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留學申請準備,需要確認好自己的材料,要按照要求和教授進行套磁,寫好套磁信就非常重要。下面出國留學網(wǎng)就帶來美國留學套磁指南 怎樣準備美國留學申請?
申請準備
一、充分了解申請院校及系別的研究情況
美國教授套磁信,一定要避免用Crazy Mail等群發(fā)軟件一次同時發(fā)給100所學校的教授,這就不會冒犯教授,同時也避免教授回信告訴你你的問題網(wǎng)頁上都有答案。
如果你對自己的研究興趣和職業(yè)目標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你的問題會傳達這一點。如果你對你自己的需要和該校的Program有過深思熟慮的話,教授肯定會意識到你的明確方向,認為你更適合他的研究的。而這正是美國套磁成功的關鍵。
二、有明確的目的,與教授討論專業(yè)問題
對于申請phD的同學,由于博士階段學生大部分時間是替“老板”打工,在博士生的錄取問題上,手持大量經(jīng)費的教授們往往具有決定性的權力。對于大部分學校,只要教授點名錄取,而你的硬件條件不算太差,系招生委員會一般不會拒絕。
大多數(shù)教授對專業(yè)的套磁信還是比較歡迎的,因為這免去了他從系里的海量申請人資料中挑出和他相關的學生資料的麻煩,而且學生們在信中顯現(xiàn)的對專業(yè)的認識和表述能力,比硬邦邦的英語成績更具吸引力。
三、要附上自己的簡歷或者自己目前研究的詳細介紹
第一封信盡量簡潔,簡歷最好能附在郵件簽名的后面,不要放在正文中,但正文中要有簡單的自我介紹。
四、切忌出現(xiàn)拼寫錯誤或用詞語法錯誤
美國留學套磁信一定要仔細檢查,切忌出現(xiàn)拼寫錯誤或用詞語法錯誤。就像你的Personal Statement一樣,你的套磁信也要有針對性,一定要有個性化的東西。
當然,美國套磁不是萬能,它不過是與TOEFL、GRE、GPA并行的一種工具,歷史上也不乏因套磁而被一流學校錄取的案例。
套磁技巧
1、少談成績
雖然成績是申請美國院校最基本的條件,但是在美國大學博士套磁時是不值得拿出來和教授進行討論的。學生應該和教授進行討論的是研究方向和領域以及近期教授所發(fā)表的文章或者課題。
2、經(jīng)歷
美國留學套磁的目的是要突出自己優(yōu)勢以及自己所研究的領域和未來的計劃,還要表現(xiàn)出你對教授的了解程度。因此,申請學生在套磁之前一定要閱讀套磁教授的文獻或者教授SCI或者EI的文章,表示出你對教授有極大的興趣,切記不要不懂裝懂。
3、控制郵件字數(shù)
一般來說首次發(fā)郵件的字數(shù)應控制在250單詞之內;語言要言簡意賅,表達出自己的主要觀點。對于套磁的格式并無統(tǒng)一標準,只要清晰明了即可。
4、發(fā)送郵件
美國的學術圈子很小,你不要給一個系的多名教授發(fā)送郵件。教授不會討論各自準備錄取誰,但準備或者確定錄取的名字會被傳閱的,這樣若某個想要你的教授看到你的名字被其他教授寫上去了,那可就糟糕了。一個系寄給一兩個最重要的教授最為合適。
5、不要糾纏
當你已經(jīng)發(fā)送郵件超過10天還沒有收到教授的回復,這意味著教授不是很青睞你,這個情況就不要再打電話過去了,趕快換下一個美國博士套磁的對象。
書寫誤區(qū)
1.套磁內容要貼合項目
通過郵件和學校取得溝通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套磁,簡單來說就是向學校推銷自己,但是要注意以下幾點:小僧們的背景要和學校的檔次不能相差太大,知道項目的特色和研究方向是什么,小僧們的背景和亮點是什么,怎么做能讓自己的背景和項目更加貼合。
2.套磁并不是一味討好
套磁要傳達出兩個點,首先要了解自己,其次要了解對方,對于渾渾噩噩還懶得做功課的人,套磁不適合你,可能項目本身也不適合你。
3.不要同時跟一所學校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教授聯(lián)系
同一所學校的教授跟教授之間也會就招生狀況進行交流,如果兩位教授聊天的過程當中發(fā)現(xiàn)同一個學生都在聯(lián)系他們,都說對他們的研究方向很感興趣,那么,問題就來了,如果兩位教授的研究方向很可能不同,他們會認為你對自己的專業(yè)定位很迷茫,缺乏穩(wěn)定性;如果兩人的研究領域相同,他們認為你的立場不堅定,沒有明確的目標,并不是真正看中了自己。
4.不要糾纏教授
如果你發(fā)郵件給教授,沒有得到回復的話,也不要魯莽的打電話給教授了。如果超過一周都沒有回復郵件,那基本上可以確定他們永遠不會回復你了。
5.套磁完之后的心態(tài)
同學們要耐心等待郵件,學會在套磁中學習,在套磁過程中成長。在與學校溝通的過程中也是學習英文表達的過程。有借鑒的可以學習一下,讓自己的表達更加地道一點。除了學習表達以外,心態(tài)的成長也是同學們進步的一部分。收到對方的回復會給同學們一種激勵,勇敢地可以把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分享給大牛。心態(tài)就從剛開始時初嘗新事物的探索心態(tài)到慢慢自信再到變成人與人平等交流時的平常心。以后面對問題就是坦然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