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地理中考考點歸納 人教版地理中考必背知識考點(完整版(通用3篇)

字號: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人教版地理中考考點歸納 人教版地理中考必背知識考點(完整版篇一
    1、地球是球體(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登高望遠;月食;衛(wèi)星圖片)
    2、地球自轉(zhuǎn)的周期:一天(24小時),方向:自西向東。
    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a、晝夜交替;b、產(chǎn)生地方時差異(例如后半夜起來看巴西的世界杯足球賽):
    3、地球的公轉(zhuǎn)周期:一年(約365天),方向:自西向東。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
    公轉(zhuǎn)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a、四季的變化;b、晝夜長短變化(a)任何一天,赤道地區(qū)均晝夜平分。(b)任何地點,春秋二分均晝夜平分。(c)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越向北方向晝越長;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越向南方向晝越長。(d)凡太陽直射的地區(qū)都晝長夜短(除赤道外);c、五帶劃分(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d、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影子長短變化)
    4、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a:有指向標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向;無指向標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jīng)緯網(wǎng)緯線代表東西方向,經(jīng)線代表南北方向
    b:(分子相同情況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圖幅相同時,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nèi)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范圍越大,內(nèi)容越簡單。
    5、海拔: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6、相對高度:把兩個海拔相減。
    7、等高線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線越稀疏,代表坡越緩。
    8、地形部位識別:山頂(畫有黑色三角形▲)、山脊(凸低為高)、山谷(凸高為低)、鞍部、陡崖(等高線重合)、盆地
    9、地形類型有5種:地形區(qū)是以某種地形類型為主的一片區(qū)域。
    平原:地面平坦,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高原: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坦蕩,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沒海拔要。
    人教版地理中考考點歸納 人教版地理中考必背知識考點(完整版篇二
    地理復(fù)習主要知識點
    1、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qū),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cè)。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干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jié)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nèi)陸地區(qū),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5、溫帶和_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qū)。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_帶季風氣候。
    6、地中海氣候:主要位于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qū),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7、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nèi)陸地區(qū),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8、溫帶海洋性氣候:位于中緯度地區(qū)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9、自然資源: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chǎn)、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稍偕Y源,是指在較短時間內(nèi)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huán)使用的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chǎn)的資源。
    人教版地理中考考點歸納 人教版地理中考必背知識考點(完整版篇三
    一、地圖的基本要素
    ①圖例和注記:介紹每個地理事物的標志。②方向:用來辨別方向的;有坐標:n為北s為南e為東w為西;無坐標: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jīng)(南北)緯(東西)網(wǎng)確定方向。③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表現(xiàn)形式:a.數(shù)字式b.文字式c.線段式。性質(zhì):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圍大,內(nèi)容簡單;反之則相反。
    二、地形圖的判讀
    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線來表示。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絕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深線。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山地五種不同形態(tài):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圖的類型: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3、陸地地形: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tài),總稱為地形。
    地形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地形特點: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huán)繞,中部相對低平。
    5、海底地形: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nèi)。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shù)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誕生的地方,火山活動比較強烈。海溝: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水深可達1萬多米。
    三、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應(yīng)用學過的知識,根據(jù)使用目的,正確地選擇地圖,才能及時、準確地獲得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