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后 考生怎樣“選”好未來?

字號:


    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網(wǎng)為大家提供高考改革后 考生怎樣“選”好未來?,更多高考資訊請關注我們網(wǎng)站的更新!
    高考改革后 考生怎樣“選”好未來?
    這幾天很多高校開學,也正是在這樣的時間里,或許我們該關心,兩三年后很多省市的高中畢業(yè)生將以怎樣的高考方式走進大學校園。為什么這么說呢?從這個9月開始,北京、天津、山東、海南開啟新一輪高考招生改革,今年新上高一的同學將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時語文、數(shù)學、外語為必考,而剩下的3+X的X變成3,由學生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中自由選擇三門來考。而前三年前,上海、浙江已經開始試點,明年加上廣東、江西、重慶等十多個省市,到2019年全國全覆蓋(2019年高一新生在2022年高考時將全部按新高考方案),這可是高考改革中巨大的一次變化,它意味著什么?將出現(xiàn)怎樣的困難和挑戰(zhàn)?更關鍵的是它真有助于我們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嗎?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高二(12)班班主任葉依叢,正在叮囑走班上課的同學,不要走錯教室,忘帶東西。作為此次招生制度改革的先行試點,浙江省內高中三年前已全部取消文理分科。高一學期末,學生需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七門課中,任選三門參加高考,剩余的四門則作為高中學業(yè)考試科目。因為不同類型考試的授課大綱、難度并不相同,浙大附中在三年前開始組織不同班級、選擇相同科目的同學,走班到一起上課。
    葉依叢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教師
    下午第一節(jié)課,全班的48名同學,要分散到7個學科教室,去開展5門功課,分別是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
    這一天,高二(12)班學生湯燕茹要上的8門課,都在不同教室進行。早晨第一節(jié),她在二樓的6班上語文課,第二節(jié)課跑到樓下10班上數(shù)學課,第三節(jié),又回到6班上英語課。由于走班后,除早晚自習和午休時段,所有教室都成為公共教室,學生不再擁有固定課桌存放學習資料,湯燕茹需要課間到專門的書包柜里,更換課本。盡管語文、數(shù)學、外語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但學校也會根據(jù)學生成績和適合的難度,開設不同教學班,分層次教學。
    湯燕茹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學生
    數(shù)學之前在A班的話,其實相對來說有點累,上課的時候老師在講話,認真聽的時候不一定很快能消化理解,就先放下,因為否則下一段我又接不上。一直在想我這個點還沒有記住怎么辦,我這個點還沒有在錯題本上抄過怎么辦。我這次數(shù)學肯定完蛋了?,F(xiàn)在相對來說,到了B班,反正知識點都記住了,錯題也全都整理上去了,現(xiàn)在就會更加自信一點,也沒有這么焦躁。
    7門課中,湯燕茹選擇物理、化學和政治作為高考科目。她說自己從小就對科學著迷,物理、化學是擅長且割舍不下的科目。雖然很喜歡生物,但考慮全部選擇理科,思維量、備考壓力比較大,所以挑一門文科調劑。這樣不僅大學能就讀心儀的理工科,即便轉向文科,也有一定基礎。而她的同班同學毛哲華,未來想從事傳感器研究,雖然這是一門物理應用學科,但選擇化學、技術和地理,同樣允許報考。
    毛哲華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學生
    我選的是我比較感興趣的這幾門,首先從學習上來講我會感到更快樂。如果在老高考里我的選擇是理科,而我的物理和生物成績不是很高,所以我可能并不能選到很好的關于理科的一些大學專業(yè),所以我在新高考里選擇了地理、技術這樣一些我的優(yōu)勢學科,讓我的總分能上升,而我因為選擇了化學,所以在那些理科的專業(yè)中同樣有了選擇的權利。
    “7選3”后,部分理科科目弱項的學生,也能通過適當科目搭配,考入醫(yī)學、工學等傳統(tǒng)意義上的理科專業(yè)。而在文理分科年代,作為必考科目的物理,如果成績稍弱,基本宣告與競爭激烈的理科院校無緣,因此轉入文科的考生,也不在少數(shù)。浙江省數(shù)據(jù)顯示,相較舊高考,2017年新高考中,選考物理的考生約減少一半?!?選3”豐富學生選擇的同時,也給高中管理帶來不少難題,首當其沖的就是排課,如果完全滿足學生意愿,可能會出現(xiàn)35種組合,遠遠超出人工能力范疇。
    申屠永慶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高考改革,它堅持追求的一個很基本的理念就是選擇性教育,就讓孩子能夠擁有更多的選擇權。每人一課表很好地體現(xiàn)學生選擇。有時候我們學生選的可能只有10來個人。最后我們10來個人也組成班級,助他能在這種選擇下能夠很好地學習和發(fā)展。
    事實上,面對這場改革,無論學校實力強弱,都是不小挑戰(zhàn)。有些高中根據(jù)優(yōu)勢科目,只允許5到10種選擇,很難說清,這是應試思維作祟,還是現(xiàn)實辦學條件所限。走班還意味著需求更多教室,而盤活、改造現(xiàn)有資源,卻非一日之功。同時,不少學校都出現(xiàn)理科老師富余,文科老師短缺的問題,在某高中,一位地理老師一周竟要上20多節(jié)課。更迫切的是,“7選3”后,專業(yè)劃分更加精細,對于未來,高一新生做決定的時間提前了。如果不做好生涯規(guī)劃,很難保證,“7選3”得到的不是一個盲目的結果。
    張斌平
    北京五中校長
    高中生最大的變化就是他的可塑性,所以我想并不在于選擇的正確性,或者說職業(yè)規(guī)劃的確定性,而在于不斷的強化這種選擇意識、規(guī)劃意識,在這個過程當中促進學生身心的發(fā)育、智力的成熟,來為他應對未來社會的進步和挑戰(zhàn),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所以,如果學生能通過這樣的改革,在高中階段認識自己、找到更好的自己,我覺得就達到高中教育的目標。
    9月1日起,北京、山東、天津、海南4個省市,將啟動新高考改革,而先行試點的浙江和上海,已經迎來了新高考后第一批大學新生。不論是浙江實行的分段專業(yè)平行志愿錄取,還是上海實行的院校專業(yè)組志愿錄取,最終錄取結果都較為平穩(wěn)。經歷了第一輪新高考改革的學生坦言,考試壓力并沒有減少,同時,增加考試機會、填報平行志愿,反而對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鄭晗
    浙江大學大一學生、杭州高級中學畢業(yè)生
    老高考志愿填報是按學校來填,新高考是我們要填80個志愿,是80個平行志愿,就是細化到每個學校的每個專業(yè)。所以你在填專業(yè)之前就要對每個專業(yè)要有一定的了解,包括選課的時候,如果你要知道你兩年以后要選這個專業(yè)的話,你在高一的時候肯定要有一定了解的。
    從改革初衷看,新高考是為了全面擴大學生的權利,但是在落地時,還是遇到了一些現(xiàn)實問題。以浙江為例,一些學校強行替學生選擇,依然沿襲了文理分班,對師資力量最強的科目集中強化訓練;兩次選考機會,導致很多學生在高一時就開始同時準備,到最終高考前,共要經歷21次大考,戰(zhàn)線越拉越長,疲憊不堪;而大學“三位一體”招生對“全A”的要求,把本來只是畢業(yè)考試的科目,變成了硬杠杠,催生了大量培訓班……新高考被嚴重功利化。
    張明珉
    浙江大學大一學生、杭州高級中學畢業(yè)生
    實際上就像我跟學弟學妹,現(xiàn)在高三的學弟學妹也是有交流的,那像他們的話其實壓力真的也很大,就說個性化了以后,大家就是覺得這是一條可以走的路了,那么我有這么多選擇,好像不選虧了一樣的。
    傳統(tǒng)高考在6月,而浙江的學考選考被安排在每年的4月和10月,取兩次最高分,這就意味著從高二起就已經進入了高考狀態(tài)。北京等地雖然沒有增加考試次數(shù),但英語聽力也獨立出來,有兩次考試機會。機會增加,焦慮也在增加。
    張明珉
    浙江大學大一學生、杭州高級中學畢業(yè)生
    我就是個人認為兩次高考對于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其實是加重了的,因為我在這一次,我已經很用心的比如說背完了歷史的六本書,但是我下一次考試的時候,我還要重新再把他們全部背完,就相當于沒有考完,考完一門扔一門的,那個只是對極少數(shù)的,就是一次就能拿高分的那種同學才適用的。
    盡管目前看來,高考改革依然無法脫離分數(shù)的主宰,但也正在試圖逐步淡化分數(shù)的作用。包括爭議很大的取消體育特長生、奧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yōu)秀學生等所有加分項目。在沒有加分的前提下,家長是否還有熱情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又能否把興趣和未來規(guī)劃結合,這都給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
    鐘秉林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
    高考改革絕不僅僅是大學的事情,也不僅僅是高中的事情。必須是基礎教和高等教育協(xié)調起來,我們中小學校和高等學校,能夠協(xié)同的進行改革進行創(chuàng)新。另外,還需要教育系統(tǒng)的內部和教育系統(tǒng)的外部能夠協(xié)調起來,共同推進改革。
    在這次高考改革中除去最受人們關注的3+X變成3+3,以及這后3可自由排列組合選擇之外,其實有一個指揮棒的調整容易被大家忽略,那就是不僅看高考分數(shù),還看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也就是會考的成績。另外,需要參考學生高中階段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這自然包括藝術素養(yǎng)、社會實踐等等方方面面,還有筆試和面試,看分又看人。得承認想法是好的,但是執(zhí)行中如何真有效果,藝術素養(yǎng)、社會實踐等方面又如何不造假,把看上去很美,變成真不錯得怎么辦。
    向遠方,是清華大學的大一新生,也是今年陜西省文科高考的最高分考生。在新學期開學前,他和十幾位清華北大的同學獲得了一次赴斯坦福大學等美國著名高校游學的機會。讀高一時,他還曾到美國波士頓的一所高中交流半年,并在一個美國家庭寄宿。在與美國學生的交往中,他發(fā)現(xiàn)兩國高中生在選擇大學和專業(yè)時有很大區(qū)別。美國高中生選擇非常多元,而清華北大幾乎是中國高分考生唯一青睞的大學,而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則是最炙手可熱的專業(yè)。
    鄭雅文
    清華大學學生
    可能會來自于家長的因素會比較多,就家長覺得做金融行業(yè)以后,就業(yè)出路好,然后對自己孩子發(fā)展是一個比較安全的選擇。
    向遠方
    清華大學學生
    很多選經管的,包括我,然后大多數(shù)同學說的都是興趣在這兒,然后也非常熱門,然后有同學說到了分考得這么高,感覺不去非常浪費。給我總體的一個感覺就是,不管選了什么專業(yè)都不十分了解 最起碼不知道要學什么 如果不知道要學什么的話,你去談你喜歡這個專業(yè),我覺得是非常不靠譜的一件事。
    由于分數(shù)是高考統(tǒng)招錄取的唯一標準,分數(shù)也就成為考生選擇學校和專業(yè)時的重要標準,因為需要判斷自己的分數(shù)能否被錄取。而兩年前向遠方在美國讀書時,住家姐姐申請美國大學時的情形則完全不同。
    向遠方
    清華大學學生
    她的成績這個基礎上,她可以有很多學校選。她就會去學校里面看,當時我跟她也看了很多學校,看學校的環(huán)境學校的食堂、宿舍,然后活動、社團這些,她當時是特別喜歡陶藝,特別喜歡話劇,她就會去了解學校這方面的社團怎么樣。
    學生對學校要進行充分的考察,學校更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估。美國高校在招生時擁有充分的自主權,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AT和大學先修課程AP的成績只是基礎,更重要的,學生需要提供材料證明自己足夠全面和有創(chuàng)造力,對申請的專業(yè)足夠熱愛和富有潛力。
    向遠方
    清華大學學生
    其它方面會看很多,像社會實踐、課余活動,然后internship叫做實習經驗,各種各樣的東西,他會非常全面地去評判學生,這個我覺得也是美國大學的一個特色吧。
    大學招生不光看分,更要看人,大學招生自主權增加,不再被分數(shù)牢牢捆住。這也正是這次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內容。在今年的高考錄取中,浙大等42所高校以及復旦等24所上海高校已采用“兩依據(jù)、一參考”的方式招生,即依據(jù)統(tǒng)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后者包括身心健康、藝術素養(yǎng)、社會實踐等內容。
    鐘秉林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
    評價的方式更多元一點、評價內容更豐富一點。更加全面地考察一個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情況。但是具體的做法也不是一刀切的。比如說,上海搞這種631;統(tǒng)考成績60%,還有學校自主測試的成績占30%,還有10%是根據(jù)他高中階段的學業(yè)考試的成績。 但是這一切都要放到陽光之下進行
    打破唯分數(shù)論,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綜合素質,必然要求學生走出書本和課堂,除了參加社團活動和文體活動,更需要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在美國,不僅科技館、博物館對學生開放,不少社會企業(yè)、科研院所也向學生敞開大門。我們的教育要想不只育分,更要育人,除了大學、高校的努力,相應機構場所是否已做好準備?全社會能成為育人的場所嗎?
    鐘秉林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
    學生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而且我們?yōu)榱伺囵B(yǎng)創(chuàng)業(yè)人才,我們還要培養(yǎng)學生這種批判性的思維、探究式研究式的學習,這就需要社會企業(yè)科研機構來支持,也需要政府更加重視、能夠去統(tǒng)籌安排。光靠一個學校這種事情做不起來的,社會實踐基地、科學研究基地和科研院所合作,這個就需要社會的廣泛參與了。
    巖松點評
    2017年是我們恢復高考40年,五六月份紀念這個40年的報道研討很多。的確恢復高考功德無量,它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學子有路成為現(xiàn)實,但在回顧與紀念之中我自己也曾對媒體說,接下來的高考改革,考試改革是一部分,但更重要是高校的真正改革,能從行政化中走出來,更自主的招生,有更多元的選擇標準和考核體系,用更有活力,更自主的高校改革來倒逼我們的初高中教育真正變革,由應試變向素質。改考試方式只是治標,離治本還遠,還是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學生的命根,但是治本我們準備開始走了嗎,能走多遠?
    小編精心為您推薦:
    
高考改革信息匯總
北京  上海  重慶  天津  山東  浙江  福建  廣東  
廣西  河南  湖南  湖北  江蘇  河北  陜西  內蒙古  
山西  貴州  青海  西藏  新疆  四川  寧夏  甘肅  
海南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安徽  江西  云南   
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改革頻道為您提供

    
高考政策 高考改革 自主招生 異地高考 招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