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課堂實錄 池上教學課堂實錄(七篇)

字號: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池上課堂實錄池上教學課堂實錄篇一
    胡明道執(zhí)教初一語文
    教師:同學們,老師先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他是我的同行,教書之余,他在路邊擺一個茶攤,無償為路人提供茶水,你要喝他的茶水,就為他講一個故事。有一個故事,里頭有個人流汗,有個人流血,還有一個在笑。我這個故事講得好不好?學生齊答“不好”。
    教師:聽完這個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生1:擺茶攤的人是誰?
    生2:故事中的人是誰?
    生3:為什么會流汗?為什么會流血?
    生4:老師怎么會有時間擺茶攤?
    師:這么多問題,一定想知道結果,對吧?今天我們來學習擺茶攤的主人寫的一篇文章《狼》。
    請同學們拿起書和筆,自己默默地讀,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炜炜?。
    接下來,同學們互相討論疑難,老師分小組布置任務,每6人負責一個自然段。要完成兩項任務,一是解決疑難的句子,二是說出本小組解決疑難的絕招。
    學生分小組討論。約五分種后,老師讓第一組的一名學生翻譯,另一名學生指出:“我們的絕招就是加一個字把古文變成現(xiàn)代文。
    第二組:甲翻譯。乙:有兩個絕招,一是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二是參考注釋。
    第三組:甲翻譯,教師插問:回答我?guī)讉€問題,哪是“放下”、“拿”、“互相看著”?學生一一回答。教師:我們試試“眈眈相向”。師生表演。
    乙:絕招就是根據(jù)注釋和所在語境加以推斷。
    第四組:甲翻譯,師問:什么叫“暴起”?你們的辦法是不是就在這里呀?
    乙:我們的方法就是古今不同意義的詞要注意辨別。
    第五組:甲翻譯。師問:“斷其股”是什么意思?“股”到底是大腿還屁股?生答“是大腿”。乙:我們的經(jīng)驗就是把以前學過的古文用上。
    第六組:一學生翻譯。師問:“罷了”在哪里?生答:是“耳”。
    乙:我們根據(jù)“亦……而…… ”確定它是“雖然……但是……”的轉折關系。
    教師:好,現(xiàn)在我們把大家的成果一起匯報出來,匯報的方式就是齊讀。
    學生齊讀課文。
    教師:現(xiàn)在你們說說這是什么故事?
    生(許多人):一個屠戶和兩只狼的故事。
    師:大家已經(jīng)知道通過自己的勞動和創(chuàng)造理解了故事。
    教師串講故事。
    教師總結學生學習的辦法:查、加、改、聯(lián)。
    那么,故事里流汗、流血、笑的人是誰?
    師:你們看過朱軍的《藝術人生》沒有?看過王志主持的《面對面》沒有?他們倆就有本領把別人心里的故事挖出來。
    我們現(xiàn)在就把流汗的人心里的故事挖出來。請后兩閏的同學組成記者團,一起設計問題采訪屠戶和蒲松齡。前排的同學研究文本,猜猜他們會問什么問題,從文中找出答案的依據(jù)。現(xiàn)在分頭準備。
    教師:(三分鐘后)“面對面”言談開始??纯窗l(fā)問的能否問到對方心里去,回答的能否把問題準確地回答出來。
    生1:屠戶,你第一次流汗是什么時候,為什么流汗?
    生2答:
    生3問:第二次流汗是什么時候?
    答4:前后都有狼,而骨頭都扔完了,我怕前后夾擊,狼會吃掉我的。
    生5問:當你發(fā)現(xiàn)麥場上的草堆時,你怎么想的?
    生6答:我想這下好了,我有救了。
    生7問:當你看到一只狼裝睡時,你為什么要殺他?
    生8答:我想這是最好的機會,莫失良機,先下手為強。
    生9問:你怎么會到草堆后面殺另一只狼的?
    生10答:并非故意。當我來到草堆旁隨便轉轉時發(fā)現(xiàn)的。
    生11答:我想另一只狼一定就在附近,就四處找找,果然找到了。
    師(問生9):你覺得兩個人的猜測誰更有道理?
    生12:請問經(jīng)歷了這些,你自認是個勇敢的人嗎?
    生13答:應該是,基本上是。
    師:基本上是,你們同意嗎?
    生答:同意。
    教師小結這部分的答記者問:屠戶基本上是勇敢的,也還算機智的,對不對?(大家造成贊同)
    另一組針對“蒲松齡”的訪問開始了。
    問:請問蒲先生,你為什么把故事安排在晚上?
    生1答:因為晚上更能突出恐怖的氣氛。
    問:你為什么要笑?
    生2:因為狼想欺騙屠戶,但手段并不高明,所以想笑。
    生3:由狼推廣到別的禽獸。
    師(恍然大悟狀):我懂了,不僅是狼,一切想害人的,只要想坑人,最后的下場一定是可悲的。
    生問:蒲先生,你為什么要寫這個寓言?
    生4答:這個故事可以使后人得到啟發(fā)。
    師問:蒲先生,你覺得自己寫得最妙的地方在哪里?
    生5答:第4段第2句。(教師提醒他念出來)“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教師示意他表演一下這幾句所寫,生微瞇眼睛,慢悠悠地搖頭晃腦。
    生紛紛答:兇猛、貪婪。
    生1:狼是群居動物,他們非常團結合作。
    師:現(xiàn)在有環(huán)保主義者提出要“拯救狼”。
    現(xiàn)在就讓大家?guī)е鴨栴}走出課堂——“文學狼”與“自然狼”的問題研究。
    池上課堂實錄池上教學課堂實錄篇二
    師:到這里來上課有什么變化?
    生:場面大、人多、地方大、老師變了
    師:誰沒有變?
    生:同學
    師:我第一次來嘉善很想去一個地方,知道是哪里嗎?
    生:猜不到,
    師:自主揭曉答案:小樹林。并問哪里有?接著老師請一名學生上來在黑板上畫一個小樹林,再畫一個大樹林。
    然后又請一名學生上來在黑板上畫一個田野,要求畫得大一些,廣闊點。
    最后,老師說:張老師來造一座房子吧。(拿起粉筆畫了四條線,簡筆畫的房子。)并在黑板上寫下守字,對學生說:字里也有房子,寶蓋頭就是房子,那么下面的‘寸’表示什么呢?(學生不得解)
    師繼續(xù)問:守為什么是寶蓋頭加寸呢?守住一個房子需要什么呢?并且在房子里畫了一只簡筆畫的手。
    生:寸步不離,手寸,就是用雙手保護家園的意思。
    一、聽故事,理解題意
    1、出示寓言,指名讀。
    師:喜歡聽寓言嗎?今天學一個與守字有關的寓言生:守株待兔。
    師板書補充課題,再指名讀,最后齊讀。
    2、師:聽過這個故事嗎?你最早是怎么知道這個故事的?
    生:從書上看的、聽媽媽講故事、老師讀的
    師:有沒有做夢夢到的呢?
    生:學生笑而搖頭。
    師:古代有個大思想家叫韓非,他經(jīng)??吹街車氖禄蜃鰤魤舻绞裁淳蛯懴聛?。(課題下板書韓非。)
    3、師:我們應該怎么讀故事呢?
    生:要有感情、有力、大聲、朗讀
    二、讀故事,概括復述
    1、自讀故事,認讀生字詞語。
    要求:4分鐘時間大聲讀故事,把故事讀通。(板書:通)讀完一遍用一根手指頭表示,讀完兩遍就用兩根手指頭表示,讀完三遍就用三根手指頭表示&&假如手指頭不夠用怎么辦?那就用下面的吧。
    【學生初讀故事的時間,老師給足了4分鐘,讀得盡心盡力。】
    2、再讀故事,找找哪里生字最多最難讀。
    學生讀完后,老師進行朗讀遍數(shù)的統(tǒng)計:讀完4遍的請舉手。讀完三遍的請舉手。大部分學生都能讀完3遍,最多的學生讀了五遍。
    3、出示句子,指名讀。
    句子: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著,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死在樹樁上。
    師:這句話生字多,怎樣讀準呢?
    指名讀句子。
    師:此用什么好辦法記?
    生:跟比差不多,還有些。
    師:課文中的從此,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生:古時候。
    師:古時候的這個人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生:從撿到野兔之后。
    師:這些生字,你有什么辦法記呢?(建議學生可以編兒歌來記。)
    生:鋤就是鐵來幫助你來挖土。(師:古人造字很有意思,真有辦法啊。)
    生:撞就是撞倒。(師:你組了個詞,也行。)
    生:撞就是兒童出生用手爬。
    生:樁就是一個木加一個莊稼的莊。
    生:樹就是木+對。
    學生逐個分析了字形后,再齊讀句子。
    4、了解句子與題目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進行概括性復述。
    (1)指名讀上面的句子。
    師: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題目的意思?
    生:兔就是野兔。
    生:待就是等待。
    生:株就是樹樁。
    (師在田邊畫了一個樹樁。)
    師:四個字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生1:守著木樁等著兔子來撞死。(師建議把木樁改成樹樁。)
    生2:種田人守著樹樁等待兔子來撞死。
    (2)師:再加上起因、結果呢?
    生:種田人有一次撿到一只野兔,于是就天天坐在樹樁旁邊等著,結果他田里的莊稼全完了。
    師:用簡單的話把這個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說清楚了。大家各自試試。
    (3)情景說話,對故事進行概括性復述。
    師飾演正在炒菜的爸爸,請一女生飾演女兒,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說故事,感知人物形象
    (一)生再讀故事,要求:讀出表情來。(板書:表情)
    1、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生讀,思考:他是怎樣的表情?
    生1:他是高興的。(讀)
    生2:他是驚訝的。(讀)
    2、理解竄(字理析詞)。
    師:竄可以換成什么詞?
    生:沖、跑。
    師:竄是什么部首?關注穴字頭,知道穴就是洞的意思。
    出示竄的漢字演變過程。(略)
    (二)生再讀故事,要求:讀出想。(板書:想)種田人在想什么?
    1、讀課文第2自然段,思考:種田人在想什么?
    出示句子:要是每天能撿到一只野兔,那該多好啊。
    師:從哪個詞讀出他整天在想什么?
    生:每天,就是一直的意思,不是偶爾的。
    師:他就這樣不想勞動,卻想有收獲。
    生:這叫好吃懶做、不勞而獲。
    師:這時他是什么表情?
    生:樂滋滋的。(讀句子)
    師:滋是什么旁?種田人拎著這只又大又肥的野兔流下的是什么?
    生:口水。
    師:兩個滋連在一起,那口水就流下一大片了。
    指名讀。
    【學生越讀越好,樂、饞的感覺都有了?!?BR>    師:他還會怎么想呢?只有什么樣的人才有這樣的想法呢?(不勞而獲)
    2、出示獲進行字理析詞。 出示:獲獲(禾+蒦huò)
    獲(犭+蒦huò)
    通過艸、犭了解演變過程。
    師:他有沒有去種田?
    生:沒有。他丟下了鋤頭。
    師:是叫他下崗,還是他自己辭職???
    生:是他自己辭職不干的。【眾人笑】
    四、想故事,明白寓意
    (接上)生:他一不做二不休。
    師:是啊,他一不做二不休,就專門坐在那里干什么呢?
    生:等野兔。
    師:這樣的人你喜歡嗎?
    生:不喜歡、討厭、嫌棄
    師:對這個種田人,你是什么態(tài)度呢?
    生:批評、他真懶惰
    師:在生活中,很多東西要丟棄的。(板書并教學丟字,上面的撇就是丟棄的意思,下面是個去。)也有一些東西是要守住的。(板書并教學守字。)
    下課。
    【由于時間的關系,課結束得有些草率,與原本的預設也有較大的出入?!?BR>    四、想故事,明白寓意
    1、再讀故事,想想:種田人毛病出在哪里?你怎么勸說。
    2、創(chuàng)設情景:怎么勸說種田人?
    3、我們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嗎?
    思考:怎么用寓言故事來勸說。
    五、寫字
    1、看帖:分析守、丟的字形與位置。
    2、練習寫字。
    3、評價結果。
    【附課文】
    古時候有個種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見一只野兔從樹林里竄出來。不知怎么的,它一頭撞在田邊的樹樁上,死了。
    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兒力氣,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樂滋滋地走回家,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撿到一只野兔,那該多好啊。
    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著,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死在樹樁上。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再也沒有野兔來過,他的田里已經(jīng)長滿了野草,莊稼全完了。
    池上課堂實錄池上教學課堂實錄篇三
    生: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
    師:同學們很了不起。
    師:文藝復興的核心精神是人文主義精神,人文主義精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xiàn)實生活中的幸福,倡導個性解放,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認為人是現(xiàn)實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人。文藝復興不僅僅屬于歐洲,它也應當屬于全人類。
    師:恩格斯曾經(jīng)說過,“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chǎn)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鄙勘葋啛o疑就是那個時代最杰出的代表。我請一位同學來介紹一下莎士比亞。
    生:西方有一種說法,在西方人的床頭必備兩本書,一本是《圣經(jīng)》,另一本就是莎士比亞的戲劇。威廉莎士比亞是英國的戲劇家,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
    生: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有39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最著名的作品有四大悲劇——《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
    師:哪位同學能說一說什么是悲???什么是喜???
    生: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就是把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
    (生答不出來)
    生:讓人珍惜。
    生:諷刺。
    師:對,用中國人的話說就是諷喻。
    師:下面請一位同學概述一下《哈姆萊特》的情節(jié)梗概。請一位女同學吧。
    生:丹麥老王被他兄弟害死,他的鬼魂出現(xiàn)在城堡。哈姆萊特覺得父親死得蹊蹺,又痛恨母親很快嫁給了他的叔父,因此,他想查清真相,就請來一個戲班子。戲班子演了一出與他的叔父殺死他父親相仿的戲,讓他確定了他的叔父正是殺死父親的兇手,于是他決定復仇。他的叔父也不放心他,就派他去英國,想借英王之手除掉他,結果,哈姆萊特識破了詭計,反殺了兩個使者。然后,他的叔父又設下了計謀,讓哈姆萊特和雷歐提斯決斗,并在雷歐提斯的劍上抹了劇毒,還準備了毒酒。最后在決斗中,所有的人都死了。
    生:哈姆萊特愛上了大臣波洛涅斯的女兒奧菲莉婭,他為了麻痹敵人,故意裝瘋,讓毫不知情的奧菲莉婭很傷心,后來,他又誤殺了波洛涅斯,奧菲莉婭精神失常,落水而死,她的哥哥雷歐提斯才決定復仇,要和哈姆萊特決斗。
    生:哈姆萊特和克勞狄斯的沖突,一個要復仇,另一個反過來要謀殺他。
    生:哈姆萊特和雷歐提斯的沖突。
    生:我還想到了一個,哈姆萊特和奧斯里克的沖突。因為奧斯里克接受國王的命令,要挑撥哈姆萊特和雷歐提斯比劍,想激起哈姆萊特的好勝之心。
    生:哈姆萊特的品格比較高尚,奧斯里克是個小人,喜歡恭維別人。哈姆萊特看不起奧斯里克。
    師:他們之間是性格差別還是因為別的什么?是性格沖突還是思想沖突?
    生:思想沖突。
    師:因為一個是為王權服務的弄臣,如同仆妾,而另一個有著平等思想,他看不起這樣的人。
    生:我認為他是比較冷靜的。
    生:我從課文中找到了兩處能體現(xiàn)他的性格特點的文字。一處是在第27頁,“如果我不去剪除這一個戕害天性的蟊賊,讓他繼續(xù)為非作惡,豈不是該受天譴嗎?”由此我看出哈姆萊特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當看到一些不公正的事情時,他覺得自己有義務去匡扶正義,主持公道,所以他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還有一處是在第30頁,他向雷歐提斯道歉時說,“當著在座眾人之前,我承認我隔屋放箭誤傷了我的兄弟;我現(xiàn)在要向他請求大度包涵,寬恕我的不是出于故意的罪惡”。從中可以看出哈姆萊特是一個敢做敢當?shù)娜?。哈姆萊特誤殺了雷歐提斯的父親后,他并沒有逃避,而是承認自己的過錯并且請求對方原諒。
    師:這也是一種勇敢。(生:對。)非常好,請坐。大家就要以這樣的姿態(tài)來回答問題。
    生:我認為哈姆萊特是一個能坦然面對事情的人。我找到了第29頁的下面,“不,我們不要害怕什么預兆;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運預先注定的。注定在今天,就不會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逃過了今天,明天還是逃不了,隨時準備著就是了。一個人既然在離開世界的時候,只能一無所有,那么早早脫身而去,不是更好嗎?隨它去”。
    師:你發(fā)現(xiàn)的這個地方非常重要,你概括為坦然,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宿命論。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生:我有一個發(fā)現(xiàn),哈姆萊特說他自己是魯莽的,但我認為他是果斷的。
    生:哈姆萊特在處置吉爾登斯吞他們時非常果斷。相比他的果斷,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隱忍。他要復仇,也找到了證據(jù),但他等到雷歐提斯親口說出一切壞事都是國王干的之后,才拔劍殺了國王。
    生:克勞狄斯對哈姆萊特的好是有條件的。他剛登上王位的時候,哈姆萊特并沒有對他造成威脅,后來他發(fā)現(xiàn)這個王子并不完全服從他的意志,開始威脅他的王位,他就要除掉他了。
    生:他說你失去了父親,你的父親也曾失去過一個父親,暗示他把這一切忘了。又要哈姆萊特把他當成自己的父親就可以了,他是希望哈姆萊特忘了這件事情,因為克勞狄斯非常清楚老國王是怎么死的。
    師:我們在他后半截的話里能不能看出一點他隱秘的想法?
    生:他不想讓哈姆萊特去求學,想讓他一直待在他們身邊,無論他做什么事情他都可以看著,這對他來說相對安全一點。
    生:我來補充一點。我覺得國王是一個控制欲比較強的人,讓哈姆萊特留在身邊,就可以一直監(jiān)控他,如果他做出對自己利益有損害的事,國王對他的處理會更加快速。
    生:克勞狄斯有專制的思想,哈姆萊特去外面求學,有新思想。因此,他們兩人之間的沖突代表新舊勢力的沖突。
    生:我有另一種看法。哈姆萊特是王子,他有新的思想,他如果自己推翻國王,有點不對勁,那就讓一個大惡人去殺了他的繼父。殺父之仇只是象喻,象征著新勢力把舊的王朝推翻了。
    師:這倒是一個很新的解釋,讓我耳目一新。也有人談過隱喻之說,比如弗洛伊德,他引用古希臘戲劇《俄狄浦斯王》,提出“俄狄浦斯情結”——即“戀母情結”,來解釋哈姆萊特的復仇,也有一定的道理。
    師:讀文學作品不能只看情節(jié),而是要進行深入的思考,思考這些嚴肅的問題??简災愕闹腔鄣臅r候到了,還有哪位同學要發(fā)言?好,最后一排的男生。
    生:克勞狄斯是為自己的私欲,而哈姆萊特是為了國家和大眾,這是很不同的。
    師:你說得很好。我們首先要考慮克勞狄斯獲取權力的動機,是為了一己私欲還為了完成政治理想。比如李世民就是用非法的手段獲取權力,但他是一個有政治理想的人。“玄武門之變”并沒有給他的聲譽帶來多壞的影響,后世依然稱頌他是一代明君,因為他創(chuàng)造了“貞觀之治”。克勞狄斯呢,整部戲劇中我們有沒有看到他的政治理想?(生:沒有。)我們看到的是徹夜狂歡和飲酒縱欲,從反面我們也看到了人民的反對。另外就是他獲取權力的方式,是不是合法的?(生:不合法。)對,他是用殘害親人的手段獲得的。他是嗜殺的,這是一切專制暴君的共性。
    師:由于時間的緣故,我們討論最后一個問題,早在20世紀初,魯迅就提出了關于“群體性”與“個性”的兩個概念:“沙聚之邦”與“人國”?!吧尘壑睢崩锏谋娙耸俏唇?jīng)個性解放與個性建設的“愚民”,是各安其“位”、尊卑有“序”的一群奴隸,有如一盤沒有任何主體性的散沙,看似龐然大物,其實不堪一擊。所謂“人國”,也就是“現(xiàn)代民主國家”?!叭藝敝械娜耸且粋€個健康獨立的個體(個性),是自由平等的公民。結合這段話,我們用新的眼光、新的視角來看《哈姆萊特》這部戲劇。
    生:我來談一點自己的看法。“沙聚之邦”與“人國”最主要的區(qū)別在于個人有沒有意識到他本人在社會中存在的意義。每個人能意識到個體生命對于社會的發(fā)展前進是有機結合的過程,每個人要意識到“各安其位”的“位”和“尊卑有序”的“序”是自己該有的,而不是別人規(guī)定的?!拔弧焙汀靶颉睉斪駨娜诵?,而不是人性遵從它們。
    師:你說的這些與《哈姆萊特》有什么關系?
    生:《哈姆萊特》象征的是一種“解放”的思想,象征著我們要打破已有的陳規(guī)和舊的秩序,沖擊它們的束縛。哈姆萊特本人沒有遵從克勞狄斯的安排。(師:如果都是像奧斯里克這樣的人,是不是就遵從了國王的安排,各其“位”和“序”了?)對,是這樣,哈姆萊特把對人性的追求放在了第一位,這才是這部戲劇最重要的地方。
    師:你的這一番言論是可以贏得掌聲的?。ù蠹夜恼疲┚瓦@個問題,最后我們再請一位同學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生:哈姆萊特與國王的沖突就是“人國”與“沙聚之邦”的沖突。國王巴不得所有的臣民都是“各安其位”“尊卑有序”的愚民,以維持他的殘暴的統(tǒng)治;而哈姆萊特代表的是新的力量,他要剪除蟊賊,為民除害。他們之間一定會展開斗爭,這個斗爭就以沖突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師:非常好,你總結得很到位。《哈姆萊特》這部戲劇對當今中國的意義就在于,中國經(jīng)過兩千年殘酷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今天成為一個現(xiàn)代的民主國家,我們每一個人正在經(jīng)歷個性解放和個性建設。當今的中國不再是“沙聚之邦”,但我們的啟蒙還要繼續(xù),關于現(xiàn)代的“人”的建設是不能停止的,這就是新文化運動的精神所在。今天我們?yōu)槭裁催€要讀莎士比亞,為什么還要讀《哈姆萊特》,是要引發(fā)我們對民族未來的更深入的思考。
    師:《哈姆萊特》中還有許多金句,大家課后自己整理一下,會對你有很多啟發(fā)。最后送大家別林斯基的一句話:“啊,去吧,去看戲吧,如果可能的話,就在劇院里生,就在劇院里死!”戲劇是一個民族完成個性建設最好的武器,所以我主張每一所學校都應該廣泛開展戲劇教育,積極開展戲劇活動,這樣才有助于國民的“個性建設”。這堂課就到這里,謝謝同學們!下課。
    池上課堂實錄池上教學課堂實錄篇四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11冊第19課《錢學森》,文章生動地記敘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祖國,歷盡艱辛才回到祖國,以及回國后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制以及發(fā)射所做出的卓越貢獻,贊揚了他時刻不忘祖國的高尚情懷。
    教材有兩個突出特點:
    1、通過語言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xiàn)強烈的愛國情懷,是本篇的重要寫作特色;同時,文中還有多處側面描寫,也能夠烘托人物的特點。
    2、本文的寫作思路較為清晰“留學、回國、貢獻”,但是作者采取的是倒敘的寫作順序,設置懸念引人入勝,有別于一般文章。
    同時,這次教學中還有一條主線就是寫作方法的指導教學,“語言描繪表達人物特點”“側面描寫烘托人物特點”“倒敘”等,順著這條主線,文章“坎坷回國路”的處理就可以換個方法,這也是側面描寫,這也是烘托人物的愛國品質的,如果抓住了這點,那就完整許多。
    語文就是一門充滿遺憾美的教學,在這次教學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對于本文的認識和鉆研還不夠深,對于教法的研究不夠透徹,課前預設不夠準確……在遺憾中我反思,在反思中我又有了收獲。反思,真的是青年教師的必修課。
    池上課堂實錄池上教學課堂實錄篇五
    生質疑:暖流是什么意思?課文里指的是什么?
    有生舉手要求發(fā)言,師微笑著搖搖頭,示意等讀完課文后再進行交流。
    師提出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在課本上勾勾畫畫,讀讀寫寫,留下思考的痕跡。
    (生按要求,自主讀文,或勾畫,或寫感受)
    師:讀了幾遍課文后,相信你們對課題“暖流”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解。現(xiàn)在就一起來交流彼此的思想,分享學習的快樂。
    生:江主席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空,專程到南開大學看望師生員工,并關心地詢問同學們的學習情況,雖說是嚴寒的冬天,但大家心里卻感到春天般的暖和。
    師:你從同學們的角度上,講出了課題的含義。
    生:江主席對王輝他們進行了一次并不算輕易的“考試”,結果沒難得住同學們。我想,他反而會感到很欣慰,因為只有江山代有人才出,祖國才會有希望嘛!所以,我認為江主席的心里也會涌動一股暖流。
    師:你從江主席的角度上,講出課題的另一層含義。
    生:江主席是國家的領導人,卻沒有半點架子,對待大家和藹可親,知識又是那么淵博。我讀完課文后,心里也覺得暖洋洋的。
    師:你以讀者的身份,給課題進行了新的解釋。
    ……
    師:有時讀文如看山,讓我們從不同角度欣賞課文,如:江主席的學習對你有什么啟發(fā)?帶著這樣的問題與課文對話,會有更多的收獲。
    老師話音剛落,有生急著要發(fā)言,師再次示意等課文讀完再交流
    (學生于是再次潛心讀書,并在課本上畫畫寫寫。五分鐘后,師生交流)
    生:江主席真了不起,他是學工程的,卻對古典文學這么精通。難怪王輝打心眼里佩服。這使我感悟到:我們學習的面要廣,不能只停留在一個科目上。
    師:對,學習要像蜜蜂采蜜,假如只盯在一處,所得就有限了。
    生:“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應該熟讀,重要的地方還應該背下來?!?,從江主席的這句話中,我懂得學習語文要多讀、多背,不斷積累自己的知識,才能下筆成文。
    師:是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倍嘧x名著,多背名句,從祖國優(yōu)秀的古典文學中汲取養(yǎng)料,會使你變得文思如泉涌,更有欣賞品位。
    生:時隔幾十年,江主席還能將《滕王閣序》一字不漏地背下來。雖然古詩我背得快,但忘得也挺快的。要是江主席能到我們小學來視察就好了,我就有機會向他討教幾招。
    池上課堂實錄池上教學課堂實錄篇六
    伸 優(yōu) 仔 億 僅 ____________
    灣 浪 涌 澤 淺?。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BR>    橙 ?!≈辍O 棋 ____________
    揮 接 指 拼 握?。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BR>    動動腦,編兒歌,讀一讀,真快樂!
    容易 泄氣 鼓勵 疲勞
    把謎底寫在括號里。
    1、一人前面走,一人后面跟。(?。?BR>    2、四四方方一間房,一個十字在中央。(?。?BR>    小刺猬和小獾一起來采果子,但不知怎樣采。你能幫個忙嗎?
    五、讀一讀
    小刺猬和小松鼠
    新學期開學了,冰雪正在慢慢地融化,森林里灑滿了金色的陽光。小松鼠、小刺猬和小伙伴們背著書包,唱著歌兒,來到了學校。
    上課啦,浣熊老師忙著發(fā)新書。小松鼠很快走到講臺邊,挑來挑去,拿了幾本。小刺猬也很快走到講臺邊,挑來挑去,拿了幾本。
    “小松鼠好,小刺猬不好?!蓖瑢W們都大聲說。
    “小松鼠挑的是折了皺的書,你呢?”同學們都責問小刺猬。
    小刺猬看著自己挑的嶄新嶄新的書,紅著臉,慚愧地低下了頭。
    池上課堂實錄池上教學課堂實錄篇七
    《白楊》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帶來《白楊》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白楊》教案
    【教學目的要求】
    1.教育學生從小樹立“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的志向。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理解白楊本質特性和爸爸的心愿。難點:領悟爸爸的心愿。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1.向學生介紹沙漠和白楊樹的有關知識。
    2.準備一幅能夠分步拼貼的教學掛圖和幻燈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審題:
    1.課文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呢?
    2.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老師范讀課文。
    (三)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1)查字典或根據(jù)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
    分辨介紹撫摸表白沉思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大戈壁是什么樣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
    (4)爸爸是怎樣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的?
    (5)試著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四)學生質疑問難。
    (五)課內練習:
    1.寫近義詞:介紹撫摸分辨高大挺秀
    2.寫反義詞:清晰動搖軟弱消失
    3.朗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的三個問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找出三個問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旅客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樹,并借白楊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樣借白楊來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這是這節(jié)課學習重點。
    先請同學們找出課文中的三個問句。
    這節(jié)課我們就順著這三個問句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一部分。
    2.出示大戈壁的掛圖。教師描述。
    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黃沙。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涼呀!
    (高大挺秀:又高大又挺拔又秀麗。最高的白楊有35米高,相當于十層樓房那么高。)
    4.老師在大戈壁的背景圖上貼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楊樹。
    5.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的呢?分角色朗讀4—13小節(jié)。
    (三)學習第三部分。
    1.指名朗讀14小節(jié)。讀后小黑板上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然后逐句講讀。
    第一句:“這白楊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BR>    (1)“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2)朗讀比較,體會感情。
    第二句:“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1)這句話講出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2)指導有感情朗讀。
    第三句:“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這句話贊揚了白楊什么特點?
    (2)幻燈再現(xiàn)白楊與風沙、雨雪、干旱、洪水抗爭的情景。
    (3)老師描述:
    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干旱面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2.小結,指導有感情朗讀。
    (四)學習第三部分。
    3.引讀16小節(jié)。讀后討論爸爸的心愿。
    (爸爸的心愿是:不僅自己要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還希望孩子們也能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話既回答了兒子的問題,又是在借白楊勉勵自己,教育孩子。)
    6.老師在大白楊樹的旁邊貼上兩棵小白楊樹。
    (五)總結課文
    1.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借以表達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成長。
    2.抓住三個問句,總結文章的結構特點。
    3.交流感受、升華中心。
    (六)布置作業(yè)
    1.造句:(1)哪兒……哪兒……
    (2)不管……不管……總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
    評:
    一、教學設計指導思想
    葉老在語文教學二十韻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那么如何在高年閱讀教學中抓住作者的思路,使教路、學路和文路和諧統(tǒng)一,同步進行,達到“入境始與親”、“句句悟其神”的最佳境界呢?我試著在《白楊》一文的教學中作了嘗試。《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楊禮贊了在新疆扎根落戶的邊疆創(chuàng)業(yè)者。文章是按照白楊的形象——白楊的特性——白楊的象征意義這個順序組織文路的。小學生學習《白楊》一文的學路一般是:先充分感知白楊高大挺秀的外形,再深入理解白楊正直高大、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特性,最后領悟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以及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楊一樣在邊疆扎根成長的崇高精神。把握了文路和學路后,教師如何組織教路呢?我認為課文中的三個問句在全文起了承上啟下、串聯(lián)全文的作用,是作者思路的外在體現(xiàn)。于是我把這三個問句作為教學的“突破口”,然后順著三個問句學習全文。這樣,教師、學生、作者猶如同乘一舟,探幽覽勝,漸入佳境。力爭教路、學路、文路的和諧統(tǒng)一,是教學設計的一個指導思想。
    在教學實踐中,我越來越感受到“教書育人”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罢Z文學科的重要特點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tǒng)一?!闭Z文教材是學生的生活教科書,語文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生活導師。如何在《白楊》一文教學中把文與道的關系處理好呢?我在動之以情、潛移默化上做了文章。教學時,教師調動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悅目、悅耳、悅心的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華。力求讓學生在《白楊》一文教學中既提高語文能力,又得到藝術享受,這是教學設計的又一指導思想。
    二、教學特點
    1.“圖文并茂”,創(chuàng)設情境
    教材需要圖文并茂,教學也需要“圖文并茂”?!皥D文并茂”的教學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悅目、悅耳、悅心的情境,吸引學生盡快入境。如我教學《白楊》第一節(jié)時,在學生面前展示了一幅茫茫的沙漠圖畫:畫面遼闊,色彩灰黃,地上沙丘起伏,空中風沙迷蒙。這時伴以教師傳情的描述:“看,茫茫的大沙漠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黃沙。風沙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涼呀!”直觀的圖畫,形象的描繪,一下子把學生帶到那人跡罕至的大戈壁,為理解白楊和爸爸的品格作了很好的鋪墊。這節(jié)課我在圖畫的運用上還作了較為巧妙的處理:隨課文教學分步出示。這樣,圖畫的逐步展示,教師的動情描述,增加了教學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新奇性,吸引學生逐步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
    2.“不拘一法”,化難為易
    現(xiàn)代教學法認為,課堂教學應“不拘一法”,博采眾長?!栋讞睢芬晃闹攸c段寫得含蓄凝煉深刻,教學時我采用了多種教法,“通過語言文字,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雹俦容^法:把“從來”,一詞去掉和原句比較,讓學生體會到“正直高大”是白楊的本性。②情境教學法:用幻燈再現(xiàn)白楊與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作斗爭的畫面,加以教師的語言描繪,讓學生充分感知形象,進入情境,激發(fā)對白楊的崇敬的感情。③朗讀教學法:在學生理解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在朗讀中讓學生和作者的感情發(fā)生共鳴。不拘一格的教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突破了教學難點,活躍了課堂氣氛,發(fā)展了學生思維,陶冶了學生情操。
    3.發(fā)揮自身語言優(yōu)勢,以情感人
    以前多次公開教學后,聽課老師都講我的教學語言比較富有感染力。因此教學《白楊》一課時,我就揚長避短,注意發(fā)揮語言優(yōu)勢,設計好導語、描述語、過渡語言和總結語。如學完爸爸介紹白楊的第三句話后,教師用了一句充滿激情的排比句,禮贊白楊的品格,把學生的情緒推向高潮:“白楊在風沙面前,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白楊在風雪面前,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白楊在干旱面前,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白楊在洪水面前,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不屈的品格!”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教師只有不斷錘煉教學語言,使之準確簡煉、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才能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白楊》反思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課文,文章通過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茫茫戈壁灘上的白楊樹這件事,贊揚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尋味。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格。因此,借物喻人就成為本課教學之重點所在。而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教學目標之一。另外本課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并說出自己的見解。即是文中爸爸的話及最后一節(jié)的含義,要求學生能結合課文內容和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是本課的難點,也是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課前讓學生查找資料,對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大戈壁)有所了解。通過學習課文了解白楊的特點,歸納出白楊的形體特點(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頑強。)。再通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讓學生討論解決兩個問題:⑴寫白楊樹的生活環(huán)境有何作用?⑵寫白楊樹的特點有何特色?我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和作者交流,與教師商討,向同伴匯報……并使學生懂得,前者寫白楊樹的生活環(huán)境是起烘托作用,而寫白楊樹并非直接描寫景物,而是通過人物說的話,間接地寫出白楊的特點。
    通過讀課文,學生明白了父親的話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物,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贊美來歌頌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什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為了加深這個認識,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讀,充分體驗感悟,讓學生發(fā)表個人獨特的感受。對于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我沒有機械地照書后要求讓學生說句子含義,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親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時此刻父親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從而喚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理解“……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通過解詞析句,不僅使學生掌握本課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也使學生掌握了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和思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