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認識圖形(二)》教案

字號:


    老師上課前要備好教案,才能更好的給學生們講解知識。下面是出國留學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認識圖形(二)》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查看更多內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
    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認識圖形(二)》教案【1】
    一、認識圖形(二)
    單元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辯論和區(qū)分所學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了,這里主要是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圖形間的立體圖形間以及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間的一些關系。
    本單元教學的關鍵是把握好教學要求,既不能在上學期的基礎上簡單重復,又要能拔高教學要求,上學期在認識物體和圖形時,也有拼擺,但那時只是用所學的形狀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圖案和事物,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圖形的認識,從中感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同時體會圖形的顯著特征。而本單元“圖形的拼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擺、拼、剪等活動體會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間和立體圖形間以及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以及正方體的形狀,通過折一折、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辨別和區(qū)分這些圖形。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發(fā)展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單元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單元難點: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單元課時安排:約3課時
    第一課時:認識圖形(1)
    教學內容:認識圖形(1)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使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形狀和邊的特點。
    2、通過折一折、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能辨別、區(qū)分這兩種圖形。
    教學重點:通過操作讓學生明白長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點。
    教學難點:能夠根據(jù)各自的特點進行簡單區(qū)分與判斷。
    教學方法:觀察法、操作法
    教學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紙片、剪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出示長方形,請學生說一說長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兩條長邊相等,兩條短邊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請學生說一說正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四條邊長度都相等)
    二、新課。
    1、拿出每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紙,師生共同操作。
    (1)引導學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對折,邊要對齊,看上下兩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兩條邊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對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紙的兩個斜對著的角對齊,折后觀察折痕兩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繼續(xù)對折一次,觀察折出的幾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條邊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結論)
    (2)用長方形紙折一折,看一看長方形的邊長怎么樣。
    要求學生先思考:怎樣折長方形的紙,就能使分成的兩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動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組進行討論,再翻開課本進行核對。
    (3)區(qū)分長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的一邊與正方形邊長相等)先將兩個圖形重疊在一起,讓學生觀察:兩個圖形的邊有什么關系?如圖:
    2、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獲?
    3、學做風車。
    (1) 先出示一個風車,將風車展開,讓學生觀察風車是由什么圖形剪拼成的。
    (2)拿出準備的長方形紙,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個風車該怎么做。
    學生動手操作。(先將長方形紙剪成一個正方形,再動手做成一個風車)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認識圖形(2)
    教學內容:認識圖形(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等方法,加深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的感性認識。
    2、初步認識這些圖形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對圖形的分解與組合,初步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學重點:
    通過各種方法弄清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并能進行判斷
    教學難點:
    圖形的分解與組合
    教學方法:引導探究法
    教學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紙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把下列圖形的題號填入相應的括號內。練習一
    長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圓 ( )
    2、用小棒分別擺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個。
    二、新授。
    1、取出事先準備好的兩張長方形紙,如讓學生思考,兩個這樣的長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樣的圖形呢?學生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兩個這樣的長方形可拼成一個正方形,也可拼成一個長方形。
    2、出事先準備好的四個小正方形,讓學生想一想有幾種擺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擺出幾種圖形。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手畫)
    4、完成教科書P4、4。
    5、請學生拿出若干個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分組合作,自由拼擺圖形,充分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
    三、鞏固練習。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認識圖形(3)
    教學內容:認識圖形(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征。
    2、通過學生動手拼一拼、擺一擺,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能辨認和區(qū)別這兩種圖形。
    教學重點: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征
    教學難點:能辨認和區(qū)別
    教學方法:引導探究法
    教學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紙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
    讓學生指出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
    2、在長方體下面的括號里面畫“ ”,正方體的下面括號里面“√”。
    3、口答。
    長方體有幾個面?正方體有幾個面?
    二、新授。
    1、取出兩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么圖形?
    2、取出三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么圖形?
    3、取出八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么圖形?
    教師:通過學生自由拼擺,讓學生發(fā)現(xiàn)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qū)別以及之間的關系。
    4、取出四個長方體,如:可以拼成什么圖形?(一種拼成長方體,一種拼成正方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5、1。
    2、完成教科書P5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3、完成教科書P7第7題。
    先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間的關系,然后進行正確的劃線連接。
    4、完成教科書P6第五題。
    觀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關系?
    (2)第一行和哪幾行有關系?
    (3)第二行和哪幾行有關系?
    (4)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圖中缺了幾塊 ?你是怎樣得出來的?
    5、完成教科書P7第六題。
    6、完成教科書P7第8題
    根據(jù)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讓學生想象正方體的六個面上分別標的是哪些數(shù)字,教師出示實物演示。
    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認識圖形(二)》教案【2】
    第一節(jié):認識長方形、正方形
    教學時間:
    教學內容:書上98頁練習二十的1-3題
    教學目標:
    知識:使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形狀和名稱
    能力:能夠辨認這些圖形
    教學重難點:能夠辨認這些圖形
    突破方法:講解法、練習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機、
    教學過程
    一、新授
    1、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
    2、初步認識正方形
    3、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4、辨認正方形、長方形
    5、聯(lián)系實際加深認識書上98頁做一做第2題
    二、小結
    三、練習
    1、做練習二十一的第一題
    2、動手涂色讓學生看練習二十一第3題
    四、有余力的學生選做書上98頁思考題
    板書設計:
    教后經驗與失誤分析:
    第二節(jié):認識三角形、圓
    教學時間:
    教學內容:書上99頁練習二十一的4、5題
    教學目標:
    知識:使學生知道三角形、圓的形狀和名稱
    能力:通過實際活動使學生知道三角形有三條邊能夠辨認出三角形和圓
    教學重難點:學生知道三角形有三條邊能夠辨認出三角形和圓
    突破方法:講解法、練習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機、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聽算20道2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題
    2、長方形正方形的形狀名稱和邊的特點
    二、新授
    1、初步認識三角形、圓
    (1)初步認識三角形
    (2)初步認識圓
    2、學生動手操作,加深對三角形圓的認識
    (1)做書上99頁做一做第1題
    (2)做書上99頁做一做第2題
    3、聯(lián)系實際加深認識
    做書上99頁做一做第3題
    三、達標測評
    1、練習二十一的第4題
    2、動手涂色,練習二十第5題
    四、板書設計
    教后經驗與失誤分析:
    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認識圖形(二)》教案【3】
    第二單元 認識圖形
    教學內容
    1、 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2、 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重點、難點
    1、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2、 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3、 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
    教學要求
    1、 讓學生通過觀察長方形、正方形的一個面和圓柱的地面,以及用這些幾何形體的面畫圖形等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通過把長方形或正方形剪、拼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這些常見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知道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 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發(fā)展對圖形的空間想象能力。
    3、 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shù)學的興趣,增加同學的交往、合作的意識。
    第一課時: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教學內容
    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通過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和圓柱的底面,以及用這些幾何形體的畫面圖形等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2、使學生在學習中積累對數(shù)學的興趣,增加與同學的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準備
    積木釘子板、水彩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物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學期我們學過一些立體圖形,今天我們將繼續(xù)來認識一些圖形。(板書:認圖形)
    二、新授
    1、搭積木
    (1)每一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套積木,請小朋友自己動手搭一搭。分小組活動,老師巡視,了解學生拼搭的情況。
    (2)提問,觀察拼搭的積木,想一想在拼搭的積木中哪些是已經認識的,哪些還不認識?
    (3)分類:
    教師從中取出1個長方體,讓學生說出名稱并要求學生把拼搭中的所長方體都拿出來放在一起。
    學生用類似的方法,把拼搭的積木進行分類。學生分組活動,老師巡視,了解學生分類的情況。
    匯報分類結果,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4)認識平面
    ①首先觀察長方體,觀察各塊長方體積木正向著我們的那個面,然后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長方形,說明:這就是我們剛才看到的那個面,這樣的一個面我們把它叫做長方形。
    板書:
    長方形
    觀察長方體的每一個面與黑板上畫的長方形一樣嗎?
    ②觀察正方體,觀察各塊正方體積木正向著我們的那個面。然后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正方形。說明:這就是我們剛才看到的那個面。這樣的一個面我們把它叫做正方形。
    板書:正方形
    觀察正方體的每個面與黑板上的正方形一樣嗎?
    ③觀察圓柱。觀察圓柱一個正向著我們的那個底面,然后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說明:這就是我們剛才看到的那個面。這們的一個面我們把它叫做圓。
    板書:圓
    觀察圓柱的兩個底面與黑板上面的圓一樣嗎?
    3、 說出下面圖形的名稱。
    先指名說出圖形的名稱,同桌同學再互相認一認。
    3、小結。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一題圖,看一看圖中的小男孩是怎樣用長方體、正方體或圓柱畫圖形的?
    (2)學生照樣子畫一畫,每畫出一個圖形,說一說圖形的名稱?學生畫圖,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想一想:畫長方形可以利用哪種幾何形體?畫正方形和圓呢?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題圖,仔細觀察,說說圖中哪些物體的畫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圓?
    (2)在我們的教室里找一找,說說教室里哪些物體的畫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圓?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題圖,邊看圖邊想:釘子板上圍成的是什么圖形?怎樣圍的?你也會圍嗎?
    (2)學生自己動手在釘子板上圍一圍,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在釘子板上能圍出圓嗎?讓學生去試一試,想一想、說一說。
    4、完成“想想做做”4。
    (1)先讓學生在方格約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2)通過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你了解到長方形和正方形在哪些特征?
    四、作業(yè)布置。
    五、教學后記:以游戲形式.比較直觀的教具,學生的學習興趣強.
    第二課時 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教學內容: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的:
    1、 通過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知道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 在折圖形、剪 圖形、拼圖形的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發(fā)展對圖形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世課我們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以及圓,今天我們將繼續(xù)來認識一些理面圖形。
    二、新授
    1、認識三角形
    (1) 教師出示一張正方形紙,提問:這張紙是什么開頭你能把一張正方形對折成一樣的兩部分嗎?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折紙的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你是怎樣折的,折出了什么圖形?
    板書:三角形
    (2) 出示教材第43頁第二組圖,教師介紹:下面是生活中見到的三角形(想一想,你還見過哪些有三角形面的物體。)
    出示教材40頁積木拼搭,認出有三角形面的積木,指一指哪個面是三角形的?
    2、平行四邊形
    (1) 拼一拼。
    你能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下面的圖形嗎?
    板書:平行四邊形
    (2) 出示教材44頁例題說明:下面都是生活中見到的平行四邊形,你能從這引起物體上找到平行四邊形嗎?并把圖中的平行四邊形涂上顏色。
    想一想,你還見過哪些有平行四邊形面的物體?
    三、鞏固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至第五題。(分小組比賽)
    四、全課小結
    五、作業(yè)布置
    六、教學后記:以游戲形式.比較直觀的教具,學生的學習興趣強.
    第三課時:練習五
    教學內容:練習五。
    教學目的:
    通過折一折、搭一搭、數(shù)一數(shù)、剪一剪、拼一拼等實踐活動,加深對平面圖形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誰能說說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
    今天啊,我們將繼續(xù)研究它們上一節(jié)練習課。
    二、練習。
    1、練習五1
    (1) 出示第1題,要求學生沿著圖中的虛線折一折,說一說折出了什么圖形?
    (2) 展開,說一說在折出的圖形,哪些是你認識的?
    2、練習五2。
    (1)讀題理解題意,什么叫兩次對折?
    (2)學生選擇一種折法在小組中交流,并說說折出的是什么圖形?
    (3)集體交流并參與教科書說說正方形紙對折兩次一般有幾種折法?各折出什么圖形?
    3、練習五3。
    (1)出示第3題圖,說說圖中有哪些圖形?指指各種圖形分別在哪里?
    (2)指導學生數(shù)圖形的個數(shù),要求學生把圖形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從左往右,從上往下有序地數(shù)。
    (3)完成統(tǒng)計表,集體交流。
    4、練習五4。
    (1)要求學生用6根同樣長的小棒搭出三角形、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并說說你是怎樣搭的?(2)用8根小棒能搭出什么圖形?試一試,讓學生先搭,然后相互交流。
    5、練習五5。
    請學生拿出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想一想怎樣才能剪 出兩個三角形,三個三角形、四個三角形。
    6、練習五6。
    (1)出示第6題圖,引導學生看圖,說說圖中是怎樣把長方形轉化平行四邊形。
    (2)學生動手按照書中的兩幅圖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7、練習五7。
    (1)用書附頁中的圖形,照樣子拼出書上的三種圖形。
    (2)試一試,你還能拼出別的圖形嗎?學生動手拼圖,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拼的?
    三、作業(yè)布置。
    四、教學后記:以游戲形式。比較直觀的教具,學生的學習興趣強。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 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 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