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字號:


    艾葉有溫經(jīng)、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以下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艾葉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閱讀,供您參考。更多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出國留學網(wǎng)。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艾葉的基本介紹
    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葉。艾為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莖直立,圓形,質(zhì)硬,基部木質(zhì)化,被灰白色軟毛,從中部以上分枝。生長于路旁、草地、荒野等處。亦有栽培者。春、夏二季,花未開、葉茂盛時采摘,曬干或陰干。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1、理氣血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jīng)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藥。用治脘腹冷痛,經(jīng)寒不調(diào),宮冷不孕等證,如艾附暖宮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jīng)過多,崩漏帶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本品搗絨,制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2、治療支氣管炎。
    可用艾葉油膠丸,每次2丸,每日3次,10日為1個療程,可連服2-4個療程,對慢性支氣管炎咳嗽、氣喘有很好療效。亦可用鮮艾葉 1000g,洗凈切碎,放入4000ml水中浸泡4-6小時,煎煮過濾約濃縮為3000ml。每次服40ml,每日3次,對慢性支氣管炎咳痰、氣喘、肢冷、舌淡者,能有效緩解癥狀。
    3、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
    白術(shù)、當歸、茯神、炒棗仁、桂圓肉、烏賊骨各10g,遠志、甘草、木香、艾葉炭、棕櫚炭各6g,黃芪15g,人參3g,生姜3片,大棗4枚,水煎服。對氣虛型經(jīng)期延長療效佳良。
    4、治不孕癥
    用艾葉與其它藥物配合制成食療藥膳,治療因脾腎陽虛所致的不孕癥,有較好療效。用法:取鵪鶉2只,去毛和內(nèi)臟,阿膠、菟絲子、鹿角膠各15g,人參、川芎各10g,艾葉30g。先將菟絲子、艾葉、川芎、人參水煎去渣取汁250ml,后將鵪鶉和藥汁放蒸碗內(nèi),隔水燉爛熟,趁熱兌入阿膠、鹿角膠吃肉喝湯。
    5、針灸
    艾草常用于針灸。如治面癱,將干艾葉搓成花生米大的絨團,取2分硬幣大生姜8片,用針在姜片中心穿孔數(shù)個,上置艾柱,先灸下關(guān)穴,然后由下關(guān)至頰車穴反復(fù)移動。移動時姜片不能離開皮膚每片隔姜灸3壯為宜。灸至皮膚溫潤紅熱,患者能忍耐為宜。每日灸1次,7日為1個療程 (面癱患者口歪斜向左側(cè),則灸右側(cè);反之,灸左側(cè))。
    6、減肥
    操作方法,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分別靠近關(guān)元、豐隆兩學x位,熏學x10分鐘左右,至局部發(fā)紅為止。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一般3~5個療程能起到有效的減肥效果。
    艾葉的選購
    干燥的葉片,多皺縮破碎,有短柄.葉片略呈羽狀分裂,裂片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粗鋸齒。上面灰綠色,生有軟毛,下面密生灰白色絨毛。質(zhì)柔軟。氣清香,味微苦辛。以下面灰白色、絨毛多、香氣濃郁者為佳。
    艾葉的存儲
    陰干后,置于陰涼干燥、通風處。
    艾葉的食用方法
    內(nèi)服:煎湯,1~3錢;入丸、散或搗汁。
    外用:搗絨作炷或制成艾條熏灸,搗敷、煎水熏洗或炒熱溫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