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不寒無以知松柏出自哪里?

字號:


    還不清楚"歲不寒無以知松柏"這句話出處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下面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歲不寒無以知松柏出自哪里?”,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出自哪里?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的出自《荀子·大略》。原文是:“君子隘窮而不失,勞倦而不茍,臨患難而不忘細席之言。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無日不在是?!?BR>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的意思
    “如果不去經歷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期,我們就無法得知松柏到底是不是在萬物凋零之后,最后才凋謝的?!?BR>    歲寒:指的是一年中的寒冷季節(jié),深冬。比喻喻在困境中堅韌不拔的精神,亂世中堅貞不屈的節(jié)操(品行);比喻友情長存?!墩撜Z·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BR>    松柏釋義
    【松柏】。松樹和柏樹。兩樹皆長青不凋,為志操堅貞的象征。
    《禮記·禮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BR>    《荀子·大略》:“歲不寒無以知松柏。”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栢之質,凌霜猶茂。”
    清方文《送萬茂先應征北上》詩:“同心指松柏,高言洽芝蘭?!眳⒁姟八砂睾蟮颉?。
    作者簡介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fā)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后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