驀然回首,你已不再踽踽獨行,你已不再是“跑單”的行路人.這,才是生活的藝術!
不一定非讓經歷跌宕起伏,風雨如故波濤依舊同樣是人生的本色;不一定非讓征途充滿奇幻,平平淡淡同樣是人生的滋味.唯有踏踏實實順其自然地用好每一分鐘,才能不斷攀摘時間枝頭上的果實.這,才是生活的真諦!
不要因為貧窮而悶悶不樂,垂頭喪氣換不來富有;不要因為知識淺薄而自慚形穢,自卑不會讓自己成為知識的富翁.要學吉普賽人,唱著歌流浪,讓奮斗在歌聲中進行;要用幽默解釋煩躁,使負載的心靈減壓.這,才是生活的樂趣!
生活是阡陌縱橫的原野,交織著悲歡離合;生活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蘊藏機遇和挑戰(zhàn);生活是一個百寶箱,珍藏著無限希望和誘惑……讓我們擁抱生活、播種愛情、收獲思想、實現寄托.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篇5)
我也有一兄一妹,分別在江蘇和浙江,端午節(jié)只在群里發(fā)了端午節(jié)安康的圖片,算是應了節(jié),應了景,而非眼前的兄妹可以有直接的生計,可以相處一起。按照他們的歲數,應該父母健在,賣完櫻桃就可以回家與父母團聚的。而我們兄妹卻各自一方,父母幾年前就不在了,與眼前的這對兄妹相比,大約是同樣的親情,不同的人生。
真正的親情應該無關貧富,無關貴賤。聯(lián)想到家家戶戶的這種親情,有些可能和睦相處其樂融融,有些可能遠隔天涯彼此思念,有些可能形同陌路無關痛癢,有的可能反目成仇斷了來往……
血緣的關系在我看來是所有關系中最親最近的了。前一陣,我的大舅不幸去世,親戚建了個群,有些是很小時候見過的,有些則根本沒見過。一下子那么多與自己有著血緣關系的親戚冒出來,還真有些不可思議的奇怪感覺。但是,血緣一下子把我們拉近了,這種親情讓我們約定,有機會見面,彌補我們以往的欠缺,彌補我們的長輩在世時我們因為依賴而缺失的交往。父母們離世后,我們反而應該更密切地聯(lián)系,畢竟我們身上有同一個家族的血液在流淌,而且家族的基因導致的外貌也很有些相象,盡管我們可能會操著不同的方言,從事不同的工作,經歷不同的人生。
我還認為,血緣關系只可以背叛,卻不可以改變。有些血緣的親情即使到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卻否認不了這種血緣關系的存在,至于這種關系存在的意義,親如一家的與形同陌路的、反目成仇的理解肯定不一樣。
端午節(jié)了,突然就想到親情,其實還有層原因,就是大約20xx年的端午節(jié),曾寫過一篇文章,懷念小時候媽媽包粽子的情形,寫文章時媽媽還在世。而今,父母已去世多年,成了孤兒的我,格外懷念這份親情。
端午節(jié)并不是團圓節(jié),卻總有點傷感在其中,不知道是不是有紀念屈原老先生的原因在其中。20xx年的端午節(jié),這樣的一篇文字算是對親情的重新解讀,也是一種紀念和牽掛。
最后,還是祝福所有血濃于水的親情都能夠彼此真的成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篇6)
五四運動100周年心得感想1:
5月4日,是中國青年的節(jié)日。
**年前,五四運動的爆發(fā),像一道閃電,撕裂了窒息的黑暗;像一點星燧,引燃了燎原的烈焰。直到今天,五四運動的愛國主義光芒仍灼灼其華,燭照神州,激勵青年。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我們重溫90年前青春的熱血與激昂、理想與目標,我們更加期待站在新起點上的青年一代,傳承榮光、開創(chuàng)未來、勇于擔當,交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歷史答卷;更加企望處在嶄新世界坐標中的古老國度,在一代代青年的擁簇推動下,煥發(fā)青春光彩,以更加從容自信的姿態(tài)巍然屹立。
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征服歷史。國家、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在青年,青春在為祖國和人民的奮斗中更顯意義和價值。
一個富有智慧和遠見的民族,總是把信任的目光投向青年,總是把千鈞的擔子交給青年。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青年人贏得了期許與信賴,挑起了重擔。而新的時代又賦予青年以新的使命和責任,五四精神也必定在青年的承繼中豐富更新內涵。
這份責任與使命,概而言之,是為科學發(fā)展再立新功,為民族復興開創(chuàng)偉業(yè),為祖國統(tǒng)一不懈努力,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共同發(fā)展做出應有貢獻。具而言之,是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本職工作崗位上,貢獻智慧力量,創(chuàng)造優(yōu)異業(yè)績。極而言之,是把個人的理想融入國家民族的宏偉藍圖之中,把個人的奮斗融入到服務祖國、服務人民的時代洪流中去。
夢想是青春的花環(huán),空有夢想卻難以擔當重任。成長中難免會有困難和挫折,前進道路從來都不盡是平坦,改革發(fā)展也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艱難險阻。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鋼花在淬煉時迸射,彩虹在風雨后飛揚,青春之光在執(zhí)著追求和不懈奮斗中會更加奪目。
立志報效祖國、希望有所作為的青年一代,惟有激揚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惟有長存永不言敗、永不言退的銳氣,惟有永葆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朝氣,惟有憑借堅定的理想信念、頑強的意志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艱苦奮斗,才能真正孚得起人民信任,擔負起歷史使命,讓五四精神綻放新的時代光芒。
惟有如此,待到白發(fā)蒼蒼、年華老去,我們才能真正無悔地說:我已經把自己全部的青春和滿腔的熱忱,奉獻給了我的祖國和人民;我們也才能真正無憾地回味:自己的青春閃耀過的那奪目的瑰麗之光。
年輕的我,意氣風發(fā)、躊躇滿志,驀然回首,往昔幕幕展現在眼前:兒時的我,總盼望著長大,視父母的關愛為枷鎖,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獨立自由的生活;隨著心志的逐漸成長,我悄然發(fā)覺自己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父母,此時的我只有懷著感恩的心情,在父母饋贈的圣水甘霖中幸福成長;漸漸懂事后,我開始為自己的事情煩惱:初中時我的理想就是考取重點高中,為了這個宏偉目標,我含辛茹苦、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與書桌為伴。中考猶如一場浩劫,弄得人遍體鱗傷,結果卻事與愿違,心力憔悴的我跌跌撞撞地走進沔城高中,失意與彷徨如陰霾一樣籠罩在我心頭。善解人意的母親看出端倪,鼓勵我說:城中嚴格的管理制度,將會給你提供學習的最佳場所;城中嚴明的紀律,將是你學習的最佳保障;城中優(yōu)秀的教學質量,將為你施展鴻圖添磚加瓦母親的話,振聾發(fā)聵,擲地有聲,但我卻一直將信將疑。
于是我開始在校園里尋找:課堂上,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老師們,循循善誘、娓娓道來,老師的博學無私、嚴謹執(zhí)教與學生的樸實好學形成良好的互動,課堂上的氛圍融洽而和諧;元旦晚會上,你方唱罷我登場,臺上精彩不斷,臺下掌聲陣陣;自習課上,同學們如饑似渴地吸收著書本上的營養(yǎng),認真而又投入;操場上,足球比賽、籃球對抗,輸了,別泄氣!贏了,祝賀你!握一握手,頃刻,賽場上又是一片歡聲笑語。
難以忘記,為了推行熄燈制度,班主任每晚巡邏值班到深夜;難以忘記,為了監(jiān)督教學質量,學校領導經常深入教學區(qū),認真檢查每個教室的課堂情況;難以忘記,為了規(guī)范同學們的就餐行為,老師和學生干部們一起,每天早早來到餐廳進行監(jiān)督檢查
是的,我們的學校還年輕,但,這正是活力的象征!是的,城中還稚嫩,但她前途無量!不知不覺中,我發(fā)現自己已深深愛上她了,我完全把自己植根在這片土壤中,我的內心深深烙上了城中的印記。
那么,我們該為她做些什么呢?為了活躍校園文化氛圍,有的同學參加了社團,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干;有的同學力爭擔任學生干部,為學校的學生工作奉獻熱情和力量;有的同學發(fā)揮特長為學校獻技獻藝;還有的同學以主人翁的精神主動為學校的建設和發(fā)展獻計獻策
一個人的努力對于整個學校的發(fā)展來說如滄海一粟,但是如果把每顆愛校之心聚集起來,力量可謂無窮。畢業(yè)后再回首美麗的母校,我們就可以自豪地說:我無愧于高中三年生涯,我為我的學校驕傲!
年輕與夢想齊飛,這不僅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力量。
五四運動100周年心得感想2:
對于一滴水的滋潤,小草可以茁壯成長;對于明月的普照,夜晚才不會顯得如此寂寞;對于新人們的努力,時代的步伐才不會后退。
所謂“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我們不難發(fā)現,當人們步入21世紀,在所有傳媒上,出現的是新一代的優(yōu)秀青年。
如果想成為一名被大家所認可的青年英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中國,曾涌現過許多被人贊賞的青年,但畢竟現在正處于改革開放的重要時期,需要的青年勇敢地踩出一條條道路,這樣的青年除有必要的學識之外,還需有創(chuàng)新的勇氣和百折不撓的意志,同時還要有敢為人先的膽識和叱咤風云的氣魄。
一年一度的青年節(jié)將要來臨了,而對于我們正是發(fā)揚民族傳統(tǒng)精神的時候,是向廣大開創(chuàng)青年,優(yōu)秀團員的時候,于是,決定展開一次調查,找點頭緒,不料,在同學們的腦子竟然有如此多的青年典型事跡。
在溫州,學習李學生事跡已匯成一股熱潮,各界人士反響強烈。在鹿城區(qū)溫州顥源鞋材廠務工的安徽籍青年徐林財透露心聲:李學生是我們外來務工者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和熱心助人的美德,為溫州這個“第二故鄉(xiāng)”的發(fā)展貢獻力量。外來務工者聚居地鹿城區(qū)雙嶼鎮(zhèn)的副鎮(zhèn)長周岷說,李學生是千千萬萬平凡的民工中涌現出來的英雄。我整天和務工者打交道,更應該學習李學生熱心助人的精神,尊重、關心民工,努力改善他們的生產生活環(huán)境。
溫州市要求黨員深入學習李學生精神并展開討論,針對身邊涌現的英雄人物、先進典型,查找自身不足,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到實處。
團省委與省青聯(lián)追授在溫州舍己救人的河南籍農民工李學生“浙江青年五四獎章”,號召全省廣大團員青年向李學生學習,學習他視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視社會責任高于生命的高尚品質;學習他奮不顧身、舍己救人的英雄氣概;學習他忠于職守、敬業(yè)愛崗的踏實作風;學習他不計得失、樂于助人的無私奉獻精神
受災難的兒童們得救了,但是又一條年輕的生命永遠隨風而逝了,是他舍己救人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們,在青年來臨之際,這么一個典型模范的出現,盡管我們的心中依然還是對這個偉大青年有著無數惋惜,但這將是我們最值得學習的一種崇高的精神。
新時代的青年模范或許不是僅這一個就可以簡單概括的,也許還有讓我們認可的青年,但他在別人眼中,可能只是一個沒有文化的打工青年,但他依然有著如此高尚的品質,難道不會讓我們所感動嗎,所佩服嗎?
的確,時代需要開創(chuàng)者,對于我們這一批新生代更是需要耕牛的拓荒品質,把自己的創(chuàng)意大膽的秀出來;而對于工作,學習上的競爭,我們需要的是駿馬的爭先品質,學會用光明的手段力爭第一,我們千萬不要低估了自己的實力;其實,我們還需要蜜蜂的勤勉品質及小草的奉獻品質,對于社會的進步,當然少不了我們的一份力,而對于我們自身的要求,要學會默默無聞的奉獻出自己所力所能及的一部分,不要太過分的追求名利,其實這些都是身外之物,何必在乎呢?與世代共同進步,才是我們中國青年的傳統(tǒng)品質;之后我認為具備青松的頑強品質亦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對于要獲得成就,誰先不是經歷一場風霜后才聞到梅花香的,正因如此,我們必須要不怕苦,不怕累,永遠相信可以獲得最后的勝利,作為共青團員,更應該有這種責任去堅守國家的前進!
當風吹過第十四根蠟燭,我們已完全步入了青年;當我們戴著團徽站在團旗下宣誓時,我們已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團員,而則更應該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更應該發(fā)揚民族傳統(tǒng)精神,更應該同廣大青年一起,為社會主義祖國的繁榮,富強和現代化而貢獻青春!
社會需要我們去開拓,創(chuàng)新;時代在召喚我們這一代青年開創(chuàng)者!
小編精心推薦
心得體會范文 | 心得體會怎么寫 | 心得體會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