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教案實用8篇

字號:

高中美術教案 篇1
    知道我國四大石窟、掌握雕塑的材質以及分類、初步掌握云岡石窟的藝術特色。
    通過欣賞,分組探討理解在宗教盛行的歷史時期,宗教對人的精神影響和作用。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熱愛家鄉(xiāng)雕塑建設,愛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具有保護古建筑意識。
    欣賞教學法、情境法、體驗感悟法、討論法。
    教師提問:
    a、世界上三大主流宗教是哪三個?
    c、一提到佛教同學們首先想到什么?(西游記、敦煌壁畫、佛像等)。(接下來看影片《飛天舞蹈》提升學生興趣,引入新課。
    佛教產(chǎn)生于公元前6—5世紀時古印度的.一個小國。釋迦摩尼的母親一天晚上夢見一頭通體發(fā)光的六齒白象飛進了她體內,因此受孕。而后在腋下誕生一個嬰兒,就是后來的釋迦摩尼,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佛教的教義講求轉世輪回說,教化人們一心行善,默默的接受人世間一切苦難,來世便會有好的結果,過上好的生活。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 佛教是經(jīng)過古代的絲綢之路逐漸傳入到中國的。人間眾生的苦難是多種多樣的,眾生的愿望和需求也是多種多樣的,佛能夠看到并且?guī)椭姸嗍芸嗍茈y的人,并且滿足不同人的愿望。
    1、提問:中國四大佛教石窟?通過PPT分別播放四大石窟圖片。
    2、討論佛像的一般造型特點?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 肉髻,螺發(fā),白毫,耳垂 。石窟造像,高達寬博,造型平穩(wěn)厚實。體現(xiàn)了當時高潮的雕塑技術。同時體現(xiàn)了當時佛教在人心目中的無上地位。
    A、教師簡介云岡石窟。
    位于山西大同的武周山北崖,依山鑿窟,東西綿延一公里,創(chuàng)建于北魏文成帝興安二年。云岡石窟開鑿于公元460年(北魏),到唐朝達到高峰。云崗石窟作為北魏早期佛教藝術的中心,給各地石窟藝術以巨大的影響。現(xiàn)存洞窟53個,窟龕約1100個,石雕造像51000余尊。云岡石窟已成為國內各界人士參觀游覽的重要場所也是國際友人傾慕和向往的旅游勝地,有著名的二十石窟。
    B、提問雕塑的分類?
    ----圓雕、浮雕。
    D、欣賞云岡石窟佛像后討論藝術特色·
    1、本課總結: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宗教是人們解決生命中一切痛苦的唯一法寶,是進行心靈慰藉的唯一精神支柱。正是由于宗教的強大的精神作用,也被統(tǒng)治者作為統(tǒng)治國家的一個重要手段。但無論怎樣,歷史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宗教美術作品,能夠讓我們直接面對宗教的神圣與威嚴,宗教到現(xiàn)在仍然是凈化人們心靈的文化產(chǎn)物。
    提問:為什么云岡石窟以石刻佛像著稱而敦煌莫高窟以壁畫聞名于世?
    三 云岡石窟佛像藝術特色-----以壯觀的石刻聞名。
    高中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的:通過古代希臘、羅馬雕刻與建筑藝術的欣賞,
    使學生了解古希臘、羅馬的美術概況及表現(xiàn)形式。了解藝術隨時代而控變,及藝術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
    重點:l、古希臘雕刻、藝術的偉大成就
    2、古希臘、羅馬藝術的風格的與內涵
    難點;學生審美感受的體驗,欣賞能力的提高
    教具準備:石膏像、圖片資料、地圖、實物投影儀、背景音樂
    學具準備:課本、筆記本
    教學過程 :
    一、引人新課
    觀賞石膏像《米羅島的維納斯》,閱讀詩歌,講述相關神話,談論雕塑的審美感受。引入話題,馬克思說是“高不可及的范本”,恩格斯說在希臘羅馬面前,“中世紀的幽靈消失了”。
    二、新課講授
    1、古希臘藝術產(chǎn)生的條件
    貿易與航海造就了堅強的意志,機智勇敢和勇于探索的性格;城邦國家的奴隸主民主政體要求公民有健壯的體格與完美的心靈;溫和的氣候使運動員裸體竟放為藝術家對人體美有較早的領悟;“神人同形同往”
    的神話是藝術的土壤。
    2、古希臘雕刻一神性的崇高
    雕刻藝術特點。擔造完美的、理想化的人,追求一種和諧的理想美。
    重點作品:《米洛的阿芙羅蒂特》、《煉鐵餅者》《三女神》、《刮汗污的運動員》、《里切亞戰(zhàn)士》、(古典時期)
    《拉奧孔》《尼開神像》(希臘化時期)
    3、古希臘的建筑
    石柱圍成長方形,形成圍廊、拄、梁訪和兩面的山墻共同構成建筑的主要立面。
    4、古羅馬雕刻——人欲的膨脹:
    羅馬人很早就有為死者雕像的風俗,征服希臘后,雕刻走向成熟,注重理想美。帝國時期出現(xiàn)了強烈個性和復雜的內心世界描寫的肖像。
    重點作品:《奧古斯都像》、《卡拉·卡拉像》?!秺W里略騎馬像》
    5、古羅馬的建筑
    券拱加希臘柱式,混凝土使用廣泛
    重點作品:《君士坦丁凱旋門》、《斗獸場》、《萬神廟》
    三、小結與作業(yè)
    1、師生共同總結古希臘雕刻的主要特點及古羅馬建筑藝術的主要成就。
    2、教師談古希臘、羅馬藝術對后世歐洲藝術的偉大意義(文藝復興 古典主義)。
    3、思考希臘、羅馬藝術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異同。
    4。應學生寫短文波最喜歡的一件作品,忌空談,多聯(lián)系實際。建議閱讀希臘羅馬的神話。
    后記:這是我多年前的一節(jié)對全省的公開課,標志著我美術欣賞課風格的形成。就是文化性、情感性和知識性的統(tǒng)一,以及把美術課本身作為“美的課”來上的教學手段。
    附:優(yōu)秀學生作業(yè)
    文明與野蠻
    學生作業(yè)
    帕特農(nóng)神廟和大角斗場是歐洲古代藝術的杰作,把它們并在一起思考,我覺得很有意思。
    一開始我覺得它們一樣,一樣輝煌,一樣偉大,一樣地證明了古代人的智慧,一樣地體現(xiàn)了人類的自豪。
    帕觸神廟在古希臘雅典,是公元前五年世紀戰(zhàn)勝波斯侵略后,雅典人為他們的保護神,智慧女神雅典娜而建的。它采用長方形平列柱圍廊式,列柱是雄渾有力的多立克式,屋頂是兩坡頂,頂?shù)膬啥诵纬扇切蔚纳綁Γ嫌芯赖母吒〉?。整個神廟比例勻稱,飽滿,是古典大師菲狄亞斯的杰作。
    大斗角場則是六百年后羅馬帝國時期,這時希臘已被羅馬滅亡,但羅馬繼承了希臘的柱式藝術,把它和券拱結合,結合新的建筑材雕成的。它分成四層,觀眾的座席和通道等都經(jīng)過精心的安排和設計。這樣型制直到今天,體育館還沒有原則上的變化。
    就這樣,從雅典到羅馬,歐洲文明走出最輝煌的一步。
    但把問題往深處想,又發(fā)現(xiàn)它們有太多的不一樣。
    一個方,一個圓,一個神界單純靜穆偉大,一個人間繁復嘈雜,一個獻給神—一人有神性的崇高,一個留給野獸—一人殘存著動物的本能,一個從文明中透出野蠻,一個在野蠻上面建造文明。
    當年在帕特農(nóng)神廟,敬獻花環(huán)、水果、吟誦著,哲學、幾何學,贊頌著藝術家的杰作……
    而后來大角斗場是另一番情景,將軍,貴族們喝著美酒,摟著美人,在這里享受著人與人,人與獸,獸與獸血肉橫飛地撕咬。將軍們喜歡血,這喚起了他們殘酷的動物本性,因為人本來就是動物。
    (想到這些我真恨不得炸掉這個玩意,背一個破壞文物的罪名。)
    野蠻造就了文明,文明也裝怖了野蠻,誰能把它們分得清清楚楚。
    有個瘋子想千古留名(這個想法有點文明),于是就燒了帕特農(nóng)廟。
    這個行為真野蠻,不過,話要說回來,雅典娜用大蛇咬死拉奧孔誠也很野蠻
    角斗土斯巴達克思想,什么文明奇跡,大斗角場就是一個法西斯的奧斯維辛殺人的集中營,于他拿起劍教訓野蠻。
    不知道,他是不是也燒了大角斗場,反正帕特農(nóng)神廟和大角斗場都成了今天這個破敗的樣子。
    又一樣了,帕特農(nóng)神廟和大角斗場。一樣造出崇高、悲愴、蒼涼的美感,一樣
    收票參觀。這些買票的人,也有當年波斯人的后代,也有斗角場中幸存者的后代,
    人們又能在一起用不同的語言贊嘆古代腰文明的杰作。
    又一樣了,不同地方的人們一樣地按照它們的樣子建宮殿、建教堂、建銀行、建體育場、建劇院。在這些地方少了一些神的空幻、獸的殘忍,充滿的是真正的人的自豪。
    人類創(chuàng)造奇跡,創(chuàng)造美,這一點我不否認。但我想提醒大家,我們經(jīng)歷過野蠻、文明正在戰(zhàn)勝野蠻,文明必將取代野蠻。
    【教師評語】
    人人都贊美古代文明,而劉若飛同學卻能以獨特的思維,另辟建徑,從它們文明智慧的背后嗅出血腥,并進一步層層揭示文明與野蠻的關系,使我們對古代美術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高中美術教案 篇3
    一、說教材
    《走進意象藝術》屬于高中美術鑒賞模塊,意象藝術屬于三大美術類型之一,是介于具象藝術和抽象藝術之間的綜合的藝術類型,兼有兩種藝術的特點,也為學生后續(xù)學習難理解的抽象藝術打下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說學情
    高中階段的學生具有更強的探究精神,思維比較活躍,見解獨到,同時觀察能力與感知能力增強,在美術學習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質性的、美術理論方面的知識。但是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絕大部分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判斷標準普遍都只有一個標桿--就是“像”或者“不像”,所以吸引學生興趣點,使學生以客觀的態(tài)度學習欣賞意象藝術是教學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初步了解和認識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來辨析意象藝術。
    【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藝術,通過對意象藝術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語言的分析,以及藝術家的意圖方面來辨析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意象藝術的創(chuàng)作構思,提高審美素養(yǎng),開闊眼界,理解多元化藝術。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物象多視角表達的兩種方法即平面表達和立體表達。
    【難點】
    能理解物象多視角表達的方法,并用手繪線條的形式表達物象的多個視角。
    五、說教法、學法
    依據(jù)新課標的要求“美術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習環(huán)境”,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與學法:教法為情境法、展示法、實踐練習指導法,而學法則用自主探究法、比較分析法。
    六、說教學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我做了如下的準備:PPT課件。
    七、說教學過程
    從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出發(fā),我將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靜為動,融聲、形、色為一體,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環(huán)節(jié)如下:
    環(huán)節(jié)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精心設計好導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將展示《布羅格利公主像》與《帶帽的婦人》,引導學生觀察其中的不同。在學生對意象藝術有一個直觀感知后,繼續(xù)引出這樣的一個故事:當年有一位女士看到《帶帽的婦人》后,便問馬蒂斯“難道我們女人都像您畫的那樣子嗎”而馬蒂斯卻回答到:“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畫”。通過設疑的方式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意象藝術的興趣,讓學生把精力集中到課堂中來。
    環(huán)節(jié)二:欣賞作品,探究意象藝術
    根據(jù)費德門教授提出的美術鑒賞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釋——評價”,我確定我的基本環(huán)節(jié)為:感知怪異—分析怪異—理解意象藝術。
    (一)感知怪異
    在感知怪異環(huán)節(jié),我或多媒體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藝術作品,引導學生欣賞并談一談對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在學生答出怪異時我會繼續(xù)追問:為什么會有“怪異”的感覺?師生共同總結出畫面夸張。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對名畫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認識意象藝術的特別之處。
    (二)分析怪異
    在學生感受了意象藝術的“怪異”后,展示《圣維克多山》油畫和圣維克多山實景照片,引導學生對比賞析,師生共同探討出藝術家表達傳遞出的不是藝術家的“眼”中之象,而是藝術家的“意”中之象,即“意象”,從而引出意象是畫家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通過老師設問,學生討論師生共同探討,增強師生互動,使學生理解什么是意象藝術,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
    對于本課的重點,我將展示學生較為熟悉的作品《吶喊》,并且引導學生相互討論,互相啟發(fā),集思廣益,通過對作品的內容、形象、色彩、線條等方面的描述、分析掌握意象藝術的基本特征,比如主觀、夸張、變形等等,因此在這個階段只要適度的引導,學生就能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一些意象藝術的特征來,從而能挖掘出不同層次總結、歸納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三)理解意象藝術
    “如何理解意象藝術”是本課的關鍵,也是學生鑒賞意象藝術的根本要求。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重點是要傳達給學生兩個理解的切入點。故此我分別展示兩組作品,首先通過分析朱耷《鵪鶉圖》中的眼睛理解藝術家是按照“我”想表現(xiàn)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然后展示委拉斯凱茲的《教皇英諾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圍的肖像》分析兩幅作品,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并運用比較法的方式尋找差異,進而總結歸納出意象藝術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的方向,體會意象藝術是“表達作者內心世界”的藝術形式,理解意象藝術的創(chuàng)作構思是如何與作者個人的主觀意識、生活經(jīng)驗等進行整合與聯(lián)系的。通過學生的發(fā)言、討論,再加上教師的點撥歸納,學生對“意”與“象”的關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并體會到“我”在藝術中的重要性,對意象的“真實性”產(chǎn)生了認同和共鳴。
    環(huán)節(jié)三:學以致用,辨析意象藝術
    最后,我設置了“學以致用,辨析意象藝術”的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運用,理解本課的精髓,說出自己的收獲。故此我將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藝術作品與具象藝術作品,并且設置辯論活動:你是否認為意象藝術比具象藝術更有表現(xiàn)力?為什么?通過大量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對各種藝術風格和世界多元化藝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從而激活學生思維,拓展視野。
    環(huán)節(jié)四:總結回顧,拓展提高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以回顧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意象藝術的概念及其特點進行歸納和梳理,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有一個更加系統(tǒng)全面的認識。
    高中美術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了解相框相關知識,及設計的基本內涵,了解物以致用的基本設計理念。
    2、能力:嘗試制作和別人不一樣的作品。
    3、情感:體驗手工活動帶來的樂趣。激發(fā)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yǎng)觀察分析、創(chuàng)新思維及動手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小相框的相關知識及設計制作方法。
    難點:如何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制作新穎、美觀、實用的小相框。
    三、課時
    2課時
    四、教學準備:
    教師:多種廢舊材料、手工材料、范作、課件等。
    學生:多種廢舊材料、相框實物、圖片、繪畫工具剪貼工具等。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生活照片。
    問:這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照片記錄了生活中多彩的瞬間,要把這些精彩瞬間留在身邊,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教師把照片插進一個漂亮的小相框里,放在講臺前。問: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個小相框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
    出示課題——自制小相框
    同學們,你們家里一定有一些廢舊材料,其實它們都有潛在的利用價值等你去挖掘與創(chuàng)造。根據(jù)你今天帶來的材料我們來設計、制作一個小相框。讓我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給大家的照片做個富有個性的相框吧!它會給你帶來愉悅和自信。
    (二)引導探索,了解新知
    1、請學生看多媒體PPT照片,對照片上的小相框的用途、外形、色彩和圖案進行分析。
    2、給小組分任務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料來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樣的相框造型與色彩能更好地烘托你的照片?
    (3)怎樣將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三)學生練習
    請同學用手中的筆和紙設計一下自己下節(jié)課要做的相框草稿,注意制作相框材料和顏色的運用搭配。
    第二課時
    (一)探索研究
    1、思維訓練:
    參考收集到的資料,研究如何更好地為相框設立支架。根據(jù)材料進行嘗試。
    2、解決問題:
    (1)你在制作時都會遇到哪些問題?
    (2)你在制作過程中用哪些手法,需要哪些工具,應該注意什么?
    3、設計思路:
    (1)生活中的材料各不相同,根據(jù)材料的不同形狀進行設計。
    (2)根據(jù)小相框不同的擺放位置、用途進行設計。
    (3)造型新穎,注意外形、色彩、圖案要跟照片相配合。
    4、課件展示制作步驟
    (在演示過程中注意強調使用工具的安全。)
    5、欣賞分析學生作品(教材中及課件中的優(yōu)秀作品)。
    分析哪些材料可以做小相框,都可以用哪些方式進行裝飾。
    (二)學生練習
    1、比賽內容:兩人為一個小組進行小組合作,設計制作一個小相框來裝點生活。
    2、要求:
    (1)大膽創(chuàng)新,合理巧妙地運用各種材料、方法設計制作。
    (2)造型美觀,色彩搭配和諧。
    (3)注意工具材料使用的安全。
    3、特設獎項有:最炫創(chuàng)意獎、最贊美工獎、最佳默契獎、最高人氣獎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相框制作的學習,了解相框相關知識,及設計的基本內涵,了解了物以致用的基本設計理念,學習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設計新穎、漂亮的小相框。激發(fā)學生學習手工制作的興趣,培養(yǎng)觀察分析、創(chuàng)新思維及動手能力。
    高中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了解中國古代大型雕塑的遺存。
    2、了解中國古代陵墓雕塑的內容:地上紀念性雕塑、墓室內隨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一年級數(shù)學試卷doc性作品與藝術成就;從中體會紀念性大型雕塑與小型架上雕塑之間不同的藝術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對典型作品的藝術分析,啟發(fā)學生理解大型廣場雕塑與室內小型雕塑的不同特點;理解不同材質的作品對雕塑語言的不同運用。
    2、古代隨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靈魂觀念對后世仍有影響,現(xiàn)在社會上仍有以紙人、冥幣等隨葬的封建迷信活動,啟發(fā)學生對此有批判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唐三彩屬于什么?兵馬俑你了解多少?
    二、新課
    1、20世紀下半葉,中國古代雕塑有什么樣的重大高中化學試卷網(wǎng)發(fā)現(xiàn)?
    欣賞視頻:三星堆
    2、討論:中國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幾部分?兵馬俑有什么樣的特點?
    3、引導學生比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鑒賞。
    簡介: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位于陜西省乾縣北的梁山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陵墓石刻唐18陵石刻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重要寶庫之一,其題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過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圓雕,也有浮雕和線雕。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戰(zhàn)馬的浮雕──昭陵六駿。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組合基本固定,按性質不同,可分6類:
    1、獅子;
    2、石人石馬和馬夫;
    3、翼獸化學工業(yè)出版社電話和北門六馬;
    4、“蕃酋”像;⑤華表;⑥碑石、無字碑和述圣記碑。
    你最喜歡哪件作品?
    重點:擊鼓說唱俑:東漢時期,陶俑繼續(xù)流行于中原和關中一帶,造型較西漢時期更為生動。洛陽東漢墓中多出土各種庖廚、侍仆和樂舞百戲俑,特別是樂舞百戲俑,形體較小,但是姿態(tài)傳神,舞姿優(yōu)美,是生動的古代雕塑藝術精品。形象極為生動。
    總結:地上紀念性雕塑高一物理教案、墓室內隨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與藝術成就。
    三、布置課外思考:
    中國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幾部分?它們和現(xiàn)實生活有什么聯(lián)系?
    高中美術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借助現(xiàn)代教育媒體,從“審美教育”、“理論知識掌握”、“欣賞能力提高”幾方面制定教學目標,制作教學課件,努力使視、聽、練有機地組成一個既能傳授知識提高美術欣賞水平,又能獲取審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動態(tài)功能系統(tǒng)。
    2、引導學生體會中國古代人物畫的內涵,分析欣賞中國古代人物畫在表現(xiàn)人物動態(tài)、人物表情、色彩、線條等諸多繪畫因素的同時是如何處理好形與情這一矛盾的。
    3、深入了解我國古代人物畫的幾副杰作。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洌怀鋈宋飪刃氖澜缡侵袊糯宋锂嫷闹饕攸c,也是重點。
    2、以點帶面,通過本章中國古代人物畫某一點切入課題,全面認識中國古代繪畫。
    三、課的類型:
    講授課
    四、主要授課方法:
    講授、問答、討論、欣賞
    五、電教設計
    1、所需文件,范圍輸入計算機進行處理,做成課件。
    2、映示文字介紹中國古代人物畫的形成,發(fā)展過程,以及簡略介紹山水畫,花鳥畫種的表現(xiàn)技法。
    3、選用《韓熙載夜宴圖》長卷慢放一遍。再分成五個既有聯(lián)系,又相對獨立的畫面,配樂詳細講解,每段根據(jù)需要進行人物局部處理放大,最后全卷配樂以錄像形式再次放映一遍,加深理解。
    4、為啟迪學生思維,布置練習,欣賞幾幅唐代人物畫,電腦媒體映示。
    《虢國夫人游春圖》 《搗練圖》《龍鳳人物圖》《簮花仕女圖》
    5、小結
    六、電教軟件
    光盤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媒體映示課題,介紹中國古代繪畫的悠久歷史,獨特的藝術傳統(tǒng),發(fā)展過程和正式形成的時期。
    提示:由于以描寫人物活動為主的人物畫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畫,而山水畫,花鳥畫是后來從人物畫中分離出來形成今天的獨立畫科。
    Δ按畫科分:人物、山水、花鳥
    按技法分:工筆、寫意
    媒體映示作品,工筆畫《張卿子像》,寫意畫《李白行吟圖》,配以文字解釋什么是工筆畫,什么是寫意畫。
    (二)中國畫的特點
    1、映示標題文字說明:中國古代人物畫對于人物的描繪不僅滿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與內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謂傳神。
    2、映示圖片投影:五代畫家顧閎中作品《韓熙載夜宴圖》,慢速播放長卷,并配文字介紹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Δ顧閎中南唐畫家,善畫人物,據(jù)記載,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韓熙載家中,窺視其夜宴情景,憑現(xiàn)場目識心記,創(chuàng)作了此畫。
    Δ韓熙載,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貴族,避難來到南唐,初有恢復中原宏圖大志,但李煜對他猜忌,他為免遭不測便沉緬于聲色之中,以放蕩頹廢的生活來表示自己的政治上的無所作為。
    3、再把《韓熙載夜宴圖》分成五個獨立畫面。
    聽樂,觀舞,歇息,清吹,散宴。每個畫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樂。
    (1)第一段聽樂:(映示畫面)
    作者緊抓一個“聽”字,把握不同聽眾的情緒反應,不論轉身注視著彈琵琶歌伎的賓客,還是半掩在屏風后面探頭傾聽的女子,都統(tǒng)一到聽樂這個中心,在場的每個人都被迷人的音樂陶醉。
    提示:局部放大鏡頭,看到韓熙載神情憂郁,眉宇間含著沉思與隱憂,這種出色的心理描寫達到極其傳神的境界。
    (2)第二段,觀舞(映示畫面)
    畫面局部放大韓熙載為助興站起親自擊鼓,舞伎翩翩起舞,眾人也站立,擊掌,打板,合著節(jié)拍。
    提示:韓熙載雖擊鼓助興,但臉上沒有笑意,流露出悶悶不樂。提問學生為什么。
    另外畫面放大映示,后排穿黃色袈裟的和尚,處在觀舞賓客中,并不正視舞女,而是眼看擊鼓的韓熙載,人物表情內心活動,畫得很出色。
    (3)第三段,歇息
    夜宴中休息的場面,此段情節(jié)輕松,使《夜宴圖》有張有弛,富有節(jié)奏變化,是整個宴會情節(jié)上的一個間歇。
    4、第四段:清吹
    描寫韓熙載欣賞樂伎演奏的場面,休息后的韓熙載更換了衣服,袒胸露腹,盤腿而坐,右手揮扇欣賞管樂。故作不拘小節(jié),疏狂自放的姿態(tài)。
    五個樂伎雖并排一起吹奏,但表情姿態(tài)不同,有合有分,絲毫沒有呆板之感,使人仿佛聽到高亢豐富的管樂和聲。畫家用的線描,有粗細、輕重、疾緩之分,充分顯示了衣衫的質感。五個樂伎服裝主色調是淺色,由紅綠兩色相互穿插,有對比又有呼應,顯得豐富而統(tǒng)一,畫的極其工細。
    5、第五段,散宴
    這段收尾用一對男女隔著屏風對話的情節(jié),自然過渡到最后一段送別(映示對話圖)
    韓熙載的其它賓客都在與歌舞伎調笑言歡(映示畫面并放大)
    唯獨韓熙載一人在獨立深思,揮手與客人道別,為什么?
    提示:聯(lián)系前四段的形象,反映了他在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下,強顏歡笑的矛盾心理和內心苦悶。
    6、最后再次用錄像配樂形式完整放映一遍長卷圖,加深體會
    會《韓熙載夜宴圖》在刻劃人物心理狀態(tài),用筆沒色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八、作品欣賞
    1、《虢國夫人游春圖》
    2、《搗練圖》
    3、《簮花仕女圖》
    4、觀后交流,討論,請學生根據(jù)《虢國夫人游春圖》中人物動態(tài)、表情服飾等因素判斷誰是虢國夫人?
    九、課總結
    1、中國古代繪畫的形成和發(fā)展
    2、中國古代繪畫的分類和表現(xiàn)技法
    高中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了解中國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藝術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觀雕塑。
    2、認識宗教雕塑的豐富內容和藝術表現(xiàn)上可以繼承的價值。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石窟寺藝術是建筑、雕塑、壁畫的綜合體,歷朝修建的石窟寺藝術遺存,反映了中國美術發(fā)展的階段性變化,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史價值。
    2、寺觀雕塑有泥塑、木雕英語課件網(wǎng)、夾等多種材質,以泥塑居多,泥塑的裝鑾對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效果有重要作用。
    3、宗教雕塑作品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類型人物為參照,加以理想化,創(chuàng)造了很多富有生命力的宗教雕塑作品。啟發(fā)學生將宗教美術中的迷信成分與成功的藝術創(chuàng)造區(qū)分開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世界上有哪些宗教?你在哪見到有宗教雕塑?
    二、新課
    1、討論了解佛教各種形象
    菩薩是僅次于佛的佛教形象,能夠自覺與覺他,而尚未達到修行的果位,釋迦在成佛之前也是菩薩形象。在佛經(jīng)中常提到的菩薩有彌勒、文中學數(shù)學教學園地殊、普賢、觀音、大勢至等。北魏早期菩薩形象是男性的,面相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梁高隆與額際齊平,耳長垂肩,頭戴寶冠,與同時代佛造像造型特征接近。唐代以后,菩薩日益女性化。面相圓渾,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或高發(fā)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征,常表現(xiàn)出一種溫柔嬌羞的神態(tài)。大足心神車窟的一組宋代菩薩形象,面容婉麗,戴珠光寶氣的花冠,是一種世俗貴婦人的形象。觀音即觀世音菩薩,唐代避太宗李世民之諱,改稱觀音。
    2、石窟藝術作為佛教教義的形象體現(xiàn),其造型和布局有著一小學四語文教學論文定的規(guī)范性。(由學生欣賞作品,教師提問,簡單了解造型和布局)20窟大佛造像表現(xiàn)了早期佛造像的特點。
    A形體大?。褐飨?,以職位的大小排列。
    B造像配置布局:一鋪多尊、橫(婆莎世界的釋迦,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豎三世佛(過去世的燃燈佛,現(xiàn)在世的釋迦,未來世的彌勒佛)五尊佛(東西南北中)。
    C相貌與姿態(tài):(在人像的基礎上為了突出佛性,32大人相,80種隨形好)。
    D形象的象征性:蓮花(代表超脫塵世,純潔高雅;身后火焰紋的頭光和背光:象征佛光普照,神圣無比;還有身近幾年高考數(shù)學試卷姿,手勢等都有象征性)。
    E上色:在形體的基礎上,用色彩進一步的刻畫形象。
    (三)小結:總之,佛教雕塑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的雕塑水平,云崗石窟建造的較早,其特點具有踺陀羅佛教藝術特點,北魏遷都以后,其作品具有"瘦骨清像"的優(yōu)美風格,如北魏龍門石窟的作品,還有麥積山石窟,到了隋唐,佛教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人物的造型開始人性化和世俗化,如莫高窟和龍門奉先寺作品,所以唐朝有"菩薩象宮娃"的美譽。
    師引導學生交流,在指名說說
    石窟寺藝術是建筑、雕塑、壁畫的綜合體,歷朝修建的石窟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寺藝術遺存,反映了中國美術發(fā)展的階段性變化,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史價值
    這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各類的佛像,本是佛教徒崇敬禮拜的對象。塑造這些佛像,本是為了宣揚佛教教義,便于佛教徒的宗教修行實踐。但是,無須違言,這些佛像本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他所體現(xiàn)出來的藝術成就,是人們群眾智慧的體現(xiàn),這其中凝聚著人們理想和幻想。對于這些藝術作品的保護和研究,正日益授越來越多的人們重視。
    三、小結
    中國古代宗教雕塑的化學代表性作品及藝術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觀雕塑。
    高中美術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學些美術鑒賞知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的第一課。作為普通高中階段美術科目的學習模塊之一,美術鑒賞課程要重在幫助學生學會欣賞、鑒別與評價中外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其藝術鑒賞力,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熱愛中華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場。
    (1)通過教學,幫助學生了解美術的范圍、性質,美術各門類的特點和中外美術發(fā)展的大體脈絡。
    (2)幫助學生掌握美術鑒賞的基本方法,通過對具體作品的典型分析,以點帶面,觸類旁通,盡量做到每課教學能使學生了解相關的美術觀點、美術規(guī)律。重在理解、貫通,養(yǎng)成獨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記住個別結論。
    (3)學生利用當?shù)匚幕Y源、美術現(xiàn)象,結合從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進行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包括作著錄、繪示意圖、做統(tǒng)計、調查報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lián)系
    第一課主要是讓學生概略地了解美術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門類,懂得進行美術鑒賞應具備哪些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受到審美教育。
    二、學生分析:大部分同學初中根本沒上過美術課,對美術課早已麻木,失去興趣。不了解其對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個人素質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經(jīng)典繪畫直觀的形象和蘊涵的豐富哲理會影響人的一生。
    能力目標:使學生了解美術鑒賞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應用該方法進行鑒賞練習。情感目標:通過美術作品的欣賞,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培養(yǎng)學習美術的興趣。
    生活中,美術無處不在,影響中方方面面。請欣賞廣告片《K-BOXING》和《夜宴》預告片提問:片中出現(xiàn)了幾幅藝術品,有什么作用?
    各種類型課件出示一作品,請學生辨析。
    3、了解美術史、美術理論的基本知識。
    4、學生自學過程,進行簡單練習。
    選擇一插圖作品進行鑒賞,強調個性。(教學難點,對學生任何淺顯觀點教師都應以鼓勵為主)
    美術鑒賞的過程是能提高個人審美能力,在鑒賞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質,為了更好鑒賞必須掌握美術史、美術理論的基本知識,它的方法一般為對不同作品進行比較研究。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美術教案 | 高中美術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