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蘇菲世界》有感模板

字號:


    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都會涉及文案寫作,范文作為模范的文章,寫作前都會下意識的參考。優(yōu)秀的范文可以讓文章更富有內涵,如何撰寫一篇自己滿意的范文呢?相信你應該喜歡出國留學網小編整理的看《蘇菲世界》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蘇菲世界》有感 篇1
    今日閑來無事,無聊地翻著電腦的文件,突然看到了《會計學院我讀我悅活動書目》的文件,想起是該要寫幾篇讀后感了,于是順手打開,知道為什么,當老師給我們那么多書本選讀的時候,我會選擇讀《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沒有事先對它了解與認識的情況下開始讀這本書的感覺,就像我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進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大人的世界中。一個全新的世界,哲學的世界?!短K菲的世界》不同于像《論語》這樣以平時生活的素材來給人哲學領悟的書,而是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fā)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爾、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就像評論家所說的,對于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為合適的入門書,而對于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干二凈的人士,也可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故事的開始從蘇菲收到神秘信件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看似很普通卻讓人深思的兩個簡短而奇怪的問題開始,然后通過一系列奇怪的事情發(fā)生,艾伯特諾克斯逐步帶領著蘇菲走進哲學的世界,從公元前399年開始,蘇格拉底到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紀,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像另一個愛麗絲漫游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引人入勝。讓我這個對哲學并無多深入了解的人都覺得挺有意思,并推翻了我之前認為的哲學是枯燥無味的看法。從這本書里我認識到生活之中哲學似乎無處不在。而我內心中模糊不定的哲學的定義一下子也變得清晰起來。在我的理解里,哲學就是關心、探索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這其實是我們每個活在這世上的人都應該去思考的。
    我們人類之所以與其他動物有所區(qū)別恰恰在于我們具有思考的能力,哲學并非什么深奧的學科,更不是具有極高專業(yè)知識或哲學家才可以去思考哲學問題,相反,它是每個人都可以且必須去思考的。就像書中的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這個世界就像是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當然這只兔子極其龐大。我們每個人都出生于這只兔子的細毛頂端,大家剛開始對于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并且努力地想把兔子看個完全。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就順著兔毛慢慢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深處盡情享樂。
    當大人們的心靈逐漸習慣了世界上的一切的規(guī)則,當他們不再有想孩子一樣看到什么都覺得好奇,覺得所有的東西都那么不可思議而又理所當然,當他們過慣了喧囂吵鬧、燈紅酒綠的生活,他們便不再去追求那與他們似乎毫不相干的哲學,便不愿離開溫暖舒適的兔毛深處,不愿像哲學家一樣盡力去爬上脆弱的兔毛一看究竟。就是這樣子,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們都不會再去思考像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樣的問題了。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的去看這個世界了,不要總是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什么東西的產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們要抱著好奇的心去探索,去發(fā)掘。
    看《蘇菲世界》有感 篇2
    很早就見過這個書名,《蘇菲的世界》,我一直以為就是類似人物傳記的一本書,我還猜測里面記敘的事情就是一個名叫蘇菲的女孩,她的獨特人生傳奇如是等等,我孤陋寡聞了??墒钦f實話,這個書名并沒有吸引我。而會開始看這本書在于我聽說了它是一本哲學入門書,于是帶著我對哲學的似懂非懂,想從其中找尋到更多哲學的智慧,所謂啟蒙,那一定更好理解的,所以值得翻一翻呢!
    翻開書的那一刻,我就被蘇菲稍顯詭異的生活經歷所吸引,通讀全書,發(fā)現這就是作者傳授哲學的一個絕佳的構思,很多人都說哲學枯燥乏味,根本就沒有心情去閱讀,因為它晦澀,讀起來似乎比閱讀古文還要詰屈聱牙,甚至更可惡的是,你每個字都認得,可是組合起來你就會傻眼,但是作者JosteinGaarder卻換了一種方式讓你去學哲學。
    生活處處是哲學,可是為何大家一談到哲學都覺得“毛骨悚然”呢,我覺得是現代快節(jié)奏的生活,使得人們根本不愿意停下來思考片刻,哲學所設計的問題,類似“你是誰?”我想這個問題的不確定性就給了我們很多思考的余地,可是人們很少去想。
    這本書通過哲學家給蘇菲上哲學課的形式給我們介紹了很多哲學家的哲學思想,例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尼采……當然還有很多,從伊甸園到黑格爾,再到馬克思,回到近現代的哲學,如此種種,信息量很大,我不敢說每位哲學家的哲學思想我都理解,因為有些確確實實不是看了一遍就能理解的,這本書里有三個敘述視角:蘇菲,席德,艾伯特。故事蹊蹺,蘇菲和席德,這兩個一樣大小的姑娘,仿佛就要被困惑而分不清自己是誰了,到底是小說主人公還是現實中的人,她們困惑,不過強烈的欲望促使她們去學習,不斷地學習,你會發(fā)現哲學就是使人智慧的一門學科,是理之源,萬物之解釋都可從哲學之中找尋答案。
    因為學生時代就或多或少的接觸過有關哲學的知識,例如尼采的“上帝已死”,蘇格拉底的“產婆術”,歷史書,高中這政治哲學篇里也學過哲學相關的知識。因此,在看此書的時候,很多時候會產生共鳴,再加上它并非一本純理論的哲學書,所以看起來還是不錯的,每次作者講到一個人物,如果不好理解了,通過蘇菲的視角來通俗的解釋一遍,這時你便恍然大悟。
    這絕不是看一遍就可以的書,需要多讀幾遍方能理解更多更深的東西!哲學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看《蘇菲世界》有感 篇3
    《蘇菲的世界》稱得上是一本西方哲學的入門讀物,它介紹了西方的哲學史。從幾千年前的北歐真話,古希臘神話講起,一步一步地一直談到了當代哲學的潮流。時間上跨越了古希臘、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直到近現代。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哲學巨匠也在書中依次粉墨登場。從古代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現代哲學之父卡迪爾,再到啟蒙運動時期的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隨后是“浪漫主義運動”時期的黑格爾,再后是十九世紀中后葉的馬克思、達爾文以及同時代的尼采,最后法國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傳奇人物薩特。
    從哲學書來看,《蘇菲的世界》在創(chuàng)作出版后不久就成了暢銷書并被譽為名著是有它的理由的?!短K菲的世界》作者喬斯坦。賈德借助艾伯特給蘇菲上的哲學課而將一整部西方哲學簡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讀者們婉婉道來。本書在闡述哲學觀點時運用的例子生動有趣;書中通過一個女孩的角度來思考哲學,增加情切感,使哲學更易懂;寫作方式很有創(chuàng)意,哲學家通過書信來教導哲學,此外,書中有書,故事中有故事。
    對于這一點,我真的很欣賞作者喬斯坦賈德,他一定是一個十分稱職的教師,十分幽默的教師,想象力十分豐富的人。我很喜歡他對“哲學是什么?”的解答:什么人能成為哲學家?在此,做這個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當然小孩子最符合這個要求,我們經??梢钥吹叫『⒆酉矚g打破沙鍋問到底。作者在解釋哲學時用了一個很經典的比喻:關于小白兔,最好將它比喻成整個宇宙,而我們人類則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不過哲學家總是試圖沿著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看個清楚。
    宇宙是兔子,人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真是太生動形象了。
    這本書可以說是我課外看的第一本學術性的書,收獲還是很大的。以前我一直以為哲學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學科。自從看了《蘇菲》我才知道哲學是一種包含所有學科的中和性課程,也沒有想象中難懂,它還與科學有著一定的聯系,是一門值得學一下的一門學科。
    看《蘇菲世界》有感 篇4
    讀名著《蘇菲的世界》心得感想(篇1)
    世界上有兩種哲學家。一種是不斷尋找他對哲學問題的答案,另一種則是精通哲學史,但并不一定曾建立自己的哲學理論,而康德,兩者都是。
    康德是個哲學教授,他對古往今來的哲學傳統(tǒng)有很深厚的理解。
    “理性中也有一些因素可以決定我們如何認知周遭的世界?!笨档抡J為,時間與空間屬于人類的條件,我們對于世界的觀念會受到人類心靈中某些狀況的影響,對于理性,康德的理論可以說是很新穎了。
    對于因果規(guī)律,康德也有他自己的理解和觀點,他的想法中,因果規(guī)律仍屬于心靈這部分,他認為,因果律是植根于我們內心的,“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樣的。我們對世界的了解憑借著兩種因素——感觀知覺和理性。
    關于倫理的問題,康德也有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是與非、對與錯之間確實是有分別的,每個人都有“實踐理性”,都有辨別是非的智慧,這是基本的道德法則,這套法則乃是“無上命令”。意義為:尊重每一個人的本身,而不要把他當成達到其中外在目的的一個手段。
    康德所說的正是人類的良心,而他所有的觀點,都離不開二字:理性。
    理性,一種強有力、自源性的工具,所有一切人為的東西,一切區(qū)別人類社會與動物的東西,不是本能,而是自身的理性,自身的努力。
    雖說人類無法通過自己的理性來證明上帝的存在,但為了道德需要需設上帝以及意志自由,靈魂不滅??档绿岢龅摹盁o上命令”讓我有感而發(fā)。良心理性是人類所有的,當為了某種利益時,我們又是否會失去理性,而達成某種利益呢?可以說,康德對于理性的理解及觀點,是很有深度的。我想,人性必有理性,理性中若有了目的,那良心可能會消失。有了理性,才會有自由,只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算徹底的自由。
    康德指引了一條路,他打破了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僵局。書上寫道,他的墓碑上有一句話:“頭頂上的星空和我內心的道德準則,它們向我印證:上帝在我頭頂,亦在我心中?!?BR>    他告訴我們無論如何,都有超越良心與理性所存在。康德如一束光,照亮了哲學之路。
    讀名著《蘇菲的世界》心得感想(篇2)
    我看過的書中,給我印象深刻的不多,但是《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無它,因為它是本有趣的哲學書。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喬斯坦。賈德著作的小說,本書多以蘇菲和一位名叫艾伯特的神秘人之對話錄,是以由淺入深的方式簡介西方哲學的小說。
    蘇菲是一個充滿好奇心又活力十足的14歲女孩,對一定事物有自己的觀點,尤其是對哲學。她表明自己是一個哲學家,因為她能夠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并能實踐自己所想。我們身邊其實處處是哲學,卻只有少數人會發(fā)現哲學的殿堂,不斷去探索、實踐。她是一位出色的老師——艾伯特。諾克斯,因為他迫使蘇菲自己思考問題并得出結論,從不為她降低難度,同時他也關心蘇菲,希望她能學好。艾伯特強烈信仰哲學,因為哲學讓他明白他因艾勃特。納格的意志而存在。
    最初的哲學家被稱為自然派哲學家,朝科學推理的方向邁出了第一步,成為后來科學的先驅。艾伯特認為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哲學家的唯一條件是要有好奇心,蘇菲正符合,所以她在艾伯特的指引下,一步步跨入哲學的殿堂。
    范曾說得好:“好奇心是科學之母?!毕胍幌?,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欲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對嗎?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同時,艾伯特向他解釋從古希臘哲學發(fā)展到現今哲學的歷程和轉變。
    《蘇菲的世界》,即是哲學的殿堂,它喚醒了我們內心深處的好奇心理,并了解了歐洲哲學史。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們應如蘇菲踏入哲學的殿堂一樣,專注自己的人生目標并持之以恒,不斷進取。
    讀名著《蘇菲的世界》心得感想(篇3)
    窗外,雨淅瀝瀝,正是讀書的意境。我坐在窗前,細細琢磨著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感受著蘇菲的神奇經歷,品味其中一些深刻的哲理。書中語言幽默,卻將深奧的哲理闡述得淋漓盡致。認真品讀,只覺收益頗深。
    “你是誰?”第一次看到這個問題,蘇菲迷惑了,我也不禁啞然失笑。蘇菲就是蘇菲,我就是我,我就是孔韞秋呀!一頁頁往下翻閱,跟隨著蘇菲哲學性的思考,我也漸漸開始思考:那個叫孔韞秋的人又是誰呢?如果我換了一個名字,那么我是否變成另一個人了呢?
    就在我為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另一個問題又接踵而至,“世界從何而來”?不用說,沒有人真正知道。不過我也覺得這個問題的確是應該問的。在我的認識里,世界只不過是太空中一個小小的星球,然而太空又是打哪兒來的呢?我站起身來,在屋里來回地踱著步,望著屋外細密的雨霧,在腦海里搜尋著。也許太空是早就存在的,可現存的每一件事物都有個開始吧?因此,太空一定是在某個時刻由另外一個物質造成的。那另一種物質又是什么呢?
    望著窗外的雨,心久久沉浸在書中,我琢磨著好奇心、生命的意義等哲學話題,和笛卡爾、蘇格拉底等哲學家對話,感覺自己和先前的自己好像變得不一樣了。以前的我關心的只是吃飯睡覺、考試分數等等,就如同寄生在魔術師帽子里變出來的兔子毛上的小小生物,墜落到了兔毛的最低端,習慣了便無心再往上爬,它自然到不了頂尖,看不見另一片更為廣闊的世界。這是何其的悲哀!更悲哀的是,習慣了這一切的我們并未察覺這份悲哀。哲學也就這樣遠離著我們。
    閱讀良久,輕輕將書合上,思緒萬千。此刻,我坐在書桌前,竟然會時不時地回頭看自己的身后,試圖搜尋蘇菲的身影。蘇菲會不會正站在我的身旁,手舉扳鉗,準備敲我的頭,以便顯示她的存在?但即使她確實存在,真的從少校的故事中逃脫了出來,我卻無論如何看不到她。
    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我靜靜地站在窗前,琢磨《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是一部哲學啟蒙書,但并不僅僅是哲學而已,除此之外,還有思考。對人生,對世界,對社會……
    讀名著《蘇菲的世界》心得感想(篇4)
    這個暑假,老師讓讀三本書。前兩本是統(tǒng)一規(guī)定的,而最后一本是我需要在給的幾本書中選一本的。在此,我毫不猶豫的拿起了來自挪威的喬斯坦·賈德的作品《蘇菲的世界》。
    這本書我很久之前就讀過了。這個暑假,我重新翻開了這本書,這使我不禁回憶起了故事里許多情節(jié)。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位名為蘇菲的14歲少女在一次放學回家收到了一封離奇的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從這一天開始,蘇菲開始不斷收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迷團一樣在她眼底展開。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祈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的知識去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想象的更詭異、更離奇。
    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并不知道這是一本哲學書,我也從未思考過哲學是什么。但當我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會像蘇菲一樣,去思考書中的哲學問題,有的時候我還會因為去思考一個問題而躺在床上久久睡不著覺。
    其實從表面來看,這是一本哲學知識的書。但實際上,它也算得上是一本歷史書,甚至是一本懸疑小說??吹胶竺?,我越來越覺得后面的這些哲學知識枯燥乏味,但一直支撐我看完的是什么呢?是故事情節(jié)。帶著這份好奇,我選擇讀完了它。
    書中介紹哲學家時,也同時介紹了許多歐洲古代的歷史文明。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內容,似乎與哲學沒有太大的關系,但書中也做了一定的介紹。而席德是誰,席德的父親是怎樣一個人,這兩個人疑慮又將整個書變得有一點懸疑色彩。當我看到狗開口說人話,香蕉皮內寫著字,蘇菲的哲學老師把她叫成席德時,我不禁打了個冷顫。
    這本書最最令我記憶深刻的一段就是蘇菲和她的好朋友喬安出去露營,然后偷偷潛入哲學老師的小木屋發(fā)現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的那件事情。如今我想起那段情節(jié)我仍然有些緊張、激動、害怕。
    在書的結尾,席德與她的父親和蘇菲與她的老師的位置關系完全顛倒了,原來蘇菲對于席德的疑惑變成了席德對于蘇菲是否存在的猜想。似乎將他們換個角度,故事又會產生新的趣味。
    無論是上一次讀這本書或是這一次讀這本書,我都感覺我已經神魂顛倒。這么快就到了這篇讀書筆記的結尾,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像別的讀書筆記一樣發(fā)出多么大的感慨,但我先說一句:多思考,多觀察,多問一個為什么,你就會與蘇菲一樣優(yōu)秀!
    《蘇菲的世界》,是精彩的世界!再讀一次,也仍然精彩!
    讀名著《蘇菲的世界》心得感想(篇5)
    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這是人出生以來就會有的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終極哲學問題,也是所有人至今未解答成功的謎團。
    十四歲的蘇菲不斷的接收到一封封不同尋常的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不過,她通過她充沛的知識逃離了“世界”,可是這一切都被席德看在眼里。這本書中我最佩服的是蘇菲,她依靠在那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中發(fā)現常人無法觸及的奧秘,才能與艾伯特逃離“世界”。
    這本書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我不禁感到驚奇,對自己所處的世界感到懷疑,不過更讓我吃驚不已的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女為何擁有如此高的悟性,也許是我們已經忘了當初對這世界的好奇,也或許是我們已經淡忘了世界。這一點從艾伯特身亡就可以看出,因為他對世界報以好奇,對我們的生活感到驚奇,所以他才會去探究,去深入,哲學家的瘋狂。這就是蘇格拉底所說的:“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人不過是宇宙的螞蟻,當我們重新打開對世界好奇之時,你就會發(fā)現自己的無知,所以才需要像他們這樣的哲學家來幫我們來產生他們那“正確的思想”。這本書會喚醒所有人對內心早已沉封的好奇與關懷。他解釋了人生的同物,潛至繁瑣小事,深至世界,人心,哲學,使這本書讓人更加誘發(fā)探索,思考。
    人如果未背自己的理性就不會快樂。而那些知道如何快到快樂的人就會遵照自己的理性做事。因此,明白是非者必然不會為惡。因為世間哪有人會想要成為一個不快樂的人,這才是蘇菲的世界的真諦,不應該如此嗎?
    讀名著《蘇菲的世界》心得感想(篇6)
    “你認為我們生活在什么樣的世界里?”這個問題似乎很好回答。畢竟,每天清晨我們睜開雙眼,第一個接觸的就是這個為我們熟知的世界。一草一木,再平常不過了??勺哉J為熟悉的世界真的是這樣嗎?
    《蘇菲的世界》讓我第一次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許多年前,我們不知道地球是圓的,不知道地球外還有宇宙。而發(fā)現這一切后,我們說這是科學的力量。但實際上,哲學家們早已領先提出并思考過了這個問題,只是他們的回答往往不被那個時代接受而已。那些哲學家們其實就是“兔毛頂端的人”。如果將這個世界看成一只巨大的兔子,我們就是躲在兔毛深處安享現狀的人。而努力向上攀爬妄圖站在兔毛頂處,去看清世界的,就是哲學家。
    每個人生來就是哲學家,他們充滿好奇心,周圍一切對他們而言,都是未知的。他們不會因為一個人走在路上,忽然就飄在空中覺得奇怪,也不會覺得1+1=3有什么不對。他們沒有成為哲學家,是因為在逐漸認識世界同時也在逐漸喪失好奇心。
    所以,我們根本不了解世界。我們自認為的“熟知”不過是在舒適區(qū)待久了后潛意識里自然形成的。也就是說,不是我們熟悉世界,而是世界熟悉我們。
    這一切都是《蘇菲的世界》里艾伯特教會我和我的朋友蘇菲的。他是我們共同的哲學老師。
    最聰明的人是誰?艾伯特帶著我們回到了古雅典。我們見到了學者蘇格拉底并了解了他的一生。神諭說蘇格拉底是整個雅典最聰明的人,可蘇格拉底自已卻認為他一無所知。他這樣以為的,也因此成為了哲學家,他孜孜不倦追求真理,并且永不放棄。他是站在兔毛最頂端的人。我們也尋到了最終的答案: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已無知的人。真正的智慧來自內心。
    生命的意義何在?當你時時刻刻被人監(jiān)視被人控制而得不到自由時,你或許會明白。我們每個人都是星塵。生命存在于宇宙之中就是點點星塵。他們渺小不起眼,但在短暫的生命之中無刻不在綻放星光。
    很奇怪不是嗎?每個人其實都長的一模一樣,我們都是從一個理型的模子里刻出來的。就像,不論一匹馬長成什么模樣,你都能做到一眼看出,這是馬。生命的意義就在于此,奇妙,光彩絢麗。
    這是蘇菲的世界,也是我的世界。打開它,你會被不由自主地吸引進去,你會走過不同的時代,希臘、文藝復興、中世紀,見到不同的人,柏拉圖、黑格爾、達爾文。它領著你站在一個全新的高度:腳下是世界,頭頂是宇宙,一覽無余。你會重新認識生命,認識自已。
    就像一個尚在襁袍中的嬰兒,第一次看到世界時,內心的感動。
    讀名著《蘇菲的世界》心得感想(篇7)
    很不容易讀完了。確切地說應該是啃完了。這么長時間以來,歇一段讀一段,因為如果一口氣讀完的話不知道會造成什么樣子的后果。也會像席德一樣好奇,忍不住翻講義夾的最后幾頁一樣,我也在看的受不了的時候翻了最后一頁,沒看明白,也慶幸還好沒有失掉好奇心。
    其實我就是憑著強烈的好奇心啃下去的,對世界,對人生,對本質,對哲學,對故事的好奇心,也算是小孩子的一種天性吧。小孩子。14歲也是小孩子哈,不想長大,長大了就不會有童話。
    覺得在這么一段時間讀一本這樣的書是最恰當不過的了。世界史了解個大概,物理,生物什么的簡單的該學的也都學完了,所以對書中涉及的一些貌似不是哲學范疇的知識不會感到迷惑。反而會有一種更清楚的認識,明白了它們和我們存在的意義。
    啃到一半,到休姆的時候是最難受的,看不下去。讀柏拉圖那段的時候剛剛開始享受的一點點幸福感馬上就沒了,還好到后來的浪漫主義也重拾那種閱讀的快感。說實話,到浪漫主義我就頓悟了,原來我是個享樂主義者啊。之后也意識到自己活在美感階段。也就對自己的好吃懶做混吃等死游手好閑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以及再往后就是這兩天看的達爾文的這章提到《浮士德》里的一句話“一世人勞苦奔忙有何益,到頭終究須把眼兒閉?!彪m說也對前面浮士德的那一段總結有著和蘇菲同樣贊同欣賞的感受,但基于一個享樂主義者深層的悲觀態(tài)度,對魔鬼的這句不無認同。也許,每個人心里,潛意識里有太多我們未知的東西,這些可能蘊藏著一個魔鬼,悄悄地,消失在夢中。
    而書中說,席德,是個天使。
    關于席德佳和蘇菲亞之間的那段我還記得,雖然沒有蘇菲那樣好的記憶,包括上面那一段也是重新翻書才打出來(我怎么可能那么清楚地記得魔鬼說的話!),也許是作者反諷的技巧太嫻熟了吧。也許這也是我可以嘗試的東西。
    而這兩天的閱讀最大的收獲與達爾文,馬克思,宇宙什么的無關,驚奇地為自己大晚上突如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找到了答案。就是為什么會以非常快的速度在群里發(fā)瘋說的那些話,那些瘋話,包括前天晚上對某孩子發(fā)瘋的話,原來都是在做自然聯想。做自己潛意識的靈媒,貌似有一點成效了啊。雖說總發(fā)瘋不是什么好事,但是與自己的潛意識溝通的確是一種非常特殊奇妙的感覺,淋漓盡致,仿佛就找到了本質。無奈的是靈光總是乍現......
    這種特殊奇妙的感覺用語言無法形容,這也是讀完整本書的感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因為在讀書的時候很自然地聯想到最近發(fā)生的一些事,找到了解釋就會很興奮,很驚喜。明白了很多生活中細微之處見真理。原來我們所要的,都可以在哲學中找到答案。很早以前心里就有類似的沖動,在看完這本書之后,我也才明白,那是潛意識中哲學的力量。
    每個人的心里都會存在類似的感受,就像當初JEFF千叮嚀萬囑咐告訴我說一定要看啊。事實證明,太值了。哲學家所做的,和教師不同的就是教師是通過傳授知識來獲得報酬,而哲學家是基于一種類似天賦使命的職責,要給一個答案。我猜這也是作者寫書的初衷吧。作為高中哲學教師,致力于人的本質與人生終極意義的思考。JosteinGarrder他老人家就是艾伯特。教年輕的蘇菲們在15歲之際一些賦予人生以意義的哲學知識。我們,就是蘇菲。這世界,是我們永遠要探索下去,每代人都要重新問一遍的未知題。
    僅僅看一遍是不夠的,Jostein已經用反諷明確地告訴讀者們要重新讀幾遍,然后才會獲得更多樂趣。
    這是一部哲學史,每個人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束指引方向的光??吹阶詈笠徽碌臅r候,食指可以清楚地意識到,沒有幾頁了,就要結束了。就有一種失落的感覺。很奇怪,悵然若失。蘇菲和艾伯特最終成功了,逃出了少校的意念,但是,他們之后的生活又該怎樣繼續(xù)?那一場荒謬的花園宴會,唯一理性的哲學演講,少校給席德講述宇宙的奧秘,在少校豐富的想象力中不斷出現的童話故事主人公,用盡畢生心血寫的一部送給女兒作為生日禮物的一本哲學啟蒙書。這些,就在蘇菲和艾伯特弄斷了鎖住船的繩子,使席德意識到了空氣中他們的存在,和爸爸要一起劃船的對話中,結束了。
    我不知道我為什么會有很強烈的失落感,就好像走一路風光無限的旅行,沿途美不勝收,目不暇接,甚至不惜停歇,停在半路,卻又被好奇和其它神秘力量拽著,奔赴下一個目的地,直到終點才明白旅行的意義,直到結局才意識到那樣脆弱,最不愿面對的,最不可避免的,結束。
    那轟然的一響,我們也是星塵。
    看《蘇菲世界》有感 篇5
    哲學一直是我談之色變,聞之避之的,總覺得太深奧、太枯燥晦澀又比較“無用”,所以除了上學時接觸的那點什么馬克思主義哲學,知道那么一丁點王陽明、柏拉圖,基本屬于“哲學盲”。但閱讀《蘇菲的世界》,可謂給我補上了很好的一次哲學入門課。
    這本書最與眾不同的是,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fā)展的歷程。體裁上算是一本關于西方哲學史的小說。鑒于對哲學著作的敬畏之心,閱讀之前先百度搜索了簡介及相關資料,有評論說:“該書是20世紀百部經典著作之一,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贊嘆、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边@更堅定了我認真讀完的決心。
    遺憾的是,一開始還是讀的有些懵,一直朦朦朧朧,不清不楚的感覺??梢哉f是開始跟隨敘事者堅持每月一本書悅讀以來最艱難的一次,無論是整體還是局部都無從理清思路,只能在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地方有所認知、觸動和感悟,好像真正陷入了閱讀的瓶頸期,尤其是在聽完周六線上書吧董艷老師的精彩分享之后,那種巨大的差距感讓我更加焦慮,那種感覺真的很不爽利,也是這篇讀后感一直拖到現在的原因。但我知道,我們要想真正讀有所獲,必須跳出閱讀的舒適區(qū),接受新的挑戰(zhàn)。今天,盡管還是懵懵懂懂的讀完全書,盡管感悟還是不系統(tǒng)不條理,但我想,收獲還是蠻多的,有必要擷取一點呈現出來,以觴讀者,順便完成讀后感的作業(yè)。
    本書從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黑格爾、祁克果、柏拉圖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很多哲學思想理論帶給我很大的觸動。在第一章“你是誰”一節(jié)中,涉及到蘇菲自我認知、思考活著的意義時,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沒有意識到人終將死去,就不能體會活著的滋味?!笨吹竭@句話,我立刻想起十多年前讀過的一本書《人都是要死的》,快速翻找,竟然找到了當時手寫的長長的讀后感,再次捧讀那些觸動人心的文字,感覺好熟悉,好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