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提升大學國際化水平的舉措取得成果

字號: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最新排名數(shù)據(jù)顯示,旨在提升日本大學全球前景的舉措終于開始收到成效。日本大學在努力改進本國大學的國際化程度,具體情況如何?下面出國留學網(wǎng)的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
    3月27日發(fā)布的2019年日本大學排名的數(shù)據(jù)顯示,日本的大量教學機構在關鍵領域的表現(xiàn)有所改善,比如在國際學生比例、國際員工、交流項目和外語課程等方面。
    國際化經(jīng)常被認為是日本高等教育體系的主要弱點之一,由于日本青年人口不斷減少,且債務沉重,改善這一領域已成為當務之急。
    自本世紀初以來,日本政府實施了幾個旨在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項目。其中包括2014年啟動的耗資5200萬英鎊的“全球頂尖大學項目”,該項目為聘用國內外學者、招收國際學生以及在37所院校開設英語中等專業(yè)學位課程提供額外資金。
    在2018年和2019年的日本排名中,216所大學都提交了數(shù)據(jù),其中一半大學的數(shù)據(jù)顯示,國際學生在學生群體中的比例有所上升,只有42所大學表示,這一比例有所下降。
    102家大學的報告稱,該機構的外國員工比例上升,62所大學的這一比例有所下降,99所大學的外語課程比例有所上升,而49所大學的這一比例有所下降。
    雖然比例更加均衡,但學生參與國際交流的比例也有明顯的進步,92所學校報告增加,78所學校報告減少。
    大學的總體排名與它們國際化水平的提高幾乎沒有相關性。但是,一般來說,國立大學的環(huán)境分數(shù)比私立或市立公共機構高,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建立的大學在這方面一般比較年輕的大學強。
    明治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國際高等教育專家安妮特?布拉德福德(Annette Bradford)表示,排名結果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進展”,在某些情況下,這可能反映出“大規(guī)模的政府國際化融資計劃”。她表示:“許多大學一直在努力實現(xiàn)校園、課程和學生群體的國際化?!?BR>    廣島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黃福濤表示,研究結果表明,“過去幾十年,政府、個別高校、行業(yè)以及私人基金會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已經(jīng)開始奏效”。
    然而,他繼續(xù)表示,日本大學必須引入“更靈活的教學體系”,讓學生更容易在海外找到工作,而機構必須采取“在聘用國際學者方面更靈活的政策,包括工作合同、任期、薪資和養(yǎng)老金制度”。
    他表示:“個別大學必須為國際學者提供更多支持政策,尤其是那些來自西方國家、不會說日語的學者?!?BR>    Akiyoshi Yonezawa,東北大學研究辦公室主任表示,與其他許多國家不同,日本沒有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或商業(yè)的國際化方法,及其大學實施計劃旨在增加其全球前景會受到來自政府的壓力,但是大學排名或國內學生都要求需要國際經(jīng)驗。
    他表示,盡管這有其優(yōu)勢,但日本將需要“進入這樣一種市場競爭”,以招募全球科研和教學人才,并繼續(xù)提高國際化水平。
    但日本大東文化大學企業(yè)管理系副教授詹姆斯?麥科洛斯蒂表示,現(xiàn)在“慶祝還為時尚早”,他表示,“政府推動國際化的很大一部分似乎與2020年奧運會有關”?!爸挥袝r間才能告訴我們,政府部門官員的注意力是否能持續(xù)到明年夏天以后?!彼f。
    他補充說,日本政府已經(jīng)削減了向外國學生提供的獎學金,這意味著目前只有315名學生中有一名可以獲得獎學金,而2011年這一比例為14分之一。
    有些人認為不應該把日本納稅人的錢花在外國人身上,而是把這些錢花在獎學金上,把日本人送到國外。但日本人出國旅游的增長主要是在春假和暑假期間的短期、一個月的海外旅行?!?BR>    “真正的進步只有在大學和政府共同努力下才能繼續(xù)。這意味著要確保日本學生能夠在英語學術環(huán)境中生存下來,并確保扎實的日語作為第二語言課程得到實施?!?BR>    日本學生通常會感到大學的挑戰(zhàn),他們相信自己能夠將所學應用到現(xiàn)實世界中,但他們認為學校不善于接受他們的反饋。
    這是《泰晤士報高等教育》首次日本學生調查的主要結果。該調查要求學生對自己在大學的學習經(jīng)歷進行打分,分值為0至10分,其中0分代表不支持,10分代表完全支持。
    當被問及他們的學校是否支持他們將所學應用于現(xiàn)實世界時,受訪者給出了最高的平均分6.9分。他們還高度評價了他們的學校,在何種程度上他們覺得他們所學習的級別的課程有挑戰(zhàn)的時候,學生們給出了6.83分。
    當被問及對課程或管理提出建議或提供反饋的能力時,學生的平均得分為6.61分,但當被問及他們的建議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采納時,這一分數(shù)降至4.79分。
    大學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支持,學生的平均得分為5.88分,以及幫助學生反思或聯(lián)系所學知識的能力,學生的平均得分為5.82。
    該調查從2018年8月持續(xù)到11月,收到了來自400多所日本大學的近3.7萬份回復。其中包括11個關于大學學習參與要素的問題,其中7個問題被用作2019年日本大學排名的參與支柱指標。
    廣島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黃福濤表示,日本學者傾向于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研究上,而不是教學上,而且絕大多數(shù)人都在講課,而不是使用“其他更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他說:“學習成果、積極學習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等新理念近年來才被引入日本大學,但尚未被廣泛接受?!?BR>    他補充說,雖然學生的反饋已經(jīng)在許多大學實施,但幾乎沒有證據(jù)表明,這些反饋被用于改善教學。
    他表示,占日本高等教育機構70%以上的私立大學“更注重其制度使命、學術信仰、學科的重要性和課程的嚴格順序,而不是學生需求的多樣化?!?BR>    然而,明治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安妮特?布拉德福德(Annette Bradford)表示,她對學生在這一領域的低分數(shù)并不感到意外,“因為可能要等到他們從一門課程或機構畢業(yè)后才能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