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模擬題(4)

字號:


    幼兒園教師資格證考試在所有教資考試中考試通過率相對較高,也是報考條件最低的,因此很多人想進教育行業(yè)都會從幼兒園教師資格證入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2022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模擬題,僅供參考。
    2022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模擬題(4)
    一、單項選擇題
    1、()是指兒童早期與父母的情感關系。
    A.親子關系的發(fā)展
    B.同伴關系的發(fā)展
    C.性別角色的發(fā)展
    D.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狹義的親子關系是指兒童早期與父母的情感關系。
    2、兒童情緒的內(nèi)隱性出現(xiàn)在()。
    A.幼兒初期
    B.幼兒中期
    C.幼兒晚期
    D.小學生初期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由于幼兒晚期的情緒已經(jīng)開始有內(nèi)隱性,因此要求成人細心觀察和了解其內(nèi)心的情緒體驗。
    3、人們描述幼兒教師是幼兒“生活中的媽媽,學習中的老師,游戲中的伙伴”,這說明幼兒教師的勞動具有()的特點。
    A.純真美好
    B.教育效果長期性
    C.精神生產(chǎn)
    D.多重角色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題干中對幼兒教師的描述,說明幼兒教師的勞動具有多重性的特點。
    4、兒童的情緒活動中,涉及社會性交往的內(nèi)容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學前兒童交往中的微笑可以分為三類,不包括()。
    A.兒童自己玩得高興時的微笑
    B.兒童對教師微笑
    C.兒童對小朋友笑
    D.兒童對陌生人微笑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學前兒童交往中的微笑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兒童自己玩得高興時的微笑;第二類,兒童對教師微笑;第三類,兒童對小朋友笑。其中,第一類不是社會性情感的表現(xiàn),后兩類則是社會性的。
    5、在幼兒的發(fā)展中最容易觀察到的一個敏感期是()
    A.行走的敏感期
    B.手的敏感期
    C.語言敏感期
    D.細節(jié)敏感期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行走的敏感期是在幼兒的發(fā)展中最容易觀察到的一個敏感期。
    6、嬰幼兒的情緒發(fā)展和形成主要依靠()。
    A.感知覺的發(fā)展
    B.語言的發(fā)展
    C.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D.情緒氣氛的熏陶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嬰幼兒的情緒發(fā)展和形成主要依靠情緒氣氛的影響和熏陶。
    7、“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說的是()。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道德意志是指人們在履行道德義務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自覺克服一切困難和障礙、做出抉擇的頑強毅力和堅持精神,這句話反映的就是道德意志。
    8、嬰幼兒喜歡成人接觸、撫愛,這種情緒反應的動因是為滿足兒童的()。
    A.生理的需要
    B.情緒表達性需要
    C.自我調(diào)節(jié)性需要
    D.社會性需要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社會性需要是指兒童社會性情感及社會交往的需要,喜歡成人的接觸等反映了兒童的社會性需要。
    9、幼兒教師的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是由幼兒本身特點和()決定的。
    A.教師本身的特點
    B.家長本身的特點
    C.教師教育特點
    D.幼兒教育特點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幼兒本身特點和幼兒教育特點決定了幼兒教師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
    10、下列哪項不屬于幼兒情緒與情感發(fā)展的特點?()
    A.情緒具有外露性
    B.情緒控制能力較差
    C.情緒具有易沖動性
    D.具有意志成分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幼兒情緒與情感發(fā)展的特點有情緒的易沖動性、情緒的不穩(wěn)定性、情緒的外露性。
    二、簡答題
    1、簡述影響幼兒動作技能學習的因素。
    參考答案:
    影響幼兒動作技能學習的內(nèi)部因素有:
    成熟與經(jīng)驗、智力、個性。影響幼兒動作技能形成的外部因素有:有效地指導與示范、練習與反饋。
    2、簡述情緒、情感與幼兒活動的關系。
    參考答案:
    (1)生活環(huán)境與幼兒的情緒、情感
    生活環(huán)境包括物質(zhì)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寬敞的活動空間、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布置、整潔的活動場地和充滿生機的自然環(huán)境,對幼兒情緒情感的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幼兒良好的情緒也依賴于幼兒園中豐富多彩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心理環(huán)境對幼兒的情緒影響也很大。
    (2)游戲活動與幼兒的情緒、情感
    幼兒期的基本活動是游戲。游戲?qū)τ變呵榫w具有重大作用。游戲和幼兒情緒情感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①主動感是幼兒期的重要需要形式,游戲給幼兒提供了主動活動的機會。
    ②幼兒期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在游戲中得到滿足。
    ③參加成人活動是每個幼兒的夢想,游戲可以使夢想成真,給幼兒帶來巨大快樂。
    (3)成人的情緒態(tài)度與幼兒的情緒、情感
    成人對幼兒的態(tài)度是影響幼兒情緒、情感健康發(fā)展的一個主要因素。幼兒希望得到父母和教師的認可,而父母、教師認可與否主要以他們的情緒態(tài)度作為信號傳達給幼兒,并成為影響幼兒情緒的主要原因。
    3、簡述幼兒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原則。
    參考答案:
    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基本原則有:
    客觀性原則、實踐性原則、教育性原則、理論與實際結合原則、一般與個別結合原則等。
    三、論述題
    1、談談幼兒教育工作者學習學前心理學的必要性。
    參考答案:
    學習學前心理學對于幼兒教育工作者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①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有助于了解學前兒童心理的特點。走進童心世界。學前教育的對象是處于學前階段的孩子,他們的心理活動是非常有趣而且獨特的。比如,為什么兒童會認為幫媽媽洗碗時打破十個碗的孩子不好,而偷吃東西打破一個碗的孩子是好孩子?類似這樣的情況和問題,通過學習學前心理學,都可以有所了解。
    ②學習學前心理學,有助于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兒童與成人是不一樣的。3—4歲的孩子與5—6歲的孩子心理活動也不一樣。學前心理學會讓我們明白,兒童有許多可愛的特點,我們不能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
    ③掌握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規(guī)律。有助于做好學前教育工作。學前教育工作是以了解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為基礎的。例如。3歲左右的兒童還不太會和別人一起玩,因此,不能要求過高,而應著重于引導和培養(yǎng)。學習學前心理學。還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對兒童因材施教。兒童心理發(fā)展中存在著個別差異性,了解兒童的這一特點,能夠使我們真正從每個兒童的特點出發(fā),與兒童進行積極而有效的交往,引導他們良好地發(fā)展。
    ④學習學前心理學,有助于為兒童發(fā)展提供更加適合的環(huán)境。兒童的心理正處于發(fā)展過程中,而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與周圍環(huán)境有直接的關系。因此,理解與認識兒童生活和游戲環(huán)境的意義十分重要。通過學習學前心理學,我們會重視并能夠為學前兒童創(chuàng)造一個能使其更好發(fā)展的環(huán)境。
    2、論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思想。
    參考答案:
    (1)生活教育的目標。陶行知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的全部課程;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碧障壬鷮ι罱逃亩x是:“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在《曉莊三歲敬告同志書》中談道:“生活教育的目標,分析開來,在鄉(xiāng)村小學里,應當包含五種:康健的體魄;農(nóng)人的身手;科學的頭腦;藝術的興趣;改造社會的精神?!笨梢?,他提出兒童的生活教育內(nèi)容包括五個方面:康健的生活即是康健的教育;勞動的生活即是勞動的教育;科學的生活即是科學的教育;藝術的生活即是藝術的教育;改造社會的生活即是改造社會的教育。
    (2)生活教育的內(nèi)容。陶行知認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書。生活中“活的人、活的問題、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變化,都是活的知識之寶庫,都是活的書”。陶行知創(chuàng)辦的曉莊師范就是一所“以宇宙為教室,奉自然作宗師”的學校,“和馬牛羊雞犬豕做朋友,對稻粱菽麥黍稷下工夫”成了曉莊的重要課程。陶先生對此十分贊賞:“他頭上頂著青天,腳上踏著大地,東南西北是他的圍墻,大千世界是他的課堂,萬物變化是他的教科書,太陽月亮照耀他的工作,一切人,老的、壯的、少的、幼的、男的、女的都是他的先生,也都是他的學生?!边@種把課程融入生活、把生活引進課程的教育理念不僅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還能夠極大地調(diào)動兒童的主動積極性。
    (3)生活教育的方法。陶行知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做中學、做中教”(即“教學做合一”)的方法論。“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根據(jù)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jù)做的法子?!薄白鲋袑W、做中教”說明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我們必須了解生活,了解兒童的生活現(xiàn)狀,了解生活發(fā)展的趨勢、生活對人的要求的變化。所以,他極其重視實踐,并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號,并改自己“知行”之名為“行知”。在教育方法論上,他特別重視兒童對知識的探索與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
    四、材料分析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某幼兒園來了一位實習教師,她的任務是小班的音樂課和中班的繪畫課。她初步計劃第一堂音樂課以自己的示范表演為主,每隔15分鐘休息一次;繪畫課主要讓孩子們畫太陽,每隔20分鐘休息一次。雖然她做了精心準備,但效果不理想。孩子們有的講話,有的跑出去,不理會她的要求,這位實習教師非常沮喪。
    問題:
    1、分析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
    參考答案:
    這位老師在上課中遇到這樣的問題,主要原因是沒有考慮到幼兒注意穩(wěn)定性的特點。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①單調(diào)的活動不利于維持幼兒注意的穩(wěn)定性。在小班的課上,盡管老師為自己的示范表演做了精心準備,但是兒童卻只是觀看,脫離了自身的實際活動,所以很難維持其注意的穩(wěn)定性。
    ②活動的難度與注意的穩(wěn)定性也有密切關系。讓中班兒童畫太陽,這種活動的難度遠遠低于這個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水平,所以也很難維持他們的注意。
    ③雖然老師總體的時間安排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但根據(jù)實驗研究,在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下,3歲幼兒只能集中注意3~5分鐘,4歲幼兒只能集中注意10分鐘,所以材料中的
    老師很難使這些小班、中班幼兒長時間保持注意。
    2、你覺得這位老師怎樣做效果會好些?
    參考答案:
    針對上述情況,這位老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①老師應適當減少單純的演示活動的時間,并且要在此同時安排一些兒童自身參與的活動。比如,在演示過程中請兒童進行模仿,提問并請兒童回答等。
    ②避免讓幼兒從事難度過低的活動,活動難度應稍高于兒童原有的水平。比如,在要求孩子們畫太陽之前,通過談話,想象一些在燦爛陽光下的生活場景等,然后再通過畫畫加以表現(xiàn)。
    五、活動設計題
    大班幼兒正處于恒牙萌發(fā)的階段,在幼兒園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當一個幼兒掉牙后。其他幼兒就會圍過來觀察,有的說“你的牙流血了”,有的說“你的牙齒好黑”,有的說“我看看你的牙”,幼兒對換牙充滿好奇。
    參考答案:
    大班主題活動:我的牙齒
    主題活動總目標:
    1.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
    2.知道牙齒的類型以及乳牙脫落、恒牙萌出的過程及原因。
    3.知道換牙期的注意事項。
    4.學會正確的刷牙方式。
    活動一:牙齒咔咔咔
    一、活動目標
    1.養(yǎng)成良好的用牙衛(wèi)生習慣。
    2.知道牙齒的結構和類型。
    3.學會正確的刷牙方式。
    二、活動準備
    牙齒結構圖、用牙習慣圖片、刷牙視頻。
    三、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謎語導入,教師出謎面“健康衛(wèi)士穿白衣,上下兩排真整齊,口中飯菜它磨碎,早晚用刷把澡洗”,幼兒猜謎底。
    2.活動發(fā)展
    (1)教師出示牙齒結構圖,引導幼兒認識牙齒的結構、類型。
    ①切牙、側(cè)切牙:主要功能是切斷食物,美觀和輔助發(fā)音,共有8顆。
    ②尖牙:俗稱犬齒或虎牙,總共4顆,主要功能是穿透、撕裂食物。
    ③磨牙:總共8顆,磨牙的主要功能是磨碎食物。
    ④牙齒分為三個部分:牙冠、牙頸、牙根。牙冠為牙齒顯露于口腔的部分;牙頸是牙冠與牙根的交界處,呈一條弧形曲線;牙根是牙頸以下,埋于牙槽骨內(nèi)的部分。
    (2)幼兒討論并講述牙齒的功能、作用及保護牙齒的方法。
    (3)教師根據(jù)用牙習慣圖片介紹保護牙齒的方法(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少吃甜食等)。
    (4)幼兒觀看刷牙視頻,教師帶領幼兒學習正確的刷牙方式(上面的牙齒從上往下刷,下面的牙齒從下往上刷,刷刷小舌頭)。
    3.活動結束
    教師引導幼兒總結保護牙齒的方法以及正確的刷牙方式.
    四、活動延伸
    幼兒觀察自己的牙齒畫一個自畫像,并將幼兒的作品張貼到作品展示區(qū)。
    活動二:換牙知多少
    一、活動目標
    1.養(yǎng)成良好的換牙期的衛(wèi)生習慣。
    2.知道人的一生有兩副牙齒,了解乳牙脫落、恒牙萌出的過程。
    3.了解不同國家換牙的習俗,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二、活動準備
    換牙期衛(wèi)生習慣和換牙習俗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教師請兩個小朋友(一個已經(jīng)換牙,一個沒有換牙)面向大家微笑,請幼兒觀察他們的牙齒有什么不一樣。
    2.活動發(fā)展
    (1)教師引導幼兒認識人為什么要換牙。因為乳牙不夠堅硬,磨損很快,要換一副更堅固的牙齒讓我們長大以后吃東西用。
    (2)教師根據(jù)換牙期的衛(wèi)生習慣圖片介紹換牙期的注意事項(不舔牙齒,少吃甜食,不吃過硬的東西,早晚刷牙,飯后漱口)。
    (3)幼兒分享自己怎么處理掉下的牙齒。
    (4)教師引導幼兒了解不同國家換牙的習俗(中國人把牙齒扔到屋頂或床底,美國人把牙齒放在枕頭下或埋在樹下等)。
    3.活動結束
    教師引導幼兒總結換牙的原因及換牙期的衛(wèi)生習慣。
    四、活動延伸
    教師制作“動物牙齒大比拼”調(diào)查單發(fā)放給幼兒,幼兒獨立或與父母一起搜集資料.探索發(fā)現(xiàn)其他動物的牙齒特征,然后在班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