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敬老院進行探訪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在這個過程里能讓我們的個人素養(yǎng)得到提升,還能加深對老人們的理解……以下是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敬老院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敬老院心得體會【一】
作為一個普通大學生,我總覺的缺少一點什么,總是呆在平靜的地方做著天真的事,今天除了睡覺以外,終于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雖有點累但也值得。
20xx年x月x日,xx學院團組織志愿著服務大隊組織去看望敬老院的活動,一路上,隊伍浩造蕩蕩的走去,有很多人還以為我們是去旅游的呢,走了半個小時,終于到了,心中起伏不斷,又有點顧慮,然而一個下午,這種顧慮就被沖擊得云消霧散,這確實是一種愛心之旅,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
因為我們今天來的有點早,很多老人還在睡覺,院子里只有幾位老人在曬太陽,然后有人去和老人們說話,我話說的不是太好,可我會聽,雖然只是短短幾個鐘頭,但我們給老人帶來了心理安慰,帶來了溫難,讓他們不再感成到孤獨。
接著就是給老人們打掃院子,時間在不知不覺過就已過去。在這次活動中我學到了很多,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雷鋒,我很自豪這種自豪不是在學校能夠體會到的。公益勞動是種忘我的勞動,他是一種能夠塑適美好心靈的活動。
這次活動中,我百感交集。老人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奉獻了一輩子,現在盡管子女都不在身邊,但依舊保持了一份堅強、樂觀的心態(tài)。
回校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定,他們的笑容、語言一直在心中回蕩,我覺我應該發(fā)動更的人參與獻愛心活動中,在提高自己實踐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著關愛生命、服務他人的美好情操。同時也感謝志愿者服務大隊,給我們這次機會。最后讓我們共同攜手,一起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敬老院心得體會【二】
這次敬老院之行在旨在現實客觀地詮釋和諧二字的涵義,讓更多處于黃昏時段的老人感受到社會上最單純的溫暖,讓我們更深刻的領會作為青年志愿者的責任與義務。的確,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離不開社會經濟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成長,更離不開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構建。
本次的團活讓我從學到不少,也得到了不少深刻的為人處世的道理。 學校把社會作為實踐的場所,讓我們參與社會,在公益勞動的實踐中有所啟示。通過志愿服務,啟發(fā)了我們在公益勞動中尋找能使我們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點,引導我們去了解社會、感受社會。這些都讓我們體會到了老一輩的孤獨以及我們的幸福。雖然活動時我們滿頭大汗,但我們很高興,因為我們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這種自豪感在學校里是不能夠體會到的。公益勞動是不記報酬、不謀私利、不斤斤計較的,也是培養(yǎng)我們關心公共事業(yè)熱情的起點。
這次的團活的勞動,使我體會到了集體的力量、溫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讓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這些都促進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錯誤,正確認識自己。我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們輕視勞動和不勞而獲的思想的侵蝕,避免了我們形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公益勞動也同樣加強了我們的勞動觀念,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這次的團活讓我懂得了公益勞動不僅能造福社會,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靈。而我們也該為了公共利益而自覺自愿地參加志愿者活動,因為那是我們大學生的勞動態(tài)度的一個特征。社區(qū)實踐活動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引導了我們接觸、了解社會,增強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而學校組織的勞動,更讓我們明白了學會獨立的重要性。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日,對于我們這些大學生,獨立的培養(yǎng)和社會的洗禮是多么的重要。
我想,每一個熱血青年都不忍讓老一輩人生活在無盡空虛中。就讓我們攜起手來,獻出自己的應有力量吧。慰問活動完畢了,我覺得回校后會發(fā)動更多的同學參與到獻愛心的活動中,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關愛生命、服務他人的美好情操,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青春和力量。
敬老院心得體會【三】
12月9日,一個寒風蕭瑟的早上,一個冷到令人發(fā)麻的早上,我們這群要去敬老院的志愿者頂著快把人吹翻的風等著公車,老實說我心里還是想著快快回家,去享受家里的溫暖。好不容易做了兩趟車才到敬老院,一下車還是狂風不到,進了敬老院后溫度才回升了點。
在那工作的師姐把我們安頓好后便開始給我們分配工作。我和隔壁班的男生負責陪一位老婆婆聊天。老婆婆是本地人,在敬老院里,老婆婆已經是思維能力最好的了,講話也算能讓我們聽懂。在這間敬老院里,老人家雖然不多,但是大部分的老人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便,有身體上的也有精神上的。這位老婆婆便是屬于那種精神不錯身體有些不便的一位。我是第一次去敬老院,縱使我也有爺爺奶奶,可是那畢竟不同,自家的爺爺奶奶把自己當做手心的寶貝,不必你噓寒問暖他們都會主動的問你,所以我需要做的就是把角色調換,我要以奶奶對我的心去對待老婆婆。
剛開始我們跟婆婆的聊天是存在障礙的,老婆婆雖然說不管我們說什么都好,但其實我可以看出老婆婆還是沒打開心扉,有點走神、有點冷淡。接著越來越多的老人家出來,我們準備的節(jié)目就開始,剛開始的時候大伙唱的是紅歌,值得欣慰的是會唱的老人家還是默默的跟著我們唱,接著我們也準備了一些客家歌,這里有相當一部分的老人家是講客家話的,雖然我也是客家人,不過真的沒唱過客家歌,還真的挺新鮮的,不過遺憾的是我們的唱歌小組唱客家歌時小聲了點老人家應該都未能聽到。但是老人家還是很給力的給了我們熱烈的掌聲。
很快的我們進入了自由跟老人家聊天的時間,這次我決定主動點,跟老婆婆聊聊她的往事,往事對于老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回憶。首先,我握住了老婆婆的手,想以此來拉近我們的距離,其實,送來的老人家或多或少會因為家里沒空照顧他們,一年大部分呆在老人院,不用想也知道老人家是有多么的孤單和想念家人,有些有老人家有表現出來感慨自己的人生,有些硬是埋藏在心中不愿多想。
所以我也不方便跟他們討論他們的家里事,看了看老人家問問她暖不暖她說她很暖,但是我卻覺得她穿的衣服未必比我的厚多少,我是年輕人而她是老人,老婆婆身上帶有帶有兩個鐲子,一問果然其中一個是結婚時的,這時我也察覺到老人的興致高起來了,接著我們沿著她的生活講到戰(zhàn)爭聊了挺長的一段時間,最后在走之前大伙各送了禮物給老人家,就這樣一天的活動很快就過去。在護送老婆婆回房時,發(fā)現其實老婆婆還只睡著席子蓋著很單薄的杯子,頓時真的有點心酸,我們每天都在喊要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可是這樣的空喊完全沒有作用,我們每個人能做的就是要善待老人,盡自己的能力去對待自己的親人,我想我要加倍的疼愛我的家人才行。
敬老院心得體會【四】
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對于了解社會、鍛煉毅力,對于加深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對于堅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于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于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本次實踐的目的:一是給老人們送去快樂和溫暖;二是通過走入社會,使我們大學生認識社會、增長社會經驗;三是培養(yǎng)我們的愛心、熱心和善心。
我們?yōu)檫@次活動做了充分的準備。從一次又一次的討論到往返聯系敬老院負責人,我們付出了很多,經過不怕麻煩的重復再重復,我們制定了完善的活動計劃,熟悉了路線,為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午兩點左右,我班參加該活動的22名同學在宿舍樓下面集合完畢。我們滿懷激動地前往敬老院進行公益勞動。
進入敬老院,在領導阿姨的安排下,有的同學對餐廳、院落、窗戶等進行了認真、徹底地打掃;有的同學與老人們親切、熱情地聊天,給老人們送上一份溫馨和幸福;還有的同學攙扶老人下床走路??個個都很認真的學著、干著。一些老人對我們贊不絕口。雖然辛苦,但是我們感到無比光榮。
下午四點左右,活動結束了,我們和老人們一一道別,有的老人說:你們還要再來呀!我當時就被這句話感動了,這是對我們最大的褒獎。
這是我第一次和這么多老人近距離的接觸,盡我最大的能力把快樂與溫暖送給了他們,我真的很高興;作為該活動的一員,活動這么成功,這么有意義,我真的很欣慰。
我從中學到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首先,關心照顧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理應繼承并發(fā)揚這種美德。
每個人都會經歷從年輕到年老的過程,老年人歷經風吹雨打,千辛萬苦地培養(yǎng)出下一代,現在我們理所應當去關心照顧他們。然而,在今天這個物質愈加豐富的時代里,中年一代的人們工作日益繁忙,無暇顧及到身邊的父母,所以,現在的社會有了很多內心孤獨無依的老人。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就非常有義務來擔起這個社會責任,繼續(xù)發(fā)揚這個延綿千年的傳統美德。我們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家,和他們拉拉家常,傾聽他們的訴說,他們會感到很高興。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一份努力,給老人帶去關愛、歡樂和溫暖。我們樹立榜樣,營造全社會尊老敬老愛老的良好風尚,培養(yǎng)和提升公民的社會公德意識。對此,我們感到很光榮、很自豪。
其次,公益勞動是直接服務于社會的有益的無償的勞動,是不計報酬、不謀私利,為了公共利益而進行的勞動。參加公益勞動,對于培養(yǎng)我們大學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事業(yè)服務的思想,自覺自愿為公共利益而不計報酬的共產主義勞動態(tài)度,以及團結互助、遵守紀律、愛護公共財物等思想品德,都有重要的作用。參加公益勞動的光榮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靈,這些都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另一個雷峰。
小編精心推薦
心得體會范文 | 心得體會怎么寫 | 心得體會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