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無賊》中黎叔一句經(jīng)典臺詞:“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不盡讓多少人感慨!下面,出國留學網(wǎng)為您帶來“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閱讀,更多內容盡在出國留學網(wǎng)。
其實上面這句經(jīng)典臺詞應為兩句,下面我們對此分別進行考證!
一、“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出處有三,
其一,出自《清詩紀事》掃葉錄(第21冊),第15106頁,最后一行。
原文:
“曼殊和尚詩,余向嫌其妖冶。然佳處自不可沒,七絕佳句,如‘袈裟點點疑櫻瓣,半是脂痕半淚痕’、‘清風細雨紅泥寺’、‘不見僧歸見燕歸,逢君別有傷心在’、‘且看寒梅未落花,我本將心向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皆風神絕世”。詠馨按:此一段句讀多誤,應為“曼殊和尚詩,余向嫌其妖冶。然佳處自不可沒,七絕佳句,如‘袈裟點點疑櫻瓣,半是脂痕半淚痕’、‘清風細雨紅泥寺,不見僧歸見燕歸’、‘逢君別有傷心在,且看寒梅未落花’、‘我本將心向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皆風神絕世”。
注:曼殊和尚——蘇曼殊(1884~1918)也。廣東香山(今廣東中山)人。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原名戩,字子谷,后改名玄瑛,曼殊是他的法號。代表作有《斷鴻零雁記》及《碎簪記》。翻譯過拜倫、雨果等人作品。曾三次出家。早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
其二,元.高明《琵琶記》:第三十一出 幾言諫父
原文:
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其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 》:卷三十六 東廊僧怠招魔 黑衣盜奸生殺
原文:
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二、“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出自《詩經(jīng)》,《王風》,《黍離》?!笆螂x”往往和出自《史記·宋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 中的“麥秀”合用,形成了一句成語“黍離麥秀”,為哀傷亡國之辭。
白話:知道我心思的人,認為我心中惆悵;不知道我心思的人,還以為我想要什么呢!
全詩: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注釋:
(1)黍:小米;離離:茂盛的樣子;稷:高梁。
(2)行邁:遠行;靡靡:遲遲,行走緩慢;搖搖:憂苦不安。
(3)知我者:了解我的心情的人;謂我何求:認為我有什么要求。
(4)“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茫茫蒼天,造成這個后果的到底是誰呢?
(5)噎:食物塞住咽喉,這里指壓抑不能喘息。