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2013北京雷鋒小學:中學招生搶著要“小雷鋒”》是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以下信息僅供參考?。。?BR> 小檔案
地點:
舊鼓樓大街西絳胡同
印記:北京雷鋒小學
由來:1973年,雙寺小學老師帶領學生們與雷鋒班通信,并通過續(xù)寫雷鋒日記的形式,發(fā)揚傳承雷鋒精神。1990年的學雷鋒紀念日,北京市政府將雙寺小學更名為北京雷鋒小學。
新京報訊 (記者申志民)與鐘鼓樓毗鄰的北京雷鋒小學,藏在一條胡同深處,靜謐,淡然。這是全國第一所雷鋒生前沒有來過,卻因學雷鋒教育成效顯著而命名的學校,也是北京以雷鋒命名的學校,而這些,都緣起40年前一本從地攤上淘來的《雷鋒日記》。
雷鋒小學的與眾不同
如果要說雷鋒小學與一般學校的不同,第一印象就是教學樓墻體上醒目的乳白色雷鋒浮雕。
為什么會被命名為雷鋒小學?顯然不會僅僅是因為雷鋒浮雕的緣故。校長劉淑銀并不著急告訴原因,只說“你自己去發(fā)現(xiàn)吧”。
昨日上午,數(shù)十個孩子在體育老師的帶領下做課間操。一名學生的鞋帶開了,體育老師蹲下身,替學生系上,輕輕拍拍學生的腦瓜,繼續(xù)做操。教學樓樓梯口,一胖胖的女生因患病行動不便,上樓梯時,身邊一直有同班同學攙扶、看護。
這是記者進校不到5分鐘看到的兩個場景,而劉淑銀說,這就是雷鋒小學的不同,“雷鋒精神影響著全校師生?!?BR> 中學招生搶著要“小雷鋒”
北京雷鋒小學前身為西城區(qū)雙寺小學。介紹起校史,劉淑銀滔滔不絕,而重點,就是“雷鋒小學”的由來。
1973年,輔導員在地攤上扒拉出一本《雷鋒日記》,學生們聽講后興致盎然,和輔導員一起給雷鋒班寫信。很快,老師和學生們收到了時任雷鋒班第九任班長的回信。
從此,雷鋒班和這所小學,通過續(xù)寫雷鋒日記的形式,傳承、發(fā)揚著雷鋒精神。雙方約定將學習雷鋒精神的體會、做法記錄在《續(xù)寫雷鋒日記》中。十多年的友好交流,使這所學校頗有名氣?!皩W生都是小雷鋒,很多中學搶著要‘雷鋒的孩子’?!?BR> 1990年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當天,北京市政府將雙寺小學更名為北京雷鋒小學。40年來,雷鋒班的25任班長都來過這里,和孩子們一起交流、學習雷鋒精神。
■ 講述
“雷鋒精神絕不是單純做好事”
1984年走入這所小學,十多年后重返北京雷鋒小學任教的校友孟薇,對童年經(jīng)歷記憶深刻,“學校有一面手繡紅旗,是雷鋒班6名戰(zhàn)士1980年親手繡的,六一前夕寄給學?!瓕W校每年都將這面旗幟授予表現(xiàn)好的中隊,我們爭相學雷鋒,作為當時的中隊委,拿到這面旗時特別驕傲?!?BR> 提起雷鋒精神,校長劉淑銀稱,上世紀70年代是單純做好事,80年代是好好學習提高成績,90年代是加強素質教育,新世紀以來則加強德育、強化養(yǎng)成教育。
“雷鋒精神絕不是單純做好事,雷鋒的愛國愛民,愛崗敬業(yè),時尚、智慧的特征已融入教學之中。”孟薇說。
今年寒假,北京雷鋒小學三年級學生武丹彤在小區(qū)挨家挨戶發(fā)放少放、不放煙花爆竹的宣傳材料。這是學校布置的一個寒假作業(yè),做一件有意義的公益活動。
孟薇說自己有雷鋒情結,“雷鋒像一顆種子,被老師種在我們小小的心里。到長大后,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地點:
舊鼓樓大街西絳胡同
印記:北京雷鋒小學
由來:1973年,雙寺小學老師帶領學生們與雷鋒班通信,并通過續(xù)寫雷鋒日記的形式,發(fā)揚傳承雷鋒精神。1990年的學雷鋒紀念日,北京市政府將雙寺小學更名為北京雷鋒小學。
新京報訊 (記者申志民)與鐘鼓樓毗鄰的北京雷鋒小學,藏在一條胡同深處,靜謐,淡然。這是全國第一所雷鋒生前沒有來過,卻因學雷鋒教育成效顯著而命名的學校,也是北京以雷鋒命名的學校,而這些,都緣起40年前一本從地攤上淘來的《雷鋒日記》。
雷鋒小學的與眾不同
如果要說雷鋒小學與一般學校的不同,第一印象就是教學樓墻體上醒目的乳白色雷鋒浮雕。
為什么會被命名為雷鋒小學?顯然不會僅僅是因為雷鋒浮雕的緣故。校長劉淑銀并不著急告訴原因,只說“你自己去發(fā)現(xiàn)吧”。
昨日上午,數(shù)十個孩子在體育老師的帶領下做課間操。一名學生的鞋帶開了,體育老師蹲下身,替學生系上,輕輕拍拍學生的腦瓜,繼續(xù)做操。教學樓樓梯口,一胖胖的女生因患病行動不便,上樓梯時,身邊一直有同班同學攙扶、看護。
這是記者進校不到5分鐘看到的兩個場景,而劉淑銀說,這就是雷鋒小學的不同,“雷鋒精神影響著全校師生?!?BR> 中學招生搶著要“小雷鋒”
北京雷鋒小學前身為西城區(qū)雙寺小學。介紹起校史,劉淑銀滔滔不絕,而重點,就是“雷鋒小學”的由來。
1973年,輔導員在地攤上扒拉出一本《雷鋒日記》,學生們聽講后興致盎然,和輔導員一起給雷鋒班寫信。很快,老師和學生們收到了時任雷鋒班第九任班長的回信。
從此,雷鋒班和這所小學,通過續(xù)寫雷鋒日記的形式,傳承、發(fā)揚著雷鋒精神。雙方約定將學習雷鋒精神的體會、做法記錄在《續(xù)寫雷鋒日記》中。十多年的友好交流,使這所學校頗有名氣?!皩W生都是小雷鋒,很多中學搶著要‘雷鋒的孩子’?!?BR> 1990年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當天,北京市政府將雙寺小學更名為北京雷鋒小學。40年來,雷鋒班的25任班長都來過這里,和孩子們一起交流、學習雷鋒精神。
■ 講述
“雷鋒精神絕不是單純做好事”
1984年走入這所小學,十多年后重返北京雷鋒小學任教的校友孟薇,對童年經(jīng)歷記憶深刻,“學校有一面手繡紅旗,是雷鋒班6名戰(zhàn)士1980年親手繡的,六一前夕寄給學?!瓕W校每年都將這面旗幟授予表現(xiàn)好的中隊,我們爭相學雷鋒,作為當時的中隊委,拿到這面旗時特別驕傲?!?BR> 提起雷鋒精神,校長劉淑銀稱,上世紀70年代是單純做好事,80年代是好好學習提高成績,90年代是加強素質教育,新世紀以來則加強德育、強化養(yǎng)成教育。
“雷鋒精神絕不是單純做好事,雷鋒的愛國愛民,愛崗敬業(yè),時尚、智慧的特征已融入教學之中。”孟薇說。
今年寒假,北京雷鋒小學三年級學生武丹彤在小區(qū)挨家挨戶發(fā)放少放、不放煙花爆竹的宣傳材料。這是學校布置的一個寒假作業(yè),做一件有意義的公益活動。
孟薇說自己有雷鋒情結,“雷鋒像一顆種子,被老師種在我們小小的心里。到長大后,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