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當你讀完《紅樓夢》,你對書中的人物都有些什么理解?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0暑假紅樓夢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0暑假紅樓夢讀后感(一)
直到小學三四年級時,我還是不喜歡《紅樓夢》。那時的我,更愿意將大把的時間花在《水滸傳》和《西游記》上,更喜歡梁山水泊的壯闊無垠和齊天大圣的神通廣大,單只看到《紅樓夢》封面上那個弱不禁風的林黛玉便將它毫不猶豫地丟了開去。
當孫悟空和梁山好漢終于讓我百讀生厭時,我跑去了爸爸的大書房,于是便看到了爸爸書架上摞在那里的好幾種版本的《紅樓夢》,湊巧的是最上面的一套很舊,封面上也沒有任何圖案,便被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拖了去?;ㄙM了些時日看完前四十回,我認為這本書看來倒也不大費事。除了那些那時讀來極無聊的詩被跳過外,這確實是本有意思的書。即便是瑣事,寫來也頗為生動。于是一口氣讀完一百二十回,我對黛玉之死、寶玉出家頗感惋惜。
剛剛讀罷,還沒有與同學交流多少,便被即將到來的考試沖淡了,書也暫時被擱置一邊??荚嚳偤图倨诮Y伴而來,考試之后便是長長的假期,于是我重新捧起了《紅樓夢》。我喜歡湘云的爽朗,贊賞寶釵的大方,憐惜香菱的苦命……同時,我也漸漸對黛玉產生了不滿,不滿她的小性兒,不喜她的多愁多病……
到了六年級,盡管時間緊了些,可我還是經常讀《紅樓夢》。漸漸地,我在黛玉的伶牙俐齒中看到了她的天真,也在寶釵的大方中看出了少女不該擁有的虛偽,我的心中更是充滿了疑惑:八十回后的真正結局到底是什么?誰,才是寶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六年級的暑假,帶著大考后的輕松和滿腹疑問我開始讀一些紅學論著,才發(fā)現(xiàn)從前所知所想不過滄海一粟。紅學家們也各有見解,針鋒相對。我不知所措地翻完了幾本,心中卻有了更多的問題。
又讀了一些書后,終于恍然:其實在作者心中,金陵十二釵,每一個都是心血所聚;紅樓人物,每一個都血肉豐滿,有缺點亦有優(yōu)點。也許,這才是真正的生活!哪里像《水滸傳》中好則一好到底,壞則一壞到家,仿佛天下好人壞人一眼便可看出。
無數(shù)人為《紅樓夢》窮盡畢生之力,卻僅求得皮毛。曹雪芹果然大家風范,令后輩望塵莫及。
2020暑假紅樓夢讀后感(二)
暑假里,我讀了四大名著之首的《紅樓夢》。它真不愧為是一本奇書,書中人物眾多,個性鮮明。
在這本書中,林黛玉、薛寶釵無疑分別是《紅樓夢》的女一號和女二號,賈寶玉、林黛玉兩人愛情悲據(jù)貫穿始終。由多情瀟灑的寶玉,嬌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個發(fā)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賈府,漸漸與公子賈寶玉相戀,本來這是一段美好的姻緣,但卻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讓賈寶玉娶了戴黃金鎖的薛寶釵,以至于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
《紅樓夢》的故事太感人了,寫得特別精彩,故事環(huán)環(huán)相扣,我時常投入不己。讀了它,我還真懂得不少道理。我覺得,當時的賈府很奢侈,賈府的賈母有權有勢,說話也很有分量,賈府上下全都得聽她的。但她特別疼愛賈寶玉,把他當作掌上明珠。雖然賈母非常疼愛賈寶玉,但我并不是十分喜歡他。我覺得賈寶玉這個人物有點“玩世不恭”。輕佻、頑劣、屢教不改,這些詞都可以用在他身上。當然,最后他也在黛玉離世的巨大悲痛中醒悟了過來,一改自己平日任性妄為的作風,我特別喜歡賈寶玉的表妹林黛玉。她雖然愛哭,但很有才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和賈寶玉很談得來,經常在一起玩耍,兩人算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十分要好,這在當時是社會所不能容的。不過,作為當代的孩子,我覺得我們要堅強些,不要像林黛玉那樣動不動就暗自垂淚,林黛玉是《紅樓夢》眾多人物里我最喜歡的女一號,也是最令人感動的人物!
《紅樓夢》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薛寶釵也閨成大禮。寶玉的新房和黛玉的病房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一邊悲,一邊喜;一邊哭泣,一邊歡笑;一邊熱鬧,一邊冷清;一邊管弦絲竹鬧翻天,一邊傀瘣魍魎把魄牽。我讀到悲處悲,讀到喜處更悲,給心靈以巨大的的震撼。我恨不得鉆到書里,跟寶玉說一聲,那不是黛玉。
我讀了《紅樓夢》后就非常佩服曹雪芹,他寫出這么好的作品來,能把里面的人物寫得栩栩如生,說明他的寫作功底十分深厚,里面的人物個個好像站在我的眼前,同我說話似的,讓我跟他們共同歡笑,共同悲傷,共同成長。我要學習他的寫作的方法,把寫文章的基本功打扎實,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2020暑假紅樓夢讀后感(三)
今年暑假我讀了許多書籍,有幽默無比的《淘氣包馬小跳》;有讓我笑口常開的《笨狼的故事》;有寫出了女孩心聲的《賈梅日記全傳》;還有情節(jié)感人的《紅樓夢》。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紅樓夢》。
《紅樓夢》這本名著很感人,別看我年紀小,才讀了一遍一至十回,我還真懂得了不少,也時常掉眼淚。我覺得,當時的社會很奢侈,賈府的賈母很有權勢,說話很有分量,賈府上下全都聽她的。但她特別疼愛賈寶玉,把他當作心肝寶貝。也許因為是賈府上上下下都是姑娘,只有賈政(賈府的老爺)和賈寶玉兩個男人吧。
賈寶玉有一個表妹叫林黛玉,她很愛哭,但很有才華,做詩、畫畫樣樣精通。她和賈寶玉很談得來,經常一起玩耍,兩小無猜。我覺得,自己也是一個樣樣精通的小女孩,愛好很廣泛,讀書、畫畫,彈琵琶、辦小報……。呵呵,好像跟林黛玉有些相似,我也很愛哭,而且,哭起來沒完沒了。不過,這些應該改正,現(xiàn)代的孩子要堅強些,不要那么多愁善感。我覺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紅樓夢》里最喜歡的人物,也是最感人的人物!
自從我看了《紅樓夢》以后懂得了許多道理,我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寫出這么好的作品,把里面的人物寫得那么栩栩如生,好像就站在我面前。我要向他學習,練好作文基本功,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2020暑假紅樓夢讀后感(四)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經典的文學巨著,是曹雪芹耗盡全部心血創(chuàng)作的曠世杰作,對后人影響巨大的作品。作品通過描寫賈府的由盛到衰,揭示了封建社會必將走向沒落的命運。小說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也正是對封建社會血與淚的控訴。
作為一部文學巨著,《紅樓夢》的文學藝術鑒賞性是非常高的。比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中,寫到眾人被劉姥姥逗笑的情節(jié)就十分精彩,讓讀者有如置身其中的感受。“……史湘云撐不住了,一口飯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哎喲哎喲;寶玉早滾到祖母懷里,賈母笑得摟著寶玉叫心肝……”同是寫笑,每一個人的神態(tài)動作卻各不相同,描寫生動、形象、具體,從側面襯托出劉姥姥的風趣幽默,以及賈府上下喜歡她的原因。
《紅樓夢》里的人物眾多,出場的人物就有四百多個,許多人物的性格特點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其中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劉姥姥等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就說賈寶玉吧,他表面上玩世不恭、頑劣、輕挑,內心卻是善良純真。他雖然出生貴族家庭,但他卻厭惡自己所在的封建階級,認為人只有善惡美丑之分,從沒有貴賤之分,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他的這句話充分體現(xiàn)了他同情女性,尊重女性,崇尚人權平等、男女平等的可貴觀念。特別是他與林黛玉純潔的愛情,更體現(xiàn)了他思想的成熟性。
再來看林黛玉,她性格純真率直、清高孤傲、多愁善感,骨子里透出的對封建道德的叛逆,深深地吸引著寶玉。她的“儂今葬花入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入亡兩不知”,寄托了黛玉凄涼的身世之感,但也從另一個角度讓我們看到中國古代社會閨閣中優(yōu)秀的文學才女的風范。
《紅樓夢》不僅是我們中國文學的璀璨明珠,更是世界文學的絢麗瑰寶。今后,它將一如既往地以無窮的魅力吸引更多的讀者。
2020暑假紅樓夢讀后感(五)
初讀《紅樓夢》大約在小學四五年級,當時只為那純純的小兒女情懷。
我素來不喜《水滸傳》中的粗俗蠻橫氣息,而我又是個無神論者,對于牛鬼蛇神之流,向來敬而遠之,故而對《西游記》一類的傳說也無甚好感;至于《三國演義》,我害怕政治家之間的勾心斗角、陰謀詭計!因此,我似乎只能寄情于閨閣兒女之事。與世無爭、與人無害。
再讀《紅樓夢》的時候,已經上初一。到了這個時候,我漸漸發(fā)現(xiàn)《紅樓夢》中寫作的好處:王熙鳳初次亮相時的描寫,在巴金、茅盾,甚至是金庸筆下,都不難看到這樣的模仿。“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已成了經典的寫作手法!就在這個時候,我漸漸明白了小說里面很多的東西都是有意義的,例如名字:“原應嘆息”是賈家四艷(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名字。“琴棋書畫”是她們丫鬟(抱琴、司棋、侍書、入畫)的名字,也暗襯出她們小姐的特長……如果說,紅樓夢是一座精美的寶庫,那么,初讀時的我僅僅欣賞到了它外觀的美麗;再讀時,我為從寶庫的門縫里窺探到了里面如此眾多的寶物而震驚不已,甚至是有些不知所措了。
那么現(xiàn)在呢?已經是“三看”了,我算是又有了些進步。暑假里,我是在“百家講壇”上聽了xxx先生的講座,意識到了高鶚的后40回續(xù)書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曹雪芹先生的本意,萌生了進一步了解紅學家們對后40回的探索……
起初我只是希望知道雪芹先生筆下80回后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抱著這樣的信念,我開始閱讀有關紅學研究的書籍。從中我逐漸發(fā)現(xiàn),《紅樓夢》已不僅僅是文學上的成就了,通過《紅樓夢》可以了解到清朝當時的禮儀、習俗、飲食、服裝籌許多方面的內容。我們甚至可以從《紅樓夢》中發(fā)現(xiàn)一些關于“康熙朝胤扔太子三立三廢”這段世人皆知的歷史背后的故事,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在詩詞歌賦之間找到作者“草蛇灰線,伏于千里之外”的種種用意,每一首詩、詞都蘊含著主人公的命運。探索80回后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豈非猶如在看偵探小說一般?
“三看”《紅樓夢》使我更深地領會到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隱含的種種深刻含義,進一步理解到作家在寫作時的意圖、目的。當然,這“三看”另一大收獲就是終于買到了《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對“脂評”有了新的了解,也便于我進一步的探索。現(xiàn)在的我,尚不能算作一個紅學研究者,我能夠做的,就是盡量多地了解,盡量多地閱讀一下研究者們的心得,多看,多聽,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