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片段閱讀技巧:細節(jié)判斷題之選項設錯類題型

字號:


    掌握公務員行測片段閱讀技巧,能夠更好的通過行測考試,下面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行測片段閱讀技巧:細節(jié)判斷題之選項設錯類題型”,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行測片段閱讀技巧:細節(jié)判斷題之選項設錯類題型
    細節(jié)判斷題一直是行測考試中比較固定的一類題型,出題量一般維持在兩道題。因為這種題型難度不大,所以細節(jié)判斷題一直是我們必須拿分的一部分。考生在做這部分題目時往往容易和主旨觀點題混淆,但是其實這兩類題型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主旨觀點題是讓我們尋找文段的重點,而細節(jié)題主要是讓我們判斷選項和原文是否一致。因為細節(jié)題主要考察的是我們糾錯的能力,所以對于這類題目,選項的分析就尤為重要,當我們了解了設錯選項的一些特點,那么我們做題就會更準,更快。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常見的設錯選項。
    絕對化表述
    這類題目的選項在整體表述上與原文一致,但是程度和數(shù)量上會有明顯的變化。所以這類題目的選項一般都會出現(xiàn)一些特殊的詞語,比如:一定,必然,必須等。
    無中生有
    這類題目往往會從題干相關的話題入手,設置一些與原文相關,但是不一致的選項
    偷換與混淆類
    偷換概念即看似相同的概念,其實際表示的含義不同;混淆范圍、條件、時態(tài)即在限定
    范圍、充分與必要條件以及過去、現(xiàn)在、將來三個時態(tài)上混淆。所以選項中表示條件,范圍,時態(tài)的詞語我們就需要高度關注。
    正話反說
    這類題目整體跟原文基本一致,但是傾向是相反的。所以需要我們多去關注選項中出的否定詞。
    接下來我們通過一些題目來練習一下。
    例題,家丑的存在是個客觀事實,并非不亮出來就不存在。問題的關鍵不在該不該亮,而是有了家丑到底想不想真正解決。不亮,問題不僅存在,而且還有惡化成不治之癥的可能。亮了,正是顯示出有解決問題的把握和能力,是一種有信心的表現(xiàn),讓人們看到了根治的希望。
    對這段文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遮蓋“家丑就是欲蓋彌彰
    B.盡可能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C.亮出“家丑”可能取得正面效果
    D.有足夠的把握后再把問題亮出來
    正確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點明家丑問題存在的客觀性,接著指出問題的關鍵在于是否想真正解決,最后具體闡述了亮與不亮的利害弊益。B項為無關項,D項則顛倒了邏輯關系,排除。A項表述過于絕對,材料中“不亮,……不治之癥的可能”強調的是掩蓋家丑的可能性后果,且“欲蓋彌彰在文中沒有體現(xiàn)。
    行測行程工程題技巧:學會用比例
    行測考試中的行程工程類型題目,總是讓人叫苦不迭,不適合設特值解決,列方程又麻煩,即便是列出來方程,不好解不說,還可能由于馬虎,做完的答案卻沒有選項,那么小編建議大家可以學習利用比例的方法解決這些題目,不僅能節(jié)省了我們的做題時間,正確率也能提升很多。
    核心原理:正反比思想。
    (一)行程問題:路程=速度×時間。
    當路程一定時,速度和時間成反比關系。
    當速度一定時,路程和時間成正比關系。
    當時間一定時,路程和速度成正比關系。
    例:甲乙從A地步行去B地,甲乙的速度比為3:2,則根據(jù)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成反比關系,可得甲乙的時間比為2:3。
    (二)工程問題:工作總量=效率×時間
    當工作總量一定時,效率和時間成反比關系。
    當效率一定時,工作總量和時間成正比關系。
    當時間一定時,工作總量和效率成正比關系。
    例:甲乙挖溝的效率比為3:2,兩人同時開工,三天后兩人挖的深度,根據(jù)當時間一定時,工作總量和效率成正比關系可得挖的深度比為3:2。
    題型特征
    題干中出現(xiàn)比例的描述+時間差/和/單一量。
    比例的描述方式:
    1、直接:(1)甲、乙速度比為3:2(2)甲的速度為3米/秒,乙的速度為2米/秒
    2、間接:(1)以倍數(shù)描述:甲的效率是乙的1.5倍
    (2)以分數(shù)描述:甲速度的1/3是乙速度的1/2
    (3)以百分數(shù)描述:甲提速了25%
    題型詳解
    例1:甲從家步行去學校,當他的速度提升25%時,將提前7分鐘到校,問甲原定多長時間到達學校?
    解析:“當速度提升25%時”可得原計劃與提速后效率比為1∶(1+25%)=4∶5,從家步行去學校,說明路程相同,根據(jù)正反比思想可得原計劃與提速后時間比為5:4,差的一份對應題干中給出的時間差7分鐘,因此原計劃的時間為5份,對應5×7=35分鐘。
    例2:某植樹隊計劃種植一批行道樹,若每天多種25%可提前9天完工,若種植4000棵樹之后每天多種1/3可提前5天完工,問:共有( )棵樹。
    A.3600 B.7200 C.9000 D.6000
    解析:“每天多種 25%”可得原計劃與多種后效率之比為1∶(1+25%)=4∶5,根據(jù)正反比思想可得原計劃與多種后時間比為5:4,差的一份對應題干中給出的時間差9天,因此原計劃的時間為5份,對應5×9=45天。同理,對于種植4000棵樹之后的植樹任務,原計劃和多種后的效率比是1∶(1+1/3)=3∶4,所用時間比是4∶3,差的一份對應5天,則種植
    4000棵樹之后的任務原計劃時間為4×5=20天,故按計劃植樹4000棵需要45-20=25天,共有4000÷25×45=7200棵樹。
    方法總結
    (一)找出題干中給出的速度或者效率的比例描述
    (二)根據(jù)正反比思想得到時間比
    (三)將時間比和題干中所給的時間的實際量對應
    (四)求解所需內容
    行測技巧篇:病句辨析搭配不當,分類去記憶
    病句這種題型雖然在行測考試中出現(xiàn)的不多,但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行測試卷上,而且近幾年隨著考情越來越靈活的趨勢,各位考生如果能夠提前系統(tǒng)了解病句的知識點,就能夠做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病句里面的搭配不當是什么含義,搭配不當主要指詞在句中充當相關成分時,不能互相搭配??荚嚩嗫贾髦^搭配不當、動賓搭配不當、主賓搭配不當以及兩面對一面搭配不當。接下來小編利用一些例句一起分類學習一下,不同類型的搭配不當是怎么出錯的。
    ①主謂搭配不當
    例1.春風一陣陣吹來,樹枝搖曳著,月光、樹影一齊晃動起來,發(fā)出沙沙的聲響。
    解析:主語“月光”無法與“發(fā)出沙沙的聲響”相搭配。
    例2.它每年的發(fā)電量,除了供給杭州使用外,還向上海、南京等地輸送。
    解析:提取主干去掉附加成分后,主語是“發(fā)電量”,謂語是“輸送”,發(fā)電量不能輸送,應改成“發(fā)的電”輸送。
    ②動賓搭配不當
    例1.被告人因為毆打警察,接受了法院的刑法。
    解析:“接受了”是謂語,“刑法”是賓語,動賓搭配不當,應該改成接受了“刑罰”。
    例2.網(wǎng)絡教育可以解決新興學科發(fā)展的問題以及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改革。
    解析:謂語是“解決”賓語是“問題”“改革”,解決改革是動賓搭配不當,應改成“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 。
    ③主賓搭配不當
    例1.商場保安的職責是保護商場貨品安全,不是執(zhí)法機構。
    解析:“職責”是主語,謂語“是”,賓語“執(zhí)法機構”,主賓搭配不當,改成“執(zhí)法”。
    例2.天山的夏天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
    解析:主語“天山的夏天”賓語“大花園”,主語改成“夏天的天山”。
    例3.秋天的北京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
    解析:主語“背景”賓語“季節(jié)”,改成“北京的秋天”。
    ④兩面對一面
    例1.有無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是我們能取得進步的重要條件。
    解析:改為“能否取得進步”。
    例 2.對于天安門廣場景點是否收門票的問題,國家旅游局發(fā)言人已經(jīng)在記者招待會上予以否認。
    解析:把“是否”刪掉。
    例3.正確與成功的制度能否得到很好的堅持,取決于領導干部正確的制度意識。
    解析:領導干部“能否有”正確的制度意識。
    2021國考行測言語理解劃重點:如何找準指代詞的指代“主體”
    公務員行測考試中言語理解的詞語理解題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比較簡單,尤其是問對于指代詞的理解,大家都能知道要找指代主體是什么,但是當文段出現(xiàn)了多個指代主體的時候,又該如何抉擇呢,其實這個時候就需要根據(jù)指代詞所在的句子所體現(xiàn)出來的內容特點來確定唯一的指代主體,小編下面來通過例題解釋一下:
    【例】生物科技是利用科學技術和生物技術,對農業(yè)或其他方面進行改造。利用生物體、生物組織、細胞及其成分,綜合應用化學、生物學和醫(yī)藥學各學科原理和技術方法制得的用于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保健的制品或其它現(xiàn)代生物技術研制的蛋白質或核酸類藥物。由于藥物資源有限,含量極微,因而使用高純度的分離工藝有一定難度,且成本昂貴。用生物基因工程方法生產(chǎn)這些藥物,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難題。
    對“這些難題”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A.生物科技是利用科學技術和生物技術
    B.高純度的分離工藝有一定難度,成本昂貴
    C.藥物資源有限,含量極微,高純度的分離工藝有一定難度
    D.藥物資源有限,含量極微,因而成本昂貴
    【答案】:B。文段首先講述了生物科技的作用是能對農業(yè)等方面進行改造,緊接著具體指出生物科技能在制得藥物,但由于由于藥物資源有限和含量極微導致產(chǎn)生高純度分離工藝有難度和成本昂貴的問題。最后一句話點出生物基因工程方法能解決前文提到的問題。所以首先定位“這些難題”可知在最后一句,而根據(jù)最后一句話的內容可知,這些難題可以由生物基因工程解決掉,所以到前文找指代主體可知,生物基因工程能解決的問題并不是“藥物資源有限且含量極微”,因為這是屬于一種客觀事實,是改變不了的。而生物基因工程及數(shù)真正能解決的是在“藥物資源有限和含量極微”的基礎上能實現(xiàn)高純度的分離工藝沒難度且成本不貴,故本題選B。
    這道題在做的時候其實考生都能找到要在倒數(shù)第二句“由于藥物資源有限,含量極微,因而使用高純度的分離工藝有一定難度,且成本昂貴”中來找問題,但是他們只是單純的把整句話都當做了問題,可結合選項卻發(fā)現(xiàn)沒有能概括整句話的選項,所以很多考生都會在C和D中糾結半天,最后就算選擇了其中一個還會認為選項概括的不全面,答案也不太好。所以通過這道題目想提醒廣大考生,對于指代詞進行理解找指代主體時,要讀明白指代詞所在句子的內容,從而能幫你準確鎖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