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個人簡歷

字號:


    “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你知道東晉詩人陶淵明的具體事跡嗎?一起來看看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陶淵明個人簡歷”,歡迎大家閱讀,供您參考。更多內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
    陶淵明個人簡歷
    陶淵明(約376~427),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后友人私謚“靖節(jié)征士”,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出生于一個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父親早死,因家貧,曾做過幾年的官,卻因“質性自然”,不愿“以心為形役”、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而解綬去職,過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園生活。
    自小體弱多病,曾作《五柳先生傳》以自況,稱自己“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然而“家貧,不能常得”;日子雖然過得很艱苦(見“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他卻能安貧樂道,忘懷得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六十歲左右去世。深受后世文人騷客推崇,歐陽文忠公甚至認為“兩晉無文章,惟《歸去來兮》(即《歸去來兮辭》)而已”;在中國詩人享有很崇高的地位,朱光潛先生認為:可以和他比擬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
    生平事跡
    早年生活
    淵明曾祖或為陶侃(尚存爭議,但二者的親緣關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晉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過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說,或名岱或名茂),父親是個“寄跡風云,寘茲慍喜”的人,具體事跡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淵明三歲,后嫁給程姓人家,故陶詩文提及她時稱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來,淵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壞。八歲時淵明父去世,家境逐漸沒落。十二歲庶母辭世,淵明后來作文章回憶這段往事時寫道:“慈妣早世,時尚孺嬰。我年二六,爾才九齡”(《祭程氏妹文》)。二十歲時家境尤其貧困,有詩可證:“弱年逢家乏”(《有會而作》)。
    淵明“自幼修習儒家經典,愛閑靜,念善事,抱孤念,愛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稑s木》序曰:“總角聞道”,《飲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他早年曾受過儒家教育,有過“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志向;在那個老莊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歡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其一),又愛琴書:“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罕,謂斯言可?!?《與子儼等疏》)。他的身上,同時具有道家和儒家兩種修養(yǎng)。
    致仕生涯
    二十歲時,淵明開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謀生路?!讹嬀啤菲涫骸霸谖粼h游,直至東海隅。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此行誰使然?似為饑所驅。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馀??执朔敲?,息駕歸閑居”即是回憶他的游宦生涯。在此階段他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級官吏詳情已不可考。在短暫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歲時,他出任州祭酒(此官職具體負責事務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職,辭官歸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辭卻了此事,依舊在家閑居。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淵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從都還家,于規(guī)林被大風所阻,有詩《庚子歲五月從都還阻風規(guī)林》,表達了他對歸家的渴望和對園林對舊居的懷念。一年后因母喪回潯陽居喪。三年丁憂期滿,淵明懷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的觀念再度出仕,出任鎮(zhèn)軍將軍劉裕參軍。此時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為官一展宏圖,可在出仕后卻仍然眷念田園,“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曲阿作》)。義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淵明為建威將軍劉敬宣參軍,經錢溪使都,有《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詩云:“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義風都未隔”,“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動蕩于仕與耕之間已有十余年,他已厭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隱居生活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淵明最后一次出仕,為彭澤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陶淵明作《歸去來兮辭》,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生命結束。此時的淵明,政治態(tài)度入于明確的時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時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這時的他是有意識的了:他這樣做,而且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他以往的田園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時卻是勞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農民的生活。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反映田園生活的詩文,如《歸園田居》五首、《雜詩》十二首。義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淵明家中火災,宅院盡毀,被迫遷居。義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詔征他為著作佐郎,淵明稱病沒有應征。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為江州刺史,約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結交淵明,二人之間有軼事量革履、白衣送酒。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顏延之為始安太守,與淵明結交,有軼事顏公付酒錢。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濟聽聞淵明之名,去看望他,贈以粱肉,并勸他出仕淵明卻拒絕了他,所贈粱肉也沒有收下。同年,淵明卒于潯陽。
    作品風格
    飲酒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以“醉人”的語態(tài)或指責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
    詠懷詩
    陶淵明的詠懷詩以《雜詩》十二首,《讀山海經》十三首為代表?!峨s詩》十二首多表現了自己歸隱后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fā)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可見詩人內心無限深廣的憂憤情緒?!蹲x山海經》十三首借吟詠《山海經》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同樣的內容,如第十首借歌頌精衛(wèi)、刑天的“猛志固常在”來抒發(fā)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
    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守志不阿的高尚節(jié)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里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讀者間接地了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chuàng)者。他的田園詩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在他的田園詩中,隨處可見的是他對污濁現實的厭煩和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因為有實際勞動經驗,所以他的詩中洋溢著勞動者的喜悅,表現出只有勞動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歸園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證明,這也正是他的田園詩的進步之處。
    陶淵明的田園隱逸詩,對唐宋詩人有很大的影響。杜甫詩云:“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詩人蘇東坡對陶潛有很高的評價:“淵明詩初看似散緩,熟看有奇句?!舐什鸥咭膺h,則所寓得其妙,造語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蘇東坡更作《和陶止酒》、 《和陶連雨獨飲二首》,《和陶勸農六首》、《和陶九日閑居》、《和陶擬古九首》、《和陶雜詩十一 首》、《和陶贈羊長吏》、《和陶停云四首》、《和陶形贈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劉柴?!?、《和陶酬劉柴?!?、《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詩,可見陶淵明對蘇東坡影響之深。
    散文辭賦
    陶淵明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有賴于他的散文和辭賦的,實不下于他的詩歌。特別是《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和《歸去來兮辭》,這三篇最見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五柳先生傳》采用正史紀傳體的形式,并不注重描述生平事跡而重在表現生活情趣,帶有自敘情懷的特點,這種寫法是陶淵明首創(chuàng)?!稓w去來兮辭》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文中不乏華彩的段落,其跌宕的節(jié)奏,舒暢的聲吻,將詩人欣喜若狂的情狀呈現在讀者面前。歐陽修曾評價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片而已?!薄短一ㄔ从洝窇攺娬{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獨特之處:在桃花源生活的是一群普通的人,一群躲避戰(zhàn)亂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純。陶淵明在歸隱之初想到的還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不限于個人,而是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能夠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生活有關。雖然桃花源只是一個空想,但能提出這個空想是十分可貴的。
    藝術特色
    語言
    陶淵明作品的語言平淡,但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平易的語言表達出來;表意易讀懂,其內涵還需細細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實秋曰:“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鑿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
    如農家口語,但塑造出來的藝術形象卻生動鮮明。蘇軾云:“淵明詩初視若散緩,熟讀有奇趣。如噯噯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又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舐什鸥咭膺h,則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運斤,無斧鑿痕,不知者則疲精力,至死不悟。”體現了一種“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王安石語)的巧妙構思。
    手法
    他善于以白描及寫意手法勾勒景物、點染環(huán)境,意境渾融高遠又富含理趣。語言精工本色,樸素真率,筆調疏淡,風韻深厚。但陶詩并非只有飄逸悠然、自然沖淡一種風格,也有金剛怒目的慷慨豪放如《詠荊軻》、《讀山海經》的“精衛(wèi)銜微木”等。陶詩還善于將興寄和自然美融為一體。他筆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義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實有之景。如《擬古》其七“日暮天無云”中所寫“云間月”、“葉中華”,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對人生最美好酣暢的短暫時光的比喻。陶淵明筆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歸鳥、孤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景物,也是詩人高潔性格的象征。
    風格
    陶淵明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而這田園生活也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其中的優(yōu)秀作品寄寓著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其潔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揚“人生無?!?,“樂安天命”等消極思想。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特風格。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寫景、議論緊密結合,情景交融,從中反映了作者的個性,他的清高自賞和不與世俗同習。
    名人評價
    沈約《宋書·隱逸傳》:潛弱年薄官,不潔去就之跡。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后代,自高祖王業(yè)漸隆,不復肯仕。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則書晉氏年號;自永初以來,唯云甲子而已。
    蕭統(tǒng)《陶淵明傳》: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
    《陶淵明集序》: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其文章不群,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jié),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鐘嶸《詩品》:文體省凈,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每觀其文,想其人德。世嘆其質直。至如“歡顏酌春酒”,“日暮天無云”,風華清靡,豈直為田家語邪!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
    楊休之《陶集序錄》:余覽陶潛之文,辭采雖未優(yōu),而往往有奇絕異語,放逸之致,棲托仍高。
    王通《文中子中說·立命篇》:或問陶元亮,子曰:“放人也。《歸去來》有避地之心焉,《五柳先生傳》則幾于閉關也?!?BR>    《晉書·隱逸傳》:厚秩招累,修名順欲。確乎群士,超然絕俗。養(yǎng)粹巖阿,銷聲林曲。激貪止競,永垂高躅。
    孟浩然《仲夏歸漢南寄京邑舊游》:賞讀《高士傳》,最嘉陶征君,目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
    王維《偶然作》: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自從棄官來,家貧不能有。九月九日時,菊花空滿手。中心竊自思,儻有人送否。白衣攜壺觴,果來遺老叟。且喜得斟酌,安問升與斗。奮衣野田中,今日嗟無負。兀傲迷東西,蓑笠不能守。傾倒強行行,酣歌歸五柳。生事不曾問,肯愧家中婦。
    《與魏居士書》:近有陶潛,不肯把板屈腰見督郵,解印綬棄官去。后貧,《乞食》詩曰“叩門拙言辭”,是屢乞而慚也……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受其后之累也。
    李白《九日登山》: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
    韓愈《送王秀才序》:吾少時讀《醉鄉(xiāng)記》,私怪隱居者,無所累于世,而猶有是言,豈誠旨于味邪?及讀阮籍、陶潛詩,乃知彼雖偃蹇不欲與世接,然猶未能平其心,或為事物是非相感發(fā),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白居易《訪陶公舊宅》:垢塵不污玉,靈鳳不啄膻……連征竟不起,斯可謂真賢……不慕樽有酒,不慕琴無弦。慕君遺容利,老死此丘園。
    林逋《省心錄》:陶淵明無功德以及人,而名節(jié)與功臣、義士等,何耶?蓋顏子以退為進,寧武子愚不可及之徒歟。
    歐陽修: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蘇軾: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過也。
    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饑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
    黃庭堅《宿舊彭澤懷陶令》:潛魚愿深渺,淵明無由逃。彭澤當此時,沉冥一世豪。司馬寒如灰,禮樂卯金刀。歲晚以字行,更始號元亮。凄其望諸葛,骯臟猶漢相。時無益州牧,指揮用諸將。平生本朝心,歲月閱江浪??沼鄷r語工,落筆九天上。向來非無人,此友獨可尚。屬予剛制酒,無用酌杯盎。欲招千載魂,斯文或宜當。
    陳師道《后山詩話》:陶淵明之詩,切于事情,但不文耳?!瓬Y明不為詩,寫其胸中之妙耳。……右丞、蘇州,皆學于陶,正得其自在。
    小編精心推薦閱讀
    個人簡歷范文 | 個人簡歷怎么寫 | 個人簡歷格式 | 個人簡歷下載 | 個人簡歷模板
    
    小編精心推薦閱讀
    個人簡歷范文 | 個人簡歷怎么寫 | 個人簡歷格式 | 個人簡歷下載 | 個人簡歷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