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考試重點及答題技巧(三)

字號:


    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行測的推理判斷題往往能夠讓大部分考生感到頭疼,要想在行測中取得高分,重點知識一定要掌握理解。下面是留學吧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公務員考試答題技巧,主要講的是真假推理和歸納推理中的偷換概念的答題技巧,可供各位考生參考。
    202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考試重點及答題技巧(三)
    真假推理:
    題型特征
    題干中:給出若干性質(zhì)命題,考查“所有A都是B”和“有的A不是B”之間的關(guān)系;
    提問中:有真假限定,只有一真(假),或多個真假。
    解題思路
    主要就是說題干中給的幾個條件中,其中有兩個或多個相互之間往往存在著矛盾關(guān)系、反對關(guān)系、等差關(guān)系,在確立他倆的關(guān)系之后在看其余的條件,其中矛盾關(guān)系為突出。
    矛盾關(guān)系
    矛盾關(guān)系——非此即彼,非彼即此。
    舉例:生與死男與女
    特性: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某個A是B”與“某個A不是B”
    例:張三是罪犯,張三不是罪犯
    具體應用中就比如給你了三個條件,其中有一個是假的但是不知道是哪個,但是有兩個條件互相矛盾,那他倆就必有一真必有一假了,然后再看剩余的那個條件就一定是真的了反之亦然,在根據(jù)這個真的條件進行推理。
    例題解析
    張三家丟了一頭牛,四位鄉(xiāng)鄰受到懷疑,經(jīng)過一番訊問,四人的回答如下:
    李甲說:“這事一定是趙丙干的,他一向手腳不干凈?!睂O乙說:“我沒有偷牛。”趙丙說:“我也沒有偷牛?!蓖醵≌f:“我認為李甲說得對?!焙髞斫?jīng)過查找,終于找到了盜賊,原來這四位鄉(xiāng)鄰中只有一個人說了真話,其余三個人都說了假話。
    請問,誰偷了張三家的牛呢?
    A.李甲
    B.孫乙
    C.趙丙
    D.王丁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確定題型。
    題干有若干論斷和真假限定,確定為真假推理。
    第二步,找關(guān)系。
    李甲和趙丙兩人的的話為矛盾關(guān)系。
    第三步,看其余。
    根據(jù)李甲和趙丙是矛盾關(guān)系以及“只有一真“的限定,可知李甲和趙丙肯定有人說了真話,那其余一定為假,即孫乙和王丁說的話為假;
    根據(jù)孫乙的話“我沒有偷牛“是假話的話,變成真話就是:“我偷了牛”偷牛的是孫乙。
    因此,選擇B選項。
    歸納推理中的偷換概念:
    1.將主體的范圍放大/縮小
    這一類的題目會從主體的概念范圍出進行偷換概念,也就是說在選項中會設置一些非常相近的字眼來迷惑考生,但是如果仔細辨認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概念的范圍會被放大和縮小。
    【例】據(jù)介紹,北半球人口相對密集,燃燒化石燃料等人類活動不斷推高碳排放量,因此北半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在2013年已達到400PPM這一標桿水平。相對來說,南半球人類活動較少,而南極洲更是人煙稀少,但即便如此,2017年6月南極洲的二氧化碳濃度也達到了400PPM這一標桿值。
    根據(jù)以上信息,下列推論正確的是:
    A.人類活動對地球影響已經(jīng)深入到極地
    B.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對南極洲地貌有深遠影響
    C.南極洲二氧化碳濃度不會再降到400PPM以下
    D.北極的二氧化碳濃度在4、5年前就遠超南極
    在這道題目中,我們著重看一下選項D,D選項中說北極的二氧化碳濃度在4、5年前就遠超南極,很多考生一看題干中出現(xiàn)2013年北半球的濃度為400PPM,而南極洲在2017年才達到400PPM一值,很多同學就覺得是正確的選項。但是這里其實有一個偷換概念的錯誤,那就是北半球和北極的概念其實是不一樣,北半球的范圍更大,北極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這里就犯了一個偷換概念的錯誤。所以大家在做題目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看概念的范圍是否有偷換。
    2.題干概念轉(zhuǎn)換
    這種錯誤常見的就是利用大家的常識概念去偷換概念,很多同學會在這種錯誤上頻繁出錯,所以在這里大家一定要嚴謹做題。
    【例】嬰兒已經(jīng)在頭腦中建立起了對外部世界的某種“模型”,形成了對外部世界的某種看法。如果這種模型與外部世界相符合,他們就感到滿意;若不符合,即所期望的結(jié)果沒有出現(xiàn),他們就感到不滿意。
    由此可以推出:
    A.偶爾嬰兒見到不熟悉的陌生人也會笑
    B.嬰兒已經(jīng)形成了對外界人或事物的認知
    C.智力障礙嬰兒不管見到誰都笑
    D媽媽的面孔與嬰兒腦中的某種期望相符合,嬰兒總愛對著媽媽的面孔笑
    比如在這道題里我們主要看D選項,因為有很多同學會誤選到D選項,他們認為是原文同義替換,但是這里有存在著偷換概念,因為原文中的詞語是“感到滿意”,而D選項中是“對著媽媽笑”,很多同學就會就會認為這是相符合而定,但其實題干中并沒有說感到滿意就是笑,所以其實在這里D選項是無中生有。
    3.偷換因果關(guān)系
    在這一類題目中,可能會存在著一些因果關(guān)系,選項經(jīng)常會利用因果關(guān)系來出一些陷阱選項,比如強加因果、由果推因等。
    【例】檸烯,俗稱檸檬精油。它通常被用于制作柑橘香味劑,是很多空氣清新劑、身體噴霧劑等芳香劑中重要的化學成分之一。檸烯本身并不可怕,因為該化學物質(zhì)對人體不會形成大的危害,事實上,它可被用于食品的調(diào)味劑。然而檸烯一旦被噴入空氣中,很快就會有所變化。研究表明,當檸烯暴露于普遍存在于空氣的臭氧中時,兩個檸烯分子會形成一個單分子化合物——甲醇。當房間中大量的檸烯被轉(zhuǎn)化成甲醇時,其影響將迥然不同。
    由此可以推出:
    A.使用空氣清新劑,可能會對我們自身有害處
    B.檸烯被用作食品的調(diào)味劑時,會對人體產(chǎn)生危害
    C.如果房間中測出甲醇濃度高,則說明使用了太多的芳香劑
    D.在生活中,我們應該盡量避免使用含有檸烯成分的物品
    在這道題目中,我們可以看到題干說檸烯暴露在空氣中時,會形成甲醇;但是B選項中說如果甲醇濃度高,這說明用了芳香劑。那么這個地方就偷換了因果關(guān)系的概念,首先并不是芳香劑變成了甲醇,是檸烯轉(zhuǎn)化成了甲醇;其次,也不能說是一旦有甲醇就是芳香劑(檸烯)導致的,所以B是不能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