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讀后感

字號:


    《梁家河》這本書,既是一本教科書,亦是一本勵志書。一起來看看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梁家河》讀后感,歡迎閱讀,僅供參考,更多內(nèi)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
    《梁家河》讀后感(一)
    最近在讀《梁家河》這本書,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評價:“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蔽一貞浧鹪?jīng)當村官時呆過的地方高家鎮(zhèn)三合村,這也是一個記載了我8年歷史的地方。我深深的領會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
    作為剛出大學校門不久的大學生,我在懵懂之間選擇了村官這條道路,正式開啟了我與社會接軌的步途。進入到新農(nóng)村,我了解了村民的生活,我在與村民、村兩委班子的接觸中,學會了如何與村民打交道,村民的樸實、友愛互助堅定了我選擇的這條道路是十分有意義的。作為一個人民的公仆,三合村就是我工作后的第一場舞臺,我樂于跟村民打交道,樂于聽他們的困惑,也樂于跟他們探討村里的發(fā)展。至今,我離開了一年后的這片舞臺,仍有部分村民會時常微信我,時常想念我,有些工作上的同事仍會請教我一些工作方法,每當再一次的接觸,我都會感覺我和我的這片舞臺仍然沒有分離。我是屬于村民的,也要為更多的人做事,能多做一件好事就絕不偷懶,能給予大家的幫助我會毫無保留,盡職盡責的做好人民公仆。
    《梁家河》讀后感(二)
    《梁家河》這本書用樸實細膩的筆觸、翔實生動的歷史細節(jié),全景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和梁家河發(fā)生的巨大變化,通過學習,使大家深受感動和教育,更加堅定了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忠實踐行者的決心。從而更好的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堅定信念,提高黨性意識,從小事做起,做一名合格黨員。讀完這本書,我深深感到青年干警讀這本書就是要讀出青年習近平的這些優(yōu)秀品質(zhì),學到怎樣立足自身努力錘煉出這些優(yōu)秀品質(zhì)。
    一、學習青年習近平的不怕挫折,培養(yǎng)剛毅堅強的品格和吃苦耐勞的作風。
    習近平同志由于家庭父母的原因被迫上山下鄉(xiāng),最初是以一種不得已的選擇來到了梁家河,因為留在北京的后果可能更差。一個不滿16歲的少年從生活優(yōu)越的大城市,一下子來到插隊條件最為艱苦的地方,沒有親人的陪伴,連飯都吃不飽,常人很難想象這其中的心理落差。但是,他很快適應了農(nóng)村的生活,一是過了“跳蚤關”,無論跳蚤如何叮咬,照樣睡得香甜;二是過了“飲食關”,粗糲的雜糧咽得下、吃得香;三是過了“勞動關”,成了種地的好把式;四是過了“思想關”,學到了農(nóng)民實事求是,吃苦耐勞的精神,真正融入到鄉(xiāng)親們之中。身處逆境中能夠有堅定的意志,殊為不易。聯(lián)系到自身,大多數(shù)我們青年干警的成長經(jīng)歷都相對順利,遇到挫折相對較少,這尤其需要我們努力學習青年習近平的不怕挫折,勇于正視未來人生可能遇到的低谷和困難,錘煉出剛毅堅強、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品質(zhì)。
    二、學習青年習近平的好學進取,做到厚積薄發(fā)、聚沙成塔。
    讀完這本書,青年習近平酷愛讀書的好學精神讓我汗顏。他到陜北梁家河插隊伊始,就帶著重重的一箱書。青年習近平在政治、哲學、文學、歷史等方面名篇名著涉獵眾多,比如《中國古代思想史》《資本論》《共產(chǎn)黨宣言》等等,并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聯(lián)系到自身,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時代,只要想學,是不愁找不到書籍文章等知識來源的。但是學習又常常是零敲碎打,有時一個月也讀不完一本書,把手機閱讀成為學習的主要途徑和方式,這雖然能較好地利用了碎片化的時間,但無疑會對學習的系統(tǒng)性造成影響。學習青年習近平的好學精神,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沉下心來,摒棄浮躁心理和功利主義,安安靜靜地多讀幾本好書,多思考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厚積薄發(fā),聚沙成塔,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在知識爆炸年代守住學習的耐力和定力。
    《梁家河》讀后感(三)
    讀完《梁家河》,被習近平在艱苦環(huán)境下實干、奮進的精神觸動,他從群眾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樁樁實事做起,為當?shù)匕傩罩\幸福、謀發(fā)展,身體力行地詮釋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1969年1月,習近平邁出人生第一步,不到16歲的他從北京來到了中國陜北梁家河當農(nóng)民。梁家河人住得很原始,窯洞里不僅有虱子、跳蚤、臭蟲、老鼠,偶爾還有蝎子,甚至有蛇出沒。梁家河也很貧困,有人一年四季只穿一套衣服。為了應對糧食短缺,人們一天早晚兩頓吃稀的,中午吃頓干飯,但經(jīng)常挨不到晚上睡覺腹內(nèi)已空,挨餓是經(jīng)常的事情,習近平曾有三個月沒見過一滴油星子。
    面對逆境,面對艱難的環(huán)境,習近平?jīng)]有退縮,掏地、挑糞、耕種、鋤地、收割、擔糧,別人怎么做,習近平就跟著學。擔糞、擔麥把肩膀壓得又紅又腫,背上風吹日曬,皮脫了一層又一層。打壩造田時,習近平直接用手抓住木夯用力往下砸,一天下來,手上全是泡。第二天再干,泡磨破了,開始流血。但不管多累多苦,習近平一直拼命干。
    憑著堅強的意志和戰(zhàn)天斗地的精神,習近平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他帶領村民打壩造田、修沼氣池、建鐵業(yè)社……對此,習近平說:“后來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就想起那個時候在那樣困難的條件下還可以干事,現(xiàn)在干嘛不干?你再難都沒有難到那個程度。一個人要有一股氣,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戰(zhàn)的勇氣,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處變不驚、知難而進!”
    2014年4月,我被組織派到了離市區(qū)約60公里的漢濱區(qū)流水鎮(zhèn)學坊埡村駐村扶貧,當時不會做飯,一到晚上更是難熬。租住的民房經(jīng)常有老鼠,白天我忙著,它休息,晚上我關燈睡覺,它就出來滿屋子跑來跑去,讓人睡不了。隔壁房東家有只小貓,膽子也小,任憑老鼠在屋子為非作歹,叫都不敢叫。后來沒辦法,睡覺的時候我把電腦開著,循環(huán)播放貓的叫聲,剛開始老鼠還規(guī)矩,最后它發(fā)現(xiàn)只有叫聲,就繼續(xù)出來作威作福。后來只好把房子里所有的東西都搬出來,讓它無藏身之處,這才消停下來。
    從事駐村扶貧的五年,有過委屈,有過迷茫,有過彷徨,但面對群眾的期盼和組織賦予的使命時,不敢有懈怠心理。尤其是今年,學坊埡社區(qū)要整村脫貧,要求很嚴,時間很緊,任務很重,壓力很大,我們只有學習不屈不撓的梁家河精神,以更加“嚴”和“實”的工作作風,才能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貢獻自己的力量。
    《梁家河》讀后感(四)
    最近一段時間,在日常工作之余,我靜心閱讀了《梁家河》一書,當我用了5天時間讀完這本小冊子合上扉頁的那一刻,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閉上眼睛,我滿腦子呈現(xiàn)出這樣一幅畫面:“1973年10月的某個黃昏,青年習近平靜靜地坐在梁家河村子后邊的山梁上一顆杜梨樹下,旁邊放著一本剛看過一半的前蘇聯(lián)著名作家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眼睛出神地望著遠處村落里稀稀拉拉的炊煙,眸子里盡是憂郁,他陷入了沉思:‘入黨的報告已經(jīng)提交了3份,可是卻如石沉大海,沒有消息,難道是因為父親的原因嗎?唉!鄉(xiāng)親們整日地里受苦卻吃不飽飯,一定要想辦法讓鄉(xiāng)親們多打糧食,填飽肚子……’”想到這里,我的眼眶不禁盈滿了淚水,我深深為青年習近平的志氣所感動,小小年紀即離開親人從北京來到黃沙漫卷的陜北小村梁家河,成為一名“山頂洞人”,但是他并沒有被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和當時壓抑的政治環(huán)境所打倒,反而深深地為鄉(xiāng)親們窮困的生活現(xiàn)狀深深擔憂,并且迫切希望帶領鄉(xiāng)親們改變這種現(xiàn)狀。古人常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可青年習近平在窮困時,卻并沒有選擇獨善其身,反而更加激發(fā)了迫切帶領鄉(xiāng)親們求變致富的決心,從后來的他帶領當?shù)馗刹咳罕姶蚓购?、打壩淤地、修建沼氣池、修建公路等事情來看,他確實腳踏實地的一步步帶領鄉(xiāng)親們在改變現(xiàn)狀。
    1975年10月,總書記依依不舍的離開了梁家河,開啟了人生新的征程。可是總書記卻把心留在了那里,他的心情時刻關注著那個他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小山村的發(fā)展。
    在離開梁家河的40多年里,他為呂侯生花錢治腿,給梁耀才妻子看病寄錢,延安考察期間因為時間緊就邀請當年小伙伴到延安敘舊并詢問村子發(fā)展情況等小事,可以看出雖然總書記后來已經(jīng)位高權重,卻依舊不改對梁家河相親們的綿綿深情和關心牽掛??倳浐髞碚f“那段時光成為我人生的一個轉折,可以說陜西是根,延安是魂。很多事都歷歷在目,現(xiàn)在很多思維行動都和那個時候有關聯(lián)。賀敬之那個詩呢‘幾回回夢里會延安’,(就是)這樣的感情?!?015年2月當總書記再次回到梁家河時卻像一個想家的孩子,一聲聲呼喚鄉(xiāng)親們的小名,親切自然用陜北話和鄉(xiāng)親們拉家常,村里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讓他念念不忘。在回答:“有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個地地道道的延安人”的提問時,習近平總書記脫口而出:“我確實把自己當做一個延安人,因為這是我人生中的一個啟程點……我現(xiàn)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觀念,很多基本的特點,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他教了我做什么”。飲水思源,拳拳赤子,不論走的多高多遠,心中裝著百姓,才能不忘根,不忘本。正是這份不忘初心的赤子之心和平民情懷,才使得總書記對全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同身受,并且時刻銘記自己是黃土地的兒子,從而帶領全國人民在決勝全面城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大步前進!
    想到這里,我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我也是一個農(nóng)民的兒子,出生于80年代關中平原渭水之濱的一個村莊,小的時候也體驗過農(nóng)村的艱苦生活,見識過那個年代父輩們勞作終日卻依然窮困的窘迫。受黨和政府的培育,我高中畢業(yè)參軍入伍十二載,后來轉業(yè)回到家鄉(xiāng)成為一名公務員,這些年里,又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面貌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早已經(jīng)解決了溫飽問題,周圍人們的整個生活水準都有了質(zhì)的提升,全國人的腰包都漸漸鼓起來了,精神生活也日益豐富多彩;綜合國力飛速提升,中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也越來越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立和維護也越來越需要中國智慧和中國元素……走出國門,中國制造隨處可見,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大街上,我們感受的目光更多的是欽佩和贊揚,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的民族自豪感越來越強,我深深的為我們國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驕傲!
    可是我們卻不能忘了父輩們的艱辛,也不能忽視現(xiàn)在還是有一部分人民還沒有實現(xiàn)脫貧致富的現(xiàn)狀,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的現(xiàn)象依然突出,中國夢的實現(xiàn)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就需要我們時刻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告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好本職工作,具體于我而言,就是踏實做好全區(qū)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為主動融入大西安,加快副中心建設,努力實現(xiàn)追趕超越,并從總書記達則不忘初心,窮亦心懷蒼生的處世情懷中汲取不竭動力,時刻保持共產(chǎn)黨員的先進本色,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磚加瓦,在努力為人民服務中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梁家河》讀后感(五)
    《梁家河》一書講述了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zhèn)的一個小村莊梁家河,由一窮二白的封閉落后境況,在習近平同志七年時間的引領下、感召下,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由一個深度貧困村逐步發(fā)展成為當今的小康村、旅游村。2017年梁家河村實現(xiàn)旅游綜合收入282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20826元。
    書中簡述了習近平同志作為知青,在梁家河下鄉(xiāng)七年的崢嶸歲月,真實展現(xiàn)習近平同志扎根農(nóng)村,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為群眾謀福利,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的感人肺腑的人生經(jīng)歷。1993年在他擔任福建省委書記期間,看望了一次梁家河的群眾。2015年在他擔任總書記期間,又一次看望了梁家河的群眾。習近平同志雖然離開了梁家河,但是他的心一直牽掛著梁家河,他和梁家河的聯(lián)系從未間斷過。我覺得他對梁家河的貢獻可以概括為三點:一是為梁家河辦了一系列好事實事,解決了梁家河群眾生產(chǎn)生活中一系列困難和問題,改變了梁家河一窮二白的落后局面,帶領梁家河村走上了發(fā)展致富的改革開放之路。二是為梁家河村培養(yǎng)出精明強干的干部隊伍。三是在梁家河播種下了高尚的、奮進的思想火種。雖然他人離開了梁家河,但是他的思想火種依然熊熊燃燒,時刻激勵著、感召著梁家河人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習近平同志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無論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還是省委書記,直到黨的總書記,無論身居何職,他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他高尚的公仆情懷,堅定的理想信念,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起了光輝偉大的典范??催^習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村的非凡經(jīng)歷,對我來說有三點啟示:一是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習近平在那種艱苦卓絕的日子里,依然堅持秉燭夜讀,孜孜以求,樂此不疲??梢哉f是知識給了他無窮的力量。知識可以使人信念堅定;知識可以使人明辨是非,做出正確的選擇;知識是智慧的源泉,知識是戰(zhàn)勝困難最好的武器。二是真心才能感染人,凝聚人,引領人。他把農(nóng)民當親人當朋友,用心交心。他的赤誠之心真是感天地泣鬼神。他和梁家河群眾相處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他的確走到了每一個群眾的心里,在梁家河群眾心里他永遠是一座偉岸的豐碑。三是實干才能出成績,實干才能夢想成真。習近平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三嚴三實”,低調(diào)務實,堅毅奮進成為他的工作作風,成為他的領導風格,也成為他的人格魅力。
    《梁家河》這本書,既是一本教科書,亦是一本勵志書。這本書必將激勵千千萬萬的黨員干部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