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化名小薇的女留學生火了,她是中國留學生,20歲,獨自在美國漂泊了5年。下面出國留學網來說說我恨他們把我送出去給低齡留學帶來的思考。
“我恨他們(她的父母),恨他們把我送出去。”
“住家主人(房東)和狗說的話都比我多?!?BR> “別人有多羨慕,我就有多孤獨?!?BR> ……
說這些話的女孩子,是位中國留學生,叫小薇(化名),20歲,獨自在美國漂泊了5年。初次見到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精神衛(wèi)生中心副主任胡少華副主任醫(yī)師,她反復重復這三句話。
是的,小薇抑郁了,這個曾經陽光開朗的女孩,在赴美留學后,抑郁到厭學、逃學,連續(xù)三個月閉門不出。
曾經陽光開朗的女兒
怎么就抑郁了呢?
四個多月前,小薇在母親陪同下來找胡少華醫(yī)師?!八?小薇)中等個頭,一米六左右,只有八九十斤的樣子,氣色很差,兩眼無神,不太說話,完全不像20歲的大學生。”胡醫(yī)師說。
初次就診,小薇抱怨國外的同學、老師、住家主人(房東),討厭國外的環(huán)境、食物、交通……言語中還有對父母的憎恨,恨他們把自己送到一個沒有關愛,沒有幫助的地方。
“她完全就像換了一個人?!笨粗矍啊皯嵤兰邓住钡呐畠?,母親既熟悉又陌生。
小薇父母是做生意的,小薇是獨生女,出國前性格陽光開朗,長得漂亮,學習成績也不錯,是很多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初中畢業(yè)后,小薇赴美留學。初到美國,住在親戚家,面對嶄新的環(huán)境,她更多的是好奇、期待,由于生活飲食都有親戚照應,她過得很開心。
一年后,小薇提出住到外面去,她覺得老是打擾親戚不太好。父母覺得也有道理,加上小薇從小適應能力比較強,就同意了。
通過當?shù)刂薪?,小薇找到了第一個寄宿家庭。然而,由于文化差異,小薇和第一個寄宿家庭的成員并沒有太多交流,一直住到高中畢業(yè)。
小薇順利考上大學,學服裝設計。大學第一個學期,她選擇了住校。新學期,小薇卻發(fā)現(xiàn)自己融不進去,常常跟不上身邊同學的節(jié)拍,聽不懂他們的笑話,感覺周圍的老師、同學好像都在和她作對,以至于時常被嘲笑。漸漸地,她變得自卑起來,不愿和人交談。第一個學期結束,小薇搬出宿舍,開始了住家生活。
推開女兒房門的一剎那
父母才發(fā)現(xiàn)女兒真的病了
后來,媽媽才知道,小薇已經三個月沒去上課了,這三個月她哪兒也沒去,就待在那個不到20平方米的房間里,餓了就吃泡面,吃完就上網,玩累了就睡覺。
好在,經過四個多月的治療,小薇如今開朗了很多。在最近一次治療中,小薇告訴胡醫(yī)師,她計劃下半年回美國,把剩下的學分修完,希望自己能順利畢業(yè),拿到文憑。
留學生什么時候感覺孤立無援?
留學生+抑郁癥,這兩個關鍵詞放到一起,并不罕見。昨天,記者采訪了十多位留學生,有的大學在讀,有的剛剛畢業(yè)。好幾位留學生說:“抑郁,不是很正常嗎?”有名正在美國讀大三的女生說,身邊有位朋友去年因為抑郁癥自殺了。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很多情況下,留學生會感覺孤立無援:比如小組課題時,組員孤立自己,作業(yè)根本完不成;心情壓抑時,沒有人傾訴;過年過節(jié),看到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好吃的,有位女生說,這時候很容易受刺激;還有,就是沒錢的時候,心情也很差……
女留學生在荷蘭抑郁燒炭自殺
最后的QQ簽名:為什么天總是灰蒙蒙的
一般來說,年紀小、與人溝通能力較弱,加上課業(yè)負擔重,會讓不少留學生感覺壓力山大,往往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26歲女生小沈2010年到荷蘭讀書,上的是荷蘭排名前二的學校,學熱門專業(yè)經濟學。小沈性格開朗,三句話不出,往往就會哈哈大笑。不過,她說在荷蘭讀書的這段時間,壓力實在太大了。
“荷蘭的學校課業(yè)都挺重,一天到晚考試。你要問忙到什么程度?相當于國內高中強度吧,一個月一到兩場考試,每次就是自己選的兩三門課??纪暝嚹阋詾榫退懔?還會有一篇論文等著你。這個月忙完,剛想歇口氣,下個月的考試和論文又迫在眉睫了。”小沈說,作為出了名的難畢業(yè)學校,看到過一位學長,本來應該4年畢業(yè),結果硬是考了7年,才拿到畢業(yè)證書。
過年記得給留學生多一份關愛
低齡留學現(xiàn)在越來越普遍。一家留學機構做過統(tǒng)計:2017年一共送出近4000位杭州學生,包括小學生到研究生。其中,高中以下出國的(包括高中)有五六百人,占比約15%。在這五六百人中,初中生約占100人(2.5%),主要以初三畢業(yè)出國最普遍。
胡少華醫(yī)師說,對那些正準備送孩子出國的父母,建議理清三個問題:
為什么要送孩子出國?
什么時候送孩子出國?
送孩子出國學什么?
“畢竟并非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出國留學,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適應國外的生活,父母應該理性地規(guī)劃孩子的未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