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勞動教學教育教案6篇

字號:

小學勞動教學教育教案 篇1
    [活動思想]
    以五月勞動節(jié)為契機,開展以我勞動,我光榮為主線的教育活動,讓學生通過去學習,去實際操作,體驗勞動所帶來的快樂,知道熱愛勞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勞動最光榮,從小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同時,讓學生體會到爸爸、媽媽和老師勞動的辛苦,做到尊敬長輩,熱愛長輩。
    [活動時間]__年4月28日5月3日
    [活動內容]
    一、快樂實踐負責:各班主任
    全校同學利用春假或雙休日時間,來嘗試做一名快樂的小能手。根據實踐活動反饋表(分低中高三個年齡段),開展實踐活動,五一春假結束后把反饋表上交班主任老師,各班進行班級比賽,推選出快樂小能手兩名。
    二、精彩展示
    1.創(chuàng)意我們的美食負責:各班主任、大隊部
    三六年級同學自愿參加《中國少年報》創(chuàng)意我們的美食活動,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進行美食創(chuàng)意活動。假期結束后取好作品名稱,拍攝下作品照片,附上簡短的文字說明(創(chuàng)意背后的故事+設計原因),將這些材料以電子稿形式交班主任老師。班主任以班級為單位交學生處后,學校擇優(yōu)推薦給《中國少年報》。
    2.勞動者是最光榮的主題攝影負責:各班主任、大隊部
    五六年級同學自愿參加以勞動者是最光榮的為主題的攝影作品展。拍攝一組在節(jié)假日期間仍然堅持在工作崗位上的叔叔阿姨的照片,洗出照片后參加少先隊五一活動櫥窗展。
    攝影作品要求沖洗7寸以上照片。假期后交班主任老師。
    三、能手比拼負責:各班主任、年級組長
    各班根據快樂實踐活動競選出班級小能手2名,參加年級我是小能手比賽,評選出各年級快樂小能手。
    比賽內容:
    一二年級系鞋帶、理書包、疊衣服;三四年級釘紐扣、冷菜拼盤比賽;五六年級套被套、炒菜比賽。
    獎項設置:各年級快樂小能手金獎1名,銀獎2名,銅獎5名,優(yōu)勝獎若干(各年級自定人數)。
    [活動要求]
    1.各中隊要高度重視,注重活動過程。
    2.對每項活動的開展,學生處及各班班主任進行檢查監(jiān)督和指導,確?;顒禹樌_展。
    勞動是生活的基礎,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每個人走向成功和輝煌的唯一途徑。小朋友們,你準備好做一名優(yōu)秀的少先隊員了嗎?趕快行動起來吧!
    小學勞動教學教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聽賞歌曲《勞動最光榮》時,能對歌曲所表現的內容做出相應的表情和動作反應。
    2、熟悉《粉刷匠》這首歌曲,能大膽、自信地用聲音和動作參與歌表演。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懂得“什么是勞動,勞動最光榮,熱愛勞動,珍惜勞動的人文思想。
    教學難點
    自信地參與表演活動,能愉快地與他人合作。
    教具準備
    課件、錄音機、電鋼琴、自制打擊樂器、小房子圖片、歌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感受音樂
    1、猜謎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一棵小樹五個丫,不長葉子不開花,會寫會算又會畫,我們大家都愛它。
    2、律動模仿,調節(jié)情緒
    (錄音機播放音樂《勞動最光榮》)
    二、聽賞音樂,體驗勞動
    1、聽賞歌曲《勞動最光榮》。
    (課件播放音樂《勞動最光榮》,讓學生邊看畫面邊將音樂完整地聽一遍)
    師:(1)歌曲告訴我們誰是愛勞動的,誰是不愛勞動的?它們是怎樣勞動的?
    (2)我們應該向誰學習?
    2、做一做,猜一猜。
    (1)學生寫出自己喜歡的,親身經歷過的勞動。
    (2)動作模仿勞動場景,請其他同學猜一猜。
    3、師生一起隨音樂模仿你所喜歡的勞動,體驗勞動的快樂。
    (課件播放音樂《勞動最光榮》動畫)
    三、引導掌握,快樂學習
    1、唱一唱
    (1)初聽《粉刷匠》音樂。
    (課件播放音樂《粉刷匠》動畫)
    師:這位波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復聽《粉刷匠》音樂。
    (課件播放音樂《粉刷匠》動畫,教師用形象的卡片展示歌詞,板書:《粉刷匠》)
    師:小粉刷匠是怎樣刷墻的?
    (3)教師隨琴范讀歌詞。
    (4)學生隨琴齊讀歌詞。
    師:我們平時刷墻的時候會出現一種什么聲音?
    (5)學生用“刷刷”來模唱歌曲旋律。
    (6)學生自制打擊樂器“小沙錘”來模仿“刷刷”聲。
    (學生把沙子裝進事先準備好的礦泉水瓶)
    (7)學生一邊用“刷刷”來模唱歌曲旋律,一邊用“小沙錘”伴奏。
    (8)學生在熟悉歌詞和旋律的基礎上,隨琴演唱歌曲。
    師:粉刷匠的小鼻子為什么變了樣?
    (9)請同學們體會著粉刷匠的心情,用自然流暢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2、演一演
    (1)分組討論,創(chuàng)編動作。
    (2)學生分組展示歌表演,其他同學演唱。
    (課件播放音樂《粉刷匠》歌表演。)
    3、畫一畫
    (1)教師把事先準備好的“小房子”圖片發(fā)給同學們,請他們用彩筆一起來“粉刷”自己的“小房子”。
    (2)教師展示“粉刷”的最漂亮的“小房子”,提出表揚。
    師:住在自己粉刷的小房子里,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3)請同學們用最美的聲音來表現歌曲《粉刷匠》。
    (課件播放音樂《粉刷匠》歌表演。)
    四、課堂小結,德育滲透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歌表演《粉刷匠》,聽賞了歌曲《勞動最光榮》,你們覺得這一節(jié)課過得快樂嗎?
    師:這些都是音樂帶給我們的快樂。語言是音樂,動作是音樂,琴聲是音樂,勞動是音樂,音樂是美的,所以勞動也是美的。老師希望你們像歌曲中的小蜜蜂、小喜鵲、還有小粉刷匠學習,學習他們不怕臟,不怕累的精神,用你靈巧的雙手,為社會、為學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個真正勤勞的,熱愛勞動的好孩子,讓社會上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你的美。
    (隨音樂《勞動最光榮》走出教室。)
    五、板書設計:(略)
    小學勞動教學教育教案 篇3
    教學目的: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學到一些鑒別食品生熟的知識,懂得這些食品怎么才算煮熟。
    材料準備:鮮魚兩條、蒸魚配料。
    教學過程:
    一、自學課文
    小組討論:1、怎樣知道飯已熟?
    2、蒸魚時為什么要掌握好時間?
    3、蒸大的魚時,魚眼突起變白色,但吃時發(fā)現魚中間仍然不熟,這是為什么?
    4、做紅燒魚這道菜時,容易發(fā)生魚肚里煮不熟的現象。這是什么原因?
    5、做白切雞這道菜時,應怎樣掌握時間、火侯?怎樣才算把雞煮熟?
    6、炒菜時,為什么要先把菜翻轉炒勻?
    二、做蒸魚示范
    三、指導辨認生和熟的魚,并讓學生親自鑒別,師生共同分析魚蒸不熟的原因。
    四、教師進行食品衛(wèi)生常識的教育,使學生懂得為什么各種肉類、蛋、蔬菜都應煮熟才能吃的道理。
    五、總結:
    分辨食物生熟的簡易方法:飯煮熟、看飯眼;魚蒸熟,魚眼突;蝦煮熟,蝦彎弓。
    六、板書設計:
    怎么鑒別食品的生熟
    飯煮熟、看飯眼;魚蒸熟、魚眼突;
    蝦煮熟、蝦彎弓
    小學勞動教學教育教案 篇4
    設計理念:
    《我們愛勞動》是音樂教材第二冊第九課的教學內容。本課由學唱《人人叫我好兒童》,聽賞《勞動最光榮》以及歌表演《粉刷匠》三部分內容組成。《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要求音樂教學要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yǎng)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并且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xié)調能力。本課我擬以“我們愛勞動”為情景主題,從欣賞學生最喜歡的歌曲《勞動最光榮》入手,讓學生模仿家庭勞動場景,在音樂聲中表現家庭生活的幸福,體驗勞動帶給自己的快樂與收獲,然后讓孩子們在表演中熟悉歌曲,從而學會新歌。最后通過合作完成“粉刷匠”活動,不僅讓孩子們體驗了社會的多種勞動方式,還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到勞動的光榮以及與他人合作表演的樂趣。另外,讓學生給“小房子”圖片涂顏色的環(huán)節(jié),通過音樂與美術的結合,打破了學科界限,整合了學科內容,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最終讓孩子們明白“勞動最光榮,熱愛勞動”的道理。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勞動最光榮》,感受音樂的歡快情緒和音樂所描繪的形象,體會本課“愛勞動”的主題。
    2、學會與他人一道用自然的聲音、歡快的情緒演唱《人人叫我好兒童》。
    3、通過復習歌表演《粉刷匠》,學生能夠自信地參與表演活動,體驗與他人合作勞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
    學會歌曲《人人叫我好兒童》,在學習中懂得“勞動最光榮,熱愛勞動,珍惜勞動”的人文思想。
    教學難點:
    自信地參與表演活動,愉快地與他人合作。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準備:
    鋼琴、小房子圖片、彩筆、愛勞動星。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勞動最光榮》
    1、隨著上課音樂《鈴兒響叮當》做律動。
    2、欣賞《勞動最光榮》,導入主題。
    師:歡迎小朋友們走進音樂課堂,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們來聽一首歌,看誰聽得認真,聽得仔細,能夠聽出歌曲中都有哪些小動物?它們誰愛勞動,誰不愛勞動?(播放音樂《勞動最光榮》)
    師生圍繞以下問題對話:
    (1)歌曲中都有誰?
    (2)歌曲告訴我們誰愛勞動?誰不愛勞動?
    (3)它們是怎樣勞動的?
    (4)我們該向誰學習呢?
    (5)在你們家誰最愛勞動呀?他是怎樣勞動的?能學學嗎?
    生自由說,邊說邊做動作。
    教師引導:讓我們一起加入他們的行列,和他們一起,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吧!
    3、播放歌曲《人人叫我好兒童》旋律(反復播放),學生在旋律中做拖地、洗衣、切菜等勞動動作。)
    4、師:和家人在一起勞動是多么快樂的事呀,有人還把它編成了一首歌曲呢,老師唱給你們聽?。ǚ冻?。)
    (歌曲《勞動最光榮》首先從思想上啟發(fā)學生熱愛勞動是一種美德,應該像熱愛勞動的人學習,進而引導學生通過勞動場景的表演自然地進入歌曲《人人叫我好兒童》的音樂氛圍中去,并在不知不覺中熟悉了歌曲的旋律,起到了很好的導入效果。)
    二、學習歌曲——《人人叫我好兒童》
    1、讀一讀(出示歌單,熟悉歌詞)
    (1)教師按節(jié)奏朗讀一遍歌詞。
    (2)學生跟老師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
    (3)分小組邊拍手邊接龍讀。
    2、唱一唱
    (1)教師彈琴,學生輕聲模唱旋律。
    (2)齊唱、各組接龍唱。
    (3)指導演唱。
    師:這首歌曲該用什么情緒演唱呢?
    生:歡快、高興……。
    (4)齊唱——分組唱——個人唱。
    (5)評價。
    3、演一演
    師:除了演唱之外我們還能用什么方式表達我們快樂的心情呢?
    生:加上動作,拍手,跺腳,用打擊樂器……
    師:那就讓我們先用自己喜歡的動作隨音樂邊演邊唱吧。
    (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
    教唱歌曲的環(huán)節(jié),巧妙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學會唱歌,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愉悅身心,并能用正確的情緒表現歌曲,最后自信地參與表演活動,感受美、表現美,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4、編一編
    師:你們還能幫大人們做什么事呢?
    生:洗碗、掃地、關燈、……
    師:把你們能幫大人們做的事編成兒歌說給你小組的同學聽,好嗎?
    要求:學生先嘗試獨立創(chuàng)編,然后組內分享,最后全班交流。
    (1)學生創(chuàng)編,教師指導。
    (2)交流匯報。
    例如:媽媽……,我……,爸爸……,我……
    爺爺……,我……,奶奶……,我……。等等。
    (3)師生共同演唱新創(chuàng)編的歌詞,并評選出最佳作品。
    (該環(huán)節(jié),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fā)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chuàng)編活動,通過同學間的共同討論、互相交流、一起表演,來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學生在小組的合作中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使學生認識到,從小應該養(yǎng)成愛勞動的好習慣,也為音樂表現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三、綜合活動——做一個勤勞的“粉刷匠”。
    1、師:有的勞動我們可以一個人干,有的勞動我們卻需要很多人一起合作,才能完成。今天我想和小朋友們一起來完成一項重要的工作。老師這里有幾棟漂亮的房子,可是還沒來得及粉刷呢,現在我想請小朋友們和我一起來當“粉刷匠”,把我們的小房子刷得漂漂亮亮的,好嗎?刷的又快又好的小組,老師頒發(fā)“愛勞動”星。
    2、小組合作,給事先準備好的“小房子圖片”涂上顏色,感受大家在一起協(xié)作勞動的快樂。
    3、播放《粉刷匠》音樂,學生在音樂聲中完成作品。
    4、教師評價,發(fā)“愛勞動”星星。
    (提倡學科的綜合是新課標的一大理念,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進而理解音樂的意義;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協(xié)調精神,這也是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目標,該活動的設計既體現了綜合性學習的特點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總結
    師:是啊,我們都是愛勞動的好孩子,不但要為爸爸、媽媽做事,還要為社會、為我們的學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F在,我們用勤快的雙手,一起將我們的教室裝扮得更加美麗吧。
    在音樂聲中,將自己的作品展在教室四周。
    (將學生引到為家庭社會做貢獻的道路上來,實現了音樂教育的人文性和社會性。)
    小學勞動教學教育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初步知道使用微波爐的一些知識,同時感受科技的進步可以使人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2)能力目標:讓學生初步知道使用微波爐的一些知識。
    3)情感目標:讓學生知道科技飛速發(fā)展,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初步知道使用微波爐的一些知識。
    教學準備:
    1)一些不同型號微波爐的圖片或掛圖。
    2)用微波爐來加熱或烹調食物的資料。
    3)有條件的學??蓽蕚湮⒉t的實物及一些用于微波爐煮食的物料。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誰家有微波爐?你會用嗎?
    二.有微波爐作教具的學校,可采用以下方法與步驟進行教學:
    1示范用微波爐來煮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指導學生自學課文。
    3選擇以下問題,讓學生作答。
    1)用微波爐煮食有什么特點?
    2)用微波爐煮食時,操作的方法應該是怎樣的?
    3)使用微波爐煮食時,有哪些主要的注意事項?
    4)小紅是怎樣學習微波爐的使用知識?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可利用板書幫助學生作出小結。
    4.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要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加熱面包、糕點、包子、饅頭等食品的實踐活動并品嘗食物。
    三.微波爐作教具的學校,可用以下方式進行教學。
    7)出示微波爐的圖片或掛圖,介紹它的種類、功能。
    8)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
    9)讓學生說說自學課文的所得,在教師的幫助下總結出微波爐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10)舉一些用微波爐煮食的實例。
    11)組織學生議論小紅是怎樣學習微波爐的使用常識。同時,可讓學生講述一下家中購買的電器產品,在使用時給生活帶來了什么好處,自己有沒有留心觀察這些電器產品是怎樣使用的,有沒有在家長的指導下學習使用等。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述進行總結,使學生體會到當今科學技術發(fā)展很快,新產品不斷出現,我們應有好學的習慣,不斷追求新知。
    小學勞動教學教育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與技巧,學會手捏簡單的泥制品。
    2、使學生初步具有技術的感知、思維、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心地進行技術活動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與技巧,學會手捏簡單的泥制品。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心地進行技術活動的習慣。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自然泥、刀、成品碗一個。
    2、學生準備:
    組成4-6人一組,準備塑料一次性臺布、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泥巴很好玩,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做自己想要做的東西,我們要它變什么樣子,它就變成什么樣子。只要你肯發(fā)揮你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就可以創(chuàng)作出許多東西來。
    2、出示泥碗,看這個泥碗怎么樣?我們也可以捏出這樣漂亮的泥碗來的。
    二、學習教材,講解制作方法。
    1、請你們仔細欣賞書上的圖示和文字說明。
    2、比較一下,與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3、誰能說說手捏泥碗的方法、步驟及注意點呢?教師注意補充和糾正,并適時板書。
    步驟:
    (1)團泥團;
    (2)摳洞捏凹;
    (3)修齊邊口;
    (4)用有齒刀刮光碗的內外壁;
    (5)把碗底圈處刮麻并涂泥漿;
    (6)裝底圈;
    (7)用手蘸水抹光碗的表面。
    注意點:
    1、在裝底圈之前,應先把碗底圈處刮一下,使其粗糙,再涂泥漿。
    2、制作中不要把工具對著別人。
    3、制作中盡可能保持桌面和場地的整潔
    三、學生分組實踐,教師巡視。
    1、捏泥碗的方法你掌握了嗎?那就動手做一做吧!
    2、播放音樂。
    3、教師巡視,如發(fā)現個別學生有困難,引導同組互助合作,如有困難學生較多,請做得好的學生在投影儀器前演示。
    四、作品展示,互動評價。
    1、出示評價標準:從制作方法、作品美觀、互助合作安全操作、準備與結束工作5方面進行全面評價,總分5顆星。
    2、學生自評與小組互評
    五、總結回顧,啟迪創(chuàng)新。
    1、剛才同學們都能巧手制作這可愛的小泥碗,但是似乎還不夠漂亮。你看這個,出示荷葉紋小碗圖片或實物,你知道這樣的泥碗是怎么做出來的嗎?
    2、學生思考,相互交流。
    3、這是用泥片貼碗的方法做出來的。
    4、引導學生課后嘗試制作。
    板書設計:
    巧手捏泥碗
    步驟:
    (1)團泥團;
    (2)摳洞捏凹;
    (3)修齊邊口;
    (4)用有齒刀刮光碗的內外壁;
    (5)把碗底圈處刮麻并涂泥漿;
    (6)裝底圈;
    (7)用手蘸水抹光碗的表面。
    教學反思:
    學生對捏泥碗非常感興趣,看到老師發(fā)下材料時都已經迫不及待躍躍欲試了,造成小部分學生在教師引導進行觀察圖畫與講解步驟的過程中沒有仔細聽,在制作過程中出現了手忙腳亂的現象,但是也是正常的,因為畢竟現在的孩子動手實踐的機會是比較少的。在進行拓展后,學生表示更有興趣,對他們進行了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