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教案1000字匯總

字號:


    俗話說,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不管是新教師還是老教師,提前準備好教案都是很有必要的。教案為教學活動的順利提供可靠保證,好的教案一定要老師獨立書寫嗎?考慮到你的需求,小編特意整理了“小班語言教案”,供有需要的朋友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小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大膽表述、學會“吃完…吃…”的句式。
    2.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樂于參加操作活動,并體驗創(chuàng)編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具毛毛蟲,引起幼兒興趣。
    師:“哇,寶寶,今天老師帶來了誰?這條毛毛蟲,平時最貪吃了,大家都叫他貪吃
    蟲。我們跟他打個招呼吧。”
    二、通過提問,理解兒歌內(nèi)容。
    師:“貪吃蟲肚子餓了,它會找什么東西來吃呢?(幼兒自由想像,大膽表述)師:
    到底吃了什么東西呢?出示蘋果。吃完蘋果,貪吃蟲肚子還是餓呢,它還想吃什么呢?
    (出示香蕉)吃完了香蕉,貪吃蟲肚子飽了嗎?(沒飽)它又吃什么呢?寶寶請看?。?BR>    出示西瓜)貪吃蟲的肚子到底飽了沒有?又吃了什么?(桃子)(師及時將這些水果粘
    貼于貪吃蟲身上)
    三:學習兒歌。
    1.教師示范朗誦。
    師:“貪吃蟲吃得好飽好開心哦!老師把它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請寶寶仔細聽》。
    ”
    《貪吃蟲》---我是一條貪吃蟲,吃完蘋果吃香蕉,吃完香蕉吃西瓜,吃完西瓜吃桃子,
    肚子吃的好飽呀。
    2.(好聽嗎?)師幼一起看教具朗誦。
    3.現(xiàn)在老師把水果順序換一下,考考寶寶會不會讀出來。(水果順序交換后,朗誦兩遍
    )
    四、嘗試小組合作操作,創(chuàng)編兒歌。
    提供操作材料,請幼兒人手一個食物,貼于毛毛蟲身上,合作創(chuàng)編兒歌朗誦。
    師:貪吃蟲已經(jīng)吃的很飽了,還帶來了好朋友,他們已經(jīng)爬到桌子上去了。請每個寶
    寶選好一個食物,貼到貪吃蟲身上去,然后大家一起試著講一講、念一念。
    小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聽賞故事,感受故事中優(yōu)美的語句,體驗作
    品帶來的快樂情緒。
    2、感知橘子花的特點。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橘子花》、CD《橘子花》、幼兒讀物9《橘子花》。
    2、教室水果店墻上貼有美麗的橘子花,幼兒人手一只橘子。
    活動過程:
    1、觀察教室墻面,引出話題:
    ——這里有一朵朵美麗的什么花?
    2、感受作品中的優(yōu)美語句:
    (1)教師進行配樂朗誦,初步熟悉內(nèi)容。
    ——橘子花美不美?
    從哪些語句中可以聽出它很美?”
    (2)出示圖片,教師播放故事錄音,理解故事內(nèi)容。
    ——橘瓣是怎樣的?
    “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聞一聞,有什么感覺?嘗一嘗呢”
    (3)教師再次朗誦,鼓勵幼兒跟學故事中的語句。
    3、體驗作品的情緒:
    (1)聽賞故事錄音,引導(dǎo)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
    ——“喜歡橘子花嗎?為什么”
    (2)幼兒人手一只橘子,動手制作“橘子花”。
    小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認真傾聽故事,了解故事主要情節(jié)
    2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3學習簡單角色對話,并模仿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活動準備:《拔蘿卜》動畫蘿卜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花狗小花貓小老鼠頭飾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蘿卜頭飾,引起幼兒聽故事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這是什么?(出示蘿卜),這個大蘿卜是一位老公公種的,蘿卜長的很大很大,后來老公公想把蘿卜拔出來,可是怎么也拔不動了,這可怎么辦呢?咱們一起來聽故事《拔蘿卜》
    二初步了解故事內(nèi)容
    播放課件,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誰幫忙拔蘿卜了?3蘿卜拔下來了沒有?
    三簡單復(fù)述故事(以提問形式引導(dǎo)幼兒復(fù)述)
    1.老公公每天都對蘿卜說什么?老公公一個人拔蘿卜拔下來了嗎?他找誰幫忙了?老公公是怎么喊的?老婆婆是怎么回答的?
    幼兒學老公公老婆婆動作
    2.老公公老婆婆找誰幫忙了,老婆婆是怎么喊的?小姑娘是怎么回答的?
    3.蘿卜拔下來了嗎?他們又請誰幫忙了?小姑娘是怎么喊的?小花狗是怎么回答的?
    引導(dǎo)幼兒學小姑娘小花狗之間的對話,提醒幼兒使用不同的聲音模仿故事的不同角色
    4.蘿卜拔下來了嗎?他們又請誰幫忙了?小花狗怎么喊的?小花貓是怎么回答的?
    5.他們請誰幫忙了?小花貓是怎么喊的?小老鼠是怎么回答的?
    6.大蘿卜拔出來了嗎?是誰拔出來的?為什么老公公一個人拔不出來,這么多人就拔出來了?
    小結(jié):人多力量大
    四表演故事
    老師今天請一個小朋友來做大蘿卜,我們一起來拔蘿卜好不好?教師和小朋友一起講述故事。教師針對幼兒表演情況適時進行提示
    五活動延伸
    家長和幼兒一起看畫冊,請孩子給家長講一講《拔蘿卜》的故事,并且請幼兒回家?guī)兔ψ鲆恍┘覄?wù),培養(yǎng)幼兒愛勞動的習慣。
    小班語言教案 篇4
    研究課題
    地方方言在幼兒語言活動中運用的研究
    執(zhí)教者
    顧夢琦
    班級
    小一班
    日期
    四月份
    活動內(nèi)容
    活動目標
    1.能熟練、大方地用昆山話將童謠,心情愉快。
    2.喜愛手指游戲,鍛煉手部肌肉。
    3.激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熱愛昆山童謠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開門的圖片。
    2.小動物玩具等。
    活動過程設(shè)計
    課題滲透體現(xiàn)
    一、復(fù)習童謠《金鎖銀鎖》和《蚊子?!罚鹋d趣。
    1、我們的小手會玩游戲的,我們的小手會玩什么游戲呢?2、幼兒到中間,與老師一起玩金鎖銀鎖的游戲。3、剛剛我們游戲是用什么話講的?我們用昆山話還會玩什么游戲?4、好的,我們找邊上的好朋友玩一玩。幼兒找個好伙伴,兩個兩個到中間來玩蚊子叮。5、幼兒找多一點的伙伴來玩蚊子叮的游戲。
    二、進入游戲,理解新童謠《開門歌》。
    1、(叮咚叮咚)呀,誰來了呀?可能它也想和我們玩游戲,客人來了,我們要做什么?2、演示教具,開門,大門開了,進的來嗎?(說:大門開開進不來)其余門一樣。(最后兩扇門請幼兒開)開完五扇門,請小熊進來,拍手歡迎小熊。3、剛剛我們一共開了幾扇門,小熊才進來的?4、這里有五扇門,老師手上有五個手指,也有五扇門,你想不想進來?5、老師示范邊念童謠,邊做手部的動作。讓幼兒進來,并和幼兒擁抱。
    三、嘗試自己說童謠。
    1、喲,你們看,誰也來了?(很多小動物),他們都想進到老師的門里來,呆不下了,那小朋友你們有沒有五扇門呀?我們來請小動物好嗎?那你想請誰進來呢?我們來試試。2、某某小動物進來了,真開心啊。
    四、鞏固童謠
    1、幼兒請自己的好朋友來玩開門的游戲。
    2、這個游戲這么好玩,回去我們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來做這個游戲。
    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戲之中,知識經(jīng)驗的準備是非常必要的。
    活動反思
    《開門歌》是一首民間童謠,鮮明的結(jié)構(gòu)特點,給幼兒清楚明了的記憶和想象線索,便于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重復(fù)性的結(jié)構(gòu)形式便于幼兒記憶,互動的形式不僅可以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幼兒于同伴交往的能力,促進小班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配上簡單的手指游戲,不僅增強了童謠的趣味性,還能鍛煉幼兒的手部肌肉、增強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及注意力。
    小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內(nèi)容,感受秋天樹葉飄落的美。
    2、學習詞匯:飄落、爬、躺、坐、游、藏等,能積極參與情景游戲。
    活動準備:
    1、ppT課件《秋葉飄》。
    2、大樹葉一片。
    3、背景音樂:小班音樂《秋天》。
    4、幼兒圍坐成半圓形。
    活動過程:
    一、導(dǎo)入話題,回憶經(jīng)驗。
    提問:秋天到了,秋風吹來了,樹葉從大樹上怎么啦?
    二、分段欣賞,理解散文內(nèi)容。
    1、理解第一情境:小蟲一段內(nèi)容。
    提問:(1)樹葉落在地上,誰爬過來了?
    (2)小蟲爬過來說:“樹葉,你當我的小屋好嗎?”小蟲說什么呀?
    (3)小蟲躺在樹葉下面好舒服??!小蟲們,爬過來躺在樹葉下面,舒服嗎?
    2、理解第二情境:螞蟻一段內(nèi)容。
    提問:(1)樹葉落在了溝里,又有誰爬過來了?
    (2)螞蟻對樹葉說:“樹葉,你當我的小船,好嗎?”螞蟻是怎么說的?
    (3)螞蟻坐在樹葉下面好舒服!小螞蟻們,爬過來坐到樹葉下面試試。
    3、理解第三情境:小魚一段內(nèi)容。
    提問:(1)樹葉落在了哪里?誰過來和樹葉說話了?
    (2)小魚說了什么呢?師幼共同學說對話。
    (3)樹葉變成小傘在等你們呢!小魚快游過來,藏在樹葉下面感覺怎么樣?
    4、理解第四情境:小燕子一段內(nèi)容。
    導(dǎo)語:樹葉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見了高興地說:“來信了,來信了,催我們快到南方去!”(師幼一起學說)
    三、根據(jù)課件,完整欣賞散文。
    四、活動結(jié)束,情境延伸。
    導(dǎo)語:天氣冷了,來讓我們一起飛到南方去吧!
    附散文:秋葉飄
    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子爬過來說:“樹葉,你當我的小屋,好嗎?”樹葉說:“好的,好的。”小蟲子躺在樹葉下面,好舒服啊!
    樹葉落在溝里,螞蟻爬過來說:“樹葉,你當我的小船,好嗎?”樹葉說:“好的,好的?!蔽浵佔跇淙~上面,好舒服?。?BR>    樹葉落在河里,小魚游過來說:“樹葉,你當我的小傘,好嗎?”樹葉說:“好的,好的?!毙◆~藏在樹葉下面,好舒服?。?BR>    樹葉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見了高興地說:“來信了,來信了,催我們快到南方去!”
    小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1.理解故事內(nèi)容,學說故事中簡單的對話。
    2.通過故事了解雪的相關(guān)特性,激發(fā)探究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1.幼兒用書15-18頁2.掛圖《雪花》活動過程:一、嘗味道,區(qū)分鹽、糖和雪花的特性。
    教師(出示一小勺糖):小勺子里的東西什么顏色的?這是什么呢?教師(出示一小勺鹽):這白白的東西又是什么?是什么味道的?教師:糖是白色的,鹽也是白色的,雪花也是白色的(處事小雪花的剪紙)有一個故事講的是小動物分不清哪個是鹽、哪個是糖、哪個是雪花,鬧出了許多笑話。
    我們一起來看看表演把!二、欣賞故事表演,學說故事中的對話(1)幼兒表演故事《雪花》的第一部分。
    (從開始到小花貓說這是鹽。
    )師:天上飄下來的是什么?師:小灰狗說了什么?(請個別幼兒或集體復(fù)述小灰狗的話。
    )師:小花貓覺得這是什么?它又是怎么說的?師:為什么小灰狗說是糖,小花貓說是鹽呢?(2)幼兒表演故事《雪花》的后半部分。
    師:到底是鹽還是糖呢,小灰狗和小花貓爭吵起來。
    這時,誰來了?師:老母雞是怎么做的呢?又是怎么說的?請個別幼兒扮演老母雞,模仿老母雞的動作和語言。
    三、完整閱讀故事,進行故事表演。
    師:這個故事有趣嗎?它的題目是什么?師: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我們一起扮演一次小灰狗。
    小花貓、老母雞。
    像大班哥哥姐姐一樣,輪到誰講話,水就出來學學他們的樣子說話,好不好?
    小班語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兒歌的主要內(nèi)容,知道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的重要性。
    2、喜歡參加閱讀活動,愿意開口講述自己看到的畫面內(nèi)容
    活動準備:圖片、字卡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
    1、師:寶寶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本領(lǐng)。
    師逐一出示圖片。
    2、師:寶寶們,你們看到了什么呀?(娃娃,娃娃在剪指甲,刷牙,擦鼻涕等)
    師:對了,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好習慣,平時我們還有哪些好習慣呢?
    3、幼兒自由交流、討論。
    師小結(jié):早上起床要刷牙、洗臉、有了鼻涕要用小手帕擦干凈,指甲長了要用剪掉,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的好習慣。我把這些好習慣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二、學念兒歌
    1、師有感情的邊指圖片邊朗誦兒歌一遍。
    師:寶寶們,兒歌里說了些什么呀?你聽到了什么?
    2、個別幼兒交流
    3、師再次朗誦兒歌,幼兒輕聲的跟念。
    三、學念字詞
    1、出示圖片、字卡,引導(dǎo)幼兒學念字詞
    2、字詞游戲:
    教師請寶寶們把眼睛閉起來,然后拿掉一張字卡,問寶寶們:哪個字寶寶不見了?
    幼兒猜猜、說說
    四、自主閱讀
    1、教師發(fā)放閱讀書,提醒幼兒一頁一頁的翻書,鼓勵幼兒邊看圖片,邊念兒歌。
    2、教師循回指導(dǎo),引導(dǎo)幼兒用手指讀兒歌。
    小班語言教案 篇8
    一、說教材
    語言是人們表達思想,進行交流的工具?!队變簣@教育指導(dǎo)綱要》要求“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jù)《幼兒園教育指導(dǎo)綱要》中對語言領(lǐng)域提出的目標,第一條是樂意與人交談講話有禮貌,和第二條注意傾聽對方,能理解日常用語,根據(jù)提供的語言領(lǐng)域目標,小班幼兒初步學習常見的的交往語言和禮貌用語顯得較為重要,因此我挑選了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天性的素材《小雞過河》?!缎‰u過河》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向幼兒介紹了兩只有禮貌而又聰明能干的小雞在郊游過程中如何通過三條河的故事。故事中的小雞、長頸鹿、烏龜?shù)榷际切“嘤變核煜さ?。聽了這個故事,幼兒會自然而然地拿故事中的角色來同自己對照,運用該故事教育幼兒做一個有禮貌、愛動腦的孩子非常合適。另外通過該故事還可以引導(dǎo)幼兒感受團結(jié)友愛,關(guān)心同伴的積極情感。
    二、說設(shè)計意圖:
    在我平時的觀察中,剛?cè)雸@不久小班的小朋友在接受了幫助后,什么都不說就走開了,沒有禮貌?!队變簣@教育指導(dǎo)綱要》在語言領(lǐng)域中要求“教育幼兒使用禮貌語言與人交往,養(yǎng)成文明交往的習慣?!庇纱耍蚁朐O(shè)計一個《小雞過河》的語言活動,希望通過活動讓孩子們學會禮貌用語,與人禮貌交往。在活動中,我首先通過欣賞小雞的歌來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樂意參與到活動中;然后借助教學掛圖和圖卡等形象生動的物品和孩子們一起進入到《小雞過河》的故事中去,在讓幼兒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chǔ)上,著重引導(dǎo)幼兒學習禮貌用語“謝謝”,“不用謝”,最后老師帶領(lǐng)幼兒一起欣賞故事,使幼兒對故事有一個整體的感知。
    三、說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小雞過河》,學習禮貌用語。
    2、引導(dǎo)幼兒做個懂禮貌、聰明能干的孩子。
    四、說活動準備:
    課件(小雞過河)、教學掛圖、圖卡、指偶小雞2個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jù)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提問法。
    1、情境教學法:我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情境,幼兒跟隨著老師一步步走入故事,就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環(huán)境中,如:兩只小雞出去郊游又過不了河,這讓幼兒覺得多么著急啊,請誰幫忙呢?他們會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過河。這不僅可以增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同時還可以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解決故事中的困難,從而使幼兒的能力得以提升。
    2、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采用多樣性、啟發(fā)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雞應(yīng)該怎樣過河呢?我們該怎么感謝長頸鹿,烏龜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fā)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六、說活動重難點:
    重點:引導(dǎo)幼兒學習禮貌用語
    難點:引導(dǎo)幼兒做個懂禮貌、聰明能干的孩子。
    七、說活動過程(結(jié)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shè)計了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導(dǎo)入(結(jié)合課件)
    (1)欣賞小雞的歌
    師:今天天氣真好,兩只小雞一起出去玩,你們看它們唱著歌走來了。(幼兒欣賞課件,小雞邊走邊唱歌:嘰嘰嘰嘰嘰,我們小手拉小手,嘰嘰嘰嘰嘰,一同去郊游。)
    (2)幼兒唱小雞的歌
    ①小雞的歌真好聽,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幼兒學唱)
    ②讓我們唱著歌,陪小雞一起去郊游。(幼兒看課件邊走邊唱)
    (開始部分以小雞的歌引起幼兒活動積極性,讓幼兒在學學、唱唱、走走中不知不覺地進入到活動中,并將此歌貫穿到下面的活動中。)
    (二)熟悉、理解故事
    《幼兒園教育指導(dǎo)綱要》(試行)要求“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在這一部分,我給幼兒創(chuàng)設(shè)一個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讓他們自由大膽表達,以此來發(fā)展他們的'語言表達和社會交往能力。在熟悉并理解故事部分,借助教學掛圖和圖卡,邊講故事邊出示教學掛圖和圖卡,以使幼兒能夠更容易熟悉,理解故事內(nèi)容。
    1、第一條河
    (1)師:兩只小雞走啊走被什么擋住了去路?(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小雞能過河嗎?
    (2)誰會來幫助它們呢?教師邊講故事邊出示長頸鹿圖卡。讓我們一起來喊一喊。(幼兒回答后一起喊小動物的名字,當喊到長頸鹿時,有應(yīng)答聲。)長頸鹿會怎么幫助小雞過河呢?
    (3)長頸鹿幫助了小雞,小雞會說什么?長頸鹿怎么說?(學習禮貌用語)
    2、第二條河
    (1)兩只小雞再往前走(手拉著手,唱著歌),教師出示教學掛圖。這條河是怎么樣的?(寬寬的,我們一起來比劃一下)
    (2)誰會來幫助它們呢??(幼兒再次喊小動物的名字,喊到烏龜時有應(yīng)答聲。)烏龜有什么本領(lǐng)?猜一猜他會怎么幫助小雞?教師邊講故事邊出示烏龜圖卡。
    (3)烏龜幫助了小雞,小雞會說什么?烏龜怎么說?(學習禮貌用語)
    3、第三條河
    (1)兩只小雞唱著歌又往前走,教師出示教學掛圖。這一條河是怎么樣的?(窄窄的)
    (2)那小雞能不能過河呢?這兩只小雞不但有禮貌,而且聰明能干,它們說要自己想辦法過河,小雞會想出什么好辦法呢?
    (通過啟發(fā)性的提問,讓幼兒自由討論,幼兒在看看、說說、猜猜、喊喊、學學中了解故事內(nèi)容,學習其中的禮貌用語,同時也發(fā)展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完整欣賞故事
    1、了解故事的名字
    2、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你喜歡這兩只小雞嗎?為什么?
    (在前面分段欣賞的基礎(chǔ)上,讓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使幼兒對故事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四)教師帶幼兒一起進行情景表演。
    現(xiàn)在老師當雞媽媽,你們當小雞,媽媽帶你們?nèi)ソ加巍?BR>    附:小雞過河
    兩只小雞一起出去玩,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
    長頸鹿來了,把長長的脖子架在河上。兩只小雞過了河,對長頸鹿說:“謝謝!”長頸鹿說:“不用謝!”
    兩只小雞再往前走,又碰見了一條寬寬的河。
    一只烏龜過來了,烏龜馱著小雞過了河。
    兩只小雞有禮貌的說:“謝謝烏龜!”烏龜說:“不用謝!”
    兩只小雞又往前走,看見一條窄窄的河。
    兩只小雞說:“這條河很窄,我們可以自己搭一座橋。”
    兩只小雞銜來樹枝,搭了一座樹枝橋。
    兩只小雞從樹枝橋上過了河。
    它們高興地歡呼:“我們走自己搭的橋過了河?!?BR>    小班語言教案 篇9
    一、說活動教材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特別是在信息技術(shù)、科學技術(shù)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交往日益頻繁。它要求社會成員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能用清晰、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能夠適應(yīng)語言傳遞技術(shù)現(xiàn)代化的要求。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dǎo)綱要》中說的“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時常會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對于小班幼兒而言,詩歌欣賞還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選了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天性的素材《太陽和月亮》,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力求詩歌生動、有趣味性。
    《太陽和月亮》這首詩歌主題單純,內(nèi)容淺顯;語言精練,節(jié)奏明快,韻律和諧,富有兒童情趣;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朗讀和記憶,也易被低幼兒童所接受。好的幼兒詩歌,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發(fā)展語言,啟迪智力,而且還可以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發(fā)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1、引導(dǎo)幼兒感知詩歌的意境,并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激發(fā)幼兒對學習詩歌的興趣。
    2、啟發(fā)幼兒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創(chuàng)編詩歌。
    3、萌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分析】目標1滲透了認知和情感內(nèi)容,這是整個活動的主心骨,重在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對詩歌欣賞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作用。目標2是能力目標,這里突出的主要是再創(chuàng)造的思想,重在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開發(fā)想像力。目標3是情感目標,在學習詩歌的基礎(chǔ)上,萌發(fā)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說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理解詩歌內(nèi)容,培養(yǎng)幼兒欣賞詩歌的興趣。
    2.活動難點: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創(chuàng)編詩歌,發(fā)展幼兒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分析】根據(jù)提供的目標發(fā)展幼兒的想像力,所以讓幼兒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創(chuàng)編詩歌,是發(fā)展幼兒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一個很好的途徑?;顒又欣脠D片、音樂和有趣的游戲開發(fā)幼兒的大腦思維,促進幼兒拓展詞匯.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難點部分。
    四、說活動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的準備:活動前,幼兒已有白天和黑夜這個概念,為幼兒理解詩歌內(nèi)容作了鋪墊。另外,幼兒有欣賞詩歌的經(jīng)驗,利用晨間入園或是中午休息時間等播放優(yōu)美的兒童詩歌供幼兒欣賞。
    2.教具、學具的準備
    (1)多媒體課件:為了讓幼兒更專注地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融入到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中去。(2)音樂:播放抒情柔美的音樂與詩歌整合起來。(3)頭飾:小鳥、大樹、小花、小草等。(4)大小圖片若干張:為創(chuàng)編詩歌作準備。
    五、說活動過程
    1.提問導(dǎo)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每個人都有好朋友,小雞和小鴨是好朋友,小花和小草是好朋友,太陽公公和月亮阿姨也想找好朋友。太陽公公說:“我喜歡熱鬧?!痹铝涟⒁陶f:“我喜歡安靜?!闭l是它們的好朋友呢?請小朋友幫忙找一找。
    (2)提供白色背景紙和黑色背景紙,分別彈奏兩段不同風格(歡快跳躍、舒緩輕柔)的音樂,教師隨音樂提示幼兒“太陽公公出來了”“月亮阿姨出來了”,鼓勵幼兒把小圖片(與兒歌內(nèi)容有關(guān)的玩耍中的小動物、睡夢中的小景物等)送到不同的背景紙上。
    (3)師幼一起觀察兩組圖片,說說太陽公公(月亮阿姨)的好朋友是誰,為什么說它們是太陽公公(月亮阿姨)的好朋友。(引導(dǎo)幼兒說出:太陽公公出來了,天亮了,小動物們都醒過來了,都到外面來玩了;月亮阿姨出來了,天黑了,小花小草都睡著了。)
    目的:讓幼兒感受白天真熱鬧,夜晚靜悄悄,通過提問鞏固白天和黑夜這個概念。
    2.開展:
    (一)利用圖示學習詩歌
    這些小圖片中藏著一首好聽的詩歌,請小朋友們仔細聽詩歌里說到了誰,把他們從小圖片中找出來,按順序排排隊。(教師用兩種不同的音色、語調(diào)示范朗誦:太陽出來了,小兔醒來了,小狗醒來了,白天真熱鬧。月亮出來了,小花睡著了,小草睡著了,夜晚靜悄悄。)教師隨音樂朗誦詩歌,請幼兒跟著朗誦,并檢查小圖片是否排對,除去多余的小圖片。
    (二)提出問題,增強幼兒對詩歌的理解能力。為什么說白天真熱鬧?(太陽出來了,小動物們都醒來了,大家在一起玩,白天真熱鬧。)夜晚是怎樣的?(月亮出來了,小花小草都睡著了,到處都很安靜,夜晚靜悄悄。)
    (三)幼兒自由朗誦,讓幼兒感知詩歌的意境。我們一起念念這首好聽的詩歌吧!
    目的:采用提問讓生活更加有趣、生動,幼兒的答案對完整學習詩歌有直接的幫助作用。
    3.延伸:學習創(chuàng)編詩歌
    (1)剛才有幾張小圖片藏起來了,(出示兩幅不同的小圖片)現(xiàn)在你們能把它們編進詩歌里嗎?(請幼兒排列兩幅小圖片,然后根據(jù)圖示念一念。)
    (2)請幼兒找找躲起來的其他小圖片(與前面不同的圖片),排一排,念一念。
    (3)幼兒伴著音樂一起念一念新編的兒歌。
    目的:學習創(chuàng)編詩歌,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
    六、說活動延伸
    游戲:和太陽公公、月亮阿姨一起玩
    (1)你們愿意和太陽公公、月亮阿姨一起玩嗎?請你們聽仔細:誰出來了?你們可以怎樣玩?
    (2)交替播放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鼓勵幼兒聽音樂做動作,最后隨表示“太陽出來“的音樂到外面玩。
    目的:組織幼兒游戲,圍繞太陽和月亮的主題,擴展幼兒的知識面。
    七、說活動設(shè)計特色
    1.創(chuàng)設(shè)豐富、多元的語言環(huán)境氛圍。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語言環(huán)境也應(yīng)當提供各種得以表現(xiàn)的機會和條件。而幼兒的語言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更處于萌芽期,因此,本次語言活動中融入了很多音樂元素,使得活動開展得很唯美,符合詩歌教學本身的需要。
    2.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始終體現(xiàn)了“趣味”。根據(jù)《綱要》的精神和語言領(lǐng)域的目標.本次活動的設(shè)計思想始終圍繞著一個“趣”字。因為那是孩子的天性,教育應(yīng)該無時無刻為孩子服務(wù),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用鮮艷的畫面色彩,生動有趣的形象吸引孩子們的眼球。通過情境表演、教師針對性的提問讓幼兒獲得進一步的提高。
    3.活動形式凸顯游戲性。在本次活動中,各個環(huán)節(jié)采用了游戲法、欣賞法、情境法等不同的方式方法開展教學,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體現(xiàn)了活動形式的豐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