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資格面試高中語文真題

字號:


    下文是關于中小學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高中語文的面試真題,報考了高中教師資格考試的考生來看看詳細的真題內(nèi)容吧!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整理的“中小學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此文本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中小學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高中語文
    1.題目:《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2.內(nèi)容:
    
    3.基本要求:
    (1)朗讀3-5段,讀出感情。
    (2)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品味有哲理性的句子。
    (3)有適當?shù)陌鍟?BR>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2.通過品讀、探究引導學生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達的觀點,理解文中重要語句內(nèi)涵,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3.提高學生對人生價值與意義的認識,積極健康的人生觀。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達的觀點,理解文中重要語句內(nèi)涵,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2.教學難點:提高學生對人生價值與意義的認識,積極健康的人生觀。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朗讀法、小組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激趣導入
    引用導入:(播放《武林外傳》中呂秀才說死大盜姬無命的視頻片段,或者下發(fā)該片段臺詞。由以上視頻我們可以看到,這段看似惡搞的對白中隱藏了三個哲學上的終極命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將往何處去?不僅僅在通俗文化中有這樣戲謔式的對話,還有很多嚴肅的哲學著作也對“人是什么”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17世紀涌現(xiàn)出了許多哲學大師,其中法國的帕斯卡爾對“人”這一命題的認識影響了后世無數(shù)的哲人。下面讓我們走近大師,一起學習《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環(huán)節(jié)二: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3-5段。活動:學生進行自由朗讀,然后進行點名讀、齊讀,最后教師范讀。
    明確:在朗讀中注意情感的投入,要讀出思辨和疑問,以及音調(diào)的起伏。過渡: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把握到課文中的基本情感和論辯性,那接下來我們一起去探究人的本質(zhì)。
    2.帕斯卡爾認為“人”的特點是什么?活動:學生自主發(fā)言。
    明確:人的特點是能思想、脆弱。相較整個宇宙而言,人因身體而脆弱,因思想而堅韌。在帕斯卡爾這里,人只是會思想的蘆葦,在它的思想里找不到它的靈魂,它的靈魂不在它的思想能觸及的任何地方,它只能在搖擺的風中感知自己。盡管隨時有可能被風摧毀,它也只能處于風中以證明自己的存在。
    過渡:我們知道了帕斯卡爾認為人是能思想且脆弱的,那整個文章中作者的觀點是什么呢?
    3.文章的結構為片段式,語言形式相對散亂,請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文章的主要觀點活動:學生再讀課文,然后同桌兩人進行討論,學生舉手進行回答。
    明確:思想形成人的偉大。
    (1)人從生理層面來看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
    (2)人的全部尊嚴都在于思想。
    (3)努力思想是道德的原則。過渡:我們理清了帕斯卡爾的思路,接下來我們進一步理解帕斯卡爾對“思想”與“人”的關系的思考。
    環(huán)節(jié)三:深入研讀本文哲學味道濃厚的句子很多,對于重點的句子進行分析?;顒樱翰捎眯〗M合作的方式,每組負責一段,討論研究重點句,在全班匯報討論結果。
    明確:(1)“思想形成人的偉大”人在自然界面前是弱小的,另一方面人又因為思想超越了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種,因而能駕馭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種,顯示出人的偉大,人的偉大來源于人思想的力量。
    2.“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yōu)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比伺c其他生命的區(qū)別在于:人知道自己渺小,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抵抗宇宙的力量,但是其他生物對于宇宙的力量卻不能正確認識,對于自身的渺小也缺乏認識。因此,正是在人與物思想能力的區(qū)別中體現(xiàn)出人的高貴。人從而超越了肉體的渺小,實現(xiàn)了精神的偉大。
    3.為什么說“我們?nèi)康淖饑谰驮谟谒枷搿??怎樣理解“這就是道德的原則”?這句話的思想與前幾句一脈相承,都體現(xiàn)出正因為客觀上人類肉體的渺小無法改變,因此才需要用思想來體現(xiàn)尊嚴,而保持思考的習慣就是人類道德的原則。作者把思想看做人之所以為人及人超出其他萬物的標志。因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有著絕對的優(yōu)勢,這種優(yōu)勢表現(xiàn)在思想精神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質(zhì),可以通向無限,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嚴,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說“我們?nèi)康淖饑谰驮谟谒枷搿?。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這是我們存在于世界的意義,是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這里作者把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層面,換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即喪失了人之為人的起碼條件。同時在進行道德選擇的過程中,我們就能體現(xiàn)自己的尊嚴。
    過渡:經(jīng)過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基本完成了對課文的解讀,那帕斯卡爾的一家之言是否就是真理呢?還有沒有其他的說法呢?下面我們進一步探究。
    環(huán)節(jié)四:拓展延伸
    大家還知道其他關于“人是什么”的思考嗎?
    活動:學生經(jīng)過查閱資料和互相交流,回答問題。
    明確:
    (1)南宋陸九淵(象山先生):“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BR>    (2)《文心雕龍》:“思接千載,視通萬里?!?BR>    (3)愛因斯坦:“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宇宙可以被理解?!?BR>    環(huán)節(jié)五:小結作業(yè)
    1.小結:師生共同回顧總結。
    2.作業(yè):網(wǎng)上有人說“歐陽鋒是哲學大師”,閱讀金庸作品《神雕俠侶》中黃蓉說瘋歐陽鋒一節(jié),在隨筆中談談你的看法。
    五、板書設計
    
    高中語文
    1.題目:《望海潮》
    2.內(nèi)容:
    
    3.基本要求:
    (1)試講10分鐘。
    (2)分析其中的點染手法。
    (3)范讀這首詞。
    《望海潮》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詞,了解詩文大意。
    2.通過討論及朗讀,分析點染手法。
    3.體會詞人表達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分析點染的手法。
    2.教學難點:體會詞人情感。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朗讀法、圈點勾畫法、小組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激趣導入
    江南盛景,自古叫人魂牽夢繞。素有天堂美譽的杭州,更是天賜美景。八月錢塘,西湖秀色。錢塘大潮是濁浪排空的黃鐘大呂。西湖美景,則是小橋流水的絲竹管弦。美的筆調(diào),美的畫面,美的景致,美的神韻,美的音律。柳永在這里告訴我們,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脫俗的美。
    環(huán)節(jié)二: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教師范讀,后讓學生自讀,再請一位學生朗讀。
    2.介紹柳永及相關資料。
    環(huán)節(jié)三:深入研讀
    1.上闕和下闕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作者帶著什么情感去寫的?
    明確:這首詞主要寫了杭州城的城市風光之美。上闕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闕描寫杭州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艷羨之情。
    2.試著具體分析一下上闕點染手法的運用。補充:所謂“點”,指的是點明情感的內(nèi)涵;所謂“染”指的是用景物來烘托渲染所點明的情感?!包c染”在寫景抒情詩中比較常見。一般用景物來“染”;用一句話,一個詞來“點”出要抒發(fā)的感情?!包c染”在《望海潮》表現(xiàn)為“點”即抽象評點,“染”為具體描寫,二者緊密相連,表現(xiàn)鮮明的情志。
    明確:從上闕來看,前三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點出錢塘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以及“自古繁華”的地位。接著就從這三方面分別詳細描繪,是“染”?!盁熈嫎颍L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染”,描寫街巷河橋的美麗、居民住宅的雅致和整個都市戶口的繁庶?!霸茦淅@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染”,寫出了錢塘江岸的柔美和錢塘江潮的壯美?!笆辛兄榄^,戶盈羅綺,競豪奢”是“染”,寫出了商業(yè)的繁榮,市民的殷富。“競豪奢”,則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
    3.試著分析一下下闕的點染手法。
    明確:從詞的下闕來看,“重湖疊巘清嘉”是“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是“染”。其中的“染”,從山色之美、湖荷之勝和人文風貌之佳三方面來鋪繪,展現(xiàn)一幅國泰民安的游樂圖卷。環(huán)節(jié)四:拓展延伸配樂朗讀。
    環(huán)節(jié)五:小結作業(yè)
    1.小結:師生共同回顧總結。
    2.作業(yè):搜集柳永的其他詩詞。
    五、板書設計
    
    高中語文
    1.題目:《雨霖鈴·寒蟬凄切》
    2.內(nèi)容: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3.基本要求:
    (1)設置相關教學活動。
    (2)指導朗讀,注意停頓和讀音。
    (3)賞析設問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BR>    (4)配合板書,試講十分鐘。
    《雨霖鈴》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借助對意象的分析,感受意境;賞析“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2.通過多角度朗讀,整體把握意境,掌握賞析詩詞的方法。
    3.深刻理解和正確認識感受詞中濃濃的情感美。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分析意象,賞析名句。
    2.教學難點:分析并感受詞中的意境和感情。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圈點勾畫法、小組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激趣導入
    溫故知新導入:(學生回憶有關離別的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薄澳钋奥窡o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比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F(xiàn)在我們就再次感受別離詩的千種風情,走進柳永的《雨霖鈴》。
    環(huán)節(jié)二:整體感知
    1.作者及背景介紹。
    明確:柳永,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創(chuàng)始人物。柳永仕途失意,為排解苦悶常與歌妓來往,他深深了解這些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汴京城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2.指導朗讀,感受基調(diào)。
    活動: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注意把握詩詞的節(jié)奏,體會詩詞的感情基調(diào)。明確:整首詞是哀婉悲傷的。
    環(huán)節(jié)三:深入研讀
    1.朗讀上闕,離別時的場景是怎樣的?
    明確:
    (1)環(huán)境:作者通過寒蟬、長亭、驟雨等意象勾勒環(huán)境。秋后的蟬鳴聲凄涼而急促,傍晚時分面對著長亭,一陣急雨剛停住,渲染出凄涼蕭瑟的場景。(2)情態(tài):“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通過對離別兩人情態(tài)的描寫展現(xiàn)出戀戀不舍與綿綿的情意。過渡:面對這樣的場景,詞人不禁感嘆道:“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比ヂ访C#缆沸捱h。
    2.多情自古傷離別,作者不禁發(fā)出了“今宵酒醒何處”的疑問,那作者想象中別后的生活是怎樣的呢?明確:“楊柳岸,曉風殘月?!?BR>    3.試著想象一下這句詞描繪的場景。明確:今夜酒醒之時,不見心上之人,只對著岸上的楊柳,曉風輕拂,殘月如鉤,這情景滿目凄涼,令人傷情。
    4.試分析這一句自問自答有何巧妙之處?明確:虛景實寫,明寫景,暗寫情。曉風殘月,設想酒醒后岸邊之景,更是依依惜別之情。
    文人賦予“楊柳”“風”“月”特殊含義,作者組合了最能觸動離愁的景物入詞,釀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濃烈的氣氛,更能展現(xiàn)出微妙的心理活動,挑動讀者的心弦。賦情感于具體的形象,別后的生活必定是凄苦惆悵的。
    補充:三個典型意象“列錦”式的組合在一起,使得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引起讀者無盡的想象和遐思,將別后凄苦惆悵、孤寂傷感的心理刻畫的淋漓盡致。
    環(huán)節(jié)四:拓展延伸
    通過本首詩,除了離情我們還能感受到作者的其他情感嗎?活動:引導學生結合柳永的生平事跡以及本首詞的寫作背景來展開分析。
    明確: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我們也能從詞中感受到作者懷才不遇的悲憤無奈。仕途的失意和與戀人的離別,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前途倍感暗淡和渺茫。
    環(huán)節(jié)五:小結作業(yè)
    1.小結:師生共同回顧總結。
    2.作業(yè):搜集其他離別詩;結合《望海潮》分析柳永詞特點。
    五、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